本刊讯:6 月15 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领衔的研究团队研发和建设的“一带一路” 气候与环境观测网国外首个超级观测站建成投入使用。揭牌仪式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沙尔图兹(Shaartuz)国家气象站举行。
“一带一路”气候与环境观测网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由兰州大学发起,黄建平院士领衔,与国内外相关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共建,该观测网的建设,旨在研发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监测沙尘远距离传输和雾霾等大气复合污染物局地扩散规律,服务铁路和物流运输等社会经济发展领域,还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校正我国星载激光雷达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气候与环境观测网每个站点由兰州大学自主研发的多波段拉曼偏振激光雷达等国际先进的仪器构成,主要科研成果均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塔吉克斯坦沙尔图兹站是观测网首个国外超级观测站。该观测站建成投入使用将提供中亚关键地区沙尘、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综合观测数据,并直接服务于中亚沿线国家的气象灾害预警、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与适应对策,惠及中国和塔吉克斯坦两国人民,标志着我国对中亚及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研究实质性落地实施。
“一带一路”气候与环境观测网东起兰州,沿河西走廊向西延伸至中亚、中东、非洲,最终抵达全球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地区,共20 多个站点,跨越直线距离达8 000 多公里,可获得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监测数据。观测网建设项目于2016 年正式启动,经过5 年的前期研发,2020 年10 月新疆若羌站顺利揭牌,目前观测网国内段7 个站点已全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