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宇 唐雪莲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泸州 646300)
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没有政治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一片安全稳定的土壤。党中央高度重视涉藏地区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1]把涉藏地区政治安全放在了突出位置。当前四川涉藏地区政治局势总体稳定,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但是政治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涉稳风险隐患尚未完全根除,意识形态阵地还需进一步筑牢,与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仍然激烈、尖锐且复杂。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主要力量,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是四川涉藏地区公安机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充分挖掘涉藏开源网络情报的价值,提高开源情报质量,发挥情报预警监测、指导决策、引导实战的功能,可以为公安机关维护涉藏地区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持。
开源情报即通过收集和利用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情报生产并及时向特定受众发布的情报,[2]1-2相较于秘密情报,具有成本低、易获取、共享性强等优势。美国著名情报间谍艾伦·杜勒斯曾提出“80%规则”,即80%的情报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这一规则在美国的情报工作中得到验证,开源情报在情报体系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也受到国内情报学者的广泛关注。如梅建明认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开源情报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动力,开源情报将对国家安全情报的变革产生深远影响[2]4-6。毛欣娟从应用主体、运行机制、情报人才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开源情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情报协作,大力培养开源情报人才等可行性建议[3]。马海群将开源情报同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相结合,从开源情报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两个角度分析了开源情报对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的影响,并建议以制度创新破除开源情报发展的瓶颈[4]35-37。赵宁提出以网络开源情报为工具挖掘威胁情报,这能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5]。董尹认为数据搜集能力拓展、分析技术提升和软件系统的研发是开源情报发展的方向,应建立一个完整的开源情报服务体系[6]。马瑞羚首次立足于情报实战对开源情报分析师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对开源情报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7]。上述研究对开源情报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从总体上看,专门针对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的相关研究较为阙如。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作为四川涉藏地区之一,地理气候恶劣,宗教文化特色突出,反分维稳任务艰巨。近年来甘孜州切实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动创新涉藏地区基层警务模式。聚焦国家安全,探索反分维稳机制;围绕社会安定,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立足人民安宁,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情报引领警务,情报战果丰硕,情报体系建设走在涉藏地区前列,有力地维护了地区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立足实证,以甘孜州为例,对四川涉藏地区公安机关开源网络情报工作进行研究,通过访谈、案例收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分析公安机关开源网络情报工作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对甘孜州开源情报工作的研究,对四川省其他涉藏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我国把政治安全确定为总体安全的核心,反映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定有序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内向性。[8]100-101政治安全的内涵丰富,学界多从国家主权安全和政治制度安全的角度进行研究。如舒刚对政治安全内涵进行全面分析,认为政治安全是指国家政治体系不存在颠覆性威胁,始终处于某种良好的运行状态,并建议从政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政治秩序安全和执政安全等五个维度构建国家政治安全体系。[8]102-103这对维护四川涉藏地区政治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政治安全视角下的四川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工作应以涉藏涉稳网络数据为基础,以数据搜集技术为支撑,以智能分析应用为基本方式,具有主动识别政治安全风险;辅助打击危害政治安全犯罪;监测社会舆论风向等功能,有助于公安机关应对更大风浪挑战、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维护四川涉藏地区政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甘孜州多名专业人员也表示:“秘密情报因其价值和成本的比例失衡,情报量在逐渐减少,被采用的概率在下降,同时网络开源情报受到重视,在经费和设备上已经向开源情报倾斜。”
