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023-08-22 03:56刘彩霞
名家名作 2023年3期
关键词:范进儒林外史老爹

刘彩霞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他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祖上多显宦的望族,所以他也想走科举之路,他的父亲吴霖起是康熙时期的拔贡。吴敬梓考取秀才的这一年其父病逝。而他生活放浪形骸,不善生计,家业被他挥霍殆尽。被乡里作为教育子弟的反面教材,就是在科考时也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后愤懑离开故乡,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到了乾隆年间,他以疾病为辞拒绝别人的推荐,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到了晚年,他缺吃少穿,温饱都解决不了。这种颠沛心酸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八股和科举等利弊感受极为深切。

《儒林外史》的创作以清代康雍乾三代为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封建统治非常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提倡理学以统治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文人士子对功名利禄热切追求的社会风气。他把自己的一腔愤懑倾注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陋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揭露。

我国讽刺文学传统久远,《诗经》兴观群怨,怨即怨刺,针砭时弊,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先秦诸子作品中有很多寓言寄予的深刻道理也都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如《孟子》中的“月攘一鸡”,《庄子》中的“鲁侯养鸟”,《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篇幅虽然短小但内涵却很丰富。后来历朝历代出现的讽刺篇章也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沉思与爱憎。《儒林外史》更加丰富了我国的讽刺文学,有着集大成的独特艺术魅力。鲁迅说它“足称讽刺之书”,讽刺的艺术可以说是它突出的艺术成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客观叙述,不作任何评价

作者总是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把人物前后截然相反的言行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们看清人物的真实面目。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自我夸口说自己为人多么率真,从不会占别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时,他家一个下人就进来说 :“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瞬间,语言有多么高尚,行动就有多么卑鄙,言行的不一致,让人看到严贡生的虚伪、可恶及小人的伪善嘴脸,当众露出原形,活化出了严贡生卑劣、欺诈、无赖的行径。又如,严监生非常吝啬,死的时候已经说不成话了,可就是睁着眼伸着两根手指不咽气,众人猜测是有两个亲人未得见上,或是两笔银子没有交代清楚,或两个儿子不在跟前,作者铺垫得合情合理,因为他不能说话,所以周围人猜来猜去,可都不对。那是什么让他死得这么不放心呢?悬念设置好了,最后是妻子赵氏揭开了谜底——两根灯草,挑灭一根,严监生才终于合上了眼,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事实相差巨大,印象非常深刻,人物塑造的是如此鲜活和经典。再比如匡超人,停妻再娶时恬不知耻地说,蔡状元被牛相府招赘是佳话,自己照做,也是美谈。此时的匡二就是鲁迅称为“流氓”的“巧人”,他可以随时捡起一种道理来证明自己,不讲道义,中间了无变化的痕迹。马二先生对他也算有恩,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贬低马二先生来抬高自己,吹嘘自己为“先儒匡子”。

二、悲喜交融,一哭一笑,一倍增其哀乐

作品能够透过喜剧性的形象直接逼视到悲剧性的社会本质,“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悲喜融合,让人含泪而笑。范进是科举制度的“发烧友”,连考二十多次都未考中,可当有一天听说自己中了举人,突然喜极而疯,满街癫跑,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才清醒过来。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只不过是喜剧的变简之流”。王玉辉的三女儿在丈夫死后,要跟着丈夫一起去,他女儿的这种观念完全是父亲王玉辉平日灌输的结果。因为王玉辉早有志向撰写三部书嘉恵来学,而其中一部便是《礼书》。他大肆宣扬封建礼教,就先从家开始。现在女儿要殉夫,公婆百般劝阻,而王玉辉竟对女儿的公婆说,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一个父亲为了“青史留名”赞成女儿自杀殉夫,说明礼教之毒已浸腐了他的灵魂。但王玉辉也并非全然冷酷无情,在合县绅缙为了女儿的牌坊大祭大宴之时,王玉辉却“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此后他因怕见“老妻悲恸”“心里不忍便到外面去作游”,“一路上看着山光水色,悲悼女儿,凄凄惶惶”。“见船上一个穿白的妇人,他又想起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滚了出来。”在王玉辉的内心深处,父女的亲情天性未泯,那是再怎么装也装不出来的,人可以在环境中伪装,但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在那么一瞬间王玉辉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让人既看到了人性的可贵,也感觉到了礼教的可怕,毒害之深。人是时代的产物,封建教化已深入骨髓,对封建礼教的迷信杀害了千千万万和这对父女一样的可怜人,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鲁迅说,“泪和笑只隔一张纸”,这一瞬间的可笑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些匪夷所思的令人发笑的片段,恰恰是其内在悲剧性最强烈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三、阶段性地刻画人物的不同情态

