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玮,朴美花,金爱花,姜 雪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 医学检验科,吉林 延吉133000)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典型表现是尿频、尿急、尿痛[1]。每年全球约有近2亿人患尿路感染,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且近1/4女性会反复感染[2]。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升高,使得临床经验性用药越来越困难[3]。本文分析我院2015—2021年尿培养阳性标本的耐药变迁,以期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
2108株细菌来自2015年1月—2021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清洁中段尿标本(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菌株)。
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粪肠球菌(ATCC 29212)。
1.3.1标本采集及培养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使用1 μl接种环进行定量接种,对可疑菌落使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药规则、判读标准和质控要求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文件的规定执行[4]。
1.3.2数据分析 采用WHONET5.6分析。
收集的210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1643株(占77.9%),革兰阳性菌为383株(占18.2%)。其中前5位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064株(占50.5%)、肺炎克雷伯菌153株(占7.3%)、粪肠球菌152株(占7.2%)、铜绿假单胞菌87株(占4.1%)、屎肠球菌72株(占3.4%)。真菌82株占(3.9%),其中白假丝酵母菌为59株(占真菌72.0%)。7年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始终位居革兰阴性杆菌前两位,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分离率始终位居革兰阳性球菌前两位,见表1。
表1 尿培养阳性分离株的菌株分布
尿培养病原菌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门诊科670株(占31.8%),泌尿外科433(占20.5%),肾内科320株(占15.2%),ICU 148株(占7.0%),神经内科116株(占5.5%),见表2。
表2 尿培养阳性分离株的科室分布
2015-2021年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保持高度耐药且耐药率保持>62.0%,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59.0%,对于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仅对头孢他啶较低,均<20.0%,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均>30.0%,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9.0%,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均>16.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均<3.0%,但对庆大霉素耐药率均>32.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均<2.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均>29.0%,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27.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因此该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最敏感。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对于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年间耐药率最高为25.9%,而同年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51.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均>4.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均>13.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均>3.0%,见表3。
表3 2015—2021年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n)]
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均>71.0%,对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率均>66.0%,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均<6.0%。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率均>36.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见表4。
表4 2015—2021年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n)]
对该院 2015—2021 年临床送检的尿培养标本分析可以发现,本地区引起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次之;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次之。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5-6],且7年间病原菌占比相对稳定。除门诊外,泌尿外科送检标本尿培养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肾内科。分析原因泌尿外科患者可能与外科手术操作等有关,肾内科患者因蛋白丢失过多所致免疫力下降,或与尿潴留有关。
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60%),对于喹诺酮类、头孢霉素类、四环素次之(>30%),对于碳青霉烯类较敏感(<5%)。2019起,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普遍升高,均高于全国水平[7],其原因可能与相应临床科室在经验性治疗中过度使用药物有关。质粒通过提高DNA突变率和促进抗菌药物暴露的存活能力,导致细菌突变率增加,也可能使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增加[8]。故相应临床科室应减少该类药物在经验性治疗尿路感染的使用。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无较大波动,对哌拉西林、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30%),虽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均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株出现,但仍对此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宿瑞俊等[9]研究相同。以上两种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5.0%,提示当存在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如肾移植、导尿管、复发性尿路感染及最近30 d内住院或使用抗菌药物等)时,可优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抗感染经验治疗[10]。
在近4年中,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较为相似,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10%),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60%),粪肠球菌因其携带更多的毒力基因,更容易形成生物被膜从而获得较强致病力[11-12]。故在治疗多重耐药的肠球菌感染时可以将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这三种抗菌药物作为首选药物,谨慎经验性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尿路感染已成为临床常见感染,菌株分布及耐药谱也不尽相同。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增高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也逐渐成为医学发展中重要问题[13]。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以达到安全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