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可以与幼儿的德育以及文化教育充分融合。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并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年龄特征不断地开发课程资源,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文章针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误区与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种资源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育创新
一、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幼儿美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时很难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甚至对活动形式存在个人化倾向。这种缺乏客观认识的活动,不仅不会给幼儿的美术思维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还会违背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这种缺乏主体方向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在指导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不够明显。对于此,幼儿美术教师要改变教学的态度和观点,从激发幼儿认知的角度出发,改变学习的方向,让自主学习、专题学习和互动式学习成为构建美术教学新体系的基本元素。从幼儿角度出发,在学习过程中只是遵循着教师的指导,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美术思维的意识和能力都无法得到提升。
(二)教师未发挥指导性作用
教师在参与美术活动设计和执行时始终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未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这种教学活动阻碍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表现得不到反馈,就无法纠正错误的行为,最终形成不良的思维习惯。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看、听、问、思的基本培养原则,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理解制订相应的活动目标。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或是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主动地研习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予以有效引导,如果教师未对幼儿的美术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地评判,就会导致幼儿对自身行为认识不清。
(三)幼儿美术评价机制不科学
科学的美术评价机制能够给幼儿美术活动带来有效指导。幼儿可以依照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流程和方案进行自主式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美术教学时,教师不仅对幼儿参与的活动没有科学的预判,同时还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为了确保美术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就要依据幼儿的现有知识进行科学的评判。在评判时,有些幼儿美术教师只会流于形式,没有对幼儿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评判。这些都会导致对幼儿学习能力认知不足的情况。如果幼儿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采用相应的评价标准,就能够增强活动的有效性,还可以强化自己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反思,帮助自己梳理出新的美术学习方式和路径。
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特点
美术活动空间明显不足将增大幼儿活动的安全隐患,给美术活动的开展带来消极影响。幼儿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为了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常会设计一些简单的美术互动活动让幼儿参与,甚至在活动中对幼儿的操作实施较强的干预。这种行为会给幼儿活动带来不良的影响,阻碍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当幼儿的实践行为被剥夺时,幼儿就会对参加活动产生抵抗的情绪,甚至认为美术活动毫无趣味性。美术活动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持,然而一些教师缺乏指导活动的能力,对美术活动的开展只能照本宣科或是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幼儿观看,这就会影响美术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美术活动不仅需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还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支持。美术活动以创新实践为前提,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时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分阶段地设定培养的方法和目标。比如在初始阶段,应该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美术工具,明确这些美术工具的用法;在发展阶段,教师要引导幼儿围绕美术的主题,发挥想象力,选择恰当的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最后要结合幼儿的设定,对幼儿绘制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作为教师,在这三个阶段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教师由指导者变为合作者,最后变为评价者。因此,教师的支持能够有效地确保活动的进行。但是,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的技术能力,对美术活动缺少经验,在评价幼儿活动时,很难给幼儿提供有效引导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美术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提升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美术课堂拓展,深入了解运用美术资源的教育价值,有针对性地将其融入幼儿美术教学中,让幼儿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以此为契机将美术资源与美术文化相融合,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一)探索美术活动深度学习模式
幼儿美术深度学习是一种重视过程与结果的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对知识分析和加工获得深入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因此,在幼兒培养阶段,如何借助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的美术活动模式,值得深思。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幼儿美术教学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在提高幼儿发展水平的同时,教师要特别关注为幼儿提供可供理解、分析和思考的美术原料,让幼儿能够基于这些素材进行深入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理性认知。深度学习给幼儿带来的积极作用,不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较高水平的思维技能。基于此,打破原有的幼儿教育认知,提高美术教育者的综合水平,成为转变幼儿美术教育风向的有效做法。