随着人物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让其在环境中有不同的变化。范进中举前没人抬举他,胡屠户骂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对他极尽羞辱。可后来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则立马换了另一副面孔,吹捧范进是“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这种前倨后恭活现出胡屠户市侩的嘴脸。作品中另一人物周进,六十多岁了还是个老童生,生活窘迫,村中新中的秀才梅玖也奚落挖苦他。别人把周进和梅玖区别对待,梅玖茶杯中有枣,周进的只是一杯清茶。可后来周进中举之后,梅玖又厚颜冒充是周进的学生。见了周进早年写的一副对联,红纸已经泛白,竟吩咐和尚用水喷后剥了下来,恭恭敬敬装裱收藏。这些不仅是对人物的讽刺,更是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揭露和批判。再比如匡超人这个人物,书中用五回的篇幅描写了匡超人的三次变化,少年时的他淳朴善良,对待双亲非常孝顺,一次村里着了火,也烧到了他家,他冲进去背出老父亲,后来又扶出母亲,他觉得其他任何财产物件都没有双亲重要。在杭州期间,是他人品转折的阶段,自从结交了一批表面潇洒骨子里不忘功名富贵的假名士,他的思想就开始变化,假托无意功名,其实想的是名利双收,他主动参加沽名钓誉的“西湖诗会”,自此完全被同化。认识潘三则是其质变时期,跟着潘三这个把持官府、拐卖人口、包揽词讼的恶棍,匡超人变得利欲熏心,完全没有了是非心,薄情寡义,出去在人前非常虚伪,撒谎是张嘴就来,什么坏事也敢做。

四、场面描写欲擒故纵,形成不协调的画面

通过场面描写,使人物在其中自然而然的尽情表演,达到谐谑的效果,讽刺现实的目的。范进在母亲死后居丧期间,汤知县请他吃饭,范进起初似乎表现得居丧非常尽礼,不肯用银镶的杯筷,汤知县赶忙让人换了瓷杯和象箸,依然还不肯用,直到后来换成白色的竹筷子,“才罢了”。这让汤知县心里犯嘀咕,想着“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的时候,却看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到嘴里”,终于才放心了,范进是可怜的,但也是虚伪的,作者无一贬词,而人物情伪毕露。第四十六回中出场的成老爹,满嘴谎话,爱慕虚荣,他进城住在虞华轩家打秋风,虞家饭是肯定给他吃的,但是他偏偏要扯谎,趋炎附势,说县上气焰熏天的方六爷要请他吃饭。虞华轩弄清真相后,派人送了一张以方六爷的口气写的外后天请成老爹吃饭的帖子,坐实了他的谎言。到了外后天,小厮当着成老爹的面,拿进好多酒肉,一看就让人知道是中午请客,之后就雇人冒充方家仆人来催成老爹。成老爹满心欢喜拿着帖子去方六爷家赴宴,结果可想而知,没有酒也没有席,不咸不淡地扯了几句,成老爹觉得尴尬,以退为进,告辞出来。可是等他回来的时候,虞华轩故意在众人面前说,“成老爹偏背了我们吃了方家的好东西来了,好快活”,让成老爹不好意思上席面,又吩咐小厮给他摆下消食的茶。就这样,成老爹不仅不能上席,还要饿着肚子看着别人“肉块、鸭子、脚鱼,夹着往嘴里送”,大快朵颐,而自己只能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一碗又一碗喝着消食的茶水,是越喝越饿。成老爹的悲哀不能全然归结为虞华轩的恶毒,实在因为他攀附权势的吃相也非常难看。

