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卫华 倪锦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日渐加重,现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2021 年心脏病(25.64%)超越恶性肿瘤(24.61%)和脑血管病(21.71%)成为我国城市居民首位死因[2]。 心电学资料能明确反映心脏电生理活动,既可为个体心血管疾病筛查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也可反映人群心血管系统整体健康状况。 开展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异常特征,对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具有“关口前移”的现实意义。 以往也有职业人群心电图健康体检的报道,但是多为单纯心电图临床分析[3-4]或小样本异常心电图分析[5]。 本研究选取2022 年度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健康体检心电图资料,期望通过较大样本量心电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好地了解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心电图异常人群分布特征和临床特征,为这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
选取苏州市相城区企事业单位2022 年度在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入职体检或定期普通健康体检的所有人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剔除退休人员,共收集有效数据15 225 份,其中男8 079 名,女7 146 名,年龄21 ~60 岁。 所有入选者均未安装心脏起搏装置。
以10 年间隔为一个年龄组,将所有入选者分为4 组:21 ~30 岁组、31 ~40 岁组、41 ~50 岁组、51 ~60 岁组,再按性别进一步分为8 个组,其中,男性4 个年龄组分别有2 686、2 610、1 474、1 309名,女性4 个年龄组分别有2 952、2 215、1 053、926 名。 按不同性别、年龄组,对入选者进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及其分布特征和临床特征的统计分析。 采用12 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机(ECG-2360型,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采集和记录心电图,并使用杭州创业软件健康体检管理平台HSS 4.2系统进行收集存档,诊断参照张新民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分析与诊断》[6]。 本研究中心电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均由心电学技师操作,系统自动诊断结果均由心电图诊断专业医师进行核准、修订后存档。 心电图异常类型共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等18 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225 名受检者中共有4 803 名心电图检出异常(如受检者同时检出两种及以上异常心电图类型,则计为1 人),异常心电图检出率31.55%。 异常心电图类型按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窦缓1 381 例(9.07%),ST-T 改变908 例(5.96%),电轴右偏675例(4.43%),左心室高电压393 例(2.58%),窦速366例(2.40%),电轴左偏287 例(1.89%),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253 例(1.66%), 非特异性室内阻滞190 例(1.25%),早搏136 例(0.89%),一度房室阻滞108例(0.71%),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50 例(0.33%),短PR 间期46 例(0.30%),左前分支阻滞44 例(0.29%),异常Q 波40 例(0.26%),P 波时限延长34 例(0.22%),心室预激、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分别检出11 例(0.07%)、4 例(0.03%)和2 例(0.01%)。
8 079 名男性受检者中,心电图异常2 751 名,检出率34.05%;7 146 名女性受检者中,心电图异常2 052 名,检出率28.72%。 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49.995,P<0.05)。 同性别4个年龄组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 ~60 岁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性别其他各年龄组(P<0.05)。 51 ~60 岁组男女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 个年龄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P均<0.05)。 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比较 n(%)
不同年龄组单项指标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有较明显的差异。 电轴右偏、窦速、短PR 间期在21 ~30 岁组检出率较高(P<0.05),窦缓、ST-T 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电轴左偏、CRBBB、早搏、一度房室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在51 ~60 岁组检出率高于其他组(P<0.05)。 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单项异常心电图指标检出率比较 n(%)
女性组中ST-T 改变、窦速、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而男性组中窦缓、左心室高电压、电轴左偏、CRBBB、非特异性室内阻滞、一度房室阻滞、P 波时限延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5)。 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组单项异常心电图指标检出率比较 n(%)
相较于老年人等群体,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人群工作生活压力更大、不良生活方式更多,他们的经济状况变动、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负性事件、长期应激状态等对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更易成为各种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潜在高危人群。 本研究表明,异常心电图检出率达到31.55%,该结果与许慧琴等[7]报道的2016 年江苏镇江市职工体检心电图异常率33.07% 基本一致,但明显高于方向葵[8]报道的2005 年教职工体检心电图异常率13.55%和王亚丽[9]报道的2008 年油田职工健康体检心电图异常率16%。 由此可见,职工总体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本研究数据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制定企事业单位职工心血管疾病预防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时,应考虑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差异化特点。
本研究发现,异常心电图类型主要为窦缓和ST-T 改变,其次为电轴右偏、左心室高电压、窦速、电轴左偏、CRBBB、非特异性室内阻滞,再次为早搏、一度房室阻滞、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短PR 间期、左前分支阻滞、异常Q 波、P 波时限延长,而心室预激、心房颤动、CLBBB 较少见。 窦缓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窦速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检出率和年龄呈负相关。 引起窦缓的常见原因有生理性原因和退行性变,需排除窦房结功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黄疸等病理性因素。 男性ST-T 改变主要表现为心电图胸前导联的T 波改变,其中男性31 ~40 岁组以V5、V6导联T 波轻度改变为主,多与左心室后负荷增加有关,临床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早期表现;本研究中女性的ST-T 改变多以下壁导联和胸前导联V1—V4的T 波低平和浅倒置为主,临床上女性非特异性ST-T 改变多与神经体液对心脏的调节有关,并非提示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电轴右偏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电轴左偏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电轴右偏常见于右心室肥厚、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肺心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而电轴左偏常见于左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和左心室肥厚等情况。
本研究表明,左心室高电压的检出率男性组显著高于女性组,与杨学涛等[11]的研究结论一致。 心电图左心室QRS 波群电压增高是诊断左心室肥大的证据,也见于正常儿童和胸壁较薄的青年人。 早搏在51 ~60 岁组中的检出率更高,与该年龄段人群心脏机能减退、器质性心脏病等有关。 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临床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脏手术、低钾血症等患者,但本研究中女性组与男性组该单项指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1 ~30 岁组检出率最高,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的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有关。 短PR 间期的检出率在21 ~30 岁组最高,女性比男性检出率高。 短PR 间期90%以上是由房室结传导速度加快引起的[6],临床上对该类人群应予以重视,建议对检出短PR 间期者进行长期随诊[12],对伴有心动过速者应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本研究中女性组的一度房室阻滞、CRBBB、非特异性室内阻滞等心脏传导功能异常和左心室高电压的检出率均低于男性组。 这些心脏电生理的改变,恰恰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 胡德喜等[13]的研究也指出,女性绝经前生理水平的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提示需关注更年期女性心血管健康。
心电图检查作为最便捷、价廉的心血管疾病筛查手段,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并积累了海量心电数据,各地卫生健康职能部门可充分应用此类数据,建立心电数据中心,长期动态观察本地区健康人群的心电变化,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同时,建议加强心电学技师和心电诊断医师培训,以规范操作流程,统一诊断标准,提高诊断质量。 心血管疾病预防应以一级预防为主[14],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导,重点加强定期体检、规律作息、科学运动、合理膳食、心理调节、规范用药等方面的宣教,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职工工作和生活压力、减少负性事件和缓解应激状态、预防和改善焦虑心理,充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处方、早期发现、及时转诊等二级预防工作[15],以有效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现率和治疗率,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