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023-08-26 04:07陈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非线性环境规制

摘   要:环境规制下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双赢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环境规制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后,发现目前已有的研究多是以“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为代表观点的“遵循成本说”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为代表观点的“创新补偿说”。相关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向促进、抑制和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的环境规制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方向。

关键词:环境规制;非线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3-002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条件和经济活力显著提高。但是在实现高GDP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造成了能源耗费和环境负效应[1]。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制状况表明,环境规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环境壁垒”,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企业的行为选择。在促进各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迫在眉睫,把能耗与污染排放结合起来,既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本质,又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对此,本文对近年来环境规制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方向。从而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进一步实现我国环境友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规制相关研究

(一)环境规制的基本内涵

“规制”一词源于英文的“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意为按照规则和制度等对规制对象进行规范、限制和约束。环境规制是政府进行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它既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管控,也是政府对经济行为的干涉。Jaffe等将环境规制视为政府部门实施的一种干预环境不良影响的手段[2];杨舒婷等指出,环境规制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机制[3]。

(二)环境规制的相关理论

1.外部性理论。在经济活动中,外部性是一种溢出效应,可以在市场的运作机制之外体现。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常常把治理与修复环境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体现出强负外部性。与之对应的是环境规制则呈现较强的正外部性,这意味着环境规制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恰当的、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政策手段来规避这种负面影响,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庇古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对环境污染企业征税来减少环境污染,这种观点与“污染者负担原则”相契合,污染者同时肩负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责任[4]。

2.波特假说。波特认为有效的环境规制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从而实现双赢[5]。一方面,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使企业在面对环保压力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补偿效应”可以弥补企业在环境规制中产生的成本。在环境规制政策实施背景下,企业会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或改进运营模式,以获取或保持竞争优势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不断发展的行为会逐渐被政府认可,并获得政策扶持和激励,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济收益。基于环境规制应该关注结果而非过程,Jaffe and Palmer提出了“强波特假说”理论和“弱波特假说”理论[6]。“弱波特假说”理论认可环境规制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而“强波特假说”倾向于对规制结果的探究,并认为技术创新仅仅是企业在规制成本进入其生产经营约束曲线中的策略选择,前提是技术创新能带来足够大的收益。

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研究

(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

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通常用来衡量经济增长效率,以总产出和总投入量的比重来表示。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劳动、资本及技术等其他指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得益于投入要素增加和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是指利用新技术、新发明来提高生產效率;技术效率可进一步分解为纯粹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代表管理能力,规模效率则是在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产生规模经济,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长期的粗放式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绿色可持续发展逐渐提上日程,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仅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角度片面衡量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而忽略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便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中纳入环境指标,将能耗和环境污染等此类因素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研究模型中,从而得到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它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理论已经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论。1972年,在第21届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的《人类环境宣言》中首次提到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正式定为国际性议题;1980年由UNEP、IUCN、WWF联合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纲要》中,系统地界定和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理念;1987年,在题为《我们的未来》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正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理论基础推向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从传统的无序开采向国际公平的价值原则转变,自提出以来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在当前产业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环境、生态、循环、低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确保资源的低消耗和循环利用。

2.绿色经济理论。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但该书只对环境问题进行了一些政策层面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市场外部性,并没有将环境、经济和社会结合起来分析[7];对“绿色经济”的准确定义是在联合国的工作报告《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续的世界中实现体面工作》中给出的,将其定义为一种由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两者相联系的经济模式,环境的被动治理转变为环境治理的主动投资;2010年联合国在原有基础上对“绿色经济”的定义有所创新,认为可以带给人类幸福感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了环境风险和生态缺乏的经济。该定义将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以人为本,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兼顾提升环境承受能力[8]。

三、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关于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的探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两者之间的机理关系,主要围绕以下三种观点展开。

第一,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李鹏升等从企业议价能力视角出发,采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考察了环境管制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较长时期,环境管制将会促进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使得形成动态全要素生产率效应[9];倪瑛等借助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动态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结论指出单一的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

第二,环境规制会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李卫兵等研究发现,两控区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这表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经济的平衡[11];张优智等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对不同类型的环境管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阻碍作用,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有促进作用[12]。

第三,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林秀梅等通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环境调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环境管制倒逼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严监管的效果优于弱监管[13];李德山等运用GMM和QRPD模型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14]。

四、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以上三种观点都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是否存在不确定性。不论是支持“波特假说”,还是遵循“成本理论”,最终目标都是寻求更为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已有研究仍存在以下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一,环境规制指标难以准确度量。在研究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时,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评估,必须对环境规制指标进行准确测量。而已有的文献提出了多种环境规制指标作为代理变量,但两个变量之间都存在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第二,在研究对象视角方面,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多集中于工业和制造业,而对于物流等其他行业的相关文献则相对较少。在研究内容上,主要从绿色创新效率、技术资本和FDI等层面来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而从经济发展效率根源,即保障民生等角度如就业的传导机制着手分析较少。

参考文献:

[1]   雷明,虞晓雯.地方财政支出、环境规制与我国低碳经济转型[J].经济科学,2013(5):47-61.

[2]   Jaffe, A.B.,Newell,R.G.,Stavins,R.N.,A Tale of Two Market Failures: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5(23):164-174.

[3]   杨舒婷,曾刚.区域差异视角下环境规制的生态创新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18(9):41-49.

[4]   庇古.福利經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126.

[5]   Porter, M.E.,Van der Linde,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4):97-118.

[6]   Jaffe, A.B.,Palmer, K.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A Panel Data Stud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7(4):610-619.

[7]   唐啸.绿色经济理论最新发展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14(1):125-132.

[8]   李清水,李登峰,李辉,等.基于前景理论的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多指标评价[J].运筹与管理,2021(6):118-123.

[9]   李鹏升,陈艳莹.环境规制、企业议价能力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经济,2019(11):144-160.

[10]   倪瑛,陈柏云,王忆雯.金融发展、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3):12-21.

[11]   李卫兵,刘方文,王滨.环境规制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两控区政策的估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2-82.

[12]   张优智,乔宇鹤.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与空间误差模型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22(5):177-182.

[13]   林秀梅,关帅.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迁移模型的经验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8.

[14]   李德山,张郑秋.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9-48.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en 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Abstract: The win-win issu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of concern for the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After systematically comb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are “following the cost theory” represented by“improving enterprise production costs” and“innovation compensation theory” represented by“promoting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levan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ainly shows positive promotion, inhibition and nonlinear relationship. On this basis, it summarizes and comments on relevant literature,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feasible direction for China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research.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non-linearity;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責任编辑   卫   星]

猜你喜欢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非线性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省际空间学习效应实证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及应用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中国企业的环保投入与企业效益分析
环境规制下外资引进对环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绿色增长效率及其空间溢出
电子节气门非线性控制策略
基于SolidWorksSimulation的O型圈锥面密封非线性分析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状态估计
工业机器人铝合金大活塞铸造系统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