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股骨与胫骨骨缺损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2023-08-25 04:10张磊胡玉亮商志恒
系统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下肢骨骨关节优良率

张磊,胡玉亮,商志恒

1.枣庄市立医院骨科,山东枣庄 277100;2.滕州市滨湖镇卫生院外科,山东枣庄 277517

骨质短缺定义为骨缺损,高能量损伤、骨关节疾病等均属于高危因素,涉及的高能量损伤有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骨关节病变有骨髓炎、骨不连等。骨缺损长度不同预后不同,当其缺损长度在5 cm以内时,其治疗相对简单,转归较好;但当骨缺损长度≥5 cm时即称为大骨段缺损,常伴随软组织损伤,局部治疗困难[1]。股骨、胫骨等均为下肢重要骨关节,当此类骨头出现缺损时会增加下肢活动障碍,严重时患者会丧失自理能力,需重视下肢骨缺损的治疗[2-3]。既往常经带血管蒂骨移植实施治疗,此方案愈合速度快,一般不会产生排异反应,但其安全性不足,骨愈合效果欠佳。近年膜诱导技术得到重视,该技术以骨水泥为主要成分,根据下肢骨关节特点,对骨水泥实施诱导,使其表面形成生物膜,维持和骨膜相似的生物特性。但下肢涉及骨关节较多,常见股骨、胫骨等,明确两种下肢骨缺损病变治疗中膜诱导技术的价值,可对下肢关节恢复产生正面影响[4-6]。对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骨科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目的是分析膜诱导技术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以骨缺损位置为分组依据,分为股骨组(n=36)、胫骨组(n=40)。股骨组:年龄19~69岁,平均(44.31±5.92)岁;股骨干19例,股骨远端17例;男22例,女14例;病程1~16 d,平均(8.79±1.74)d;体质指数17~25 kg/m²,平均(21.05±1.99)kg/m²。胫骨组:年龄2~70岁,平均(45.28±5.66)岁;胫骨干21例,胫骨远端19例;男24例,女16例;病程1~17 d,平均(9.45±1.80)d;体质指数17~26 kg/m²,平均(21.76±1.41)kg/m²。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股骨缺损或胫骨缺损者;②同意研究者;③骨缺损病历完整者;④无其他骨科病变者。

排除标准:①对膜诱导治疗不配合者;②此前有骨缺损治疗史者;③下肢瘫痪者;④精神类疾病患者;⑤对骨水泥过敏者;⑥哺乳期或妊娠其女性;⑦激素药物依赖者;⑧下肢缺血性坏死者。

1.3 方法

入院后均行膜诱导技术治疗。术前行常规检查,若有局部感染问题,需行细菌培养,规范抗生素治疗,在炎症消除后方能实施膜诱导治疗。若有软组织缺损的情况,需在术前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恢复局部环境,观察到新鲜肉芽组织后予以皮瓣移植治疗。了解下肢缺损情况后,对缺损骨关节行彻底清创处理,若存在创面较大的情况,可经带蒂皮瓣予以软组织修复处理。准备骨水泥,根据骨缺损情况予以局部填充,随访6~8周,动态观察软组织状态,彻底愈合后,将骨水泥占位器移出,保留骨水泥膜,将自体骨条填充在缺损腔内,若存在自体骨量不足的情况,则需进行人工骨的额外填充,其填充比例需维持在自体骨的1/3。若观察到骨髓炎,或存在开放伤,需行彻底清创治疗,确定软组织缺损位置后,在骨水泥中加入敏感抗生素,将其放入到骨缺损位置完成占位处理,诱导膜形成后行纵向切开处理,对膜组织行切片检查,防止膜污染造成感染,将骨条放入到诱导膜中,在对应位置实施闭合处理,缝合切口即可。

1.4 观察指标

恢复优良率。包括:①膝关节挛缩测定后未达到5°。②踝关节等活动受限范围评估后未达到20°。③未观察到膝关节畸形问题。④无须支架或助行器即可进行下肢活动。上述指标均能满足,无痛感或程度为轻度,可实施正常膝关节活动即为优;上述指标有1项无法满足,有轻度痛感,基本能自理即为良;上述指标有两项无法满足,有中度疼痛,下肢活动轻微受限即为可;上述活动中有3项无法满足,有重度痛感,下肢活动差即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在上述疼痛程度评估中使用数字疼痛评分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0分即治疗后下肢无痛感,1~<4分即治疗后下肢有轻度痛感,4~<7分即治疗后下肢有中度痛感,7~<10分即治疗后下肢有重度痛感,10分即治疗后下肢有剧烈痛感。

