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厂选址与总平面设计探讨

2023-08-26 19:18于猛
中国茶叶 2023年8期
关键词:选址茶厂探讨

摘要:中国茶产业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动调整产能结构,建设更高水平的茶叶加工厂成为各大茶区和茶企的内生需求。文章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茶产业特点和需求,对茶叶精制加工厂选址与总平面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布置原则、建筑风格、厂房、仓库、办公、道路、辅助建筑及设施、绿化、厂区目视化与参观通道等茶叶精制加工厂要素和设计要求,希望能为茶叶企业新建工厂选址与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茶厂;选址;总平面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S272.5+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3)08-24-8

Discussion on Site Selection and 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Tea Factories

YU Meng

COFCO China Tea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China's tea industry is transitioning from a stage of rapid growth to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ctively adjusting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structure and building higher-level tea factories have become an endogenous demand for major tea producing regions and tea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tea industr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ite selection and 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tea factories, proposed the factor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 factories, including layout principles, architectural styles, factory buildings, warehouses, offices, roads, auxiliary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landscap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factory area, and visitor channels, etc. This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ea compan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ir factories.

Keywords: tea factories, site selection, general layout design, exploration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持续稳定增长,2022年,全国茶叶产量335万t,同比增加18.6万t,增长率5.88%[1];茶叶内销总量239.75万t,同比增加9.56万t,增长率4.15%;内销总额3 395.27亿元,同比增加275.31亿元,增长率8.82%[2]。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茶园产能目前并未完全释放,产能过剩风险日益加剧[3]。这将倒逼茶叶行业从低水平同质化产能向高水平差异化产能转变,以期通过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茶叶生产集聚区由东部地区逐渐向外转移,中部、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优势产区[4]。很多规模茶叶企业面临产业转移、工厂老化、供给低效的多重压力,择址新建工厂和生产硬件升级需求凸显。未来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5],多地域、多产区、多品种、地标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清晰,茶叶产地新建、改建、扩建茶厂的需求加大。因此,中国茶产业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动调整产能结构,建设更高水平的茶叶加工厂成为各大茶区和茶企的内生需求。

然而,茶厂设计目前尚无国家或行业层面的专用标准,给新建茶厂带来行业性成本,不利于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文从茶产业特点出发,结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针对茶叶精制加工厂,探索提出茶厂选址与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要求,旨在为精制茶厂设计提供参考。

1  茶厂选址

茶厂选址应统筹考虑与城镇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区位,以及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土地条件、政策配套与经济社会条件等多方因素。

1.1  区位

从资源战略、产品战略、市场战略出发,选择在规模成本、独特资源、物流枢纽等方面有竞争力的茶叶资源产区或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的区位;符合目标产品需求,满足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华老字号产品、已有地方标准的特色茶产品等生产经营合规性要求;宜选择所在地及辐射的区域市场有增量潜力、产业链分工互补、同质化竞争有规模优势的区位;应符合城镇或产业园规划,优先选址在成熟工业园区、产业园区。

1.2  地势与周边环境

优先选择地势平坦且较周边有一定高度优势的区位;地块坡度宜≤8°;坡度>8°的应采用台阶式布局,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土墙或护坡;不宜选择地块落差大,有明显的暗沟、杂填土、淤泥等不利地质条件,及平整费用或地基处理成本高的区位;不应选择地质条件、周边山体水体地貌存在较大自然灾害风险的区位;与水库、防洪堤位等,风景区、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对象保持安全距离[6];周边没有显著污染源(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异味等扩散性污染源)、虫鼠害隐患[7]、危险源、湿热气排放等。厂区周边企业、机构、场所与茶产业较为协调,如同为茶叶精制企业,或其他食品加工企业;不宜毗邻火力发电、矿山、化工、重工、电池、印刷、服装、畜牧等企业;不宜有车站车场、垃圾场、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和密集聚居区;不宜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不宜有非流动水塘、水渠;距离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 m以上[8];地块上空不应有高压线穿过,地块周边不宜毗邻电塔。如规划有机茶加工厂,还应离开垃圾场、医院200 m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20 m以上,离开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500 m以上[9]。

