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网
- 烟台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晓阳 纪元建设观测网是传统海洋牧场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可有效推动海洋牧场透明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进程。山东省烟台市地理位置优越,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牧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观测网项目建设进展迅速。本文梳理了烟台市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今后各地海洋牧场观测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型渔业模式,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底藻场和大规模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海洋生物栖息场所,有效增殖渔业资源,改善近海生态
中国水产 2023年10期2023-11-14
- “一带一路”气候与环境观测网首个国外观测站建成
” 气候与环境观测网国外首个超级观测站建成投入使用。揭牌仪式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沙尔图兹(Shaartuz)国家气象站举行。“一带一路”气候与环境观测网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由兰州大学发起,黄建平院士领衔,与国内外相关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共建,该观测网的建设,旨在研发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监测沙尘远距离传输和雾霾等大气复合污染物局地扩散规律,服务铁路和物流运输等社会经济发展领域,还将在全球气候变
甘肃科技 2023年6期2023-08-30
- 辽宁发布海洋观测网规划
“十四五”海洋观测网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此规划的编制,为加快辽宁省海洋观测网建设,提高辽宁省海洋观测预报水平,提升海洋环境预报保障能力,有效保障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起到重要作用。辽宁省拥有2920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辽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加快海洋观测网建设,提升海洋观测预报能力,预防和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对辽宁海洋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规划》针对辽宁省行政管辖海域制定省
辽宁自然资源 2021年9期2021-11-11
- 风云卫星系列及CLDAS土壤水分产品多尺度精度验证与评价:以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为例*
中部土壤温湿度观测网数据集(Central Tibetan Plateau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Network,CTP-SMTMN)作为实测土壤水分数据,用于验证并分析土壤水分产品的可靠性及精度,可由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data.tpdc.ac.cn/)获取。该观测网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建立,在研究区范围内共布设56 个站点,如图1b 所示。依据站点密度进一步将观测网划
中国农业气象 2021年9期2021-09-17
- 海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短期观测、浮标观测网[1]、卫星遥感[2]以及海底观测网等方法。其中,海洋观测网具备独特优势,能够在恶劣条件下进行长期观测、能够提供可靠的电源供给和数据传输、支持多种类的传感仪器接入、具备进一步扩展能力等,使得海洋观测网成为海洋观测领域主流的观测手段[3]。传统的海洋观测网根据通信方式与布放形式,可以划分为有缆的海底观测网及无缆的水声观测网。单一的有缆海底观测网受到复杂海洋环境的限制,工程难度大、成本高、维护难,难以大范围地推广;而无缆水声观测网则面临通信
电信科学 2021年7期2021-08-13
- 中国建成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
份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名录,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温室气体观测网基本建成。此举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布局,提升气候变化监测评估能力,持续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成效科学评估与碳排放核算提供数据支撑。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恶化最主要的大气成分。此次发布的观测网名录包含60个覆盖全国主要气候关键区,并以高精度观测为主的站点,由国家大气本底站、国家气候观象台和国家及省级应用气象观测站(温室气体)等组成。其觀测要素涵盖《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2021年12期2021-03-10
- 海底观测网海缆低阻抗故障识别及定位方法
测平台——海底观测网[1-2]。与传统的海洋观测技术相比,海底观测网的优点是观测平台位于海底以及能源供应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实现了对海洋的长期、连续、实时的观测。因此,电能稳定、可靠的供给是海底观测网运行的基础[3-4]。海底观测网采用海底光电复合缆(“海缆”)作为水下电能输送的载体[5]。海缆布设于海底,船舶抛锚、地壳变动、海洋微生物的腐蚀等都可能造成海缆绝缘层的破坏。海缆故障按照故障性质分为开路故障、高阻抗故障和低阻抗故障3 类。冯迎宾等[6]提出了利
海洋技术学报 2020年5期2021-01-14
- 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的建设与发展