政权安全表现为既能抵御国外颠覆势力的威胁,也能控制国家内部可能出现的破坏活动。[8]102-103“藏独”分子和国际敌对势力将国际自媒体作为主要宣传阵地和招募平台,意图以“高度自治”模式分裂国家。通过对国际自媒体中涉藏网络账号进行统计发现,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均有涉藏账号[9],且粉丝数量巨大,其中Twitter上的涉藏账号Dalai lama的粉丝数逾千万。通过网络爬虫机器人爬取国际社交媒体以及深网与暗网中的涉藏涉稳信息数据,再加以整合分析,就可能掌握四川涉藏地区不稳定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有效监测风险源并准确识别不稳定区域,为公安机关科学处置争取时间,保障政权安全。如近期某些境外涉藏热点事件发生后,“四水六岗”等“藏独”组织立刻在境外网站上发布反动言论,煽动示威游行,呼吁“国际援助”,在境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网络开源情报则能实时掌握其动向,再通过关联分析判断境内与之相呼应的重点人员名单和思想动态,为公安机关制定处置预案提供情报依据,确保不发生破坏性事件。
政治制度的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根本保障,保护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不被破坏是维护政治安全的必然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历史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四川涉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才队伍、生态保护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四川涉藏地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但是境内外“藏独”分子抹黑党的民族政策,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对立情绪,相互勾结制造事端,在四川涉藏地区组织多起个人极端事件和群体性暴力事件,妄图借机破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公安机关应重点打击极端事件的组织者、煽动者、策划者、指挥者等境内“藏独”势力骨干分子。通过分析网络开源情报就可能掌握社交媒体用户的姓名、地址、爱好以及社交关系等个人信息,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开源情报对“藏独”分子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再结合其他侦查手段如技侦、秘密侦查等方式,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侦查,掌握其行动轨迹、密切接触人员、购买的物品信息和藏身之所,通过以上方式打击危害涉藏地区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保障政治制度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民族地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一直企图在涉藏地区实现其意识形态颜色革命的目标,[10]达赖集团也大肆进行“藏独”宣传,吹嘘宗教领袖地位,否定党的政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敌我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也成为敌对势力对涉藏地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第一扇窗。他们打着人权、民主、宗教和环保的幌子,利用网络制造涉藏负面舆论,大肆炒作境内外的涉藏热点事件,抨击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妄图主导涉藏地区社会舆论,宣传其价值观念。有学者研究发现,涉藏网络舆情已经呈现出联动效应更广、周期性减弱、突发性更强的新特征,[11]这意味着涉藏地区舆情治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舆情治理理念应由“硬控制”向“善引导”转变。网络开源情报是涉藏网络舆情治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网络舆情在爆发前往往已经初显端倪,首先通过分析网络开源情报可以挖掘出引发舆情的隐藏势力。例如近期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游行示威,引起了国际舆论,使用开源情报工具分析后发现有幕后势力通过社交平台和网络加密通讯工具对游行示威人群进行统一组织和培训[12]。其次可以通过网络开源情报监测舆情热点,研判分析发展趋势,针对舆情中的不实信息和负面言论及时辟谣并予以正面回应,科学引导舆情,确保正确方向。因此网络开源情报工作对科学治理涉藏网络舆情,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具有积极意义。