1.3  基础设施配套

地块宜“两路多口”(两侧临路,开2个以上的出入口),至少“一路两口”;地块周边路网完整,距离最近主干道≤1 km;厂区周边或临近区域宜有可临时停放货车的场地;有完备的水、电、气、消防、通讯、排水、排污等市政公用设施管线布置与接驳条件。

1.4  土地条件

土地性质以工业用地为主,出让年限宜为50年或属地出让最长年限;地块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地块为宜,长边宜≥100 m;地块形状选择受限时,应按长方形、方形、直角梯形、梯形、刀形、其他规则形状、不规则形状、分隔地块的先后序选择;优先选择土石方工程量较小的地块;土地面积应满足当期项目需要并适当预留发展空间,具备后期业务调整和规模提升的潜力;土地开发指标:容積率、建筑系数、投资强度、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指标应参考《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1.5  政策配套与经济社会条件

茶厂选址应考虑当地税率、保险、利率、财政扶持、人才引进等利好政策;当地政府是否具备较好的政策持续性和履约能力;一次拿地、分期建设的,应考虑当地政府对建设单位后续投资、时效、优惠政策兑现的要求。在开发或投资成本方面,应综合比较建筑成本和单位产能建筑成本;应考虑当地相关生产要素成本、劳动力素质、人文社会、民俗等经济社会因素。

2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是工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厂后期生产运营效率、效益有着直接影响。

2.1  布置原则

根据工厂定位、工艺、规模,合理匹配总平面各类建筑的规模和分布。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主要建筑长轴宜南北朝向[6],不能南北朝向布置的,长轴宜顺等高线布置;主要建筑应布置在地势较高的方位。厂区应合理布局,明确划分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公用工程区等,各功能区宜相对独立分布或有分离、分隔措施;同功能区内建筑宜按使用逻辑顺序就近布置。各功能区宜配套厂区出入口设置,便于生产、办公、生活的人员、车辆分流管理。各类建(构)筑物间隔距离符合安全防火要求[10]。预留用地、边角未利用空地均应铺设水泥、地砖、草坪等地面铺装材料,或以其他方式使其“不露土”。各类建(构)筑物在设计寿命内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和清洁。在成本可控、安全合规的条件下,可提高初始不同功能建筑的设计兼容性。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11];办公、宿舍、配电、食堂、机修等辅助建筑及设施宜在一期建设。

2.2  建筑风格

总体建筑风格应有利于提高茶叶企业辨识度、品牌力和当地受欢迎程度,能够体现企业VI、产品品牌,条块分明、色调浅暖、标识大气、简约大方。因地制宜,如黄山区域,结合徽派建筑风格;云南区域,融入少数民族建筑特色;湖南区域,传承百年历史建筑风格等。宜符合绿色建筑有关要求,优先引入保温隔热等节能材料,引入光伏与风能等适配的清洁能源。

2.3  厂房

2.3.1  结构

采用多层建筑厂房或立体钢结构厂房,联系比较密切的不同车间、不同仓库宜进行组合设计。项目规划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管理需求更适宜纵向布置、自重落料的,建设用地紧张的,宜采用多层建筑厂房;其他情况下,宜采用立体钢结构厂房。多层厂房的建筑总高度宜<24 m,层数宜设置为4~5层;厂房层高和承重应满足生产需要,主要生产线、设备布置集中的楼层净高应≥6 m;多层厂房可根据工艺设备布置的需要,调整楼层层高和数量,以提高整体空间利用率;多层厂房跨度应根据生产线布置、车间布局、建筑经济性综合选择,推荐跨度为7.5、9.0、10.5 m,柱距为7.2、7.8、8.4、9.0 m。钢结构厂房跨度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建筑设计应预留设备进场的安装洞口,多层楼面的洞口或吊装孔应在每一层的相同位置;厂房采用钢结构的,建筑强度或钢结构货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整体稳定性、尺寸精度,并且满足抗震要求;产生大振动的设备若不能布置在底层时,建筑结构上应采取防振措施。基础选型控制:天然地基>复合地基处理>桩基础处理;结构选型控制: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2.3.2  面积

