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三段十步融合式”研修路径

2023-08-24 15:17:53李云翔王美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

李云翔 王美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纲领性文件对幼儿游戏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游戏课程化实施的独特价值,将教师观察与介入指导作为了解幼儿、评价幼儿、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方法。目前,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中,教师观察与介入指导的专业性尚存在普遍性的问题与需求。在课题研究中,研究组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三段十步融合式”研修路径,聚焦多维度、递进式的研修主题,引导和帮助教师在儿童视角、师幼互动、观察介入、评价支持等方面获得专业储备和能力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向;融合式研修;研修路径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上国家文件一再强调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适合幼儿天性的游戏作为主要活动,并以此作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若想获得深入、持续的发展,依赖于教师游戏的观察、指导、评价等专业能力,这也是贯彻落实各类文件精神的关键。

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在“师幼互动”关键指标第27条考察要点中指出:“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做必要记录,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地支持。”可见,新阶段学前教育游戏课程改革实践对幼儿教师的观察与介入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题组针对课题项目“幼儿园游戏活动观察与介入指导的实践研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以目前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无观察、无指导或过度指导的教师高控的两极分化现象”“游戏观察与游戏指导相互分离”等问题为导向,提出“三段十步融合式”研修路径,聚焦多维度、递进式的研修主题,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师观察与介入指导教育实践行动性研究,以教师科学的观察及有效的介入指导保障幼儿园高质量地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和帮助教师在儿童视角、师幼互动、观察介入、课程生成等理念和实践方法方面获得专业储备和能力提升。

一、聚焦真实需求,分析研修实践现状

为科学做好课题研究,使研修项目更好地满足基层幼儿园的真实需求,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课题组从幼儿园游戏实践现状和研修方式现状的“双视角”开展了面向全省13座城市400余所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以及课题基地园的问题征集,共征集共性問题、个性问题200余个,通过将问题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各地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全阶段的研究明确任务。

(一)关注游戏课程实施,发现教育实践真问题

课题组梳理出30个教师在游戏活动认识层面的问题,发现无论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基本都聚焦在幼儿园对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游戏环境及材料创设的合理性、教师游戏理念的差异性等方面。课题组围绕游戏活动的观察与介入指导梳理出170个问题,聚焦在游戏观察的方法、观察记录的方法、观察信息的运用、依据观察评价幼儿发展、支持幼儿发展、推进游戏深入的策略等方面。这些经过园、片、区、市层层教研活动征集上来的问题,能够达到高度聚焦,直接反映出源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真问题,是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便于教师有效聚焦研修主题。

(二)助力课题深度研究,凸显研修针对性问题

通过对征集问题的梳理,课题组发现,实践层面的问题占比为92.7%,理论层面的问题占比为7.3%,实践层面问题的解决需求要远远大于理论层面问题的解决需求。这说明在《指南》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前期的理论培训和理论学习阶段教师投入足够的精力,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如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对接、降低理念与行为间的落差是今后研修工作的重点。同时,现有的研修模式存在“关注基地园教师的需求不够,研修形式上比较单一,基地园间同主题的互动联系频率低,研修资源和技术的整合运用不够丰富”等问题,课题组亟待将以往自上而下的高位指导改为构建自下而上的问题导向式研修方式,从而激活课题组研修的内力。

(三)凝练三维问题层级,建构问题破解路径

通过对现状与问题的全面分析,课题组凝练出三个维度的问题,建构了问题破解路径。

1.解决课程方向问题

课题组建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文化及价值追求,以游戏实践研究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以基地实践带动区域幼儿园游戏课程研究。

2.解决课程建构问题

课程建构主要研究游戏化环境与材料,解决幼儿园环境突出的“以摆设装饰为主,课程内涵不足”等问题,以创设游戏化教育环境推进游戏课程实践研究。

3.解决课程难点问题

课题组提升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与介入指导能力,力求解决游戏中普遍存在的幼儿浅表学习甚至无学习等问题,以教师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能力的提升来深化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研究。

