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宏莲 范铭生 许 珊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医院体检科,福建 南平 353600)
颈椎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主要是由颈椎长期受损或椎间盘脱出、骨质以及韧带增厚、神经根受压、椎动脉受压所致,临床以颈肩部疼痛、双上肢无力,放射性疼痛、手指麻木沉重,下肢乏力等作为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耳鸣、行走不稳、吞咽障碍、心动过速等重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应加强该疾病的诊治。颈椎病常伴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疼痛会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上的刺激,在疼痛的影响下导致患者睡眠障碍,使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精神状态较差,所以当前在开展颈椎病诊治的过程中,需配合疼痛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将颈椎病所致疼痛降到最低,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可以正常入睡[1]。本文主要以近2年收治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比疼痛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探析疼痛护理在睡眠质量方面的影响价值,仅供有关人士参考,报道数据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研究样本: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200例颈椎病患者。入选标准:患者经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确诊,且患者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正常,在知情同意书主动签字。排除标准:其他颈椎疾病、重大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护理依从性低、中途从试验退出的患者数据。将200例颈椎病患者均等分为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为58例、42例,年龄36~68岁,平均(55.77±3.98)岁;病程1~4年,平均(2.19±0.78)年。100例试验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为59例、41例,年龄35~69岁,平均(55.79±3.99)岁;病程1~5年,平均(2.21±0.8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的进行获得了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策略,即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针对伏案工作者而言,保证脊柱处于直立状态,不可长时间处于屈颈状态。在护理的过程中,可指导患者加强背部颈部肌肉锻炼,平时可以进行“米”字操、游泳、打羽毛球、双上肢前后旋转、擦颈按摩等动作,锻炼时动作应缓慢进行,幅度由小逐步增大,避免快速运动,要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加强颈椎间盘、小关节的保护力度[2]。同时,开展颈后部肌肉收缩性的抗阻力训练过程中,可将手指交叉放在头部后方,增强颈后部肌肉力度,将颈椎不稳定降到最低。睡觉时避免使用高枕,枕头的长度40~60 cm,或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 cm,高度以10~15 cm为宜,在使用电子产品时,需保证视线与屏幕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或者略微进行5°~10°的仰视,同一体位或姿势一段时间后要适当活动肩颈。平时要加强颈暖保暖,冬天可以佩戴围巾、穿高领毛衣。夏天颈肩部不可直接吹风扇、空调,避免颈部受寒[3-4]。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本文着重阐述试验组护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2.1 增强心理疼痛耐受力度 颈椎病患者在疼痛的影响下,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在这些负面心理的影响下,患者会将精神全部集中在病情所带来的疼痛感方面,增加疼痛的敏感性,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患者可能伴发过激的行为、语言,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5]。针对这一情况,在开展疼痛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强化患者的情绪自控水平,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向患者解释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属于疾病的正常表现,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患者的焦虑,并在疼痛部位进行按摩,热敷、贴敷药膏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颈部肌肉紧张,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为使患者更好的耐受疼痛,可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看书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疼痛阈值,使患者夜晚可以正常入睡[6]。
1.2.2 颈部牵引护理 颈部牵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疼痛感减轻,所以临床需加强颈部牵引护理干预。在牵引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向患者讲述牵引的优势、流程以及病情改善的成功案例,从而树立患者的疾病治愈信心。颈部牵引应该以小重量开始,以免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加重患者疼痛不适。在患者无异常情况下,颈椎牵引的重量的以患者质量的1/12~1/8为宜,刚开始的时候,用较小的重量,之后逐渐增加牵引重量,牵引力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颌面、耳颞部无明显压迫感为宜[7]。颈部牵引采用间歇式牵引的方法,每次牵引时间在30 min~1 h,每日1~2次,将1周作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2~3个疗程治疗。部分患者在牵引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头晕、头胀等不适,出现这些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牵引重量的调节,必要时立即停止牵引治疗,以免病情加重。颈部牵引可降低颈部压力,降低患者颈部疼痛感。急性期疼痛剧烈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牵引。
1.2.3 卧床休息护理干预 颈椎病急性期患者剧烈疼痛时应适当限制活动量,可通过卧床休息来放松颈部肌肉。尤其是在睡眠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良好睡姿,睡觉时胸部和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略屈曲状,使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用颈椎伸直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感、压迫感。睡眠的过程中需将枕头放在颈肩位置,不可放在头枕部,否则会使颈肩部肌肉过于紧张,导致疼痛感加重[8]。睡觉的过程中提倡采用仰卧位,不宜采用俯卧位等,以免颈部悬空、颈部扭转出现疼痛不适,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