生产车间面积不少于设备占地总面积的10倍(不含辅助用房);小包装车间面积10人以内按每人4 m2确定,10人以上人均面积按3 m2确定[12]。

2.3.3  材质

地面应采用水磨石、金刚砂、耐酸砖、混凝土等耐磨和耐撞击材料,强度高、平坦防滑、无裂缝、易于清洁消毒[13]。墙壁、屋顶、隔断应采用无毒、无味、防霉、平滑、不易脱落、易于清洁的浅色防渗透材料;多层厂房生产车间的墙壁宜采用白色瓷砖墙裙且高度≥1.5 m;墙壁与其他构件连接处应不易积累污垢、便于清洁;外墙面宜采取防龟裂、防渗漏措施。厂房屋顶应有保温隔热层(材料)、防水层,车间屋顶结构应能减少冷凝水滴落。门窗应采用防锈、防潮、易清洗的密封框架;宜有自然采光,需要通风换气的窗户,应配置窗纱;窗台应高于地面1 m以上;玻璃应使用不易碎材料。

分区隔断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17)[14]的规定;用于高清洁的生产区域的材料,应选用能够保证在长期振动、内外存在压差、热潮的条件下,仍不易产尘的材料。

2.3.4  物料运输装卸

厂房的物料出入口应与生产系统的物流线路相匹配;出入口位置应根据厂区总体布局,临近仓库出入口设置,方便物料的场内运输。具备条件的,厂房与仓库(或装卸平台)之间,宜有连廊,方便领料投料和物流周转,防止产品污染;鼓励设计原辅料仓库—厂房车间、厂房车间—成品仓库的物料自动化传送系统。

进原料、出成品的货梯宜分开布置;货梯根据主流产品相关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储运单元的尺寸、重量进行适配选型并有一定的安全富余;根据物流线路,货梯需要双向开启的,应纳入厂房建筑设计。

厂房内应设置物料运输主通道及支通道,主通道净宽度应≥3.5 m,支通道净宽度应≥1.5 m;当通道与其他空间共用时,可视情况合并设计。

2.3.5  配套设施

厂房应配套货梯、照明、排水等日常设施,照明应选用能效等级高的安全照明灯具。还需配套烟感喷淋、消防报警和广播等消防设施,温湿度控制干预、通风排气、防虫防鼠等质量安全设备设施及相关设备设施的供电设施,并做富余性的预留。另外,还应配套设计办公及休息房间。

2.4  仓库

2.4.1  结构

以提高仓库利用率和物流效率为目标,选择采用多层仓库或立体库,建筑高度宜<24 m。具备配置立体库条件的,宜选用单层钢结构仓库,提高仓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多层仓库依据产品储存单元的空间需求,最大化利用纵向空间为原则设置仓库层数。一般情况下,各层存放货物净高的总和占建筑高度的比例应≥50%;常规储存单元净高≤2.4 m的,宜设置为5层。立体仓库以同等情况下最大化利用水平空间为原则,确定仓库占地面积。具体层数和层高还应考虑生产衔接、物流效率、厂房匹配、厂区布局、建筑成本等因素。

仓库跨度应根据货物存放形式、标准托盘规格、垛位面积与码放“五距”合规性、建筑经济性综合选择,推荐柱距设置为7.2、7.8、8.4、9.0 m。钢结构厂房跨度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

仓库承重应根据实际物料种类、堆垛与码放形式,考虑承重安全性后确定。多层仓库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不宜采用砌体结构;钢结构立体库的建筑强度或钢结构货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整体稳定性、尺寸精度,并满足抗震要求。

仓库应按原料、半成品、成品、内包材、外包材等不同物料的储存要求,采取分建筑、分层、分区设计。其中,规划1个或多个年销1 000 t以上单品的,仓库宜设置专用原料待检区、潜在不合格品存放区、不合格品存放区;单品规模较小的,仓库可不设专区,可采用流动标识方式或局部小型立体货架,提高仓库利用率。

2.4.2  面積

成品库面积按100~300 kg/m2[12],原料库面积按300~500 kg/m2,包材库面积应根据规划产品的规格和码放形式,折算包材数量并结合产品周转率测算。各类仓库面积应结合物料规划周转率,进出仓和发运效率综合计算确定。

2.4.3  材质

仓库材质在满足“2.3.3”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根据需要进行防日光照射设计;用于贮存不密封原料和内包材、半成品、内外透气性包装成品的仓库,应选用能够保证在长期振动、内外存在压差、热潮的条件下,仍不易产尘的材料。