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的建设与发展翟方国1, 顾艳镇1, 李培良2, 孙利元3, 李 欣1, 陈 栋2, 李 琳1, 刘子洲1, 姜庆岩2, 刘兴传1, 刘鹏霞1, 陈耀祖1(1.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与大气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2. 浙江大学 海洋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1; 3. 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我国应对近海生态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衰退、实现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科学 2020年12期2021-01-04
- 海底网激光拉曼光谱仪器节点及试运行结果分析*
05)海底缆系观测网的出现预示着对深海研究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1],它的建设与使用为科学家们研究从微秒到年的跨时间尺度的海洋过程提供了极其有效的观测平台[2],例如深海微生物活动、海底火山运动、全球碳循环研究等[3-4]。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在推进缆系观测网的建设工作[5-7]。观测平台的应用离不开新型观测仪器的发展,激光拉曼光谱技术以其非接触、原位及多组分测量的特点已被多次成功用于深海科考工作[8-9],而深海拉曼光谱系统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0期2020-09-17
- 基于PCA/LSTM 的海底观测网电力系统供电海缆故障定位
0092)海底观测网采用光电复合海缆连接海岸基站和海底主基站,将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从陆地延伸到海底,实现对大量海底仪器设备的长期供电、双向通信、远程控制和精确授时,用于观测和记录海底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自然环境变化[1-3]。海底观测网运行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在运行周期内,可能因老化、磨损或外力导致供电海缆绝缘故障,表现为海缆绝缘电阻异常下降。多数情况下海缆的绝缘层是因水树生长而逐渐退化的,所以在退化初期实现海缆故障精确定位是海底观测网安全运行的保障。在
海洋技术学报 2020年3期2020-08-19
- 海底观测网深水设备精准定点布放方法研究
键[1]。海底观测网是利用海底光电复合缆和无线声通信方式,将一系列海洋观测仪器与陆基信息处理设备互联而成的开放式海洋综合观测系统,可实现对海底地壳深部、海底界面到海水水体大范围、全天候、综合性、长期、连续、实时观测。随着海底观测网逐步建设到深海区域,深水设备的精准定位布放是海上施工的难点。加拿大CSSF(Canadian Scientific Submersible Facility) 公 司 的ROPOS (Remotely Operated Platf
海洋技术学报 2020年1期2020-04-16
- 2019年中国卫星应用十大事件
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将建成6月28日,海洋一号C卫星和海洋二号B卫星正式投入业务化应用。这标志着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根据我国海洋观(监)测事业发展需求,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的核心构成是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网和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网。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范围的海洋环境保障、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近岸近海和南北极区的观测能力。8.中国卫通基本建成全球卫星通信服务网6
卫星应用 2020年1期2020-03-04
- 海底观测系统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①
、观测链和海底观测网络,海底观测网络在海底观测系统中功能最强大、实时性最好、技术含量最高[1]。海底观测网络由岸基站、接驳盒、观测仪器以及海底光电复合缆组成,可搭载水下传感器、水听器阵列和智能锚系等各类探测设备。岸基站是整个海底观测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实时监控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为海底观测设备提供高压电能,负责接收、分析、处理收集的观测数据。接驳盒是水下的一个中枢,其功能是将骨干网光电复合缆传来的电能进行转换,分配给不同的观测仪器,同时负责基站和观测仪器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14期2020-01-10
- 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设计与构建
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正由无冰覆盖的公共水域拓展到有冰覆盖的高纬度海域,以及边缘海区域,未来在西太平洋的典型边缘海-南海布放的自动剖面浮标,也将会是“全球Argo”的组成部分[1-2]。虽然,在南海周边国家中,目前只有我国在参与国际Argo计划并布放自动剖面浮标,但不排除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对南海表示“关切”的国家,通过支援设备、技术等手段扶持如菲律宾和越南等南海周边国家主导布放自动剖面浮标或建立“南海Argo区域中心”的可能性。为此,尽早组织实施以我为主导的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 2019年2期2019-06-28
- 基于海底光缆通信网的海底观测网拓扑应用研究*
统的发展给海底观测网带来了新的活力。2005年-2015年,人们加强了位于英属哥伦比亚的加拿大NEPTUNE,美国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海洋观测计划区域范围节点(OOI RSN),以及日本东海岸的DONET系统的建设。海底蕴藏了丰富的矿物和油气资源,海洋是各国海军角逐的主战场,所以海底观测网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意义重大,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海底观测网的建设。我国具有内海和边海共约470万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一万八
通信技术 2019年6期2019-06-25
