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

2023-08-29 02:24
海洋与渔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网衣网箱深水

│网箱主要技术参数│

HDPE深水网箱由框架、网衣、锚碇三大系统构成,HDPE深水网箱要在海洋环境中谋生存,必须依靠三大系统在运行中高度协同。目前,HDPE深水网箱主流系列网箱为HDPE C80-C100成套装备,可按50年一遇台风等级设计制造;理论养殖最大载荷达125~250吨/箱;适宜养殖生产载荷25~50吨/箱至50~100吨/箱。大部分抗风浪性能可达14级台风、6级波浪,耐流能力达1.96节。

│适养海域│

养殖海域最好选择水位较深,流速不大,且流向不复杂的海域。适宜的养殖海域盐度12~30,水温22~31℃,流速在0.65米/秒以内。理论上养殖海域深度为网箱网衣深度2倍以上,控制性深度网箱底部距离海底以最低潮位计最少应保持或大于2m以上。

│放养苗种规格│

放养规格与商品鱼的养殖、产量及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深水网箱由于体积大,养殖容量高,换网、倒箱等操作难度较大,而且深水网箱养殖受流速、风浪的限制,应尽量选择大规格的苗种进行放养,可避免养殖操作的困难,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率。军曹鱼30cm以上,卵形鲳鲹8cm以上的苗种放养,利于生产安排和养殖操作,同时也加快了效益转换。一般来讲,深水网箱的苗种放养密度以5~10kg/m3,最终养殖密度20~30kg/m3较为适宜。

深耕网箱三大系统应用研究

在抗风浪网箱养殖系统研发方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离岸网箱养殖装备与工程创新团队拥有30年的经验。1998年,南海所渔业工程研究室科研团队围绕设施渔业工程技术、装备与配套养殖技术等开展相关基础、数字养殖装备和应用工程技术研究,是国内最早介入深水网箱技术研究的组织团队之一。同年,在原广东省水产厅的项目的支持下,开展HDPE深水网箱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并参与了海南从挪威引进了12个深水网箱的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参与挪威网箱项目的引进,对挪威早在1972年形成的这项技术,有了更清晰和深层次的理解,对思考实现技术装备国产化意义重大。

经过12年的消化吸收和改良创新,2001年7月,南海所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科研团队研发的第一组国产化升降式网箱在深圳鹅公湾下水。创制出我国第一套全国产业化具自主知识产权的HDPE升降式深水网箱,操作比挪威的同类型产品更方便、性价比更高、更适合我国海域情况。网箱设计使用年限达25年。

后来,由于升降式网箱维护成本高、需配套装备及专业潜水人员,还有我国台风防灾72小时预警的实施等问题,经多年实践,认为不符合规模化产业发展,目前仅作为一种技术储备保留。此后,南海所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科研团队马上调整技术研究方向,以悬浮式HDPE深水网箱为研究方向,以结构安全和生物养殖安全为目标,提出综合技术解决方案。2004年,业界再一次传来好消息,团队所研发的重力式网箱正式面世。其具有明显优势,系统更可靠,功能更强大,背后支撑的是科学而精密的数据。“作为构成养殖网箱的三大系统,框架、网衣、锚碇都必须以正确的姿态站在正确的位置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及实践显示,要达到结构安全和生物养殖安全的目标,框架、网衣、锚碇三大系统必须高度协同工作。“与‘木桶理论’一样,‘短板’决定成败!”从设计上、操作中都有严谨的技术要求与部署。对于框架而言,其作为主要的浮力装置支撑整个网箱,管径的大小、弯曲的弧度都影响着整体的安全性。经过计算,建议网箱大小为周长80米的,管的直径控制在315~400mm;周长为100米的,管的直径控制在400~450mm。对于锚碇而言,其发挥着网箱定点的“扎马步”作用,配合框架,确定锚的数量、大小、位置、方向、夹角等,比如,100米周长的框架配16个锚、80米周长配12个锚;又如,锚的走向应与海底呈28°~35°,此时锚抓力能抗衡总阻力,否则两者在不相等的情况下会产生加速度,最终产生偏移,将夹角换算成长度即锚的绳长等于水深的3~5倍,太短锚抓力不足,太长又会发生缠绕……对于网衣而言,其构建了养殖鱼类的生长空间,进口网箱的网衣是上下等宽的圆柱形,当风浪来袭,网衣发生形变会出现夹角,鱼群集聚于此会造成损伤。系统创造性发明了圆台形网衣,配重后有水平拉力,能在1~1.5水流冲击下变形情况小于10%。

