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代颖

2023-08-26 04:14:14陈伟华
电脑迷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人工智能

陈伟华

【摘  要】 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称为教育界的一场“哥白尼革命”,教学逻辑从原来的“师本位”转向了“生本位”,使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在以上教学逻辑中得以实现。基于此,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混合式教学的表征,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风险困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混合式教学;教学平台

信息技术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融合,是当今学界的研究热点,旨在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与信息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增强教学工作的时代感与吸引力。教育者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时,应把控好两者之间的应用界限,这对构建人机协同模式、深度教学模式和群智开放模式都有着较重要的意义。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混合式教学的表征

(一)教学内容供给的情境化与多样化

传统高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往往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脱离的严重问题,不仅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组创新,还机械地将线下教学内容“搬运”至线上平台,难以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发性。而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职混合式教学的赋能,则使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特征更加凸显,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性更强、掌控程度更高。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了学生的群体性特征与个性化特征,这能使高职教师紧扣学生的需求,将社会热点话题、时代主流思想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使抽象、系统的教学内容实现了情境化转化,教学内容更加精炼、创新和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在人工智能精准赋能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配给具有不同個性的学生主体,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所属的混合现实技术,能够衔接现实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的表象空间,为学生打造出高精准性的情境式学习环境。

“现实”与“虚拟”的超衔接,使高职教学内容得到了重构、整合,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与互动化

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面对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由于学生的基数过大,因此许多教师会采取“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与独立性不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纳知识的不利地位。人工智能技术具有的数据学习分析功能,能够帮助高职教师在线上平台全方位地跟踪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包括网课观看进度、线上作业完成度等。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转化情况,能够较精准地判断出学生在线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个性问题。根据人工智能提供的数据,教师能够在教学内容的设计阶段灵活地调整设计方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普遍讲解,对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这促使线下教学的小组学习不再拘泥于学科的专业课本,而能够通过联系当今社会与学生生活来引入专业议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支持;改变了传统高职混合式教学的单向互动状态,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高效。

(三)循证教学反馈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区块链、智慧图谱以及数据挖掘功能,能够动态存储高职教学的“教”与“学”数据,包括学生情况、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等,进而实现了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全链路智能化升级,为教学反馈的精准计算提供了依据,促使传统的单向教学反馈逐步演化为“循证”式教学反馈,更强调了“教学进行时”与“教学调整时”的即时反馈。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智能教学系统,能够通过其极强的计算能力在短时间内整合多元化的教学信息,全面处理海量的复杂数据,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透明度与可监控性,从而明确了学生的学习问题与教师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智能教学平台的信息反馈模块能够为教师收集大量的教学反馈内容,使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意见与问题,进而改进了教学策略。

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风险困境

(一)人机协同的边界混淆,弱化了教学的主导性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模仿人类思维的智能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高职混合式教学的空间。然而人工智能强大的技术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职教师的主导性,因此无法保障教师的权威性。一方面,部分高职教师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时,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算法计算出的教学决策,技术“喧宾夺主”的情况较严重。人工智能技术的良好应用,能够使教师脱离烦琐的教学日常事务,为教师的教学创新与研究节省了时间。人机协同下的混合式教学,如果过于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导致师生双方深陷生物的必然性,不能自由地思考与行动;另一方面,由于人机系统的边界混淆,导致“人机关系”替代了“师生关系”,师生的情感互动在人工智能技术下异化为物质互动。在虚拟空间媒介中,师生的互动实际上只是一种功能的实在性,缺乏情感的实体性,这会使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逐步减弱,加剧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与疏远感,弱化了高职教学的价值引领与思想意识建设。当人的情感、思想和潜能全部数据化后,人工智能全权控制着高职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将下意识、无条件地按照人工智能的指令进行学习,这使教师与学生的感性经验传递量化为数据传递,扼杀了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人工智能算法异化造成的教学阻碍

人工智能技术算法在处理海量的复杂数据时,具有人类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在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体现为通过信息赋权、信息推动以及信息嵌入产生教学影响。但是与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相比,人工智能算法异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与阻碍更大。