- 海底观测网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监视系统的海底观测网是人类建立的第三种海洋科学观测平台。在现代传感器、水下机器人、海底光纤电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推动下,海底观测网融合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海洋生态等学科,解决深海、极端环境下高分辨率和实时获取海洋观测数据的技术难题,可以深入到海洋内部观测和认识海洋,实现从海底到海面全天候、长期、连续、综合、实时、原位观测。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的著名海洋研究机构一直引领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凭借在海洋观测领域的先发优势,纷纷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年3期2019-03-21
- 《广东省海洋观测网建设规划》出台沿海每50公里设1个观测站
,《广东省海洋观测网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广东省政府批复并正式对外印发。《规划》明确:“至2020 年,广东省初步建成以岸基观测为主,浮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应急机动观测为辅,布局较合理、结构较完善、功能较齐备的海洋观测网”,届时广东沿海将实现每50公里有1个岸基海洋观测站点。完善海洋基础工作服务海洋强省建设建设海洋观测体系,是开发海洋资源、开展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生产、海洋海岛旅游、海洋工程建设等的基本需求,是开展海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2期2018-01-18
- 浅谈广东省海洋观测网体系建设
浅谈广东省海洋观测网体系建设冼嘉俊 曹深西 / 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广东省是我国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随着广东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及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需求,广东省海洋观测网的建设任务日益加重。本文通过结合广东海洋观测网存在的问题,进行广东省海洋观测网体系建设内容分析,为广东省海洋观测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海洋观测设施;观测网;岸基;海基;空基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的南端,南海之滨;大陆海岸线长达4114公里,居全国之首;拥有海岛1963个,总海岸线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0期2017-12-23
- 海底观测网的OUC-Raman节点现场机控制系统
6100)海底观测网的OUC-Raman节点现场机控制系统刘晓瑞,亓夫军,叶旺全,宋智愚,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 光学光电子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为满足海底观测网络对仪器节点的技术要求,本文设计实现了一套面向OUC-Raman仪器节点水下现场机的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电源管理模块和控制器模块组成,利用观测网提供的电力和通信链路控制现场机内部的光谱探测系统和其他外部设备,以实现对海底化学环境的长期观测。电源管理模块能够确保现场机的电气特性满足观测网的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8期2017-09-03
- 海底有缆观测站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设计与海底运行验证
了一套用于海底观测网的信息采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和定时驱动相结合的通过光网传送IP包的信息监控系统运行机制;提出了由岸站监控中心层、光传输主干层、海洋数据采集层组成的监控和信息采集监控系统总体构架;设计了通讯控制策略及自定义的通讯协议。采用该信息采集系统的海底观测网在试验海域进行了海底布放。经过8个月的海底连续运行,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正确地采集海洋传感器和自身系统运行数据。海底观测网;信息采集监控;通信设计;海底连续运行海洋覆盖了地球超过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3期2017-07-18
- 浅谈广东省海洋观测网体系建设
求,广东省海洋观测网的建设任务日益加重。本文通过结合广东海洋观测网存在的问题,进行广东省海洋观测网体系建设内容分析,为广东省海洋观测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海洋观测设施;观测网;岸基;海基;空基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的南端,南海之滨;大陆海岸线长达4114公里,居全国之首;拥有海岛1963个,总海岸线长达8500公里。受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影响,广东的气候和水资源适宜人类居住。港湾、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生物和可再生能源等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也为广东的经济发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5期2017-06-19
- 基于Unity3d的福建省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交互展示系统
省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数据的虚拟模型展示。搭建这样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展示平台,对福建省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在宣传、展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虚拟现实 unity3D 漫游系统 福建省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 交互设计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058-02本文讲述借助Unity3D平台开发的“福建省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交互展示系统”。该展示系统将有利于用户更直观地了解福建省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年12期2017-04-15
