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清 陈丽平
(1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 361022)
心脏瓣膜病变涉及病变,即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病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发展,目前患者只能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病情才能得到缓解。但此手术时间长、难度大且创伤性较强,医护人员一旦配合不当极易造成手术过程不顺利。与此同时,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术需要对患者心脏结构造成重塑,且术中要建立低温体外循环,其临床病死率高达6%[1]。术前导入式健康宣教指的是医护工作者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导入式健康教育;患者在进入诊疗环节之前,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在消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的同时,确保其更好地配合手术[2]。心智觉知模式起源于佛教心理学,其核心含义包括觉知、注意以及记住。该模式旨在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感受到行为改变的益处,从而提高自我效能,维持并增加自我满足感,促进个体达到良好的健康状态[3]。为了探究上述两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重点分析其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13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9),对照组男33例,女35例;年龄40~68岁,平均(50.28±3.27)岁;手术类型:主动脉瓣置换术23例,二尖瓣置换术27例,双瓣置换术18例。观察组男36例,女33例;年龄41~65岁,平均(50.87±3.62)岁;手术类型: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置换术30例,双瓣置换术17例。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入组条件 纳入标准:均需进行心脏瓣膜置换;年龄>18岁;患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心脏瓣膜置换术史;合并感染者;合并肿瘤患者;存在脑血管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损伤者;伴有传染性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方法:术前确认患者信息,说明注意事项,确认手术室器械及药物是否无误,填写手术申请单。术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术后帮助患者返回病房,密切关注患者反应,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观察组实施术前导入式健康宣教配合心智觉知模式护理干预:建立手术室系统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经验丰富的临床护师2名(超过5年临床工作经验)、普通临床护师5名、科护士长1名、营养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小组成员每周举行一次例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3.1 术前导入式健康宣教 ①医疗小组成员对入院患者进行统一宣教,宣教具体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过程、致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和基本原理等。②分批次组织患者观看影像学资料以及宣传片,通过大量的积极案例可充分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邀请医院知名专家以及研究人员参与宣教过程的讲解和演示过程中,影像学资料播放完毕后,给予患者自发交流探讨以及提出问题的时间,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和专家学者展开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③创设能力情景,模拟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术前准备、术后康复进程、出院居家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或困惑场景,结合患者可能遇到的困难,鼓励患者进行积极思考以及大胆发言。④重点进行心理建设以及不良情绪的优化指导,在导入式健康宣教过程中,重点对患者分析不良情绪可能对睡眠质量、个体认知、预后生活质量等一系列方面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指导患者在出现异常情绪时可进行的有效调控措施,包括合理应用简易的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奖励措施。
1.3.2 心智觉知模式护理干预 入院当天发放心智觉知护理指导手册,并通过视屏结合实际演示的途径对患者展开宣教;同时进行心智觉知护理理论和方法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心智觉知。①觉知呼吸训练:于安静的房间中开展练习,患者平躺于床上,放松全身。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次持续20 min,练习1次/d。②觉知躯体训练:引导患者在平静状态下感受机体各个部位,若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应通过合适途径转移其注意力,指引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态感受当下、接受当下,并保持心态的平衡,每次持续15 min,练习1次/d。③静坐冥想:指导患者静坐,同时播放舒缓轻柔音乐,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优美自然风光的画面,通过语言引导让患者设想自已身处自然界,远离喧嚣;每次持续20 min,练习1次/d。
护理小组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后,制订详细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具体方案包括:①全部患者接受手术后,居家进行康复期间,每日定期同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康复情况的交流,护理小组成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是否出现并发症等进行定期回访。②组建患者沟通交流群,定期日常交流探讨,护理小组成员每日进行颇具趣味性的健康知识分享、每周2次上传宣教视频科普课程,帮助患者解答出院后的各种疑虑。③患者在居家过程中,继续进行知觉呼吸训练、知觉躯体训练以及静坐冥想等调理干预,并进行日常记录。④护理小组成员、主治医师等每周进行总结交流会议,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上述过程一直持续至患者术后出院1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自我效能评分(GSES)[4]: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评分方式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对每个项目,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记1分,“有点正确”记2分,“多数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计算10个项目得分的平均值即为最终得分。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5]评分分值0~42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③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该评分总共包含43个项目,每个项目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单项评分范围0~4分,根据评分细则计算总分,总分范围0~17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④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该量表包含12个评分项目,以14分为基准分界值,≥29分定为严重的焦虑;≥21分判定为明显的焦虑;≥14分判定为肯定有焦虑;≥7分判定为可能有焦虑;<7分被判定为没有焦虑。⑤生活质量比较: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8]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命活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低。