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施默勒贝克 潘腾飞 张嘉婕 郭伟 淳洁
主持人语: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学以致用”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特色办学,探索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共建模式,使校企之间更好地形成协调互补机制,拓宽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不断提升办学品质,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本期高端访谈,专访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弗里茨·施默勒贝克,探究应用技术型大学如何保障高质量办学,以期通过经验传导助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实现世界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栏目介绍:《大学》“高端访谈”栏目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及教师风采,宣扬优秀教育思想,弘扬学术正气的重要学术阵地,通过与高等教育领域权威专家进行访谈交流,激荡思想碰撞,前瞻瞭望学术理论发展,助力《大学》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大学》广大读者打开一扇“思想之窗”,推动高等教育领域前沿学术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访谈对象有比较广阔的学术视野,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对学界热点问题有敏锐的直觉,如教育部领导、中外高校负责人、企业高管、学术领军人、科研新星等;内容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问题,如高校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
嘉/宾/介/绍
弗里茨·施默勒贝克,维也纳工业大学技术科学博士,现任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先后担任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电子基础学科研究所所长、维也纳技术应用技术大学电子专业学位课程负责人、维也纳技术应用技术大学电信和互联网技术硕士学位课程负责人,2011年成为奥地利电气工程协会(OVE)董事会成员,2012年担任哈尔科夫国立经济大学教授。发表Teaching in Project 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the Role of Intrinsic vs. Extrinsic Motivation,Efficient Matrix Organisation of a University等多篇学术论文。
摘 要: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是奥地利第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其课程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以丰实的实践为导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教育,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为深入了解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历程,探索奥地利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提供国外院校办学经验,潘腾飞、张嘉婕、郭伟、淳洁对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弗里茨·施默勒贝克(Fritz Schmollerbeck)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
一、实践教学与国际接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记者: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成立的时间并不长,是一所年轻的大学,请问它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弗里茨·施默勒贝克:维也納应用技术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994年的一所专科院校,在2000年发展为维也纳第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同时也是奥地利最大且唯一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与欧洲其他大学相比,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它不仅提供诸多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课程供学生选择,还面向社会各界开展非全日制和远程教育等不同类型、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学位课程,教学体系完备。
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注重实践教育的大学。学校秉承“学以致用”的理念,根据工业发展、应用研究和合作企业的需求来设立相关专业及课程。例如在科技难题方面,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会与专业公司及业内工程师合作研发解决方案。在项目确立之初,学校教授、合作单位资深研究人员和来自经济部门的专业人士组成项目团队,共同开发具有学习价值的课程,帮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还拥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学校不仅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教育,还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和个人职业发展。学生可以学到适用于学术研究水准的科学方法,锻炼实践与学习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维也纳技术大学与维也纳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工商业界之间的密切联系。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实操训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现知识与实践无缝衔接,将理论与应用融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与研究方面的思考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性与批判性的思维,为学生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就业竞争优势。
“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的产生和发展对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博洛尼亚进程”的引导下,学校教学体系更加完整便捷,降低了专业学习的成本,缩短了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学制。曾经8个学期的工程学士学位课程和4个学期的硕士学位课程,逐步缩减为3年的学士学位课程和2年的硕士学位课程。如今,博洛尼亚教学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真正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与教师是伙伴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建立“伙伴型”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构建师生和谐的伙伴关系,对班级管理、学生发展、教学相长等大有裨益。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学生与教师保持着不间断的合作关系,形成开放互动的校园文化,教学品质不断提升,学校持续发展,学生进步动力更足。
二、精准定位办学特色,避免高校同质化竞争
记者:如果要避免与其他大学的同质化竞争,您认为作为应用技术大学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强发展?
