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2023-08-26 12:46:23李吉锋
天津教育·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名作鉴赏能力名家

李吉锋

小学美术鉴赏教学,通常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和自身积累的美术理论和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鉴赏、分析和评判,从而了解其所运用的创作手法和所包含的精神思想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小学美术鉴赏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新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鉴赏的本质入手,探索科学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途径,从而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和科学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优秀的美术鉴赏能力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简单的生活来讲,鉴赏能力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以艺术鉴赏为依据,可以形成某种“美术批评”,并按照某种标准,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作出理论分析与价值判断。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等多种要素给人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所以不管是鉴赏写实作品还是抽象作品,细细品味之后都会获得很大的情感反馈。美术鉴赏过程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造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但由于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和认知层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观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较为欠缺,因此小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尤对低年级的学生,这个现象更为明显。正是小学生的这些特性,小学时期才成了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打好美术鉴赏能力基础,可以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长久的效益。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难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理论对美术作品进行有效鉴赏,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会造成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美术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在传统的教学中,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普遍较弱,这也是小学美术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美术教师应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强化美术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鉴赏能力的提高,離不开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有在对艺术理论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对艺术作品有较深入的鉴赏,才能进一步提高对艺术作品的认识。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艺术理论的传授,运用更有趣、更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美术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鉴赏,进而为美术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点、线、面”一课教学中,整节课围绕点、线、面三个美术基础要素进行介绍,通过一个个的点构成线条,再通过多个线条构成平面,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像。点、线、面是很基础的理论,也是教师容易忽略的部分,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基本要素过于基础,教师自然而然地认为学生对其有足够认知,因此当让学生运用点或线进行创作时,会有很大阻力。为了提高学生对点、线、面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以理论基础展开教学,让学生逐步了解点、线、面的特点。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找到一些生活中由“点”组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点”的特点,逐步推进,引出“线”的概念。其次,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局部的画面,让学生对原画面展开猜想,引导学生感受“线”的特点。学生想象一段时间后,教师将完整的画面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体会“线”的特点。最后,引入“面”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线”是由一个个的“点”连接组成的,“面”是由一条条的“线”相互对应组成的。学生对“点、线、面”的本质将有更深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积极调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绘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点、线、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点、线、面”可以构成怎样的画面。通过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落实,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

生活是美的来源,将美术鉴赏理论灵活运用在生活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同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鉴赏热情。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生活中的事物有着十足的兴趣。美术教师可以将美术鉴赏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逐渐增强鉴赏热情。美术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美术作品作为课程鉴赏内容,让学生养成观察日常生活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鉴赏热情。

例如,在学习“对称的美”一课时,首先,教师提前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事物,可以是对称的图案,如剪纸、路标、商标等,也可以是对称的建筑,如我国的宫殿、庙宇、楼房等,还可以是对称的动植物,如蝴蝶、蜻蜓、花朵等。将准备好的图案一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对称的美。其次,教师为学生讲解对称是一种和谐的规律,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有秩序、有规律的体验,追求对称的规律本身也是一种本能,从而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对称会带来和谐和美好的体验。再次,教师指导学生参考借鉴生活中常见的对称事物,利用对称的方法进行美术创作,可以画一个对称的事物,也可以用剪纸的形式体现对称的特点。创作完成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对称的美。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观察身边对称事物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留意身边对称的事物,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鉴赏,从而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点燃学生探索生活中美术的激情,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

(三)创设沉浸鉴赏课堂,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学习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大量的视听体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益处。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的鉴赏体验,将美术作品以更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辅助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一个沉浸的鉴赏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鉴赏美术作品,增強学生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一课教学中,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营造情趣意境、传达思想感情,从而感染观者。仅凭课本中有限的美术作品很难让学生沉浸在鉴赏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播放代入感较强的视频、插入渲染力较大的背景音乐等,营造一个沉浸式的美术鉴赏课堂,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比如在观看陈逸飞的《黄河颂》这幅油画时,教师可以插入《黄河协奏曲》,创设一个红色基调,让学生从多角度鉴赏《黄河颂》这幅名画,引导学生从声音进入画作,关注画作中士兵的造型和色彩的勾勒,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又如,在鉴赏徐悲鸿大师的《神骏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幅画作更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神骏图》是一幅骏马奔腾的画面,整幅画凸显了骏马雄姿勃发、气势昂扬的姿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画作的笔墨线条,让学生充分体会画家在画作中抒发的情感,利用多媒体放大图片更细致地对整幅画作进行鉴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幅名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精气神和人文内涵,充分引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沉浸在鉴赏的海洋中,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意蕴,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增强审美感受。

(四)引入名家名作鉴赏,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名家名作鉴赏是有效展开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境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名家名作都有其独特的亮点,从构图、色彩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大部分名家名作有着时代背景内涵,被赋予了时代的价值,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优质的艺术作品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接受名家名作的熏陶,无疑是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考虑的策略之一。小学生独有的好奇心也是帮助他们鉴赏名家名作的捷径,毕竟大多数的名家名作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例如,在“美术作品的产生”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仅凭简单的语言很难让学生进入课堂,充分学习美术作品的诞生。所以教师可以引入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借助名家名作背后的故事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术作品的产生。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莫奈的《日出印象》进行教学,这是一幅印象主义的画作,整幅画突出“浸”这个关键字,让人身临其境。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视觉上有着极大的造诣,其画作中光影的变化精彩绝伦,观者在细细品鉴之后能有很大收获。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幅我国有名的画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郎世宁的《百骏图》等。就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说,全画长5米多,生动地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人民各阶层的生活境况,是当时北宋都城经济情况的写照,其精妙的画技让人叹为观止。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特点,每个地区的美术作品都有着一定的差异,美术教师在教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引入名家名作,让学生感受名家名作所传递和呈现的画面,感受其中“点、线、面”的精妙运用,进而对绘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思想美进行充分的认知,对美术名作中所蕴含的感情进行感受和领悟,在精神上和艺术上引起共鸣,并从名家名作中获得一些鉴赏的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五)开设主题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对小学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层面,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实现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可以针对某些课程开展一些突出主题的拓展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未来的建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美术作品。教师为每组学生规定一个创作方向,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确定最终的绘画事物。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绘画体验,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其他学生对美术的看法,汲取其他学生的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完成作品后,每个组进行展示,阐述作品的创作过程、灵感来源,以及每个小组成员在创作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在整个讨论学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示完毕后,美术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最心仪的作品,并说明该作品吸引自己的方面,鼓励学生借助美术鉴赏知识评析作品,加强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这种开放性的拓展活动,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提升了综合能力,发散了思维,全面提高了美术鉴赏能力。

三、结语

美术鉴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鉴赏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审美以及艺术认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因此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重视美术理论知识的运用,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沉浸式的课堂,引入名家名作,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名作鉴赏能力名家
名家
散文诗(2022年19期)2022-11-03 02:24:00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名作欣赏(2022年8期)2022-03-13 06:02:58
名家
散文诗(2021年11期)2021-06-25 06:59:58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02
名家之约
绿洲(2019年3期)2019-07-29 11:49:26
名家之约
绿洲(2019年1期)2019-02-22 05:49:28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洪耀作品
画刊(2016年9期)2016-12-06 06:05:47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24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