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冬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03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近年来,吉林省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实施的“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幅推进背景下的重点工程,需要密切关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任务、重点方向,目标是建设更具活力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系。
在政策驱动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的拉动下,吉林省肉牛产业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呈持续向好态势。2021 年,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 万头,同比增长10.8%,其中存栏338.3 万头,出栏242.4 万头。全省原有34 个千头以上肉牛养殖企业饲养量达13.5 万头,同比增长31.3%;拥有万头以上牛场2 个,存栏能力达19.2 万头。目前,吉林省正谋划60 余个肉牛产业大项目,一半以上均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约19亿元。
通过开展世代选育、性能测定、系谱登记和遗传评估,积极推动全省肉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目前,吉林省的优质肉牛品种共有8种,包括草原红牛、安格斯牛、延黄牛、延边牛等,这些优质肉牛构成了“西红、东黄、中改良”的吉林省肉牛产业布局,为形成省内肉牛核心种群奠定基础。在长春、延边、白城及四平等地建有国家级种公牛站4 个,种公牛存栏549 头,全年生产冻精934 万剂,销售冻精816 万剂,可为全省提供优质肉牛种源。目前,吉林省内肉牛核心育种场所选育的种母牛存栏超过1 200 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918 头,后备种母牛存栏301 头。优良的肉牛品种得到了有效利用,促进了全省肉牛种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秸秆变肉”工程的实施与绿色农业技术的发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在秸秆“五化”利用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发展速度也较快。2021 年,吉林省秸秆饲料化利用收贮加工企业、合作组织超过了400 家,与2020 年相比增长幅度超过了150%。吉林省饲料化利用秸秆达到1 200 万t 以上,约占秸秆总量的三成,与2020 年相比增加了7.1 个百分点。此外,吉林省不断推广青黄贮、膨化、氨化、气爆和揉搓破壁等秸秆加工技术,对秸秆进行集中规模化加工,通过整乡整村等典型模式,建设示范乡镇151 个、示范主体501 个,拓宽了秸秆利用多样化新途径,为吉林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1]。
吉林省现有国家和省级畜牧兽医相关科研单位5家,各级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750 个,技术推广人员达7 000 多人,这些机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肉牛品种选育、饲料资源开发与疫病防控的研究,并通过“产、学、研”等方式实现技术合作与推广。现有建立并发挥“吉牛云”大数据平台对肉牛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借助“吉牛普惠”“吉牛监管”“吉牛云繁改”小程序,对肉牛产业的养殖、屠宰、流通等环节信息进行全程记录。2021 年末,吉林省累计登记肉牛已经达到328.7万头,养殖主体超过30万户。
吉林省政府相继出台《“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意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等文件,以期扶持地区肉牛产业发展,其核心是“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在品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等方面,省直相关部门落实了具体措施任务76项,给予全链条支持;在财政、金融、用地等方面,22 个市县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各市州、县(市)为优化肉牛产业布局,打造特色肉牛产业发展,均制定了肉牛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及工作方案。此外,吉林省组建了“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相继推出了“九牧宝”“吉牧e 贷”等26 个金融产品。2021 年末,吉林省累计发放肉牛产业贷款121.7 亿元,其中活体抵押贷款20 亿元,提升了养殖户贷款可得性。
吉林省发展肉牛产业,亟需培育符合全国统一市场制度规则的、甚至能够引领细分行业“全国统一市场制度规则”建设的现代市场主体及主体群,形成肉牛产业“主体、品牌、标准、规则、文化”一体化提升。
1)发展规模养殖,抓好育肥体系建设。鼓励养殖场(户)改造基础设施条件,制定肉牛科学饲喂标准,推广肉牛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强化散养户、小养殖场与大型养殖企业、屠宰厂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对肉牛养殖大村鼓励其退户入园,鼓励采取舍饲育肥的饲养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建设肉牛养殖集中示范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促进肉牛产业高效能、优质化发展。2)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强化技术人员科技培训,提升实用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为肉牛养殖场(户)提供配种、防疫、诊疗、营销等方面的有偿技术服务,健全疫病防控和兽医服务体系,稳定和壮大技术推广部门和队伍。
完善肉牛养殖产业链,首先需要重点对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进行孵化与扶持,支持这些企业将产业链从单一屠宰延伸到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全产业链横向延伸、纵向拓展,全面挖掘肉牛产品的精深加工附加值;其次,通过采取“屠宰厂+育肥牛场(户)+母牛养殖场(户)”“村集体+养殖户+种植户+秸秆饲料企业”及“种公牛站+繁改站点+基础母牛场(户)”等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协作,签订育肥购销合同,从订单生产、托养分红及担保贷款等方面形成利益联结,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共进共富,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从主体角度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最后,地方政府可以培育多元化主体,防范依赖个别企业,确保地方产业包容性发展和安全性发展[2]。与此同时,鼓励吉林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治理创新,推动企业在产业链上找节点专精化发展,鼓励群众在产品系中找热点自发性发展,支持社会组织、公共平台聚合各类资源主动式发展。