- 西太平洋深海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和运行*
的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 现已成功获取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连续3年的温度、盐度和海流等数据, 并在 2016年航次中首次实现了深海观测数据的实时回传, 成功破解了这一海洋观测难题。深海观测数据的长时间连续积累和实时化传输,将加快我国海洋与气候预报和环境保障业务系统建设步伐, 提升我国深海探测和科学研究能力, 为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保障国家海洋环境安全提供重要基础支撑。1 构建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的战略意义热带西太平洋拥有全球海洋中最大的暖水体——热
海洋与湖沼 2017年6期2017-03-31
- 我国在南海布放首批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据悉,HM2000型剖面浮标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研制,是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和定位的自动剖面观测仪器设备,具有双向通信、搁浅保护等功能,投放入海后可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自动完成下潜—定深漂移—上浮(通过携带的深度、温度、盐度传感器连续测量0~2000m水深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水面通信—下潜等循环工作过程,可在海洋中连续工作2~3年(主要由浮标自身携带的锂电池或碱性电池容量而定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21期2016-12-06
- 小浮标,大能量
(全球海洋实时观测网),将被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预报、远洋渔业生产、海上军事活动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它将成为“海丝”的护航者,快来一睹其真容吧!何谓Argo?Argo是英文“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的缩写,其中文含义为“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如同陆地上的气象站组成的天气预报观测网一样,该观测网由许多在海上工作的自动剖面浮标组成,单个浮标相当于一个探空气球,而世界大洋上分布广泛的Argo
知识就是力量 2016年12期2016-12-06
- Aerosol absorption optical depth of fine-mode mineral dust in eastern China
a由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反演的细模态气溶胶的吸收光学厚度(AAOD)通常被认为是黑碳气溶胶的AAOD,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黑碳AAOD已经被用在计算黑碳辐射强迫的研究中。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如下假设:直径小于1 μm的细模态气溶胶和直径大于1 μm的粗模态气溶胶对光的吸收主要分别归功于黑碳和沙尘。为了定量描述细模态沙尘气溶胶对全部细模态气溶胶的AAOD的贡献,我们利用地球系统交互模式(CESM)模拟了中国东部(104-122°E, 29-41
- 我国热带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初步建成*
带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初步建成*王凡汪嘉宁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构建热带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是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重点任务之一。热带西太平洋环流系统深刻影响着暖池、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东亚季风的发展,对全球和我国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随着 2015 年 15 套深海潜标及数据的成功回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热带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的初步建成,我国科学家获得了热带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连续一年涵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年2期2016-10-18
- 对地观测传感网系统架构及服务模式进展与挑战
词:对地观测 观测网 传感网 服务模式 系统架构Abstract:With the stereoscopic, real-time and dynamic capability of data acquisition, as well as the accurate, comprehensive and continuously diversified data service competence, the Earth Observation senso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6期2016-05-30
- 物联网落地水质监测我国首个水下观测网水质监测系统发布
测我国首个水下观测网水质监测系统发布本刊记者│舒文琼水下观测网系统不仅适用于水源地、河流和湖泊的监测,还适用于水域较深的海底环境的监测,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以及巨大的社会、经济和军事效益。随着移动宽带的普及和“互联网+”政策的推进,物联网正在快速落地,并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有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部物联网终端,我国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部。作为一项基础技术,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与各行业深度结合,带来了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省,其中水质