2.4.4  冷库(冷藏间)

冷库宜单独设置,占地面积≤100 m2的可与普通仓库合并布置。冷库温度宜≤10 ℃,制冷方式不宜采用氨制冷等固有风险高的制冷方式。冷库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不低于B1级[14],推荐达到A级。建筑面积>1 000 m2的冷库,冷库门数量应≥2。占地面积>1 500 m2时,应至少沿库房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2.4.5  物料运输装卸

仓库与厂房的临近处设置要求同“2.3.4”。仓库物料通道网络宜采用“丰”字形或“井”字形布置;主通道宽度≥3.6 m(一层主通道宜≥4 m);分支通道应与主通道对接垂直布置,宽度≥1.5 m;仓库宜配套设计装卸平台,具备条件的,可设计穿层自重式斜输装卸设施。装卸平台应选在具有货车周转空间的位置,高度与物流车辆匹配,宜分别设置原料、成品装卸平台,或设置集成式装卸平台,并配套设计平台护栏、倒车防撞、安全带悬挂绳或固定点等安全防护设施,同时设置防雨设施或利用建筑通廊实现防雨功能,最低处与地面的垂直距离≥6 m。原料入库与成品出库的货梯应分开设置,尺寸、承重能够满足主流产品储运单元并有一定的安全富余。货梯需要双向开启的,应根据物流线路情况,纳入仓库建筑设计。

2.4.6  配套设施

参照“2.3.5”有关要求的同时,仓库定位为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的,应符合《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资质条件》(SB/T 10560—2010)[15]的规定;仓库中的每个库房应在库房外单独安装电器开关箱;仓库采用钢结构立体库的,货架尺寸应具有柔性调节性,标准储存单元具备三维的可调节,安装调整方便,满足设备长期自动运行的需求;鼓励配套光照度、气体组分、粉尘浓度、局部异常热源等重要因素或指标的监测设施[16]。

2.5  办公

2.5.1  布置原则

办公建筑应靠近便于行政办公、环境洁净、靠近主要人流出入口和外部道路、与居住区和公共配套联系方便的位置。办公建筑考虑行政办公总建筑面积、厂内选位、节约总用地面积等因素,宜设置3~6层,层高为3.5~5.5 m,其他参照《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 67—2019)[17]设计。

2.5.2  面积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应≤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且建筑面积≤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5%。办公面积按12~20 m2/人和办公人数确定。

2.5.3  材质

办公建筑在满足“2.3.3”条款要求的基础上,应加强自然采光等节能设计。

2.5.4  配套设施

根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会务接待、展示体验等需求设置公共用房、服务用房、设备用房等必要功能用房。功能用房应设置办公房间、会议室、接待大厅、企业文化和产品展厅、卫生间、茶水间、清洁洗消间、档案间、储物间等。

2.6  厂内道路

厂区道路应与工厂功能布局配套,实现功能分流、人物分流、高低洁净度分流。

2.6.1  线路布置

道路的走向宜与区内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并应呈环状式布置;主通道和次通道分流合理,有利于功能分区;场地受限的,道路可采用尽端式布置、混合式布置[18]。运输线路应符合人车分流、客货分流的要求,并配置指引牌及安全标识;运输线路的布置,应保证物流顺畅、径路短捷、不折返,物流从原料进至成品出,顺序单向流动。厂区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宜单向闭环;有两个以上出入口的宜进出分开、路程最短;厂区出入口应配合功能分区设置,总净宽(含主干道、人行道等)应≥8 m,宜≥12 m,内、外应设置防撞措施。主要建筑物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为确保厂区道路的整齐一致,可在道路边缘外预留分类垃圾存放点、宣传栏等后续设施物品用地,道路条石按需调整,避免运营期间设施占道。

2.6.2  道路规格

主干道宽度应≥4.5 m,宜≥6 m;次干道应≥3.5 m,宜≥4.5 m;支道应≥3 m,宜≥4.5 m;消防车道应≥4 m,转弯半径应≥9 m;其他指标应执行《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的规定。人行道宽度≥1 m;沿主干道布置时,宜≥1.5 m;需要加宽时,按0.5 m倍数递增。

2.6.3  道路材质

厂区内的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砖石或其他硬质材料铺设;生活、参观等部分路面可局部装饰装修。