相对于其他地区,四川涉藏地区的宗教文化、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都有其特殊性。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从宗教文化看,藏传佛教文化影响深远,信教群众和寺庙僧侣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大,重点寺庙数量多且零散分布于12个县(市),藏传佛教派系多,包括苯波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等5个派系。语言表达习惯多样,不同县之间的藏语言表达习惯各有特色。从地理环境看,地形崎岖,海拔高差明显,既有丘状高原区又有高山原区和高山峡谷区,江河湖泊众多。从经济结构看,工业经济占比低,旅游经济、牧区经济、林业经济占比高,新能源光伏发电产业较为突出。这些因素决定了四川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工作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四川涉藏地区反分维稳的工作任务艰巨且繁重,这决定了网络开源情报工作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达赖集团依旧是影响四川涉藏地区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据了解,跟随达赖集团叛逃出境的人员中有大量四川籍人员,这些人在四川涉藏地区内的关系盘根错节,造成极大的政治安全隐患。目前境外“藏独”分子与涉藏地区寺庙相互勾连的可能性依旧存在,信教群众和寺庙僧侣盲信十四世达赖的情形并未绝迹。因此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工作区别于“地毯式”的情报收集模式,着重针对境外“四水六岗”等“藏独”组织和“流浪藏人政府”等“藏独”势力开展情报工作,通过分析掌握其骨干力量动向,预测对境内可能产生的影响。所以四川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上一秒是情报,下一秒就是新闻”的情报理念在涉藏地区开源情报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网络传播的快速性、便捷性和隐蔽性与“藏独”分子的需求完全契合,方便于其同境内反动人员快速勾连串通、传递信息、下达指示。访谈中相关人士谈及,涉藏地区的某些社会热点事件和涉寺涉稳事件,在发生的同时,境外的网站和社交媒体就已经披露现场的音视频,“藏独”分子立刻就会组织“写手”在境外各大社交媒体和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文章以抹黑我国政府,妄图扩大影响,相关反动文章和评论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并且传播速度惊人,这要求涉藏地区的网络开源情报具有极高的时效性,从情报的搜集到分析再到上报都要强调一个“快”字,才能辅助决策机构实时把控相关人员动态,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
因为涉藏网络开源情报源具有周期性,所以四川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工作也具有周期性规律。“藏独”分子利用政治和宗教文化等因素,将每年特定月份作为其开展藏独活动的重点月份,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大肆进行“藏独”宣传,鼓吹“达赖”功德,煽动民族对立情绪,以达到其反动目的。境外“藏独”势力在特定时期发布的文章数量以及文章的评论热度和言辞激烈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时期,因此,四川涉藏地区的网络开源情报的搜集、运用也主要集中在上述特定时期。
涉藏开源网络情报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开源情报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涉藏网络开源信息数据既可能在明网也可能在深网和暗网,既可能是文字材料也可能是视频资料,既可能是藏文也可能是其他国家文字,不同区域藏文的同一词汇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开源情报工作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开源情报技术工具上和开源情报队伍素质上。要求开源技术工具能深入不同层级的网络查找“藏独”分子的踪迹,开源情报分析人员要精通藏文,熟悉各地区藏文表达习惯,且对四川涉藏地区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开源情报,四川涉藏地区开源情报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更高。
开源网络情报虽然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优势,但是体量巨大的开源数据以及真假难辨的开源信息给开源情报分析人员带来不小的挑战。如果缺乏先进的情报收集分析技术,未形成科学的情报收集处理模式,就易使得关键核心的情报信息湮没在“数据海洋”里,难以发挥开源情报的指导作用。调研发现当前四川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2018年5月美国兰德公司发布了《定义国防事业的第二代开源情报》的报告,提出了第二代开源情报(OSINT)的具体定义,[13]也指出了开源情报分析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巨量的网络开源数据难以筛选。据了解,“藏独”组织在其网站上和国际社交媒体上更新文章的速度不断加快,评论量和关注量与日俱增,在特殊时间节点信息量更是倍增,同时深网和暗网也存在“藏独”势力的身影,庞大的涉藏网络开源信息量困扰着开源情报分析人员。其次是存在涉藏涉稳虚假数据信息,扰乱情报分析人员的视线。从虚假信息的来源分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自媒体为博取眼球达到吸引人群关注和提升站点热度的目的,发布虚假涉藏信息引起社会讨论并从中牟利。另一类是“藏独”分子操纵境外自媒体和网站,故意发布虚假涉藏信息,以隐藏其真实的行为和目的,广泛存在的虚假信息,增加了准确抓取网络开源信息的难度。
语言障碍是涉藏网络开源情报面临的困境之一。情报分析人员虽然可以借助翻译软件对情报信息进行机械翻译,但是由于语言文化具有差异性,机械翻译无法感知情报信息中所蕴含的情感成分,容易理解偏差产生歧义。一是藏语理解障碍。首先是藏语具有多种方言和表达方式,藏语分卫藏藏语、康巴藏语、安多藏语三大方言,读音存在偏差,对涉藏音视频中的藏语难以准确翻译。同一词语在不同地区所表达的意思也可能不同,例如:某境外藏独分子曾在境外网页上发布动态,涉及理塘县一个乡的名称,如果不熟悉理塘县藏语表达习惯的情报分析人员,就可能将该地名翻译成“东方”,翻译错误将误导侦查方向。其次是达赖集团往往利用藏传佛教在国际自媒体上进行“藏独”思想宣传,如Twitter上的涉藏账号Dalai lama经常发布涉及藏传佛教教义解释的文章,其本质是打着藏传佛教的幌子进行藏独思想宣传,如果缺乏藏传佛教知识则很难对其文字进行准确翻译。二是英文翻译障碍。“藏独”分子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常用英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藏独”言论,而情报分析人员多是民族干部,英语翻译水平有限,贸然使用网上翻译软件又存在泄密风险,难以准确翻译英语信息。
