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陈静 薛彤云 刘丽霞
摘要:基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念,总结福建省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的实践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借鉴周边产茶县市的茶產业创新升级实践经验,结合福安发展茶产业优势,分析福安市的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关于体验中心实施、品牌建设、购买渠道、荣誉转化、产业链延伸、茶旅落地的发展问题。文章提出促进当地茶产业创新升级的机制与途径,提出通过政企合作来提升集群规模性,通过搭建大众茶叶集市来下沉茶叶市场,挖掘当地茶旅资源等对策建议,并以茶王街的发展为例作出规划尝试,以期促进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福安茶业;产业升级;茶王街;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3)08-65-7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Upgrade of Fu'an Tea Industry
LI Yang1, CHEN Jing1, XUE Tongyun2, LIU Lixia3,4
1. Ni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an 355000, China; 2. Fujian Huawu Te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Fu'an 355000, China; 3. Fu'an Tea Industry Association, Fu'an 355000, China;
4. Jinhong Tea (Fujian) Tea Industry Co., Ltd., Fu'an 355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tea industry and tea technology, the practical effect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Fu'an tea industry were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drawing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ea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surrounding tea-producing counties and citie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Fu'an's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Fu'an, and put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issues conce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erience center, brand construction, purchase channels, honor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and tea tourism. This paper proposed mechanisms and way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e of the local tea industry,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scale of clusters through government-enterprise cooperation, sinking the tea market by building a mass tea market, and exploring local tea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ok the development of Chawang street as an example to make a planning attemp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ea industry in Fu'an.
Keywords: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Fu'an tea industry, industrial upgrading, chawang street, industrial cluster
茶产业的创新升级要求延长茶产业链条,从而提升茶产品附加值。目前,我国茶产业仍主要依靠传统运作模式,在市场的变化下会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因此茶产业亟需转型升级。福安市作为茶叶之乡,面临着茶产品和茶文化之间联结关系不突出、茶叶受众群体画像与茶叶文化价值提供的匹配程度较低的问题。本文借鉴周边地区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为福安茶产业创新提供建议,以期帮助福安茶产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1 福安茶产业发展概述