围术期指标。计算骨缺损长度,并记录骨愈合时间。

远期疗效。予以各骨缺损患者半年的随访,统计骨愈合率、骨吸收率及功能障碍率。

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有感染、畸形愈合、延迟愈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比较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股骨组骨愈合时间长于胫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缺损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股骨组(n=36)胫骨组(n=40)t值P值骨缺损长度(cm)6.22±2.89 6.41±2.57 0.303 0.762骨愈合时间(个月)8.50±1.62 6.03±1.79 6.281<0.001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两组半年骨愈合率、半年骨吸收率及半年功能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n(%)]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骨缺损病因较多,一旦出现骨缺损问题,即会限制骨关节活动,严重时会造成患者下肢瘫痪,无法正常生活,需重视骨缺损病变的治疗。股骨、胫骨为下肢重要组成部分,此类骨关节位置若存在缺损情况,则会造成下肢活动障碍,临床常用经植骨完成修复治疗,该方案不会产生抗原排斥问题,在良好外周血管循环组状态下,能提高骨细胞成活率,但其效果欠佳,很难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其创伤大的特点,常需延长下肢恢复时间,而且其适应证较窄,部分骨缺损患者接受度低[7]。近年膜诱导技术逐渐成熟,即将骨水泥制成膜,经其诱导机制能加速骨分化,刺激间充质干细胞,提高其活性和增殖程度,能加速缺损位置的骨质生长和愈合,成为当前骨缺损病变常用方案[8-9]。

本研究中,两组恢复优良率(94.44% vs 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膜诱导治疗方案下能对股骨、胫骨等达到相当的骨缺损治疗效果。在膜诱导治疗实施中若观察到骨髓炎,需在诱导治疗前行抗感染治疗,将炎症消除后实施骨缺损治疗,能防止炎症因子造成的局部感染问题。该治疗实施后予以骨折固定处理,能有效减少不愈合事件[10]。在长骨骨缺损治疗期间,能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完成骨修复操作,仅需较短时间即可完成骨缺损的治疗,抓住骨缺损修复时机,减轻治疗负担,缩短康复时间[11]。经骨水泥制成生物膜后能发挥诱导机制,在血管化作用机制下能缩短成骨分化时间,为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还能达到较好成骨细胞分化效果,可增强松质骨保护机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12]。

本研究中,股骨组骨缺损长度(6.22±2.89)cm和胫骨组(6.41±2.57)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组骨愈合时间(8.50±1.62)个月长于胫骨组(6.03±1.79)个月(P<0.05)。纪振钢等[13]的研究中,股骨组骨愈合时间(8.36±4.42)个月长于胫骨组(6.15±2.64)个月(P<0.05)。即相同长度的骨缺损状态下实施膜诱导治疗,胫骨愈合时间更短。一般股骨缺损多为骨折所致,有较为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情况,会予以彻底性的清创治疗,局部清洁完成后行骨水泥占位,此时会改变诱导膜环境,会降低促骨形成因子水平,即会出现愈合较慢的情况[14]。而且股骨髓腔存在直径大的特点,在膜诱导治疗史存在骨量增加较多的情况,需行人工骨添加治疗,也会延长愈合时间[15]。

本研究中,股骨组有97.22%的半年骨愈合率,有8.33%的半年骨吸收率,有25.00%的半年功能障碍率,和胫骨组的(97.50%、7.50%、2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膜诱导治疗时能维持高安全性,对于胫骨以及股骨缺损患者均能实现较好的远期疗效。此方案实施期间制成完整度高的生物膜,能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可有效减少骨吸收事件,帮助患者重建移植骨的血运,可加速移植骨的愈合。膜诱导治疗操作便捷,不会对骨强度有较高要求,能在各类型骨缺损中使用,有效性高,且能规避骨吸收、活动受限等事件,可改善骨缺损患者康复效果[16]。

本研究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5.56% vs 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各类型骨缺损病变治疗中膜诱导技术均能呈现出较高安全性。该技术实施时不会过多暴露骨关节,会提前对骨关节炎症进行处理,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扩散,对减少骨关节感染事件有正面影响[17]。此外,膜诱导技术下能提高生物膜完整性,在封闭环境下可维持下肢骨缺损愈合提供良好环境,从而减少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等事件[18]。

综上所述,膜诱导技术远期疗效好,能达到较好股骨、胫骨愈合效果,可减少骨缺损愈合不良事件,能恢复下肢功能,其中胫骨康复进程更短。

猜你喜欢
下肢骨骨关节优良率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