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江 瑞 安 市 实 验 小 学(325200) 谢翔翔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325006)王 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推动“教—学—评”一致性,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本课的学业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这样描述的:“知道扇形统计图的功能,会解释统计图表达的意义,能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能在认识及应用统计图表和百分数的过程中,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下面笔者以“扇形统计图”这个单元为例,依托教材编排“序”、基于学生认知“序”、巧设学习活动“序”,设计有效的单元作业,促学生多维能力发展,促“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阶段的统计图内容编排呈螺旋上升趋势,分别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的“条形统计图”、五年级下册的“折线统计图”、六年级上册的“扇形统计图”和六年级下册的“综合运用”,学生对统计图的感悟也从“清楚看出数量”到“感知变化趋势”,再到“明确分布情况”,以及“体会异同,合理选择”(如图1)。
图1 小学阶段的统计图教学编排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聚焦“数据意识”的发展,主要是让学生感悟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聚焦对数据意义的感悟与解读,让学生逐步从数据意识走向数据观念。因此,除了认识扇形统计图,人教版教材又新增让学生根据不同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如图2)。
图2 对人教版教材编排例题的分析
教材以问题链的方式呈现知识,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扇形统计图所蕴含的意义。
崔允漷教授指出: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单元作业框架能清晰地指明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从而有效地指出学生的学习路径。因此,在单元学习目标引领下的单元作业目标更具科学性、可测性、针对性。“扇形统计图”的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见表1。
表1 “扇形统计图”的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在这五条单元作业目标中,前三条指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是学生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单元作业目标4 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从“会解决”走向“会分析”;单元作业目标5则体现从“会用”到“活用”的跨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能让作业更加有的放矢。
单元作业设计聚焦单元大概念,基于学生认知“序”,采用基础性、综合性、发展性的题组,沟通生活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习与应用的结合,实现知识再建构。
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已达到哪个层面?对于扇形统计图,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又在何处?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具体过程参见表2。
表2 “扇形统计图”部分学情前测题及相关分析
这样的学情诊断能为“扇形统计图”的单元作业设计定锚。只要教师对统计图进行数据解读和信息挖掘,就能关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辩证、说理、解决问题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与应用意识。
单元作业设计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的定位,引领学生串联单元知识点,在基础性作业中求落实,在发展作业中求提升,在实践性作业中求创新。为此,笔者结合本单元的作业目标及内容,梳理了双向细目表(见表3)。
表3 “扇形统计图”单元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从表3 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单元内容的认知维度与作业类型,能有效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关注知识本位,让基础落地
基础性作业的设计聚焦“读懂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统计图”两个维度的落实,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打通知识间的联系(见表4)。
表4 “扇形统计图”单元作业目标
(2)注重数学思考,让能力提升
发展性作业的设计要关注统计综合性问题的解决以及数据背后蕴含信息的分析,以综合类、探究类为主,丰富问题的层次性,推动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数学表达、数学思辨的能力发展(见表5)。
表5 “扇形统计图”单元作业设计
(3)重视实践应用,让思维创新
单元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拓展生活化数学搭建平台,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力得到创新。
受课后习题“李明每天的作息时间”的启发,笔者以“双减”政策为契机,聚焦“在实践任务中更好地理解统计的作用,增强统计观念”这个作业目标,开展“我的时间我做主”的项目化学习(如图3)。
图3 “我的时间我做主”项目化学习
学生以“点亮我的睡眠星”为活动目的,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找出数据蕴含的信息,在交流过程中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之一,作业可以反向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无疑是达成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主要落脚点。以“认识扇形统计图”一课的具体实施为例,笔者基于学情诊断,立足学习目标,将作业巧妙地融于学习活动和课内练习中。
秉持“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笔者认为评价和教学是统一整合的,而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一致,也是本节课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就是参与了课堂的过程性评价。“认识扇形统计图”学习活动设计见表6。
表6 “认识扇形统计图”学习活动设计
课内练习是指学习活动以外,针对本节课内容精选的练习,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学习活动更具灵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有利于进一步衡量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认识扇形统计图”课内练习设计见表7。
表7 “认识扇形统计图”课内练习设计
总之,以“扇形统计图”单元为例,以“认识扇形统计图”一课为具体实施对象,组织“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就是希望借助课前诊断、课内活动、课后练习、单元作业等形式,为一线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