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鲜明,意象独特

2023-08-29 03:13王统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红药空城姜夔

王统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宦之家,屡次参加科举而不中,一生辗转飘零,靠卖字和朋友的接济为生。《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姜夔的代表作。词人通过描写扬州当年繁华的盛况和今日衰败的景象,表达了对昔日扬州的怀念之情和对今日破碎山河的哀思。本文主要分析一下《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艺术特色。

一、对比鲜明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加上词前的小序仅有两百余字,可谓简短至极。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增强词作的艺术效果,词人在词作中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他首先竭力渲染昔日扬州繁荣发达的盛况,然后写今日扬州千疮百孔的景象,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读来悲伤不已。

在词人未至扬州之前,这座名城就已出现在了历代诗人、词人的作品之中。曾经的扬州商贾云集,人潮熙攘,遍地笙歌,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缠绵旖旎,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佳话,有“婚婚亭亭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清新动人,还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伤。可见,扬州是令无数文人为之神往的繁华之地,姜夔对扬州也曾有着无尽的向往。可是,当他亲至扬州后,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他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是布满火迹刀痕的乔木,是河中无声的冷月,是寂寂无人的长桥,是无人驻赏的红药……草木无情,都未能摆脱战争的阴影,更何况是人呢?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词人先描写昔日扬州的繁华景象,表达对传闻中扬州的向往之情;接着写无边的荠麦,说明眼前残败的扬州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之后写在这座空城之上回荡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与落寞,使昔日繁华的扬州与今日破败的扬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战争对文明的摧残。

二、意象独特

《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意象也非常独特。词人将这些意象巧妙地组合一起,使之形成了一个个前后连贯的镜头。

比如,“荞麦”“废池乔木”“空城”“二十四桥”“冷月”“红药”等意象,有的属于自然景观,有的属于人文景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孤寂幽冷”。扬州原为富庶之地,四通八达,商贾云集。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但是,自金兵南犯后,昔日的繁华转眼变得残破不堪。芍药怒放,却无人来欣赏。“淮左名都”“春风十里”写的是昔日的扬州,“荠麦青青”“清角吹寒”写的是眼前的扬州;“青楼梦好”“玉人吹箫”写的是昔日的扬州,“波心荡”“冷月无声”写的是眼前的扬州。各种景象在词人的脑海中如走马灯般穿梭不停……繁华的景象与衰败的景象在词人的脑海中频繁切换。他巧妙地将各种画面拼接到一起,使抽象的情感得以形象化,并成功地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读者。读到这首词,读者也仿佛和词人一样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看到了水面上倒映的月影及桥边开得灿烂的芍药。

三、情景交融

在《扬州慢·淮左名都》这首词作中,词人描写了大量的景物,如荞麦、空城、二十四桥、红药等,看似是在写景,其实是在抒情。

词人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开篇,从宏观上展现扬州城曾经的风貌。扬州本是淮南一带的名城,街市繁华,春风十里,更有竹西亭这样的风景胜地,可供游人赏玩,赋词吟诗。单看这两句词,我们无疑会觉得赏心悦目,但后面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描绘出一幅荒凉凄清的景象,与开头的两句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金兵侵略行径的痛恨,以及对南宋朝廷偏安政策的不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引人遐思。词人化用了杜牧描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在杜牧生活的时代,这里游人如织、车水马龙、笑语盈耳。如今“二十四桥”仍在词人的眼前,但他却听不到往昔的欢声笑语了。一个“冷”字将视觉化为触觉,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听不到昔日的欢声笑语了,眼前只有这清冷的月影在波心摇荡。盡管桥边的芍药花仍然年年怒放,但谁又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它们的美呢?词人以问句收束全词,十分自然地将情与景融合在了一起。

总之,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词人既描写了昔日繁华的扬州,又描写了今日破败的扬州,使之形成的鲜明对比,以此谴责了侵略者的暴行,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整首词虽仅两百余字,但内容丰富、意蕴深厚、发人深省。

猜你喜欢
红药空城姜夔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再到盛湾寻牡丹不遇得赏芍药
陆明君
《空城渔趣》
年年知为谁生
相思
姜夔,你咋这么牛
心守一座空城
栀子花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