二、基于问题导向,界定研修路径内涵

为切实解决游戏实践与研修方式中的真实问题,聚焦教师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等专业能力提升,课题组秉承“放手游戏,发现儿童,发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三段十步融合式”研修路径,以提高基于问题导向下游戏实践行动研究的效度。

“三段”,即通过“游戏实践问题的前期调研—针对实践问题的融合式研修—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指导意见”三个研究阶段,攻关游戏课程环境中资源和材料的适宜性、有效支持策略、观察与介入指导要点、生成性课程等多维实践问题,开启基于幼儿园游戏课程的跟进式行动研究。

“十步”,包括定向化的“十步”研修流程,即了解教师需求及问题—确定研修主题与目标—设计研修方式与流程—研修内容指导及研修资料准备—发布研修通知—主持研修活动—梳理研修结论—行为跟进与实践反思—衍生下次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成果。

“融合式”研修,即根据研修目标和研修内容把多种研修形式进行组合,融合性地推进研修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以实现研修的最大价值和最佳效果。比如,可运用“现场观察式+沙龙研讨式融合研修”“分享交流式+任务驱动式融合研修”“线上论坛式+线下研讨式融合研修”“现场观察式+工作坊体验式”“线下浸入式观摩+线上对话式”等方式。

三、攻关多维主题,实现融合研修效能

在课题研究中,为引导教师树立游戏观察的意识与习惯,聚焦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科学观察及基于观察的有效介入指导的研究重点,打造一支会观察、会指导的幼儿园游戏课程专业研究团队,课题组运用“三段十步融合式”研修路径,通过开展多元的基地园“订单式”融合研修主题论坛活动,引导教师不断坚定儿童视角,坚持走进真实、常态的幼儿游戏现场,探索有效师幼互动,挖掘观察与介入指导的要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回应、支持幼儿的游戏与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方法的储备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现场观察式+工作坊体验式”:重塑儿童视角

教育内涵的显现存在于儿童视角之中。理念的先导性让课题组把建构和重塑教师的儿童视角作为实施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的首要前提,把游戏课程的一切都视为儿童视角的产物,把研究儿童、理解儿童作为支持儿童游戏、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基于重塑教师儿童视角的研修主题,课题组采用“现场观察式+工作坊体验式”融合研修方式。首先,引导教师进入幼儿园的班级自主游戏区域,现场观察幼儿无主题自主游戏和基于主题下的自主游戏;其次,组织教师采用工作坊体验式的方式进行集中的观察信息情境性复盘研修。

通过对现场观察记录的幼儿游戏行为的分析和解读,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中蕴含着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力量,认识到幼儿在与游戏环境和游戏伙伴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感受到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具有发展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发现了自身有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激发其反思意识,使其开始反思站在儿童视角下的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的教育观、课程观。

(二)“线下浸入式观摩+线上对话式”:评估师幼互动实效

在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中,人际环境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再完美的教育设计和教学理念最终都要借助人际互动,尤其要借助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行为来实现价值。《评估指南》中也把“师幼互动”列为关键指标,并提出了明确的考察要点。随着对幼儿园游戏活动观察与介入指导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教师开始审视自己对幼儿的理解以及自身作为教育者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关于游戏中师幼互动关系的研修主题。

课题组采用“线下浸入式观摩+线上对话式”交流的双轨并行融合研修方式,紧扣《评估指南》中“师幼互动”考察要点的实践落实,组织引领参研者进入不同班级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现场,对照《师幼互动班级观察评估表》和《教师观察记录表》中“师幼互动”评估指标,采用矩阵表的评估方式,开展实证研究。首先,课题组以“师幼互动”评估指标为任务索引,观察、发现、评估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情况;其次,课题组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互动,探讨基于幼儿半日游戏活动观察视角下的多维度的有效师幼互动策略。