1.1 福安茶业发展历程
自隋唐起福安已有茶事记载,随着坦洋工夫的试制成功,清咸丰元年时福安茶业发展至一个顶峰。1915年,坦洋工夫荣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建国后,福安国营茶厂应运而生,茶叶产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福安成为国家重点产茶区,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福安茶厂的“白云山牌”茉莉花茶占据北方大部分市场,享誉全国。改革开放后,福安民营茶企一马当先开创新天地,“明前毛峰”绿茶在市场广受欢迎,同时创制出一大批绿茶名品,如“富春银毫”“莲岳翠芽”“六杯香”“天香银针”等。进入21世纪后,坦洋工夫率先吹响复兴红茶市场的号角,成为红茶市场复兴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在不同时代、不同茶类中,福安都曾独领茶界风骚。
2020年,福安市政府发布《进一步促进“坦洋工夫”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坦洋工夫”是福安最具影响力、带动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之一,也是福安茶产业主打品牌。福安市政府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市毛茶产量突破3万t,综合产值达150亿元,将福安市打造成茶业强市。2022年,福安市先后开展了茶产业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坦洋工夫杯斗茶賽,承办了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项福建省选拔赛,成立全国首个三茶研究院(福安市三茶研究院),承办了第二届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等茶相关活动。同年,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福安市“花果香红茶发源地”称号等。
1.2 福安茶业人才资源
清咸丰时期,福安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茶人,这些早期人才将茶叶贸易发展至欧洲大陆。1947年,福安籍茶人吴振铎赴台,此此后在台事茶数十年被誉为“台茶之父”。20世纪60年代林桂镗、李敏泉等人成为援外茶叶专家,福安也成为新中国茶叶外交的发源地之一。郭元超、郭吉春成为公认的茶树育种专家。近代茶叶大师如庄晚芳、李联标、张天福等人也与福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改革开放后,遍布全国各地的福安茶商也为福安茶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1934年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现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及193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创办,为福安后续茶业人才培养及茶产业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坐落于福安的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申报“福安市茶产业学院”5年制(3+2)本科试点专业,助力茶产业“产研赛训考”融合发展,以为福安茶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1.3 福安茶业旅游资源
福安被誉为“山水画廊,五福新城”,拥有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景区、溪塔葡萄沟等众多旅游资源,建立了坦洋茶场、南方佳木、新坦洋、白莲山等茶叶示范庄园,其中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评定为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南方佳木、同泰春2个基地被评为宁德市十佳“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近年在地方政府和茶企的推动下,建成了南方佳木茶庄园、社口坦洋茶场等项目,游客体验方式主要包括探寻地方茶文化、采茶、制茶、购茶等。福安现有茶艺表演、茶舞表演等诸多茶相关文艺节目,如以福安畲族婚俗为背景的“新娘茶”讲述了畲家女出嫁前对父母不舍,以茶代酒感谢养育之恩;畲家“宝塔茶”讲述了亲家嫂要向前来迎亲的亲家伯敬“宝塔茶”。此外还有正月初一出门的“出门茶”,春节期间的“做年茶”“糖茶”,新婚新娘为来客敬上“新妇茶”等。在福安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当地茶产业迎来了特殊的发展机遇,但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如何将茶产业发展为福安优势产业,完成茶产业转型升级,是福安茶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1]。
2 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实践分析
2.1 良种繁育推广为茶树良种创新升级提供必要条件