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推送的信息过于迎合线上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碎片化,难以保证学生学习节奏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且网络中的各种浮夸的信息比严谨的科学知识更具有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算法,也抑制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便利性,容易使学生沉溺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沉迷于对表层文本的简易量化,进而不够重视知识创新以及学习反思。

(三)缺乏软硬件基础支持,可应用性不强

目前,不同高职院校应用人工智能的软、硬件设备的程度参差不齐,进而使学校产生了“数字鸿沟”的现象。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与经济基础,其软、硬件的资源较齐全,因此这类高职院校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渗透人工智能技术。相比之下,部分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资源基础差,其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智能时代高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因而进一步陷入了數字赤字和数字能力不足的尴尬境地。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性更迭以及各高职院校的设备差距冲突性明显,使“数字鸿沟”现象愈演愈烈。

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一)推进教学内容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

目前,高职混合式教学的人工智能算法应用,过于考虑学生的浏览偏好,这种逻辑算法很容易导致算法“推荐池”中的高质量学习内容稀缺。因此高职教师需要善用人工智能算法的资源融合功能,遵循“内容至上”的原则,加强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供给。

首先,学校应坚持鲜明的教学导向,要始终以专业知识内容来夯实算法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在人工智能逻辑算法中的比重,提高高质量学习内容的曝光率,进一步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集成;其次,教师需要尊重学生需求的差异化,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即结合学生的网络平台行为,分析其学习需求与学习喜好,加强学生生活与专业课知识的有机结合,动态跟踪学生的喜好变化;最后,教师要实时观测学生的内容浏览数据,在加强数据时效性的同时,分析其背后隐藏的学习诉求,结合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价值认同感为导向,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巧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深刻就无趣,生动就无聊”是当前高职混合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专业知识储备,选取学生接受度高、学习主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从线上线下教学的共通点出发,处理好两者的内容、形式、关系,进一步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交融补益、多维呼应。线上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传授与内容拓展,对此教师需要灵活地利用人工智能的知识图谱、学习算法推荐以及数据模型等,精准把控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制订出符合学生认知心理与深度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为线下教学的深度研讨夯实基础。线下教学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内化与价值升华,对此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问题引导式、情景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线下课堂多开展演讲、辩论、研讨和互动等教学活动,精准、全面地回应学生的学习问题,层层深化专业知识的渗透,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由教师的“供应本位”转向学生的“需求本位”。

(三)健全智能课教学的保障体系

一方面,应优化资源共享机制,将其作为破解“数字鸿沟”的抓手。对此省级、中央级的高职教学共同体,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持续性优势,助力高职教师结合其他专业课程知识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共同组建跨专业、跨领域的高职教学共同体,形成机制协同育人的“智能型”教学局面。由此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得到了协同,在高职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与案例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数据共享,并产生了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应提供充足的外部条件支持。高职院校应加强数字校园建设以及智慧校园的升级,加强对虚拟现实以及区块链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打造出现实教学空间的同质化虚拟学习体验,深度耦合虚拟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的沉浸式交互,从而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环境。高职院校要制订出具有规范性与科学性的考核评价制度,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原则,发挥混合式教学的效能,推动高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将教师的考评结果与绩效、职评挂钩,促使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自发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时代的先进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从而全方面地培养人才。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的精准性更加明显,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趋势更加突出。为了满足智能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推进教学内容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巧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健全智能课教学的保障体系,从而全面地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苗久旺,贾彦敏,高荧,等. 三段六步四结合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药理学课程中的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1):21-24.

[2] 赵林林. 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路径研究——以高职院校“新媒体营销”为例[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06):32-35.

[3] 胡宇刚,廖定安. “SPOC+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Python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 办公自动化,2022,27(24):37-40.

[4] 蒋小玲,周新云.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2):186-188.

[5] 申睿,郭福春,吴金旺.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学资源建设路径研究——基于联通主义的视角[J]. 教育学术月刊,2022(07):52-59.

[6] 全玉珍,韩笑,李刚.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院校“中文+职业技能”教学探析——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广西教育,2022(15):27-31.

[7] 邹瑞睿,张坤,沈言锦.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3):77-80.

猜你喜欢
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21:22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6:50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5:30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03:32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程”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