五、两类型对立人物的对比

将两类人物放在一起,对比鲜明,美者更美,丑者更丑,乃是绝妙的讽刺。一类是泯灭道德、丧失人性、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徒,抑或被科举和礼教毒害而迷失自我、麻木不仁者,作者以悲愤和辛酸的笔触,描绘了文人士子中丑陋的人格堕落。另一类是作者心中美好的理想人物,他们人格独立,讲求操守,潇洒于人世。他们视富贵如浮云,不参加科举,不走仕途之路;纵任内心、天马行空,不以封建礼教为尊;但也有自己的执着和坚守,只要条件允许,仍然希望能够治国平天下有一番作为。作者在一开篇刻画儒林群丑之前,先塑造了王冕这个理想形象。王冕很有才学,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凭自己的本事完全可以取得功名,可是他对时事社会看得清楚,他不羡慕功名富贵,不走仕途经济之路,不与权贵交往,远离名利场,狂放不羁,豪放且自食其力,隐姓埋名去过隐居生活。王冕的出场与后面的群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与杜少卿等形成呼应。杜少卿淡薄功名,傲视权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尊重妇女,反对歧视和摧残。杜少卿较之传统的贤能儒者,他狂放不羁,不那么迂阔和古板;如果和六朝名士相比的话,他又有着大一统政权下文人所有的道德操守,而不像魏晋名士那样颓唐放诞。他是一个既有传统文人品格又有名士风度的理想化身,儒家传统思想和个性解放的精神在他身上熠熠生辉。文末的市井四大奇人都是走了出世的道路,四大奇人是“琴棋书画”的化身,作者构想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模式,这种完美的人生“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

六、语言的讽刺功力

这在文中处处可见,无论是人物的语言描写还是行动描写,都可见作者赋予人物、事件、场景的表现力,即便是一段外貌描写,也让它有“寓褒贬”的效果,第二回中,薛家集的小乡官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但人的出身、教养、性情、经历、社会地位等都会在言行举止中一不小心留下蛛丝马迹,连带后文夏总甲的话语,自吹自擂被很多人请饭,“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哪一位不送帖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昏脑”,在农人面前夸耀、有种高高在上的虚荣,“俺如今倒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甚至胡编乱造说黄老爹也请他吃饭,被实在对他的虚伪看不下去的亲家当众拆穿,才自编一套说辞掩饰,“今日的酒是快班李老爹请,李老爹家房子褊窄,所以把席摆在黄老爹家大厅上”,通过对他言行的描绘,一个傲慢满嘴谎话的土痞形象跃然纸上,此时文学家笔下的人物的外貌描写其实是写实的,作家在精练的笔墨中让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表现出是他自己,“红眼边”说明他忙着喝酒赌博,“锅贴脸”说明风吹日晒并不养尊处优(还非要自高人一等),“几根黄胡子”,样子寒碜形貌不整,“歪戴”是人为动作,一身痞气,人物的言行是其灵魂的又一面镜子,媸妍美丑尽在其中。

《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八股民、士绅、名士、市井小民及追名逐利的黑暗社会进行了鲜活的描绘和辛辣深刻的揭露和嘲讽,尤其是对知识分子儒林群丑入木三分的刻画,“儒林”一词出自《史记》的“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属于“正史”,而作者用“外史”为名以作区别,正如吴敬梓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作者本意是要写一部正史之外的儒林的传记,故而有意把书中故事背景假拟为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反映的是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在科举制度的大染缸里,这些人也许可悲可笑,但也无奈、心酸。作者笔下的他们各具面目、粉墨登场,讽刺的艺术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猜你喜欢
范进儒林外史老爹
范进中彩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老爹风”来了
看青
范进一日游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际模型
老爹
范进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