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性显著提升,而物资采购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是维持医院实现常态化运转的基础性工作,迫切需要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中,通过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内部审计,实现科学性、合理性的稳步提升。
本文从医院在物資采购管理中深化运用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内部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解决问题、加速实施的策略建议,旨在推动医院实现物资采购管理的全过程把控。
一、医院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实施内部审计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专职团队建设进程缓慢
医院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应用内部审计的效率效果与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密不可分,这也是导致医院内部审计效率低、效果差的直接原因。
1.医院一把手尚未正确认识到强化内部审计对于医院整体发展的战略性意义。自上而下的“懈怠”通过层层传导,间接削弱了工作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导致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无法实现高水平、高效率的风险危机识别与应对,在无形之中扩大了损失与危害。
2.内部审计团队战斗力不强。缺乏物资采购管理的内部审计专职人员,而是套用普适性内部审计规则,经常出现物资采购问题解释不清、审计不明的现象,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资采购管理的综合效率。
3.工作实务评价难。医院同样缺乏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开展内部审计评价的相关标准,仅仅是移植普适性内容难以满足针对性需求,形成个人主观占主导的实务评价困局,无法实现高效率的监督评价。
(二)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配套制度建设
不可否认,医院对于大环境变动的反馈速度与效果较差。推动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迟缓,导致“经验主义”在物资采购管理的内部审计中占主导,多是以普适性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为标准,缺乏针对性,容易滋生问题和失误,更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埋下隐患。基于此,健全的配套机制建设,是医院在物资采购管理中高效实施内部审计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全部功能效用,实现医院运营体系升级和管理结构优化的良好效果。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平均工作质效有待加强
医院的物资采购管理理念与模式方法更新较为缓慢,倾向于传统模式。对于体制机制升级与模式方法优化的推进力度不足,认为此项工作过于常规,满足日常消耗使用需求即可,不用花大力气进行现代化革新升级,导致平均工作质效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标准,有待加强。究其原因,是因为医院在推进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满足于现状,对新形势、新风险考虑不全,不能意识到体制机制升级与模式方法优化的战略性意义,长此以往,必将与时代发展大趋势相悖,阻碍医院实现持续发展。
二、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开展内部审计的关键节点
(一)物资采购项目合理性审计
高水平的医院物资采购,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因此,对物资采购计划开展的专项审计就必不可少,审计结果直接联系到医院物资采购工作开展的效率。由此,医院要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审批程序:由职能部门编制医用耗材、药品等物资采购计划,提报上级部门审批,充分说明采购计划、采购数量的客观性、合理性;待上级部门开展可行性分析审批通过后,进入采购流程。同时,对于所列采购计划,应确保医用耗材、药品等价格与医保政策、物价规定相符,明确物资使用的绝对范围,以从源头杜绝资源浪费、滥用现象。
(二)物资采购招标审计
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中最重要的环节即物资供应商的公开招标,“货比三家”,选择市场范围内价格优惠、质量达标的医疗物资供应商进行采购,以在有限的物资采购成本框架内实现物资采购质效的有效提升,强化物资采购成本的优化控制,达到节约医院综合运行成本的良好效果。
1.审计人员应立足于医院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分析并合理运用物资采购程序,明确全流程的工作细节和关键节点,设计并应用针对性监督控制手段,以实时考察物资采购、招投标、出入库等环节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杜绝徇私舞弊等负面现象。
2.为提升物资采购的可靠性,医院要重点排查采购招标环节中所涉及第三方企业的专业资质、信用评级,确保预采购物资能够满足业务工作需求、达到专业技术标准。
3.在广泛调查、深入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医疗物资市场的整体报价情况,审查竞标主体的详细报价,明确其报价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市场标准。其中,要重点审计医疗物资采购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尤其要重视耗材质量及具体的实用性、运输及付款方式,以免出现过高的衍生费用。
(三)采购合同拟定审计
合同是医院开展物资采购、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和凭证,也是解决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基础凭证。因此,在拟定物资采购合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合同内容进行审计,保证合同内容与现有物资采购工作实效、采购计划相符,并提供突发情况下的问题处理依据。针对此类问题,医院应着力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与自身利益的物资采购合同签订与审计规程,设置采购合同评价的量化标准。作为物资采购类合同签订的“门槛”,强化审计排查,核对物资采购合同中的物资类型、总量和单体价格,以强化合同签订的合理性,避免后期出现各种类型的纠纷。不仅如此,还要强化对于物资供应商在签订合同所使用的签章真伪性审查,确保签章正在使用,符合相关备案制度,与物资采购中标企业相匹配。
(四)合同执行全程审计
医院应开展全过程的物资采购管理审计,其中重点对物资采购合同的执行和推进情况开展跟踪管控。聚焦采购品的质量验证,对于所采购的医用耗材,要严把质量关,开展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质量监测,查看使用期限,确保耗材等医疗物资质量符合已签署的合同约定,满足医院使用要求。对于不满足合同约定或医院使用要求的物资,要及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明确相关物资的管理与解决方式,确保医院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五)付款结算审计