福安市茶园面积2万余hm2,包含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200余hm2、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 100余hm2。同时拥有福建省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可出圃良种苗木8亿多株,全市茶树基本实现良种化,良种率达98%,其中高香型新优品种占比达30%,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60多个,茶树品种多样性推动了多茶类生产发展,形成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和工艺茶等多品类并存的生产格局[2]。此外,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教力量,奠定了福安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础,在茶树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茶叶质量效益技术示范推广、茶叶实用人才培训、坦洋工夫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提升了全市茶产业科技水平。
2.2 先进的加工生产条件为茶产品质量创新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为推行茶产品绿色生产加工,建有茶叶绿色高质高效基地约800余hm2,茶园步道、机耕路等达8 km,优质农产品(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余hm2,辐射带动周边1 300余hm2生态茶园建设,并适应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需求,完成初制厂房清洁化改造1.4万m2。截至2022年,220多家茶企开展“一品一码”信息及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新增5家企业、11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茶叶)认证,目前全市共有18家茶叶企业的169个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茶认证。通过对加工厂清洁化、厂区车间布局规范化,同时按照企业规范示范茶园基地建设,福安市茶叶加工企业的卫生环境和装备条件均大为改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与茶叶质量技术服务开展均体现出科技赋能茶产业,为茶产品质量创新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2.3 政策支持及政府活动为茶产业创新升级实践提供动力
2022年,福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福安市进一步促进“坦洋工夫”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提出建设坦洋工夫核心区,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加快茶叶加工园区建设,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茶产业绿色发展,突出培育红茶品牌,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支持营销模式创新,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等扶持方案。福安以花果香红茶发源地为核心创建中国红茶交易中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促进国内各红茶产销区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红茶产业新时期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福安承办第二届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国名优茶产品质量,加强名优茶主产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2023年3月,福安以“三茶统筹、品牌振兴、坦洋工夫、全家福安”为主题,承办2023首届中国红茶大会暨坦洋工夫茶旅文化节,进一步提升坦洋工夫知名度,推动红茶产业发展。
3 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痛点分析
3.1 特色体验中心及品牌建设困难
经课题组实地探访调研,福安茶产业发展存在“政府搭好台、企业唱戏难”的问题,即相关扶持政策涉及群体多、实地落实难的问题。政府虽进行土地规划、提供政策资金、“搭好台”,但各种因素影响下,企业难以“唱好戏”。例如“工艺花茶”创始人薛彤云与坦洋村历经多轮洽谈,坦洋村政府愿提供古民居和基础装修用于创办“工艺花茶”体验中心,发展当地旅游业。该合作符合政府期待,也有相关扶持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却由于村民不接受等原因而无法实现。政策虽理想,但缺乏对实施细节的考虑。
