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国妹 覃斌毅 马庆修 黄艳虎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同向而行;五步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21-0128-03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
1 课程教学背景和课程思政定位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电子技术入门性质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技术性和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培養学生利用工程视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发挥教师助学的作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同感,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动力及爱国情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目标分为思政目标、分析能力培养、设计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各个模块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2 课程思政创新举措
本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又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微波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专业课,从我院目前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实际动手能力较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新工科”的教学要求有着较大差距,这是短板也是需要改革的痛点、盲点和难点。课程思政创新与教学创新并驾齐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方可在教学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能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本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创新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2.1 基于OBE 的带“思政目标”教学大纲改革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要,传统教学大纲过于强调知识规范性,学生只是被动接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缺乏持续改进教学大纲的措施[3]。因此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大纲进行改革,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分解点来确定课程目标具体内容,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把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设计、课程管理、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同感,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动力及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以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为基础,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2.2 增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为以下几点:1) 家国情怀: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踔厉奋发;2) 职业操守:严谨求实,守正创新,坚持不懈;3) 科学思维:工程伦理,价值取向,工匠精神。
2.3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思政融合采用“一主线,三结合,多维度”的模式展开,如图2。在课程思政贯穿始终的主线引领下,在数字化的今天,让学生刚开始学习本课程时,明确地知悉课程的特点:数字电路实现功能,模拟电路提升性能。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与“为什么学模电”“培养什么人”相对应;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构建教学活动的框架,与“模电学什么”“怎样培养人”相对应;课程内容维度、教学方式维度、学习成长维度的多维度融合,使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从认知、认同到知行合一,让学生认识正确的工程伦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培养出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用的人才,与“如何学模电”“为谁培养人”相对应。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基于本课程特点,主要采取“五步法”[4]实现知识与思政的融入。
第一步:梳理知识点、专业素养点
准确定位,明确课程目标,注重高阶思维培养,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精炼教学理念,概述模拟电子技术学习目标三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与知识体系、智慧教学、理实结合、工程概念等知识融合。
第二步:双师共同挖掘思政元素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观、理想信念使命、专业素养、专业科学思维等多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从课程教学、教学团队、实践教育三方面着手,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明确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落实教学成效,全面设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方案,与专业知识相融合。
第三步: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融合
以模拟电子技术的元器件作为切入点,从半导体器件到基本放大电路,再到基本运算放大电路,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更广博的学习情境之下,对所学知识的体系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探索,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迭代,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标。
第四步:构建课程思政融入载体和途径
针对本课程特点,结合学科新发展、实践新经验、社会新需求优化课程内容,配套针对性强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讲解抽象概念,依托学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强化实践创新能力,配合超星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大国工匠、社会热点、社会关注事件,实现育才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第五步:教学实施蕴含思政育人
运用“教学五步法”,将传统单向、开环的传授转变为有反馈、闭环的学习,实现“会看”“会算”“会选”“会调”和“会用”,五会有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关联,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结构如图3。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系统观念、工程观念、创新观念,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的內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教学实施过程是知识目标达成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思政育人过程[5],其中也蕴含着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3 课程评价与成效
3.1 教学评价及成效
本研究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和课程目标,重构了课程体系和架构,根据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设置了知识点。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应强调过程性考核,综合线上线下多种测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多维度评价,经测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1) 爱国情怀教育得以强化
从最近两个学期不同班级的作业完成率、课堂氛围、线上任务点完成度等教学数据中发现,学生专业兴趣、积极性均得以提高。
2) 专业理论掌握度、专业思维和职业素养得以提升
通过课堂测验正确率、线上单元测验准确度、课程设计完成情况等,反馈出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度提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方面较以前有明显进步。
3.2 示范辐射效应
课程负责人通过区级示范课展示了知识与思政融合的“教学五步法”,在讲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把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设计、课程管理、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团队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也注重以学促赛,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价值取向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方式迭代改革,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而行”,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对其他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4 结束语
本研究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发挥教师助学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教师严谨科学的教风,引领学生严肃认真的学风;通过课程学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价值取向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本领域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建立科学规范意识。通过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同感,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动力及爱国情怀,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