通信世界 2016年18期2016-04-07
- 深井风动充填开采技术与岩移观测实践
下布设岩移动态观测网,以提高充填开采效果,最终实现了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一、工作面概况4197工作面为万祥矿业公司-740水平后四下山采区首个工作面,位于-740水平井底车场附近,利于矸石运输和充填。工作面平均走向长 930m,倾斜宽平均91m,开采19煤层,为一稳定的中厚煤层,煤厚0.74~4.65m(纯煤厚度),平均2.50m左右,含夹矸0~3层,厚0~0.58m,为复杂结构煤层,走向275°~310°,倾向5°~40°,倾角23°~32°。水文地质:4
中国煤炭工业 2015年5期2015-12-29
- 基于双向标准化接口的海洋观测网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研究与开发*
0112)海洋观测网是我国海洋观测预报业务的基础。从技术上看,海洋观测网是包含传感器、观测平台、通信网络和数据传输与管理等诸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其高效稳定地运行是海洋环境预报系统连续获得高质量基础数据的关键。为了实时掌握重要系统的工作情况,研发它的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是保障其稳定运行的常规方法,例如:电力、电信等行业均已研发了针对本领域业务特点的运行状态监控系统[1-2],然而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海洋观测网的统一监控系统,现有的部分监控系统也只是针对观测网的某个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6期2015-09-29
- 广东省能见度仪观测网优化设计
广东省能见度仪观测网优化设计张芷言1)邓雪娇1)*王宝民2)李 菲1)谭浩波3)邓 涛1)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 510080)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510275)3)(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广州 510080)针对广东省的能见度观测展开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能见度观测布局适应性分布研究的新方案,旨在为器测替代目测的能见度监测网提供建议。研究表明: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2009—2011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日平均值资料,计
应用气象学报 2015年6期2015-07-05
- 基于WebGIS的海洋观测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bGIS的海洋观测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曹丛华1,2,王宁1,2,黄娟1,2,黄蕊1,2,刘晓飞1,2,高龙军1,2(1.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61; 2.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青岛 266061)海洋观测网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海洋观测网的管理信息和相关业务服务功能。系统主要为海洋管理、海洋观测、海洋科研等服务。文章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架构、运行环境、安全机制和功能设计等内容。系统采用全开源的Map Server和Open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10期2015-04-26
- 云南7级大震地下水位异常特征∗
对云南地区水位观测网建立以后发生的3组7级地震水位异常进行分析,给出云南7级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的统计特征。1 云南7级大震自通海地震以后,云南省逐步开展地下流体前兆观测。1986年全省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地热观测网建成,1988年全省地震地球化学网建成。自前兆流体观测网建成以来,云南及周边地区已发生3组MS≥7.0级地震,1988年11月6日澜沧MS7.6、耿马MS7.2、1995年7月12日孟连西MS7.2及1996年2月3日丽江MS7.0地震。分布于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3-29
- 海底观测网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技术以外,海底观测网已成为地球观测系统的第3个观测平台[2]。与传统的海洋科学研究方法相比,海底观测网的特色和优势在于:第一,观测平台深在海底,可以不受风浪之类的限制,能够连续观测和记录各种突变的信息;第二,能源供应和信息传输网络化,解决了海洋观测中持续电能供给和数据传输的难题,实现了对海洋的长期的、连续的、实时的原位观测[3]。电能是海底观测网的血液,电能供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底观测网能否正常运行。海底观测网采取单级负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供电[4]。文献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4年9期2014-09-28
- 海底观测网控制系统设计
0049)海底观测网控制系统设计孙 凯1,2, 李智刚1, 秦宝成1, 李默竹1(1.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16;2.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海底观测网通过光电复合缆为运行于海底的各种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等传感器提供连续电能和数据带宽,是近几年海洋科学研究的新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先研究项目——南海海底观测示范网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硬件及软件系统设计。经过水池试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4年8期2014-07-01
- 海底观测网络现状与发展分析