作为物资采购的最后一个环节,医院应强化对于物资采购款项的付款结算审计。依据物资采购和财务支出的相关规定,研判采购工作人员在开展物资采购结算的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检查付款结算信息、金额、結算方式是否与约定统一,物资采购发票的真实合法性,以及工作人员有无违规情况。要重点审核物资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否尽责,能够实现对采购专项资金的具体流向进行掌握,并严格遵守订金、预付款、结算等规章制度,制定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措施,进一步强化物资采购资金的管理与收支追踪,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损失,确保医院利益。
三、医院在物资采购管理中深化实施内部审计的策略建议
(一)立足实际需要,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团队建设
医院应充分认清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意义,持续聚焦高水平内部审计团队建设。
1.宏观谋划、扎实推进。医院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补充,明确人才缺口,以“列清单”“拉条目”等方式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和内部交流,促使工作人员广泛认识到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实施内部审计的紧迫性,通过理念升级、观念提升加速物资采购管理的流程再造,突出关键控制点的全局引领作用,实现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在结合行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创新内部审计模式及实务方式方法。
2.坚持走科学化发展新路子。结合医院组织管理的最新特点,深入学习现代化采购管理思想,将涉及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高度集成,编制形成物资采购管理中内部审计实务的指导理念,以点带面,推动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3.权责明晰、动态更新。内部审计权责统一机制,以成立跟踪监管小组为抓手,对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内部审计进行结构化分解,通过分段包管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同时,在医院的日常量化考评中加入物资采购管理中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使之成为现行绩效考评体系的重要补充,以从源头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速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化升级。
(二)发挥规模优势,健全医院内部审计的配套制度
随着医院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往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发展需要,要求医院基于物资采购管理的实际情况,健全内部审计的配套制度建设,发挥规模优势,推动内部审计在医院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高效应用。
1.实现内部审计集中化。以长期发展规划为根本指引,灵活运用内部审计授信授权机制,推动构建“24小时+”的全流程内部审计机制,通过全天候的风险监控与预警,实现内部审计科学性的稳步提升,构筑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全员式”风险防控机制,实现物资采购管理效率效果的大幅增强。
2.优化资产使用与分配效率。物资采购的根本目的,是以充足的物资供应满足医院的日常运营需要,对其开展内部审计时同样要聚焦于此。利用大数据技术编制物资使用与调配的量化评价指标,从而优化医疗与非医疗资源的配置方案。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信息化采购管理工具,对物资采购各环节进行审计分析,整合、裁撤高成本消耗项目,整合优化运营成本效能。
3.加速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以当下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和长期利益为基础,结合大数据数字化技术应用普及的现实因素,加速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在综合开展物资采购规划、项目审计可行性的基础上编制审计计划,分析潜在的内外部风险与危机,对物资采购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审计监管。除此之外,随着医院物资采购计划调整和品类丰富,要聚焦物资采购管理中内部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流程细节,实现“以不变应万变”的良好效果,在医院战略发展的框架范围内实现内部审计效率的巩固提升。
(三)常态总结回溯,推动内部审计制度实现优化升级
医院应充分对接时代发展需求,以构建物资采购管理中的信息化内部审计平台为起点,推动内部审计制度优化升级,规范内部审计流程及数据信息备案等工作细节,减少物资采购中的问题和错误倾向。
1.建立总结与评价机制。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实施内部审计时,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问题和缺陷做到不否认、不逃避。通过开展常态总结回溯,及时发现内部审计实务问题和不足之处,将问题与缺陷作为内部审计模式优化和医院运营结构升级的契机,最终达到医疗物资储备、医疗服务质量的双平衡、双提升。杜绝“放手”式监控模式,而是建立“全天候”内部审计机制,推行“24小时+”的全程监督审计。
2.构建信息化内部审计平台。医院要召开管理层专题会议,出台内部文件,强调信息化转变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对接数字化医疗的新趋势,加强各职能部门、科室间的协同配合,构建内部审计数据操作与传输平台,通过数据平台、OA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的完美结合,在HIS框架下实现审计数据互联互通,强化内部审计质效。
3.优化审计权限分配。立足于医院的实际情况,对组织管理结构的运行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发现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权责不对等、权力不明确的问题,推动组织管理结构“扁平化”。重视和保持物资采购部门的相对独立性,落实物资采购职责对等机制,严格采购授信、授权机制。
4.做好数据转化。物资采购管理涉及的职能部门和工作环节较多,医院应充分意识到审计数据信息高效传输与处理的重要意义,在物资采购管理的框架范围内统一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全部数据格式,优化审计流程,从而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兼顾数据处理效率性,推动内部审计的效率实现持续提升。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