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娇
(江苏省泗洪县泗州学校,江苏 宿迁 223900)
现阶段,小学六年级普遍存在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并呈现逐渐加剧的趋势,如果该现象不能得到教师的重视,则会对小学数学现代化教学改革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笔者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对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多项缓解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有效对策,旨在进一步实现小学高年级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和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新课标理念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合并为统一教学活动,其重心在于数学教育而非数学内容,提倡为学生构建一种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大环境,从而让学生可以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全面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导致后续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实施与学生的实际学情脱节,为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埋下伏笔。
第一,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除了要把控教学整体节奏和完成教学目标外,还应该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过于重视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从而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教师的教学策略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基础知识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多项能力。但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依旧执着于传统应试教学理念,坚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教学目标,将学习成绩变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部分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数学学习方法,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快速且准确地掌握数学基本技能。例如,尺规作图是小学数学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看似简单实则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部分学生因为审题不够严谨、直尺与圆规的使用不够正确、作图方式不够规范等因素,作图效率低下,卷面不够整洁,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加上六年级数学教学节奏较快,如果学生没能快速且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学习任务,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重点放在数学教育而不是内容上,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技能。
小学六年级所学的知识不管在知识数量还是知识难度上都有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业任务也在相应地加重。因此,在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为确保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点,就会根据传统教学经验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熟练运用,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此外,由于小学六年级学生面临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压力,这就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紧迫感,要求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交替,以及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做好升学考试的准备。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健全,本能地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这时候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地开导和帮扶,则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对数学以及其他学科学习的逆反心理,让“两极分化”现象变得愈发严重。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不单单指学校环境,还包括家庭教育环境、班级学习环境、学校文化环境以及社会综合环境等其他环境因素。在通过对“两极分化”中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后发现,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其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家长不重视学生学习,缺乏陪伴和关怀。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依旧有着非常高的影响力,很多学困生的产生,其主要就是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没能进行有效衔接,学生没有在家长的监督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这一行为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二,学生校内人际关系不够融洽。校内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两大类。前者是师生正常交流的基础,需要教师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正向的引导。后者则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基础,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同学之间的取长补短,是构建良好班级学习氛围的重中之重。从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不管是师生关系还是同学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后,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影响,进而反馈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良好班级人际关系的构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数学学科是现实中客观现象归纳总结而形成的一门工具类语言,不仅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理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之一。而在新课标教学要求中,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相关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为进一步缓解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法,通过理念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第一,教师需要注重创设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并合理规划课后学习时间,适当地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延伸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巩固新知识。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体表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教室内部贴满瓷砖,需要贴几面?如何进行准确计算?”以此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在一起,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教学思想。
第二,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从多个角度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将这一理念传授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与教师一同监督学生的数学学习,刻意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日常购物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称量菜品重量训练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在进行购物结算时训练学生的加减乘除混合计算能力,真正地将数学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第三,教师需要贯彻个性化教学理念,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负责,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爱好、兴趣、习惯、性格等特点,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并学会运用自己的学习特征去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帮助。此外,教师还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教学并落实因材施的教教学理念,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不同个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缩小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和理解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从问题成因出发,适当调整数学教学策略。首先,教师需要理性看待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学生成绩基本上呈现正态分布,其本身就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两极分化”情况的出现是必然的,仅存在具体程度的不同。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小成绩极值之间的差距,让全体学生始终保持在基础要求能力之上。其次,教师需要结合课标调整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其实是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的一份教学参考,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透彻分析和讨论,进而确定一份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计划。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引导代替强迫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减缓学生升学压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力,并优化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和水平。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小升初的升学准备。小学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小升初”的升学压力,教师需要做到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可以顺利适应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模式。例如,跳出“题海战术”的思维定式,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测试中出现的错题,通过纠错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反思,进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想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缓解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教师需要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式、基本活动经验四个方面入手,完成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
第一,简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数学本身是抽象知识与直观现实结合的学科,为进一步简化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抽象数学内容具象化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分数的乘除法时,教师可以将实物指代成题目中的分数,结合已知的乘除法则,实现抽象概念具象化复杂计算简单化的过程。
第二,融入数学文化,夯实数学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的融入,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和发展。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人生轶事、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以及数学推动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事例等,让学生从认知上改变对数学以往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良好氛围的营造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工作和引导外,还需要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共同努力。通过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认知,缓解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教师及家长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明确正确学习习惯以及努力奋斗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应该培养学生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包容和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提问,并通过表扬和赞美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课堂教学实践中。
总而言之,为进一步缓解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应该深入探究“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讨论,促使教师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