开源情报技术是指在开源情报工作中为获取情报,对开源数据信息进行搜集、甄别、分析、研判所需要用到的科技手段。目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为架构的开源情报平台已经服务于政法工作和舆情治理,如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工作的舆情综合服务平台能实现舆情的全网搜索、自动监测和智能预警,数据可以回溯至2014年。云孚科技有限公司的云孚开源情报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可从海量数据中自动挖掘高价值情报,有效解决高度依赖人工分析的痛点问题,提升情报分析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但四川涉藏地区开源情报工作仍然以线索驱动模式为主,即根据事前摸排掌握的情报信息,利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信息搜集开源数据,再结合已经掌握的情报进行综合研判,得出结论。这种模式的所有过程均是人工操作,未建立开源情报工作平台,使用的情报搜集工具较为低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访谈中,甘孜州从事情报分析的某民警谈及:“由于配备的开源工具层次低,无法进入深网和暗网,并且工具的维护难度大,情报搜集能力受限。”这种模式具有两大弊端。一是可能忽略关键数据信息。以线索为核心搜集开源数据,搜集的时间具有阶段性,搜集的内容具有指向性,由于缺乏自动监测技术无法对全时空的涉藏开源信息进行搜集识别,而“藏独”分子的活动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有可能错过关键情报信息。二是情报搜集分析效率较低。开源数据具有无序性和复杂性的特征,面对海量的开源数据若缺乏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仅以人工方式进行筛选,则难以快速精准地完成数据收集分析。
情报分析人员的专业素质关系着开源情报的质量,由于涉藏网络开源情报存在体量巨大、虚假信息泛滥、语言难以翻译等客观因素,这对情报分析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王欣提出构建开源情报分析师素质技能模型,认为一名出色的开源情报分析师要具备6种思维能力(关联思维、比较思维、归纳思维、假设猜想思维、质疑思维、细节思维)和5种信息能力(信息捕捉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验证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并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语言、计算机科学、历史学、情报学)和开源工具技术。[7]这对涉藏地区公安机关开源情报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四川涉藏地区开源网络情报工作队伍建设还未能满足日趋复杂的开源情报工作需求。一是专业开源情报人才数量还不足。在从事开源情报工作前接受过公安院校或军事院校等高等院校的情报学或计算机科学专业培训的人员占比较低,具有长期情报工作经验的情报人员数量少,以甘孜州公安局某专业支队为例,专职开源情报工作人员占比约16%,其中公安院校本科毕业1人,具有5年以上情报工作经验的人员1人。二是缺乏定期的开源情报业务培训。网络开源情报的理论和工具都随着开源情报工作的实际需要而不断更新,因此需要定期组织开源情报业务培训,但目前四川涉藏地区未形成定期情报培训制度,情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国内科技信息技术公司已经可以提供网页数据采集、移动互联网数据及APL接口服务,能实现开源网络情报的实时采集,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公安机关情报工作能力。如2019年某公安局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成了区域领先的前端感知源体系和“云墙”综合应用平台并成立全国第一支大数据警察支队,提高了公安情报信息化建设水平,依托信息化情报平台破获了多起大案要案。但是由于区域的特殊性,四川涉藏地区情报工作部门与科技信息公司的合作情况尚不理想。一是难以达成合作协议,以甘孜州为例,2020年曾意向与某科技公司合作,但在情报质量、效率以及产品服务价格上双方存在较大的分歧,最终未能成功合作。二是保密机制尚未建立,四川涉藏地区处于反分维稳一线,网络开源情报涉及民族宗教问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公安部门与科技公司尚未建立信息保密传输通道,双方也尚未形成保密机制,情报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制约了公安部门同科技公司的合作。
为充分发挥开源网络情报在维护四川涉藏地区政治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从依托开源情报科技、建立开源情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局企”三方开源情报合作机制、推动开源情报融合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进一步提升涉藏地区开源情报产品质量。
情报科技是情报第一生产力。美国情报部门与上百家科技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以购买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实现数据搜集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如利用多元感知传感器和云计算技术实现自动有目的性地情报搜集;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技术辅助情报人员自动化、高效率、可视化处理海量数据[14],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公安机关也积极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大数据、云架构等技术打造立足公安内网,融合多网数据资源的新一代情报研判平台。四川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工作同样需要依托科学技术,提升数据筛选、抓取和分析的能力。