2.6.4  配套设施

货车停车场宜靠近主要货流出入口或仓库区布置,并应减少空车行程;应避开主要人流出入口[6];总占地面积(含车位占地面积和配套场地或可利用道路,下同)按每个车位80 m2和预估车辆数确定。

办公停车场应临近办公楼布置,小客车面积按每个车位30 m2,大客车面积按每个车位80 m2,结合预估车辆数确定总占地面积;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推荐占比为10%~20%。

电动车停车场应临近办公楼、厂房布置,面积按每个车位3 m2和预估车辆数确定总占地面积,配套设计安全充电装置、防雨(晒)棚。

厂内道路条件允许时,不鼓励在货车停车场以外的道路周边再设置货车回车场;消防回车场按有关标准设置。货车、客车停车场出入口宜≥2个,且出入口之间的净距离>10 m;条件困难或停车数量<50辆时,可设1个出入口,但净宽应≥7 m。办公停车场、电动车停车场可与厂区绿化合并设计。厂内道路路口、门口、特殊路况应设置警示、限速标识,视线盲区应设置转角镜。

2.7  主要辅助建筑及设施

2.7.1  锅炉房

锅炉房宜为独立建筑物。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部时,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的上一层、下一层、贴邻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而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选位应在生产车间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位置,引出热力的管道和室外管网力求布置合理、经济实用[19];有紧压茶等蒸汽用量较大、电能耗费较高的项目,优先采用市政天然气锅炉供蒸汽;单点蒸汽用量不超过0.2 t且总用量不超过2 t的,天然气管道条件不足或运营成本更高的,可采用分布式电蒸汽锅炉。

2.7.2  机修房

机修房宜靠近厂房布置或与厂房合并设置。机修过程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经常性动火作业的,或需要常备工业气瓶或少量危化品的,机修房宜单独布置,或设置在厂房一层的外缘处,可单独通向建筑外。机修备件种类、数量较多的,应配置专用备件库。机修房采用分隔空间设置的,隔断、顶棚等材料燃燒性能等级应采用A级[14]。

2.7.3  实验室、检测室

实验室应设置在办公建筑内;检测室应设置在厂房内,并与生产区域有效分隔。根据茶叶检测需要,实验室应以功能单元房间划分,检测室应进行内部分区管理:检测登记区、样品暂存区、检测操作区、废弃物暂存区、洗手清洁区等。检测室应按照《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配置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干燥箱或烘干设备应有专用排烟系统、防过热自动切断装置、高温防护措施。

2.7.4  审评室

审评室应独立设置并符合《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 18797—2012)的规定。审评用具应符合《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18)的规定,并配置用具存放区。有条件的,可配置自洁式审评台(能够实现自动清洗、茶渣暂存清理的一体化设备)。

2.7.5  样品室

根据业务规划,考虑供应商、货源情况、留样周期,确定样品室样品保有量。分类统一样品储存容器,容器宜选择空间利用率高、摆放稳固的茶样罐、茶样袋等,优先采用规格适配的样品柜、可调整的轻型立体货架,对样品分类分期存放。

2.8  厂区绿化

新建茶厂绿地率宜≤20%,改建、扩建的茶厂绿地率宜≤15%。绿化主要布置在厂区出入口、进厂主干道两侧、办公区、生活区、临路围墙(围栏)内侧地带。其中,行政办公区和主要出入口的绿化布置,应具有较好的观赏及美化效果。

充分利用厂区内非建筑地段及零星空地进行绿化,主干道道路绿地率≥20%。应利用管架、栈桥、架空线路等设施下面及地下管线带上面的场地布置绿化。厂区绿化应满足生产、检修、运输、安全、卫生、防火、采光、通风的要求,避免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布置相互影响。

绿化带应与生产车间、仓库保持适当距离,不可避免的,应少设置绿化带,防止虫害孳生。根据环境洁净度、职业危害因素、危险化学品管理要求,布置隔离绿地、防护林、绿化缓冲带。

绿化两侧均为人员常用活动区域的,绿化带应根据人员的安全活动路线,在连续绿化带上预留行人出入口。绿化树种选择可结合茶厂主要产品类型及选址条件,适当种植相应品种的茶树,增强工厂的茶叶属性,同时优先选择不易孳生蚊虫的植物。

