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221116) 赵丽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见,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以多种学习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设疑释疑、解读诵读、自读自赏、读写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都是自主阅读学习的常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学习任务,传授自主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和品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适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教师能够组织展开质疑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形成问题清单,组织学生对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样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的核心,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草原》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到不明白的地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并在学习小组中进行筛选,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学生阅读文本前,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对草原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等内容做重点介绍,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这样为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创造条件。于是,学生开始自主阅读课文,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草原风景独特,牧民现在还住在蒙古包中吗?”“文本中有不少词语不好理解,如‘渲染’‘勾勒’‘迂回’‘天涯’等。如何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感受草原的特点呢?”“作者为什么要写蒙汉深情呢?”……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使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再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月光曲》一文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提出具体任务:“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世界名曲《月光曲》的诞生过程。你怎样理解故事中的人物?你对这首世界名曲产生的过程有什么感受?你怎样理解这首名曲?”于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相关资料展开思考,阐释自己的观点。在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达成共识。这样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思维直抵文本核心,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
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阅读学习的需要。质疑性阅读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解读,这样不仅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诵读实践、诵读比赛活动,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阅读、不断地诵读,能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深入、全面,获得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丁香结》这篇课文中,作者赋予了丁香结特定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对丁香结有初步的认知。在阅读思考后,学生逐渐找到答案:人生中有太多的“结”,正如这丁香结一样,它的存在有合理性,我们需要正视它,而不是回避它,这样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和人生。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诵读,体会课文精彩的语言。同时,教师对诵读方法进行指导:“诵读讲究抑扬顿挫,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唯有读出节奏、感情,才能产生感染力。”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机会,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旋律中诵读,不断地展开语文实践。
再如,同样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花之歌》一文,以第一人称展开描述,给读者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学时,教师提出阅读任务:“这篇课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非常适合诵读。请大家仔细揣摩作者的情感,先在小组练习诵读并选出代表,然后在班级展示。”学生进入诵读环节,教师跟进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情感表达的最佳方式。在展示阶段,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让诵读成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突破口。诵读是阅读课堂主要的学习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诵读情况给予指导,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组织诵读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反馈情况看,这样阅读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比较到位,在诵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自读自赏是典型的自主阅读形式,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学会鉴赏语言,从而达成自主阅读的目标。中高年级的学生既有自己的认知、个性、经验等,也有一定的鉴赏基础,掌握一些鉴赏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指导,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鉴赏角度,传授具体的鉴赏方法,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并在鉴赏中形成自己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夏天里的成长》时,当学生进入自主阅读鉴赏环节后,教师这样引导学生:“鉴赏文本的典型语段时,大家可从词语的运用、句式的特点以及主旨情感的表现等进行考虑,也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写法、修辞等方面进行思考。”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语言鉴赏活动,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有一个学生找到这样一段话:“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并写下这样的鉴赏语言:“这里写了山、地、河三方面的物象,形成了类比。它们好像在比谁长得更快。这段话句式短小灵动,读起来具有节奏感。”
在语言鉴赏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进行鉴赏。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盼》这篇课文,有很多精彩的心理描写。教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语段,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大多能够主动展开介绍,讨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教师深入学生中,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鉴赏活动,并适时传授一些鉴赏的方法,能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在鉴赏过程中,学生正确地运用鉴赏方法,对文本的语言、思想、情感等进行体验、分析,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读写结合既强调读与写的关系,两者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同时又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组织开展读写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内化的机会,而且能让学生外化表达,将思维外显,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组织读写活动时,教师要提出详细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将读与写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内化文本思想情感、外化自己语言表达的格局。在展开读写时,多数学生会关注写,而忽视读。其实,读是基础,没有读的深入,就没有写的精彩。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由于涉及环保问题,学生比较熟悉,产生了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提出读写结合的任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加强环境保护非常重要。请大家观察我们四周的环境,了解生活中破坏环境的现象或者行为,并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绘,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看看谁的描绘更形象、分析更深刻,建议更具体适用。”于是,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更深刻地理解环保问题。很多学生对身边生活现象比较熟悉,读写思维被激活,纷纷表达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思考。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发言,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对相关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这样,使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更深刻、全面,内化了文本的思想情感,获得了表达能力的发展。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青山不老》一文,是一篇反映环保主题的文章。教学时,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写一篇读后感。虽然写过读后感,但学生的写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为此,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并现场展示读后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于是,学生再次进入文本展开阅读,对作品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度发掘,获得更深入的体验。这样,他们写出的读后感更真实、更精彩,从而获得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
读写结合,不仅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冲击,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更加深入、情感体验更到位,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要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这样,给学生展示自我创造了条件。学生大多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他们会利用展示机会表现自己。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常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早已习惯线上授课。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提出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活动任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师可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这样不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支持,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故宫博物院》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结合故宫平面图,对故宫的建筑布局和特点进行梳理。然后,教师提出网络交互活动:“我知道,有些同学跟家人去过故宫。放学后,去过故宫的同学,请将你们在故宫拍的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并发送到学科交互平台上,给没有去过故宫的同学提供观赏机会。明天的课堂上,请你们介绍这些相片。”这样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网络交互平台也热闹了起来。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以及文化价值等。这样的阅读教学,线下线上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线上线下结合,让学生得到了直观的学习机会。自主阅读不是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往往能够产生助推力量,让学生共同提高。
总之,自主阅读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