幼儿美术教育队伍的发展在于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解决真问题的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价值,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深度学习理论能够丰富幼儿教育的基本形态和模式,体现出学习者的主动认知过程。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还需要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学习时,幼儿在获取的美术材料中找到与已有认知相关联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由此才能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一深入加工的过程需要幼儿调动自己的大脑机制,通过判断、理解、逻辑分析等不同美术思维过程,发挥自己的美术认知优势,在不同的情境中生发出新的观点。幼儿的美术认知水平如果只留停留在浅层的话,则很难对知识进行综合地评价和处理。教师必须选用恰当的手段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的美术思维向深层次迈进。这种教育理念能够促进幼儿的不断发展,让幼儿在有效的训练中获得新的知识。
(二)提升美术活动效能
在幼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幼儿获取经验的路径,让幼儿在感知阶段对所参与的美术活动有积极的探索意识,并能够针对活动的要求重新组织自己的思维,对活动主题进行加工,最终产生思维和实践产品。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除了要为幼儿准备适合的材料,还要让幼儿明确这些材料的使用情况,让幼儿探讨这些活动材料的具体用途。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幼儿美术活动的主题进行展示,让幼儿明确通过美术活动可创造出怎样的作品。教师可以借助书本上的内容或是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幼儿判断哪些美术作品具有代表性和创意性,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
生活中的美学元素可以应用到美术活动中。那么,对这一美学元素的感知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幼儿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在班级中进行展示,或是有步骤地安排幼儿对一些特定的事物进行观察、记录,从而积累经验。比如,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明确花草树木的生长特点和材质特点。虽然幼儿需要用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但是也要具备保护自然的责任感,让幼儿珍惜自己的创作体验。幼儿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发现这些花草树木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元素。有些可能像小船,有些可能像小动物,幼儿可以基于自己的感性思考和情感体验,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时,由于幼儿缺乏制作美术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在美术创作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教师对幼儿的困难要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幼儿调整活动的组织形式,提高美术绘画的效率。比如,有一些幼儿绘画时很难进行有效的操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绘画的要点,以及不同美术材料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就可以改变之前的错误做法,积极动脑思考解决现实的问题。对幼儿的活动过程,教师也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从美术作品的特点、颜色、形状等方面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尤其要对幼儿进行鼓励性的支持,使其能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對一些优秀的作品,教师还可以用展览和拍视频的方式留存下来,让幼儿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下取得进步。
(三)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幼儿学会发现美和欣赏美,同时也要进行自主创作。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拓展美术活动范围,引导学生到室外,并鼓励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物品,包括树枝、石头、野草、野花等,这些不同的物品都可以作为美术创作资源。例如,秋天的落叶泛着金黄色,幼儿们可以拿树叶作画,通过剪裁、粘贴、重叠等方式创作美术作品,让金黄色的树叶成为作品中的一部分,既可以表现为雨伞,也可以表现为房屋。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对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具有深远性影响。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不同地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资源开发过程中,也要与地域性文化进行融合,例如剪纸、窗花、高跷、舞狮、龙舟、春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让幼儿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对这些地域文化有粗浅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鼓励将地域性的民俗文化与乡土资源联合创作,在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家乡认同感。
在实践操作中,幼儿可以获得具体的认知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否科学有效,值得进一步思考。教师要在引导中让幼儿明白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反复地检验和思考。但是,对幼儿来说,美术反思是一种较难的思维行为,因此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有效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可供参考的美术学习资源。教师在选取美术教育资源时,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或是阅读图书的方式将可供幼儿反思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转交给幼儿。幼儿可以结合这些美术材料上记录的内容,对自己的结论进行反思。比如,教师除了引导幼儿使用传统的调配颜料进行绘画创作以外,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调配颜料,搭配成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而提升幼儿美术绘画综合效果,再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将具象的知识变为抽象的知识,找到自己想要的美术效果,提升美术综合表现能力。
四、结语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既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需要教师提供灵活有效的支持性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既可以提高幼儿的美术活动兴趣,又能够为幼儿美术教育创设良好的空间,让幼儿获得有益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应充分发挥美术活动对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幼儿的综合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倩. 运用多媒体优化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J]. 新课程,2020(39):153.
[2]刘思雨,王鹏莉,韩源鑫.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情感支持的现状研究[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12):16-20.
[3]张宏岩.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有效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15(97):190.
[4]蒋科敏.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初探[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04.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