弗里茨·施默勒贝克: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知识创造主体之一,高校教育质量对国家整体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同类型的高校在资源优势积累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要精准定位,发挥高校自身的潜力,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与其他大学的区别在于,它是一所纯粹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有的应用技术型高校除了开设应用科技专业以外,还开设了经济学、社会学、卫生保健、生命医学等学科,而更趋同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在奥地利,应用技术型大学都是由私人承运者来管理经营,但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费大部分来自联邦政府和维也纳市政府的教育基金拨款。合作项目的开展也是学校获得额外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与维也纳理工大学、维也纳科技大学等有博士学位的合作项目,专业包括嵌入式系统、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在这些项目中学校提供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此外,学校还可利用专业知识打造个性化课程,通过科研项目的资助协会获得收入。获得这些经费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学校的教学范围和专业领域。
其次,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安排具有来自实践、面对应用、开放协作、立足本地、面向世界的特点。应用技术型大学不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是实际联系理论,它并不专注于学科研究,而是以职业引导学科,它追求的不是完备的理论知识,而是综合应用的能力。普通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学术研究为主,缺乏技术应用的能力,若想满足高技术岗位的需求,势必需要发展高层次的技术教育,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
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制度设计至关重要。高校制度设计与企业及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普通高校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工作教育的一体化,达到互通有无、强强联合的效果。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双赢”模式,学校通过企业的反馈和需求,结合市场导向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实现了有效资源的共享,企业提供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高校不再被固化区分等级,大学制度的设计保证了综合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应用技术大学是培养工程师的主力军。特别是近年来施行的应用技术大学双学制改革,被认为是奥地利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新亮点。应用技术大学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企业工作人员可以来学校做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开发专业研究项目,共同培养人才。
最后,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与一般大学、其他技术大学的区别还在于,学校学生必须在第六个学期前往企业实习,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一般的技术大學或综合大学并没有严格的实习要求,而是提倡纯理论式的教育。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的硕士生大多会接触企业,与企业员工合作解决或创新公司项目。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现有全职专聘教授(内聘)和特项专聘专家(外聘)约500人,他们的研究领域广、水平高。部分教授本身有自己的企业,或在研究中心工作,或就职于其他企业,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中和学生互动。教师不仅教授知识,同时也传递信息,帮助学生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校企共建共享,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品质
记者:学校如何确保学生能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
弗里茨·施默勒贝克:如前所述,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和企业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校观察就业市场的形势,并跟踪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观察他们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到工作稳定后,在校所学的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求。
学校每隔5至7年都会有第三方教育质量评审机构来评估办学质量,最近一次将会是今年或2024年。奥地利有几种高等教育机构,分别为职业大学、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教育学院,它们之间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相近。如果私立的大学或学院以及专业高校的教学质量审核达不到标准,将会失去其办学资格,因此严格的审核标准可以保证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如果学校的教育品质不好,生源就会减少,毕业生在职场上也不会有优势。生源减少还会导致政府不会购买学校的课程名额,学校将无法得到经费保障,不利于学校发展。
记者:请问学校是怎样与企业合作的?是否愿意和中国的企业合作?
弗里茨·施默勒贝克:进入21世纪以来,大部分高校主动与企业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通过企业实现技术转移,并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和研究也更具有针对性,可以说产学研结合是高校与企业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必须探索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共建模式,以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提高学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实践证明,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共享,更好地形成相互补充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丰富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表达过合作意向,如果中国方面有此意向,只要专业能够有效衔接,我们非常欢迎和期待。
四、“一带一路”促交流,中奥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记者:请您从更加宏观的层面介绍一下奥地利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
弗里茨·施默勒贝克:首先,奥地利的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在一个只有891万人口的国家里,我们拥有近50所高校。早在18世纪,奥地利就开始对6至15岁的儿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公共教育完全免费,学龄儿童的学杂费均由国家承担。如今,不仅奥地利的学龄学童享受免学费、免交通月票、国家补贴教科书等政策,而且奥地利所有合法居民以及欧盟公民都有权利享受低成本的教育。初中毕业以后,学生可以选择在理科高中、文科高中和技术学校三类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奥地利政府主张均衡分配教育资源,不区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
在学校的教学理念上,奥地利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学习习惯和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奥地利的高校有不同程度的资助政策,贫困学生可以向国家申请补助,这些教育资助政策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奥地利学生比较容易获得高校入学资格。除了医学、法律等热门专业有名额限制和特定的录取标准外,其他专业都没有设置国家或各联邦州的统一入学考试,只要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或具有同等文凭,都可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奥地利高度发达的社会,得益于奥地利的普及教育和终身教育,尤其是其发展历史悠久、水平高、成本低、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和国际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比起中国孩子,奥地利孩子们的第一次分流似乎来得更早。在完成小学教育后,学生就需要决定接受职业教育还是上大学。想尽早开始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就读技术学校,想读大学的学生需要在普通中学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机会。这并不意味着学生选择了技术学校之后就完全失去就读大学的机会,他们还可以通过专门的考试,就读职业技术类大学。
最后,奥地利的教学水平比较均衡。教育机构的管理通常由各个州负责统筹,少量院校会直接隶属于联邦政府。比起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奥地利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高中毕业生在参加毕业考试前,可根据个人兴趣和交通便利程度,提前选择专业和院校。通常情况下公立大学的学位比私立大学的学位更受欢迎。
奥地利高等教育采用双元制发展,这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职教内容的模式,具有清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的课程内容设置尽可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以便学生能直接将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毕业后直接到实习企业工作。
奥地利高等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在职场上很受欢迎。奥地利高等技术学院学制是4年小学、4年中学和5年的高等技术学院教育,一共13年。而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制要比高等技术学院多2年,学制是4年小学、4年中学、4年高中和3年本科教育,一共15年,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年龄会比高等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学生稍大,薪资水平相对较高。
因为不清楚中国的职场需求是否与欧洲相同,所以很难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最好的方式是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思想的人一起交流,共同讨论如何改善现状,探索出当前最优的发展道路,并设立最好的教育体系。
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于中奥高等教育合作您是如何看待的?
弗里茨·施默勒贝克:第一,期待推进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与中国同行之间的多领域合作。近几年来,中国在职业技术大学建设方面发展比较迅速,在中国的省会城市,都有职业技术大学建成落地,为培养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教育部在去年年初發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扩大开放,持续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1],通过举办国际性职业教育大会,加强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其中就有很多值得深入合作的要点。第二,奥地利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与中国同行交流学习。中国目前正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发展。通过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和中国同行之间的高水平合作,能使一些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传导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我们真诚地希望能与中国同行一起探索,推动世界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 (2022-02-0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2202/t20220208_5 9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