1.2.5 物理治疗护理 颈椎病物理疗法可有效加快颈肩部血液循环,松解颈肩部肌肉粘连,减轻颈肩疼痛,增加颈肩部的舒适感,改善患者睡眠,局部物理治疗,可用红外线疗法、理疗、磁疗、热敷、拔火罐、烫熨等治疗,每日1次,每次15~20 min,也可进行针灸、小针刀等治疗。在物理治疗的过程中,有些患者依从性较差,仅进行1~2次治疗后就停止治疗,所以在物理治疗护理时,要向患者解释物理治疗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必要性,从而使患者认知到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9-10]。
1.2.6 药物镇痛护理 药物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主要疗法,作为保守性方案,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改善患者颈椎病的疾病症状。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不存在最好、最快、最有效的药物,应该依据患者病情状况来选择药物。在颈椎病患者出现疼痛感的情况下,可遵医嘱服可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肌松药物,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休息。使用药物镇痛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镇痛效果,在镇痛效果不佳、不良反应明显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主冶医师,以便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由于镇痛药物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不提倡选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1.2.7 围手术期护理 在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疾病症状反复发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肌无力与肌萎缩的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疾病致残、致死风险。手术方案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应该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来选择手术方法,前路手术具有减压、重建两方面作用,后路手术可扩大椎管,解除椎管压迫,从而改善患者的颈椎病变,降低疼痛感,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降低颈椎病变带来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在术前应细心解答患者对手术提出的疑问,讲述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操作医师资质水平、告知手术后将取得的效果及手术成功的案例,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手术配合的依从性。同时在围手术期应该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要立即告知主治医师,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术后需要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手术的科学性、有效性,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定,分值与患者的疼痛感呈正比,分值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剧烈。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评分量表,量表维度内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等方面,量表以百分制为主,伴随着分值的上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③睡眠质量评分: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满分21分,分值与患者的睡眠质量呈反比,分值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④护理满意度:选择问卷调查法,依据患者问卷填写结果进行满意度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3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文资料的数据处理,指标数据以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结果表现形式(),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χ2检验,结果表现形式[n(%)],组间差异性以P值判定,P<0.05提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护理前疼痛评分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疼痛评分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生存睡眠质量评分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近年来,在生活方式改变因素影响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员逐年增加,使得颈椎病年轻化,发病率不断攀升。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作为主要发病原因。发病后患者颈肩部不适伴上肢会出现疼痛感,疼痛作为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会给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带来不良刺激[11-12]。因此当前应该加强患者的疼痛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
本文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与疼痛护理干预的对比研究试验,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符合预期,表明疼痛护理应用在颈椎病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对睡眠质量具有积极影响。结果产生原因:疼痛护理干预模式中所制定增强心理疼痛耐受力度、头部牵引护理、卧床休息护理干预、颈部支具固定护理、物理治疗护理、药物镇痛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中,增强心理疼痛耐受力度可以有效稳定心理状态,更好的接受疾病所带来的疼痛感,同时,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避免患者因精神过度集中疾病,从而更好的缓解疾病疼痛,改善患者的夜间睡眠水平。头部牵引护理可有效松懈颈部组织粘连,降低颈部肌肉痉挛发生风险,使得颈椎曲度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卧床休息护理干预可通过调整患者休息时的卧姿、睡姿,使患者颈部在休息时处于最佳状态[13]。药物镇痛护理则可通过给予一定剂量消炎镇痛药物,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疼痛感。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说痛感。本文课题研究中,着重分析疼痛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疼痛护理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性体现在,患者受到疼痛感的影响无法进行正常休息与睡眠,所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就是消除患者的疼痛感,因此开展疼痛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以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维持最佳精神状态,因此当前应该致力于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将患者的疼痛感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将疼痛护理应用在颈椎病患者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科室所带来的护理服务,因此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