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视域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探讨

2023-08-22 03:56:13
名家名作 2023年3期
关键词:京华烟云京华烟云

刘 茜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灿烂的文化,语言文化更是我国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独树一帜的文字形态、别具特色的文字表意方法等,都为我国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与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文中的文化负载词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妥善细致翻译[1]。《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诸多作品中最璀璨的明珠,从文化翻译视域出发对其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显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京华烟云》与文化负载词概述

(一)文化负载词

文化是不断流动传播并互相影响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得以顺利沟通的工具,其往往受到本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语境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本国文化的特征,即使是语言的结构和表达内涵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对如何处理文化差异进行思考,从而确保翻译后的文学作品仍然具有原有的文化内涵,仍然能传达原有的意义,为提升文学作品的传播效率做出努力。所谓的文化负载词,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中承载文化信息的词汇,在译文的语种中没有对应的词汇,这就给文学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2]。想要保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效果,翻译者需要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和了解,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归类的基础上,根据文化负载词在本国语言中表达的含义,选取对应语种中近似的词汇进行翻译。

(二)林语堂与《京华烟云》

林语堂先生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深刻的见地,在推动东西方文化交融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即使从世界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其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诸多作品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通过对清朝灭亡后北平几个典型大户人家的生活进行描写,将民国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同时书中还有大量当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描写,具有不可忽视的时代特色,其中的文化负载词更是繁多,这些文化负载词在保证作品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词汇可以直接使用,林语堂先生根据自己对文化负载词的理解和对西方文化的见地,保证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效果,成功地将东方文化展现在西方读者面前。

(三)文化翻译视域与《京华烟云》英译

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非常困难,除了将语言本身的表层含义翻译成英语之外,还需要根据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实现背后文化的翻译与转换,换而言之,想要保证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必须从文化翻译入手,对作品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转化,这正是文化翻译视域的基本概念[3]。比如在《京华烟云》这部作品当中,包含大量当时的文化印记,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海内外的文化差异,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转化成英语读者也能理解的内容,从而保证文化传播的效果。

二、文化翻译视域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一)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

物质文化负载词指的是,某一群体在时间、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物质词汇,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常见的物质文化负载词包括生产工具、交通工具、日用品、食品、医药等。不同国家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因此即使是对同一事物进行描述的词汇,也往往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关联意义。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应以重现源语词汇的信息为出发点,使用规范准确的翻译方法,将物质文化负载词特定的内涵和功能传达给读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异域文化,解决文化作品因文化差异而无法顺利传播的问题[4]。从《京华烟云》这部作品的英译情况来看,作者充分发挥了音译、音译兼解释的翻译技巧的优势,将中华文化以一种独具匠心的方式传达给英语读者。比如《京华烟云》当中涉及大量的食物描写,这些食物的名称基本都属于物质词汇,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蕴含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些节日特色食物更是如此,作者在翻译这些食物的名称时,利用音译兼解释的方法,准确地传达了食物的名称和特色。比如粽子和腊八粥就分别译成了Tsungtse 和lapacho,其发音基本与中文相似,同时还通过解释翻译法,将食物的原材料和食用日期传达给读者,这有效地补充了源语的文化信息,保证了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效果。

(二)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

生态文化是群体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其包括自然和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自然变迁等一系列过程,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所不同,生态词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也有一定的差异。在翻译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翻译者应以尽可能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为出发点,将汉语准确地翻译成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表达习惯的词汇,我国古代记载时间和天气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特色,在《京华烟云》当中就有大量这样的生态文化负载词,作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了直译等方法,将其准确地传达给读者[5]。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比较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负载词,作者将作品中的“秋分”译为the Autumn equinoxo,这样的翻译方法同时兼顾了词汇本身的含义和对应的文化意象,“ 秋分”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还能够兼顾源语与译语的“形式相当”和“功能对等”的要求,保证了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效果。

(三)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包括观念、信仰和仪式等多方面内容,在翻译宗教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作者通过保留源语信息和文化的方式,使译入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产生基本相似的阅读体验[6]。比如《京华烟云》中的角色常用“天”相关的词汇进行感叹,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进行直译,否则西方读者将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作者将“老天爷会保佑您长命百岁”译为Old Father Heaven will bless you and you will live a hundred years,将老天爷这样独有的宗教文化负载词转化成了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在没有改变其基本词汇的基础上,将中国人对未知宇宙的敬畏和角色强烈的感情传达给读者,翻译水平非常高且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四)社会文化负载词翻译

