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进步,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是最重要的两个教育阵地。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合作,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互补,全面地覆盖幼儿的一日生活,促进幼儿正向发展。
在当代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个体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幼儿身上的责任感并非与生俱来。在开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父母应该密切合作,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形成责任意识,为幼儿责任感的生成与培养添砖加瓦,让责任之花在幼儿心中绽放。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家园合作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教育者,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制订家规、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如果父母经常放任孩子不管,不讲究规矩和纪律,容易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反之,如果父母严格管理孩子,并制订明确的规矩和纪律,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社会环境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形成也有深刻的影响。社会中有许多道德准则和规范,在接触这些准则和规范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学会约束自我、尊重他人。此外,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大量的合作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是必要的。通过家园合作,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成长状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从而与教师建立信任,促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另外,在家园合作中,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共同讨论纪律问题等方式,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策略
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责任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重要策略之一,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幼儿园可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让幼儿明确自己需要遵守的规则,并让教师通过反复强调使幼儿牢记这些规则,要求他们在家中同样遵守规则。其次,教导幼儿分工合作。在一些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分工合作,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幼儿尝试承担责任,如模拟做饭、洗衣服等,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最后,幼儿园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在园表现和成长状况。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制订培养计划,以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优秀。
三、家园合作提高幼儿责任意识的实践
(一)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在制订明确的规章制度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直观易懂的图片和动画讲解某些具体规则,使幼儿更易理解和接受。比如,教师通过播放有关环保的视频、利用互动小游戏等方式为幼儿讲解班级规章,要求幼儿在班级内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对班级管理制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定最终的制度内容。
在班级规章制度发布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阅读并记录每条规则,然后进行口头演练、案例模拟等,强调纪律执行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将规章制度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以便幼儿随时查阅。此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教师也应该适当考虑家长意见,与家长进行沟通、协调,并采取发放书面通知、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倾听家长的反馈。在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跟进幼儿的表现情况。比如,对于幼儿遵守规章制度、尊重他人的行为,教师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幼儿的一些不当行为,教师可以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维护班级的良好秩序与氛围。
(二)积极引导幼儿的行为表现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使幼儿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建立奖励机制。教师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奖励幼儿的良好表现。比如,在幼儿园内设立“优秀小朋友”“特别表现”等荣誉称号,对于遵守规则、善待他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多给予赞扬和鼓励。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共同为幼儿制订奖励计划,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二是为幼儿提供改正不当行为的机会。当幼儿出现不当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分析行为背后的含义。比如,当一名幼儿用力推另外一名幼儿时,教师可以询问他:“你觉得推别人是正确的做法吗?如果你被别人推了一下,是什么感觉?”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能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从引导中体会关爱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次家园合作活动中,笔者设计的活动主题为“自理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独立洗手、穿衣服等,让家长在一旁观看。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自理能力,还加深了对卫生、安全等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在比赛结束后,笔者和家长一起表彰了表现优异的幼儿,并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小礼品。
再如,在课堂上,一名幼儿突然站起来开始打闹,并用力推倒另一个同学,笔者并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先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这名幼儿告诉笔者,另一个同学欺负他。于是笔者继续引导他:“那你觉得推倒别人是正确的做法吗?”他想了想,回答道:“不是的,我应该跟老师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反思自己的行为,也懂得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逐渐强化了责任意识。
(三)开展集体协作和分享活动
开展集体协作和分享活动,是提高班级幼儿归属感、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一次活动中,笔者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个任务,每个任务考查的是不同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幼儿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完成。有一个小组需要编排一段音乐剧,另一个小组则需要设计出五个健康食谱。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合作与包容。在音乐剧任务中,有幼儿遇到高音唱不上去的问题,他们就会请教那些更有经验的同学;在设计健康食谱的过程中,当出现口味分歧时,他们会通过投票的方式解决分歧。在任务完成后,笔者还举行了分享会,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他们学会了如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如何欣赏和接受不同意见,在之后的课堂上也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共同进步。总之,开展集体协作和分享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有责任心、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品质,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
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首先,在学习层面,笔者鼓励幼儿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团队活动。一方面,笔者根据幼儿对活动主题和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促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另一方面,笔者由教育者转化为陪伴者,注重引导幼儿自我思考。
其次,笔者鼓励幼儿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比如,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设计了奖惩制度,并鼓励幼儿互相监督。同时,笔者会定期组织班会、交流活动等,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較难的任务。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笔者也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幼儿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比如,在写作业时,笔者鼓励幼儿认真握笔、规范写字;在吃饭时,笔者引导幼儿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了幼儿的行为表现情况,班级内部氛围变化情况及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调查发现,一段时间后,班级内表现出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明显减少,幼儿在家庭里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次数越来越少。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也逐渐认识到自己应该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结语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会对幼儿的思想、观念、行为产生影响。家长和教师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应该重视彼此之间的合作,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对方了解幼儿的具体状况与真实动向,落实有深度、温暖的教育,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助力。展望未来,教师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德江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