本研究重点选取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3个维度展开评价。⑥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在护理期间,记录患者发生感染、寒战、低血压、压疮的概率。⑦护理满意度比较:在护理后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9]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该评分共包括10个题目,具体涉及医务人员服务满意度、健康宣教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舒适情况满意度、整体满意度。总分0~100,低于80分表示不满意,80~90表示基本满意,大于90分表示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自我效能以及睡眠质量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GSES、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GSES评分出现显著上升,PSQI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的GSES、PSQI评分比较()
表1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的GSES、PSQI评分比较()
注:和治疗前相比,a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HAMA评分比较 两组接受干预前,ESCA评分以及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干预后,ESCA评分出现显著上升,HAMA评分出现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变化相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接受干预前后的ESCA、HAMA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接受干预前后的ESCA、HAMA评分的比较(分,)
注:和治疗前相比,aP<0.05。
2.3 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部分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出现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比较(分,)
注:和治疗前相比,aP<0.05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6%(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6 两组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7%(P<0.05)。见表5。
表5 两组满意率对比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指使用机械瓣或生物瓣代替已经发展成病变的心脏瓣膜,需要进行体外循环的一种外科手术,科学的快速发展进步使得医师的心脏瓣膜置换术熟练度越来越高[10-11]。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风险性较高,不仅需要精密的外科器械及医师精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由于疾病对患者工作、生活甚至生存造成诸多不便,且心脏瓣膜病情危重,心脏置换手术耗时长、难度大,手术风险大,心脏自身特殊的生理结构及作用,以及由于自身对疾病缺少了解或缺少与医护人员之间沟通,导致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可能会出现抑郁、烦躁不安紧张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2]。术前导入式健康宣教配合心智觉知模式护理干预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要求护理人员细心对待患者,在确保周全的措施落实之外,具有十分显著的人文关怀特色,为了进一步分析上述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旨在为护理方式的选取发挥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HAMA评分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此同时,ESCA、GSES评分均出现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手术室系统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自我效能,同时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究其原因,手术室系统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减轻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敌对情绪,护理人员积极排解患者焦虑情绪、告知痊愈病例,帮助调节恐惧紧张情绪。同时由于保持良好的情绪也会使患者疾病恢复速度加快[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均高于护理前。究其原因,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模式干预,能够从生理、心理双重方面提供显著的康复支持,从而帮助推进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目前我国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中年,心脏瓣膜病变使得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使患者身心发展受阻[14],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处于对疾病认知的不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术前导入式健康宣教配合心智觉知模式护理干预在确保患者接受了系统且全面的生命支持、不良事件的预防干预,且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患者树立积极的术后心态,有助于患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术后治疗以及康复练习。由于该护理方式为患者与医护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提供了较多的沟通机会,患者得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疾病的了解,积极的社交模式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患者生理、心理具有积极意义[15]。
另外研究发现,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显示手术室系统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术前导入式健康宣教配合心智觉知模式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询问患者,及时沟通,消除患者疑惑,调节患者紧张情绪,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告知患者痊愈病例,使患者减少了对手术的恐惧,增加了直面手术的自信心;术中护理人员积极应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根据既往病例,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手术中保持手术台面的整洁,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另外,伴随着患者自身对疾病以及医学知识的扩充,患者及家属能够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自发地调整个体情绪;同时对可疑症状以及相关不利因素进行排查,由于避免了大部分不良事件,对预后具有更加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加速患者各系统正常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术前导入式健康宣教配合心智觉知模式护理干预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参与角色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扩充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因此研究对象的整体满意度显著更高。
综上所述,术前导入式健康宣教配合心智觉知模式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自我效能以及睡眠质量、调节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