社会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分类,其指的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的生活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方式、教育系统及礼貌标准的总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负载词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生动地展示着该民族乃至国家独有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相比于物质文化负载词等,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度更大,怎样才能保证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效,是诸多翻译者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在《京华烟云》这部作品当中,作者将相关社会风俗习惯的完整信息转化成英语,为西方读者提供了支持。比如“回门”是中国传统的婚俗,指的是女子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探亲,但是在英语文化国家并没有这样的风俗习惯,如果直接进行翻译,反而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作者将其翻译成isit the bride’s home,解决了西方读者阅读的难题。除此之外,《京华烟云》这部作品的背景是清末民初,当时的人们仍然有一定的迷信思想,在木兰等角色成婚之前,有看面相、合八字等情节,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负载词无法进行直译。比如面相这个词,作者就根据其文化含义进行了翻译,木兰初次见到牛太太时把她的面相描述成“马脸”,此处的马脸译为horse face,其含义与原文并没有差异,通过语境的合理使用、详细的内涵阐释和类比分析等方法,保证了翻译效果。

(五)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无论是语音、语义、句法还是语用系统的特征都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汉语和英语是完全不同的语种,二者的形成背景、演变过程截然不同,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之间的差异,让读者很难理解汉语中的一些语音表达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很难从英语中找到对应的汉语词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语言文化负载词成为翻译者必须考虑的问题[7]。比如中国传统婚礼当中,证婚人等都需要说一些吉祥话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期待,鸾凤和鸣、举案齐眉等都是常见的吉祥话,但是在英语当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与之相近的意象作为替代。在《京华烟云》这部作品中,作者就利用凤凰代替鸾凤,将其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传达给读者。

(六)其他翻译策略

为了保证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效,作者在翻译《京华烟云》的过程中,还使用了以下两种翻译策略:第一,归化翻译策略。翻译《京华烟云》的过程中,归化翻译策略十分常见,比如间接翻译法、补偿翻译法、转移翻译法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其中间接翻译法一般在原文思想无法通过英语词汇进行表达的情况下应用,相比于直译,间接翻译法往往能更好地保留原文核心思想,同时保证英语读者也能理解作品内涵。比如《京华烟云》中大量提到的规矩,作者就将其翻译为“rules of etiquette”,意为“礼节”,可以有效地帮助海外读者理解这部分内容。另外,转移翻译法也是比较常见的翻译方法,它能够运用不同内容表达同一目的,通过对等语的使用,保证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比如在《京华烟云》中,有珊瑚讲绕口令的情节,如何才能在正确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将相似音节带来的语言惊艳现象转达给读者,成为翻译的主要问题,作者就充分发挥了转移翻译方式的积极作用,补充了东西方文化缺失,确保海外读者也能理解原文内容。第二,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能够更好地保留文化意蕴,提升英语翻译水平,在翻译《京华烟云》的过程中,异化翻译策略十分常用,比如直接翻译法、省略翻译法等异化手段都提升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水平,能够在不引起文化误解的基础上准确地表达原文的真实含义。比如《京华烟云》这部作品当中,利用翘辫子这种表达方式代指死亡,但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没有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直接翻译的方式,再辅以一定的解释性表达,准确地将文化和原文展示给读者。除此之外,省略翻译法也比较常见,它能够对原文中可能导致文化误解的部分进行省略,保证特殊文化词汇的翻译效果,比如在翻译重阳节的过程中,作者就采用了省略翻译方式,保证了翻译效果。

三、结语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通过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和颇具特色的切入视角,对清末民初几个家族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描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作者充分发挥了多重翻译方法的优势,对物质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等进行了妥善转化,保证了作品的传播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翻译者应以此为参考,对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京华烟云京华烟云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28
红色京华
烟云几许著苍山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28
论《京华烟云》人物的命名方式
京华清明记忆
丝绸之路(2017年7期)2017-04-28 07:43:03
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
文教资料(2017年2期)2017-04-20 00:59:45
论《京华烟云》中旧思想影响下年轻女性的悲剧命运
青年文学家(2016年3期)2016-04-19 07:59:42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审美观
青年文学家(2016年2期)2016-01-31 02:17:15
茶山烟云
文化交流(2015年4期)2015-04-10 07:42:33
烟云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