福安长期作为国内重要茶叶集散中心,茶企多但建设的企业品牌少。曾经引领国内红茶的坦洋工夫品牌影响力已被周边县市的福鼎白茶、武夷岩茶等品牌拉开距离,由于坦洋工夫、福安白茶、福安绿茶、工艺花茶等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不足,企业不愿打头阵主推这些品牌产品。企业认为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是政府的责任,只有当区域公用品牌有所盈利,企业才愿投入资金推广品牌、研发产品。如福安茶旅线路已规划多年,但由于初期经济收益较低,至今這些茶旅路线仍局限于领导接待、研学活动,并未深入基层市场,坦洋工夫的茶商难以找到区域认同感。此外,武夷岩茶有“岩骨花香”之说,福鼎白茶有“世界白茶看中国,中国白茶看福鼎”“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铁观音有“七泡有余香”“观音韵”之说,正山小种有“松烟香”“桂圆汤”之说,“白芽奇兰”有“山谷风韵”“似兰香悠长”之说,可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记忆点与消费者能够感受的滋味、香气等息息相关,才能引发消费者共鸣。然而,坦洋工夫主打的“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宣传口号,难以令消费者感受坦洋工夫的品质特征,对茶叶的市场认知度也有待提高。
3.2 购买渠道市场化及荣誉转化效益较低
当下福安茶叶市场品牌茶出现了供求失衡的局面,以品牌对外出售的茶叶在茶叶销售总量中占比很少,同时受外围销售市场挤压影响,整体上中低价位茶叶数量偏多,市场以销售量取胜,形成价格内卷的局面。茶商为了推销只能进行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价格压得很低,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此外,近年福安茶叶辐射空间明显缩小。福安红茶是当地特色,但由于白茶势头正盛,福安许多茶企则转为代加工白茶以争抢福安茶叶部分市场份额。据相关部门登记,福安涉茶主体多达7 000余家,但福安茶企多而不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当数量的商户还停留在农贸市场摊位式的粗放管理阶段,在管理思维、管理手段、交易模式等方面均与现代市场走向存在明显差距。且福安缺乏对坦洋工夫品牌的宣传,在福安鲜少看到与当地茶企有关的宣传展示牌,对比福鼎[3]、安溪、政和[4]、武夷山等地琳瑯满目的品牌介绍确有差距。市场认知度的提升除了依靠政府发力,还需龙头企业打好头阵[5]。
斗茶赛是源于古代斗茶、流传至今的以审评茶叶品质优次为目的的茶事活动。福安每年举办坦洋工夫斗茶赛,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斗茶赛事,已成为福安茶叶对外展示及交流合作的平台。2022年5月,福安市第十七届“坦洋工夫”杯斗茶赛在福安坦洋茶场举行,本届斗茶赛共收到178只参赛茶样,最终评选出传统坦洋工夫茶王和花果香坦洋工夫茶王各1只,特等金奖、金奖若干只。赛后由福安茶产业发展中心举办品鉴活动,优质样品可在会上展示并进行推介,剩余样品按送样单位的标识进行包装,在全国各地坦洋工夫茶文化推广中心同步召开品鉴活动。然而,福安坦洋工夫斗茶赛影响力仍不足,缺乏让斗茶赛成果被广泛认知并认可的关键市场化步骤,福安市民难以品评获奖茶叶,企业也缺乏对“茶王”茶样宣传的经验,导致获奖茶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茶叶消费者的参与度及参赛茶人的积极性。
3.3 产业链延伸创收及茶旅项目落地困难
目前,福安茶叶生产领域与院校合作不足,且福安茶业多以批发和代工为主,未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茶产业融合是涉及交通、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多领域规划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及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主体的通力合作,逐步搭建产业链融合体系、人才队伍体系、传播推广体系等产业支撑体系,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消费链之间融合互促,营造由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的融合生态。
福安茶旅资源基础扎实,但资源零散且缺乏吸附力,外地游客前往福安景点也只是走马观花。福安茶产业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品牌知名度、茶行业经济总量较周边的武夷山、福鼎等地相对落后,大而不强。福安旅游业虽坐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景区这一龙头,拥有众多山水资源和人文景点,但较周边的霞浦、屏南等地则优势不凸显,且缺少市场营销。福安茶产业和旅游业均亟需新支点来完善茶旅结合。
4 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对策建议
4.1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提升集群规模性
推动用地集群,加强茶业用地规模化、集群化。茶王街则是样板范例,由企业发起与政府洽谈落实土地规划,将原居民区土地收后统一定价、发布租赁条件,成立以街道为单位的民间团体,洽谈设计统一门面。统筹富春茶城、茶王街及临近城北茶业市场用地,形成较大规模的茶产业销售端集群,促进福安市茶产业链逐步完善。
推动人才集群,由政府主导打造校企合作模式,加强“订单式”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为福安茶业源源不断输送专业人才。通过就读时企业实训、校外兼职,实习期深入实践、参与经营,毕业后专项奖励的方式,让更多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能够立足产业,通过订单化培养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企业的用人问题。建设产品研发、茶叶制作、茶叶包装、茶事服务、营销创意、空间设计、市场调研多方面人才储备库,提升集群规模性。
