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
〔摘 要〕 学校为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确立在课堂教学精耕细作,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展,分析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最后提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20-0019-03
学校为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确立在课堂教学中精耕细作,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效率,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首先,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最后提出一些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化、机械化,往往只是将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听,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作业设计过多,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成绩,小学科学课堂的理论知识作业设计过多,内容烦琐,导致学生过度疲劳,学习兴趣下降。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反复、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然而,在大部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训练机会较少,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基本程序
(一)发现问题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其中,发现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观察,学生可以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导。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给予积极回应。例如,如果学生问到某个概念或现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解释或者举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要给出一定的背景知识和实验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发现更多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总之,发现问题是学生科学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不断训练和实践,才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探究技巧,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它们。
(二)做出假设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的问题和提出假设,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验或观察活动。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知识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性因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说出一些可能的答案或者假设,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一个共同的假设。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订具体的实验计划,以验证他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学生对所提出的假设有充分理解;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假设可能会出现错误,并且需要不断修正和改进;三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或观测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其探究能力。
(三)交流展示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交流展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交流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因此,在开展探究活动时,交流展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交流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演示板制作等。其中,口头报告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过程。
三、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经验,并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环境。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们家附近有哪些动植物?”或者“你们生活中使用的哪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等,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周围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调查。学生可以通过记录和拍照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
基于观察结果进行探究。在学生观察和调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选取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如果学生观察到附近植物的叶子颜色不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颜色的植物叶子会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效果?”
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实践。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后,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体验和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上述问题的探究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叶子,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光合作用的效果,探究不同颜色叶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结和应用探究结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反思。例如,让学生通过制作海报、报告、展板等形式呈现。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如何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如何合理使用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等。
(二)提供多样化的探究实践体验
在探究活動中,可以通过课堂实验、实地考察、模拟演示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探究实践技能。
课堂实验。课堂实验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常见的探究实践方式之一,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计划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究,感受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探究实践技能。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水的沸点、溶液的浓度等问题。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调查的实践方式。这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知识与实际环境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内或者社区内观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
模拟演示。模拟演示,是通过模拟实验场景或者自然现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掌握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践方式。例如,可以设计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
组织科技竞赛。科技竞赛是通过组织科技作品展览、科技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展示和提高自己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方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作品展览,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科技作品,例如,小型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等。
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践项目,让学生实践和掌握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践方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科学种植等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任务驱动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任务驱动的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引导他们在课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设定明确的任务。在课前,我们可以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寻找答案。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搜索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任务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例如,在任务的设定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探究任务。例如,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答疑,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在任务完成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组织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是促进学生思维、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方式,也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互相交流、讨论、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设定明确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师生可以共同设定明确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目标和方向。例如,在讲解生态环境保护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设计一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掌握。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鼓励学生交流和讨论。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等,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在小组合作完成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双减”政策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愉快的教学氛围,优化作业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探究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高明,王晓宇.用科学的雨露浸润心田:“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的提质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5):78-80.
[2]陆静雯.“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长周期作业实施现状与设计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75-76.
[3]何雨杭.探“双减”政策下小學科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J].小学生(上旬),2023(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