强化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首先可制定省级肉牛遗传资源改良计划,精选出省级核心育种场,并给予适当支持,构建一套吉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体系。同时,打造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工程中心,实施肉牛良种补贴项目,鼓励松原奥金斯、延边弘朝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胚胎生产研发;其次,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建议吉林省政府出台政策[3],对地域内优良肉牛种源通过政策与法规角度进行开发与保护,对延边黄牛和草原红牛等地方特色牛种,要加强品种保护和选育,建立系谱档案,充分挖掘生物多样性潜能以扩大种群规模,最大化发挥出地方品种的效能;最后,通过优质母牛的选育,结合引种与选育两项工作,使基础母牛得以扩群增量,为发展吉林省肉牛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信贷担保等多样化形式,强化社会化金融资本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持。推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民间与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肉牛产业发展,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投资肉牛产业。通过设计肉牛产业相关战略规划,制定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以期满足当前肉牛养殖用地需求,落实用地审批工作,将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设施用地一同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服务和监管[4]。同时,强化科技支撑。在现有科技大市场平台基础上,培育和建设肉牛领域的专业化科技数据平台,从饲草、良种、育肥、加工、检测、标准等环节为吸纳全国相关数据,并为全国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性服务。吸纳专业化投融资机构参与,并借助这些机构最大化“吉牛”系列指数对创业资本、创新活动的吸引力。可考虑在对口合作省份或城市选择1~2家知名投融资机构,作为“吉牛”系列指数长期合作伙伴,并为其提供省内肉牛产业项目优先投资机会。
此外,肉牛产业发展离不开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支撑,需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鼓励支持在吉高校、省农科院与省内相关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明确围绕肉牛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疫病防控等环节,组织实施重点研发类项目,采取“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方式,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全国网络联通特征,立足吉林打造专业化的肉牛产业劳务人才平台,为提高肉牛产业育种养殖人才、疫病防治人才、屠宰加工人才、专业营销人才、智能服务人才对“吉牛”关注度并向吉林集聚赋能。壮大肉牛产业人才队伍,依托高等院校、农民职业培训机构、乡土人才培养基地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完善健全省肉牛产业领导小组智库专家队伍,吸纳一批国家智库人才、关联技术创新人才、产业投资领域人才,提升对肉牛产业基础设施、数据平台、主体品牌、集群政策、指数工具等各类政策工具的统筹运用能力,形成协同支持、聚力发展、绿色引领、多元共富的特色模式。探索开展肉牛产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创新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壮大肉牛产业人才队伍。
吉林省本着循环发展的理念,应把绿色发展和减碳战略放在重要位置,针对肉牛全产业链能源利用率、肉牛粪污能源化利用、肉牛碳排放、肉牛草原生态关系等领域数据和功能进行收集、筛选、开发、评价,致力于推动肉牛全产业体系的生态化发展进程[5]。积极推进“玉米种植—青贮饲料—养殖”及种养加全产业链发展,促进饲料粮就地转化,降低肉牛养殖成本,同时提高养殖效率。对购置秸秆处理机械和加工设备、建设秸秆青贮氨化池及改造秸秆饲料加工基础设施等予以重点支持,加快秸秆处理工艺创新及饲料加工新产品研发,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鼓励组织研究高档肉牛育肥专用饲料配方,鼓励建设肉牛精饲料加工厂,形成精、粗饲料及优良牧草优势互补的新型饲料产业格局。
1)健全肉牛养殖监管体系,通过统筹各级主管部门,落实动态监督监管工作,实现肉牛养殖从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全方位追踪,保障吉林省牛肉的健康与安全性。2)加强动物防疫体系技术,提高疫病监测力度,完善多层级监管机构建设,从源头保障屠宰肉品质量安全。3)制定明确的屠宰条例。在吉林省做到全链条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和兽医公共卫生。4)构建市场信息流通体系。通过引进专业化投资机构,建设专门评价体系,评价肉牛类企业市场价值;推出肉牛类企业市场价值排行榜,明确吉林省“牛头”企业在全国位置和优劣势;联动专业化机构、智库机构等为“牛头”企业补短板;帮助“牛头”企业在全国或全球进行融资推介,实现市场估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变,进一步规范吉林省肉牛交易市场,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1)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组建吉林省品牌推介联盟。鼓励龙头企业与养殖户、育肥户及其他经营主体紧密合作,加强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牛肉制品品牌,做大做强“皓月”“犇福”“桦牛”“长白弘”等地方企业品牌,做优做精延边黄牛、草原红牛等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吉林省肉牛产业附加值,提升肉牛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肉牛产业发展。2)优化牛产品结构,促进吉林特色肉牛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市场影响力。优化产品结构,做强牛肉精深加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提高优质特色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