推动产业集群,由政府主导加强市场与院所的联系,培育企业对相关人才作用的认识和认可度,增大茶企对茶业人才的需求,发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资源和科研人才优势,加强科技创新以提升福安茶叶加工水准并促进茶叶功效利用。结合当地茶树品种资源库背景,调整各茶叶品类的制作工艺,促进特色产品研发,如工艺花茶、鲜花窨制红茶、鲜果窨制红茶等。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各类茶叶附属制品,延长茶产业链条。
目前,本课题项目尝试开展坦洋计划——坦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茶人记录者,以坦洋工夫成功申请世界级非遗为契机,以茶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记录坦洋工夫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加强“非遗+”的传播效益,传达福安茶人精神,发布非遗匠人监制茶品。同时打造福安茶事服务人才平台,塑造福安茶叶对接市场的信息平台,从而服务于福安茶产业集群,让世界飘满福安茶香。
4.2 通过文化熏陶搭建大众茶叶集市,下沉茶叶市场
除“人走情常在”的意境,可借用中国功夫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坦洋工夫作为工夫红茶的特色,打出“中国功夫 坦洋工夫”的高识别度口号,或是“如枫似馨——似枫树般红艳、散发馨香”与茶滋味、香气有关的口号,加强市场识别度。让喝茶风尚深入民间,茶被大众消费才能真正实现茶叶价值。福安茶文化氛围打造应遵循“上下左右、互相互动”原则,“上”即由政府支持规划总方针、大方向,“下”即由民间力量主动形成合力,通过“上”“下”联动扩大福安喝茶消费群体,扩大内需。“左”指同行品牌,“右”指周边县市的品牌,“左”“右”要交叉发展、共同成就,打造以福安为辐射核心的茶集市。
加强赛事荣誉转换,形成以赛促产的正向循环。福安常年开展茶王赛、斗茶赛、茶艺赛、制茶赛等,赛事结束后政府可搭建人才库。赛事筹备时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筹办落实、扩大宣传范围,努力打造出高标准竞赛、高技能实战、高水平选拔的精品茶业赛事。将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与当地茶业人才孵化结合,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通过竞赛挖掘选拔当地高技能人才,激发广大茶业技能劳动者勤练技术、争当能手的热情,将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同时政府可帮助销售推广“茶王赛”获奖茶样,增加赛事向从业者的经济反馈。
4.3 开发以白云山为核心的生态茶旅经济,挖掘当地茶旅资源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新型旅游模式,集茶园观光、品茶鉴赏、生产体验、文化修学等功能于一体。福安地靠白云山,是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茶旅融合度高的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即茶、旅互相成就,如武夷山之于大红袍,太姥山之于福鼎白茶,黄山之于黄山毛峰,西湖之于西湖龙井等,均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早期规划时福安茶产业和旅游业各自为政,未形成整体合力,然而福安旅游业的龙头景点白云山与茶行业的龙头产品坦洋工夫本是一个整体,坦洋工夫源于白云山,坦洋工夫因白云山才更具茶旅发展潜力,白云山也因坦洋工夫才更显灵气。因此须将茶产业和旅游业视为一体,在领导机构设置、人力资源、资金拼盘、宣传造势等方面进行整合,将茶旅融合这项工作提至新高度。
根据福安资源状况,可将福安茶旅主要规划为3个方面。一是养生度假茶旅,以“清新茶园,休闲生活”为卖点,以“度假人”为主要客群,以白云山为制高点牵动现有的南方佳木茶庄园、新坦洋茶庄园、北门生态茶园、社口七号山茶园、王家茶场高山茶园等景点,并挖掘特色美食,形成生态茶旅线路;二是历史文化茶旅,以院校师生、茶业从业者为主要客群,以当代茶圣张天福、台茶之父吴振铎,吴觉农、茶界泰斗等茶界名人的故事,以及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振兴福建茶业的事迹为主线,挖掘福安援外茶叶专家群体创作的“茶叶外交神话”等事迹,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坦洋村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茶旅,以坦洋村、穆阳古镇、廉村、赛岐码头等近代茶叶风云录为主线,挖掘埋藏于历史深处的茶业商号、茶业家族的兴衰故事,将历史遗迹、名人故事传奇等重现当下;三是花果香茶旅,以都市白领、女性为主要客群,挖掘沿途花果资源[6],主要于春夏季开展,可途径茉莉、玫瑰、桃、梨、李等花果种植区,并设置DIY鲜花、鲜果熏茶体验区,让游客在亲手制作特色茶品的同时学习茶叶入门知识。
5 从福安茶王街规划中看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
茶王街是茶企借助富春茶城、交通和区位等优势合力打造的特色茶叶街区,是从城阳镇党委政府破解岩湖村茶叶市场规划难、秩序弱的瓶颈出发打造的一条特色鲜明的福安茶叶街道。
5.1 构建统一视觉元素
参考国内优秀历史街区的规划思路,探讨茶王街发展规划策略。以福州网红街道为例,福州有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梁厝、南公河口街区五大历史文化街区,每年会根据时节推出看福戏、逛福展、享福礼、跑福道等文化主题活动;以茶行业美学集合体——苏州本色美术馆为例,美术馆开设了自媒体账号,定期组建本色茶叶市集。结合茶王街的市井文化及发展历史,选用统一视觉元素,绘制街区地图,标明街道规划,传达街区特色,提升街区整体形象和人文魅力。通过统一店面设计,整治市场周边环境,加强市场规范管理,配套建设市场公共设施,吸引商户入驻等,打造统一的视觉元素。清华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相關设计作品,未来还可通过有奖征集的方式搜集更多视觉方案。