在主题研修的牵动下,课题组教师试图从实践层面建构有效师幼互动、观察与介入指导三者之间的关系。观察是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先关注幼儿当下正在做什么;介入指导与有效师幼互动是平衡的行为和策略,积极的、关爱的、支持性的关系和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的基础,教师在积极的互动关系中引导幼儿拓展知识,增强理解力。这一主题下的研修进一步帮助教师在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中获得了分享理解、共同架构、自我实现的师幼互动理论储备和教育行动经验。

(三)“线下直播式+线上论坛式”:提炼观察指导方法

针对教师为了观察而观察,毫无依据地介入指导,以及对游戏观察的意义、方法及基于观察的教育反思与评价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等问题,课题组采用线下直播与开展线上论坛的方式,实时进行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反思、园长的经验分享。参研教师通过云端观察幼儿游戏和游戏组织者的行为与方法,得到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实践移植案例,梳理出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客观性、真实性、激励性、综合性、灵活性、价值性”六项基本准则。一是将教师在以往观察中无依据的主观判断改为教师基于观察的客观评估;二是将游戏观察中教师的随意性记录转变为其详细、真实地记录幼儿学习与发展痕迹;三是将以往教师在观察中关注发展较好的幼儿转变为面向全体,以观察激励所有幼儿不断发展;四是将教师使用单一观察方法转变为其综合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五是将教师固定的观察模式转变为教师依据观察目的灵活运用观察技術;六是将教师为了观察而观察转变为其观察必须具有明确的意义。

(四)“案例交流式+问题答疑式”:深化游戏课程的生成

《评估指南》提出“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的理念,这使课题组坚定了“用研究的视角看儿童”的研究宗旨,给予课题研究更有力的引领。在解决了重塑儿童视角,探寻师幼互动方式,形成一定的观察与介入指导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开始思考基于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的生成课程应该如何建构?如何基于生活和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来建构幼儿园的班本课程和园本课程?

课题组采用“案例交流式+问题答疑式”融合研修方式,以基于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形成的16项生成性课程案例为研修核心资源,深度探讨“如何基于观察来捕捉课程生成的契机”“如何基于课程去架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去建立课程文化”等层层递进的研修问题。这些源自生成性课程、家园共育、生活、游戏、自然观察和阅读等案例的分享,让教师既看到了大班与幼小衔接相融合的生成课程,又看到了教师观察捕捉到的小、托班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的学习方式,进而通过游戏整合、建构班本课程。

通过对研修经验与成果的总结,课题组教师意识到:课程的走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时刻。当教师观察到了关键事件后,就要分析其中蕴含的学习线索。教师的观察意识逐渐增强,捕捉到的幼儿所思所想逐渐增多,反思的内容和维度也不断丰富,教师及时生成了支持性的活动,帮助幼儿以“看得见”的方式清晰地将想要探究的问题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意愿。基于游戏观察与介入指导后生成的课程,在激发幼儿兴趣与好奇心的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

“三段十步融合式”研修路径的建构与应用,促进了课题组从原来课程实施中教师习惯的成人视角转向以儿童视角实施课程,实现了从研究“不同类型游戏”向研究“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转变,达成了从“师幼互动形式”到“师幼互动内涵”的深度探究共识,更为教师带来了坚守儿童视角,坚持做层层深入、螺旋上升的递进式、浸润式真研修的体验,深化了研究者、实践者“放手游戏,发现儿童,发现课程”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贺蓉.基于教师 发展教师:以提升教师观察和分析幼儿发展能力的教研活动为例[J].幼儿教育,2023(4).

[2]李徽,孙璐.借助日观察记录法开展生成性课程[J].学前教育,2020(12).

[3]程国琴.观察,让课程叙事更精彩:浅析“教师观察”在生成性课程叙事研究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

(责任编辑:赵春艳)

作者简介:李云翔,大连教育学院高级教师。王美,大连市实验幼儿园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观察与介入指导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21ZXB049。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
问题导向的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19:33:28
用“数学”理解古诗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人民论坛(2016年37期)2016-12-28 11:06:19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11:55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11:11:55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