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海洋与渔业》记者 罗茵
“来,我们把虾宝宝放下去,它们会越长越大,在水里找到家……”7月27日上午的广州市南沙区十九涌码头,一个小女孩在爷爷的帮助下,把一袋袋虾苗放流入水。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参与,一个爷爷对记者说,“这活动太有意义了,我远远看见就过来了!”
当天上午,第二次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在码头举行。活动以“增殖放流护生态 潮起珠江正当时”为主题,一次性放流1320万尾鱼虾苗,以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进一步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推动海洋渔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次活动由粤海(番禺)石油化工储运开发有限公司主办、广东汉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当天一大早,运苗水车整齐排列在旁,工作人员手脚麻利地走动着,把称重和计量好的鱼苗挑到放流处,侯在那里的人把一盆盆鱼苗虾苗放入水中。鱼虾苗顺着放流平台入水,跃起欢快的浪花,为伶仃洋注入“新鲜血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据介绍,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是广东省、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项目位于南沙小虎岛,主要建设2座16万立方米的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和1座LNG专用码头,设计LNG年周转量100万吨,建成可满足广州市10天应急保障需要。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广州 L N G 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建设的同时配套实施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其中包括举行四次增殖放流活动,计划一共投放4268.8万尾(只)水生生物进行生态修复。此前,第一次广州 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在南沙区天后路沙滩平台圆满举行,共投放各类水生生物825.8万尾。
据统计,2006年以来,南沙区共组织举办公益性增殖放流与涉渔工程生态补偿性增殖放流活动27次,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6500多万尾。当前,南沙正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1+2+2+7”战略,建设华南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从建立产业联盟、打造海洋牧场种业产业集聚区、打造海工装备高端制造基地和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四方面入手建设蓝色粮仓,打造海洋牧场产业集聚区,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