首先,利用现有科技手段,搭建涉藏开源网络情报搜集-分析-预警-决策平台(见图1),实现涉藏网络数据收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防止数据丢失和漏选。运用智能搜索引擎技术、智能监视技术、云计算技术自动搜索目标网站、媒体中的涉藏信息数据并根据设定自动标记高价值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多源数据处理等技术对抓取的数据进行翻译处理,解决外语翻译困难的问题,并形成结构化标准化的文本数据。同时识别并删除矛盾信息和重复信息,减少情报分析人员的工作量。其次,研发藏语智能识别分析系统。藏语翻译障碍是四川涉藏地区网络开源情报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依靠情报人员个人素质来克服这一困难,例如由两名通晓藏语的翻译人员同时对一份藏文开源情报进行翻译,然后进行比对,这种方式虽然能降低错误率,但是仍然可能存在主观误差。若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研发一套藏语智能识别分析系统,将地方方言和表达习惯写入系统内,再辅以人工分析,则能实现对藏文开源情报的精准翻译,从技术层面解决四川涉藏地区藏文翻译困难的问题。
图1 涉藏网络开源情报工作平台架构
技术是开源情报工作的基础,而情报人员则是开源情报工作的核心。涉藏开源网络情报的复杂性要求情报分析人员必须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应建立科学的涉藏开源情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情报分析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开源情报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将学历培养同专业培养有机结合,打造一支既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又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的涉藏开源情报人才队伍,一是依托公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在情报学专业下设立开源情报学习方向,建立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开源情报人才培养制度。[4]37-38让学生不断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开源情报知识理念。同时打造跨专业跨领域的授课模式,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既要掌握情报学的知识还要掌握公安学、统计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为今后进入涉藏地区公安机关情报部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完善涉藏地区开源情报人员定期轮训制度。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定期轮值轮训的模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开源情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考核机制,着重培训情报分析人员的专业技能,围绕开源情报的调查方法和开源工具的有效使用以及藏语翻译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帮助学员掌握数据分析、视频图像挖掘、暗网深网检索、网站域名调查等开源情报专业技能。
四川涉藏地区公安机关同公安院校、信息科技公司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见表1),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赢”。具体而言,一是根据开源情报工作的需要共同研发适合四川涉藏地区实际情况的智能搜索、机器学习对比等新技术,共建数据分析实验室,不断扩充涉藏网络开源数据库的体量,利用智能技术将开源情报工作的各个阶段有效衔接,提升情报分析的准确性,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开源情报;二是共同探索“校局企”开源情报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通过打造开源情报专业实习基地、共同组建开源情报专家团队、举办开源情报论坛等方式联合培养专业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涉藏开源情报工作人才;三是建立开源情报数据传输保密通道。公安院校和四川涉藏地区公安机关同属于公安部门,具备建设双向数据传输保密通道的政治条件和技术条件,通道建成后公安机关将涉密数据传输至公安院校,公安院校和科技公司完成情报产品的生产后通过保密通道将产品传输至公安机关,有效避免泄密。
表1
情报融合是指将混乱的信息和情报转变指导实践的理论。[15]美国自“9.11”恐怖事件后,制定了一系列情报融合共享计划和方案,通过创建情报融合中心和开源情报中心实现情报的有效融合。公安情报知识融合对公安情报分析效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6]涉藏网络开源数据信息具有主观性强、重复率高等弊病且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要使网络开源情报有效地服务于政治安全保卫工作,还需要提升情报的融合水平,与其他来源情报进行整合,保证情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一是与秘密来源情报融合。秘密来源情报针对性强、可靠性高但是成本较高覆盖面有限,将开源情报与秘密来源情报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既能相互印证排除情报中的欺骗信息确保情报的可靠性,又能补齐缺失关键信息保证情报的完整性。如通过网络开源情报挖掘出影响重点寺庙管控的不稳定因素和可疑人员动向,再利用秘密力量抵近侦察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来源以及可疑人员或组织的具体信息,引导公安机关有效处置;二是与技术情报融合。公安技术情报包括图像侦查、视频侦查以及信号侦查等。通过开源情报对涉藏地区的社会舆论以及风险事件进行监控,筛选出重要信息列出重点目标名单,引导公安机关技侦部门利用图像、视频监控以及手机网络信号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目标的实时侦查。开源情报与公安秘密情报和技术情报都有着较好的融合条件,只有做到多源情报融合才能形成情报合力,更好地维护四川涉藏地区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