5.2 规划常态化茶会
茶通过与跨文化元素组合,形成了茶会这一主流集会形式。茶为国饮,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以茶为主题的娱乐内容较为丰富且具有较高文化属性。茶会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输出地方茶文化的重要途径。茶王街可发动福安茶人力量,自发组建常态化茶会,调动各方资源参与茶会组织,并由政府提供茶会必备的基础,打造“上”“下”联动的茶事集会。尤其在茶叶质量评选大赛前后,可开展常态化获奖茶叶品鉴活动,强化茶文化下沉市场。此外,当地可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结合福安茶艺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和福安职业技术学校茶艺社的现有基础,开展定期定点茶艺表演,丰富茶会内容,让“宝塔茶”“新娘茶”“婚嫁茶”等民俗茶艺发展为旅游节目。挖掘福安茶故事、茶传说、茶歌谣等,如鸭母娘娘的传说、皇帝茶的传说、十二月择茶歌、吃茶歌及畲族歌谣等文化资源,并利用福安平讲戏、闽剧、微电影、舞台剧等形式展示。
5.3 打造統一对外窗口
茶王街作为福安茶叶特色街区,在销售茶叶的同时,还可依托场地资源,以茶文化为核心内容进一步建设茶文化广场、茶叶储存仓、茶博物馆等场所。倾力打造“中国红茶之都 红茶中心市场”,在现有茶王街、富春茶城、城北茶叶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将建材市场、岩湖村居民商住楼、京都美景步行街等纳入“中国红茶之都 红茶中心市场”范畴,形成以红茶为主体,绿茶、白茶、乌龙茶、花茶多茶类并存的商贸格局,让游客充分体验福安茶类之丰富。打造以红茶为龙头,集多茶类、茶具、茶包装、茶设备、茶文创为一体的中心市场,吸引福安周边县市、福建周边省份的茶商入驻[7]。
须对福安茶旅资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规划。多条茶旅线路需有统一对外窗口,茶王街可在人流量较多的位置开办福安茶旅定制宣传店面,承接茶研学服务。茶旅是茶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可通过建立茶王街独立的茶博园,集中展示福安茶旅文化。
5.4 加强多途径宣传推广
茶王街构建完成后还须注重多途径宣传推广,包括采用传统电视媒体、线上线下等宣传方式。早期福安茶业的宣传渠道多为省外布展、参加推介会、投放电视广告等方式,耗资较大且成效难显。如今茶叶宣传需随着科技进步而改变思路,结合当地特色,发挥新媒体优势,变“走出去”为“请进来”。可尽早公布年度地方活动计划,为当地新媒体团队提供持续活动推送,从而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吸引新媒体人才投身茶业发展,让当地茶人掌握新媒体宣传能力,主动为家乡茶业代言。同时加大对新媒体的资金投入,邀请粉丝群体较大的旅游博主、茶叶博主等客群相近的博主前来福安拍摄打卡。有关部门可举办常态化茶叶类摄影作品大赛,多元挖掘茶叶之美。
6 小结
既要相信“家有梧桐树,不怕凤凰不来栖”,也要明确“酒香也怕巷子深”。福安茶产业要充分利用福安白云山的生态环境优势,建设集制茶体验、观光休闲、文化推广、茶业培训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点。挖掘并弘扬茶叶非遗文化,传承民族魂脉;挖掘新媒体传播力量,打出“人走情常在”“中国功夫 坦洋工夫”“如枫似馨”组合拳;在实践中探索茶产业创新升级的福安模式,拓展茶业新业态,助力茶农增收和乡村振兴,促进茶产业全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峰, 游鸿凯, 陈林海, 等. 发挥福安茶产业优势 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J]. 中国茶叶, 2021, 43(10): 66-71.
[2] 林清菊. 提升坦洋工夫品质 壮大福安茶产业[J]. 蚕桑茶叶通讯, 2019(1): 37-39.
[3] 林喜盈. 福鼎市茶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与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8.
[4] 许大全. 政和县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 中国茶叶, 2020, 42(9): 62-64.
[5] 姜燕华, 冯家浩. 宁海县茶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索[J]. 中国茶叶, 2018, 40(11): 60-63.
[6] 程春. 福建茶产业升级对策——基于台湾和果森林红茶庄园的启示[J]. 武夷学院学报, 2016, 35(7): 41-45.
[7] 袁宇超. 福建QM茶叶公司的营销策略创新研究[D]. 福州: 福州大学, 2017.
基金项目:2022年度福建省教育系统哲学社科研究课题(JAS22370)、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FJJKGZ22-090)、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FJJKGZ22-010)、2022年度福安市社科联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李阳,女,助教,主要从事茶经济与茶文化研究,E-mail:5492054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