0071)海底观测网络现状与发展分析陶智(海装装备采购中心,北京,100071)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典型海底观测网情况,包括日本ARENA计划、DONET计划、海沟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网,美国和加拿大NEPTUNE计划、美国MARS计划和加拿大VENUS计划、美国夏威夷H2O(Hawaii-2 Observatory)计划、LEO-15生态环境海底观测站,欧洲ESONET计划,台湾地区妈祖计划,以及我国同济大学东海海底观测网、中科院南海所海底观测示范系统、浙江大学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4年4期2014-03-10
- 缆系海底观测网远程电能监控系统
04)缆系海底观测网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海洋科学基础设施,其主要由海岸基站、光电复合通信海缆、水下基站和观测平台等组成.缆系观测网的设计寿命通常在25年左右,受该类海缆长期绝缘性能的限制,其直流输电电压通常为-10kV以内,而海缆总长可达数千公里,因此可覆盖较大范围的海底区域.相对于传统的船基科考方式,缆系观测网可将较为充裕的电能从陆地持续输送给分布在海底的大量科学仪器,因此可大大扩展海洋科学观测的时空尺度[1-2].由于体积受限和可靠性考虑,缆系观测网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1期2014-02-18
- 地震学科普之窗(九)——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
世界称赞的地震观测网莱助教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密集观测网,日本全国约有2 000个观测点。该观测网不仅用于研究,也用于我们的生活。例如,利用该观测网获得的数据,可以在地震发生数分钟后,通过电视等发布各地的烈度信息。还有,我们前面说过的紧急地震速报(从最先检测到地震波到大的震动到来之前,发出紧急速报的系统)使用的观测点超过80%都属于该观测网。大地君巨大的画面里,不断显示波形。从我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到造成灾害的大地震都可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4期2012-03-31
- 日本建世界最大规模的海啸观测网
最大规模的海啸观测网据东京消息,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计划从本年度起修建世界最大规模的海啸观测网,将在北起北海道近海,南至千叶县房总半岛近海海底154处埋设地震仪和水压计等观测装置,通过光缆连接。一旦发生海啸,相关数据经由光缆能瞬间传输至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气象厅等相关机构。据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推算,海啸发生后,新观测网探知海啸的时间将比2011年日本大地震时早约20分钟;如果近海发生地震,新观测网探测到地震波也比布置在陆地的地震观测网要早20秒至30秒
决策与信息 2012年6期2012-03-08
- 福建海洋观测示范网建设与应用
面归纳总结福建观测网在站位布设、安全保障、维护保养、数据质控、数据集成和数据应用等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创新做法,分析影响观测网建设运行的关键因素,提出加强观测网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措施和建议。海洋观测;建设;运行;应用海洋环境立体实时观测网是长期获取海洋环境数据资料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获取资料全面、实时性好等优势,在区域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科研、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在观测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我国的海洋观测网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
海洋技术学报 2012年1期2012-01-09
- 日本先进的实时海底观测网*
先进的实时海底观测网*金田义行(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D;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1.11.002引言为了防备南海海沟海沟型特大地震的再次发生,日本正在实施根据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的研究方针,在伊豆半岛近海东南海地震震源区铺设先进的实时海底观测网,即地震-海啸观测监视系统(DONET)计划(图1)。该系统由20个观测点密集展布,各观测点都设置有宽频带地震仪、强震仪、高精度水压仪、
地震科学进展 2011年11期2011-12-19
- 最近公告发布的行业标准
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磁观测网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网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重力观测网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网 第1部分:固定站形变观测网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网 第2部分:流动形变观测网元蘑干制品梨枣红松松籽核桃仁室内木质门木制茶具防腐木材产品标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数据管理规范森林生态站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中国东北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中国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中国西北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
大众标准化 2010年8期2010-04-20
- 露天铁矿独木北帮边坡变形区长期监测方法
必须建立相应的观测网。常用的观测网根据滑动区的规模、形态和地形地貌条件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十字交叉观测网:对于滑动范围不大,滑动面比较窄,而且滑动方向明显的滑坡区采用该观测网。观测桩设在十字线的交叉点上。观测网应保证通视良好。放射线观测网:观测的范围较大,可以采用由观测置镜点向观测区做若干条放射线的方式形成观测网,观测桩可以根据地形的条件沿射线布置。观测区域内应通视良好。任意面局观测网:地形复杂的大范围观测往往观测点不能按直线形式分布,此时,观测桩可随地形的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4期201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