按照极限海况设定,再进行精密的公式计算以及反复的海试论证,最终实现“过三关”——框架不散、网衣不破、锚不跑。可谓匠心之作,每一个细节之处都尽显科技智慧。该负责人强调,“保障三大系统协同有效发挥功能,是最根本的要求。”

打造深远海养殖“重器”

广东是国内最早开展深水网箱养殖的省份,也是率先开展依托大型钢制养殖网箱探索深远海养殖的省份,现已建成桁架式大型网箱4座,并实现了向福建、海南、广西等地的技术输出。

早在“十一五”期间,南海所就安排了一支技术力量进军深远海养殖装备研究领域。2018年,南海所与天津德赛集团公司联合设计制造出全球首个单点系泊半潜桁架结构大型养殖渔场“德海1号”,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个通过超强台风实况检验的大型智能养殖渔场,成果入选2020中国农业农村10大重大新装备。

广东海域辽阔、岸线漫长,适宜发展深远海养殖。但是,存在峡湾少、开放性海域多且台风频发等天然不利条件,这对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发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造价更具经济性和操作更方便的产品显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以市场为导向,紧贴企业需求,“德海1号”的诞生具有划时代意义,事实证明:“德海1号”具有结构可靠,网衣可更换,既可单点系泊又可多点系泊,方便运输船停泊、放苗和收鱼等七大优点,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专注研发本土化原创技术

这些年来,南海所在深海养殖方面频频亮出优异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整个团队的辛劳付出,台风过后,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网箱的受损情况,平日里,经常外出学习成功经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成功是偶然还是合理的?通过思考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深耕渔业工程领域,团队始终秉承着“只做原创,不做仿制”的理念,在过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科研人员亲自潜水至海底全方位摄像记录情况,并查看系统在水下的运行情况是否与原设计相同。“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成型,再到最终推出市场,至少需要6-7年时间。”该负责人补充道,3年做出产品原型,2-3年海试,海试的重点是经受台风考验,若没有“捕捉”到台风,海试时间需要延长,如此一来产品性能才能经得起考验。

现阶段,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近 5000个,主要分布在湛江,阳江,珠海,惠州等地,其中80%~90%技术来源于南海所团队。同时,南海所授权了广东海宝网箱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深水网箱科技有限公司,对该技术进行产业化生产应用。通过免费的技术指导,加速了成果落地转化,提升了推广应用效果。目前,我国已经有30多家从事深远海养殖的企业采用由该技术支撑的网箱,遍布福建、浙江等多省。

30年苦练内功,科技工匠纺织深蓝之网。长期的实践沉淀和科技进步,显著提升了软件和硬件实力,让科研更有底气。在人员组成方面,南海所已经建成一支多学科、全能型的人才队伍;在电子技术方面,南海所引入仿真智能系统。“在这个系统里,细至一条线的受力都可以模拟分析,有了高科技的支撑,让研究工作提速不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装备工程技术首席科学家郭根喜研究员认为,推动广东省深远海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从政策、技术、经济、产业链等方面发力。在技术层面,强化三大系统,把保障生物安全和结构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在产业链层面,补齐种业短板,构建互利多赢的良性竞争市场。“可以预期,未来我省乃至我国的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更成熟、系统更稳定、投资回报率更高。”

猜你喜欢
网衣网箱深水
遮蔽效应下双平面网衣和圆形网衣的水动力性能
基于CFD的刚性养殖网衣流场数值模拟及不确定度分析
识人需要“涉深水”
辽墓出土网衣编法三例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辽墓出土铜丝网衣修复与复原报告
深水油气何时能够走出“冬天”?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