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语文教学审美素养的培养路径

2023-08-23 22:31何登华
家长·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章素养

何登华

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强调语文教学不断创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注重其道德素养及审美素养的培养。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展开教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审美教育方法,助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本文聚焦初中语文教学审美素养的培养路径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希望对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研究背景

核心素养这一全新概念是在素质教育改革工作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产生的,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语文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深层次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对人文元素的理解,引导学生透过语文课堂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这一目标的贯彻落实,广大一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整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发展特征以及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保障美育渗透工作的高效展开,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突出特征

(一)渐进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目标不是朝夕实现的,因为审美教育属于渐进式教育,需要长期坚持。立足于语文教师视角分析,单纯地展开一次两次的审美教育并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同样,立足于学生视角分析,也不是一两次课堂上的审美体验就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长期坚持训练,才能逐步提升。

(二)享受性

享受性作为审美教育的又一突出特征,即在全过程中师生均作为享受者存在。与语文基础知识程序化教育不同,审美教育美感十足,能够将广大师生带入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向理性

审美教育的向理性即从感性朝着理性转变的教学过程。部分教师片面地把审美教育归类于感性情感教育,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相对机械,仅仅停留在以情境创设为主体的审美感知层面。而审美感知是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前提基础,审美的核心点即“审”,“审”需要有据可循,属于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初中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审美情趣,是有据可循的,属于理性行为。同时,审美是动态过程,是感性朝着理性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审美教育的动态化过渡性质可以用“向理性”来形容。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强调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属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长远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给予广泛关注,容不得半点忽略。

(一)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语文审美教育直接作用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致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逐步减弱,如部分教师直接把文本内容“肢解”,机械地强调答题模式等。但是最有效的文本解析应当立足于整体层面考虑,最规范的答题是言辞间的精准、洒脱。应试化的教育路径只能削弱语文本身的人文性,让语文课堂蒙上枯燥无味的色彩,使学生难以感受语文学科的本真,学习兴趣可想而知。因此,教师需在语文教学中给予语文人文性特征足够的关注,积极探索提取审美元素的策略,将审美元素与语文课堂教学系统整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动力更强,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够充分体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浓厚了,其语文能力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审美素养也逐步提升。

(二)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以健全学生人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强调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关注其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所提升,其人格也逐步朝向健全的方向发展。而审美情趣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因此审美教育的渗透是学生人格朝向健全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三)助力优秀文化更好地传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素养教育,有助于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立足于民族视角分析,语文审美素养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基础,审美鉴赏能力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自然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寄予了更高期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相当丰富,如古诗词、书法知识、经典名作等,这些都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将民族独有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审美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优势,立足于审美视角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审美教育在带来精神享受的基础上还可以深层感知优秀文化作品,逐步形成对美的独到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创造,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现状

(一)学生独立阅读及思考的能力欠缺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需引导学生积极独立阅读及思考。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直接影响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但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一线教师较少引导学生涉及对文本的批判性阅读,往往围绕文章展开鉴赏,强调对课文的主调情感、主题思想等进行剖析。鉴赏性阅读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丰富其情感体验方面优势显著,教师需带领学生投入鉴赏活动中,使其进入“物我融合”的状态。因此,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文本展开批判性阅读非常重要,教师需引导学生以理性视角剖析文本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并将其有效应用到日后的学习中。

(二)应试倾向依然突出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存在课堂审美对话流于形式,审美实践没有高效展开的弊端,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理念在“作祟”。虽然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校方及广大一线教师的育人观逐步转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这属于“根本性转变的大工程”,现实情况并不理想。部分教师依然一味地围绕考试来展开语文教学,着重强调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未深层次剖析审美教育,同时应试教育特性导致校方评价语文教学质量时将审美素养培育当作普通活动,并没有对语文教师及课堂教学活动提出硬性要求,导致语文课堂上的审美教育机械式、形式化,关注焦点只是集中在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及情感层面。

(三)不重视学生审美趣味的提升

不重视学生审美趣味的提升也是又一大突出问题。部分教师没有思考学生审美趣味与审美教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审美趣味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不深,难以立足于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判断等层面引导学生剖析文章。

五、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路径

语文作为标准的工具性及人文性整合学科,其美感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意蕴之美等。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期,高效展开审美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价值显著。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有很多,广大一线教师需要整合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灵活选择,下面笔者联系自身的教育经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设置“悬疑”审美对话话题

对话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强调广大教师立足于多元化视角剖析文本内容,强调师生间关系的平等性,要求广大师生在阅读环节有效互动,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高效转变。“对话”作为交流的基本形式,是个体围绕相同话题给出的不同见解,在此基础上最终达成共识,但每一个人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更新更完整的认知体系,这才是对话本身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春》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讨论“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作者在描写春天的事物时使用到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以及“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对文章美感具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难度适中,学生细读文章深入思考,无需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即可确定。真正有效的审美对话是建立在有疑问价值话题的基础上,巧设有疑问的审美对话话题,可以以文本为切入点,加强审美话题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注重对话实施过程的把控。

(二)巧设情境,给学生深刻感知美的机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刻感知美。情境教学是非常常见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如在古诗词以及现代课文鉴赏教学时,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学习新知识时容易产生错误认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密切了解学生的疑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教材想要传达的真实情感。

例如,在《纪念白求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全文,感受白求恩事迹带给自己的震撼,然后在网络上搜集与白求恩相关的事迹,找出抗日前辈与白求恩事迹重合的内容,促进学生合理联想,号召学生向白求恩学习,增强情感及价值观引导,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及魅力。

(三)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又一有效举措。多样性作为语文审美教育的突出特征,要求学生在个性化审美体验、审美观点以及审美理解的基础上,善于倾听、善于反思、善于提升,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实现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需摆脱教学倦怠心理的束缚,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例如,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诗歌的语言、音韵、意象、意境等层面着手,深挖语言当中的美感,合理运用对比、白描、渲染等方法。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单纯凭借其自觉、顿悟远远不够,还离不开理论的强化指导。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聚焦文本的美感要素展开积极思考、探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其潜能无限,虽然审美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但可塑性较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其潜能的挖掘。面对可塑性高的初中学生,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优势,将更多审美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其明确具体的审美方向,形成独特的审美思考,促进思维发散,提升审美情趣,收获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

总之,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展开教学,强调学生在具体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语文审美教育教学高质量展开有明显促进价值。初中学生在自主感知、鉴赏、探究中整合已有认知经验,再加上教师的悉心指导,自然收获颇丰,审美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养成。

(四)诵读文章,深刻感受文章情感

语文的人文美既体现在作者对景色、环境等内容的渲染及烘托,还体现在文章的情感当中。文章中所涵盖的作者的人生感悟及情感相当丰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缩短学生与语文人文美感的距离,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基于此,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诵读,引導学生在诵读具象文章的同时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感受文章中的人文美。

例如,在《背影》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聚焦文章展开集体诵读,深刻感受文章情感。首先,教师可以凭借更加专业的领读能力,点燃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学生则在教师示范下精准地诵读文章,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真实情感。其次,集体式诵读模式更容易使学生在共读作用下不断提升诵读情感。教师可以安排集体诵读,让学生沉浸在朗朗读书声中,使其深刻认知文章的情感,获得人文审美体验。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教师需结合时代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教学创新及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转变育人观,结合信息技术打造高质量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使其审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成效。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章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