2.9  厂区目视化与参观通道

2.9.1  厂区目视化

临近道路、厂区出入口等利于观测的主要建筑的主要展示面应纳入建筑布局,能够展示企业名称、商标、标志等标识。厂区出入口外侧应布置能够规范标识企业名称的专门设施,内侧靠右应预留入厂须知、企业口号、产品方针等必要的告知和宣传标识的展示位置或展示条件。厂内主要人流线路或参观路线的一侧,宜布置企业文化展板、宣传栏等; 主要人流汇聚处或参观路线起点处,宜布置总平面图或鸟瞰示意图;有条件的可采用智能屏显式标识。

2.9.2  品牌展示与产品体验区

品牌展示与产品体验区宜设置在参观路线的两端或参观路线中的空白段,与参观路线紧密对接。根据参观体验人数规模、产品陈列形式、品饮方式等,单独或组合设计体验区,组合设计的,宜布置在办公建筑内或厂房参观通道的下游。

2.9.3  厂房参观通道

参观通道要综合考虑产品品牌正向宣传需要、消费者体验需要、核心工艺保密需要、内部管理需要,选用“全景式”“片段式”“散点式”“浓缩式”参观内容设计,以及通透性参观走廊、视频集成展示、“互联网+远程体验”等参观方式设计,展示茶厂的科技含量、工艺特色、产品品质和企业文化。

参观通道应与工艺流程链条临近平行,以俯视、平视等方式布置,同时优先以人员向右侧观看安排路线。宜采用单向不重复的路线设计,避免参观内容重复。根据选择性参观的需求,可在主路线一侧适当设计“河套式”替代路线或微循环路线。参观通道应与生产区有物理隔离,特殊需求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允许实现浸入式、接触式、体验式参观。参观主通道净宽度应≥1.8 m,宜≥3 m;工厂规模较小、建筑布局限制、成本约束等情况下,净宽度可适当下调,但最小也应≥1.5 m;非物理隔离式参观通道,净宽度最小应≥1.2 m,并与茶叶物料保持2 m以上距离。地面装修材质宜使用工业地板。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置参观电梯和参观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提高参观体验。

3  结语

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茶叶加工特点和需求,对茶厂选址与总平面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布置原则、建筑风格、厂房、仓库、办公、道路、辅助建筑及设施、绿化、厂区目视化与参观通道等茶厂建设要素及其要求,为茶叶企业高标准建设茶厂提供了参考。同时,茶叶行业应更加重视茶厂设计工作,加快相关专业性标准的制订,为茶叶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

[2] 梅宇, 张朔. 2022年中国茶叶生产与内销形势分析[J]. 中国茶叶, 2023, 45(4): 25-30.

[3] 杨亚军.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我国茶业高质量发展——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中国茶叶, 2023, 45(1): 1-5.

[4]王奕, 杨妍, 张锡顺, 等. 中国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及区域变动趋势研究[J/OL]. 茶叶通讯, 2023: 1-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06.S.20230303.1348.018.html.

[5] 冷杨, 童杰文, 黄萍, 等. 我国茶产业发展“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J]. 中国茶叶, 2021, 43(9): 25-3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2012[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4881—2013[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茶叶及其相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EB/OL]. (2020-11-25)[2023-02-25]. https://www.samr.gov.cn/spscs/tzgg/art/2023/art_aa36a9e6363c46709bf4f9ae96c242b3.html.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T 5198—2002[S]. 北京: 中國标准出版社, 200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茶叶良好加工规范: GB/T 32744—2016[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 50037—2013[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2017[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资质条件: SB/T 10560—2010[S].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16] 于猛. 茶叶智能仓储功能与管理对策展望[J]. 中国茶叶, 2023, 45(5): 21-27.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办公建筑设计标准: JGJ/T 67—2019[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18] 金心怡. 茶叶加工工程[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171.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锅炉房设计标准: GB 50041—2020[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0.

作者简介:于猛,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质量安全管理、生产运营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E-mail:yumeng@cofco.com

猜你喜欢
选址茶厂探讨
华侨茶厂换新颜
关于场地因素影响下滑道结构的分析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商业地产选址评价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
基于GIS的银行网点布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浅析国内茶厂的年底会计核算
莲都区初制茶厂优化改造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