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影响探究

2023-08-21 11:22:24张叶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

张叶

摘 要: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重要内容,将红色家风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状况的有益尝试,既发挥红色家风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又符合青年成长规律。探究红色家风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借鉴红色家风培育方法,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方法融合,探索出将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说理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的方法,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家风;大学生;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71

0 引言

家风自古以来对于我们中国人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学说中将“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人们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体现在政治社会上是一种家天下的观念。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过去(农业)社会是以一户户家庭为最小单位的,而不是以独立存在的个人为单位,中国人的思想也是以家庭出发所体现的集体思想。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青年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面临西方冲入的各种思潮,需要坚定其信仰和信念,红色家风以其重要的“红色”元素,用生动的家风建设案例,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研究红色家风如何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是迫在眉睫的时代任务。

1 新时代红色家风的内涵

紅色家风是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形成的道德观念、传统习惯和行为准则等,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是党的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滋养,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红色家风以其独有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其本身蕴含的育人价值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以红色家风孕育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红色家风的教育和熏陶下,按照红色家风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促进青年人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红色家风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青年群体学习“清廉正直”的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的根基,是民族历史上通过传承道德品质、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等的总体。而红色家风是一个个具有坚定信仰革命家族在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价值准则、行为举止,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一致性。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红色家风。

家风家训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对培养家庭成员的品格、气质、修养等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曾仕强教授在《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著作中表明在当今时代应当重视家风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主流传播中的作用,发扬家风中的优良品质,对青少年产生积极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而传承红色家风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红色家风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年确立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社会文明风尚传播的重要载体。

2.2 有助于教育者主体发挥“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教育者主体发挥“德教为先”的理念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青年阶段以高校教育为主要人生阶段,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主要内容,也是该课程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这是由理想信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的,直接体现出了“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方针。思政课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强化学生对党各类政策的执行力,了解国家发展所需的人才标准,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代联系起来,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学习的第一要务。

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让青年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让理想信念成为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基础和力量源泉。坚定的理想信念让学生提高了抵御挫折的能力,可以正确看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面对错误思潮所带来的影响时能够提升自身“抵抗力”。

2.3 有助于家庭教育个体传承“上行下效”的育人之道

青年作为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新一代建设者,作为未来家庭中的核心成员,是培养下一代最直接,最亲密的教育者,也是影响力和渗透力最强的家庭榜样。

首先,青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家庭是基础,脱离家庭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敬自豪的态度,推动其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问题都将失去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话语环境。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价值观教育中对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中华文化中优秀的红色家风为基础形成更符合新时代的新型家风,达到教育和影响下一代的目的。

其次,青年是未来家庭的主导者。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观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新一代青年成为未来每一个家庭的代表,将更加注重家风的形成和培养,所思所想所为都体现家风的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最后,青年是理想信念的继承者。新时代青年有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将此信念通过红色家风的孕育和滋养传承给未来家庭的下一代是新一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3 红色家风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红色家风在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中,有特色鲜明的途径和教化方法,正是通过这些极具鲜明的途径使得家风中的理想信念观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为学生理想信念形成提供着力方向,高校应坚持理论灌输与环境渗透,学校引导与家庭教育,说理与实践等方式,牢固青年理想信念基础。

3.1 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结合

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青年间所表现出的思想认知和观念接受程度的差异性决定了红色案例的运用需求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红色家风的教育过程中要把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通过二者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实现两种教育功能上的互补。真正从满足个体需求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取出红色家风中不同的案例事迹,以此为教育内容,结合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不断改进红色家风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红色家风在青年的理想信念培育中本身也需要两个过程,即思想的输送与思想的内化。而将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渗透教育依托灌输教育构建起自己的红色家风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可以让灌输教育在渗透教育帮助下实现红色家风教育与青年的深度结合。红色家风教育不只是课堂上的“讲讲故事”“树树榜样”,更多的是要求青年向先辈学习,并将这种学习后的结果转化为青年人的自我意识。因此,在红色家风的教育中要改变传统单向的、灌输式的对红色家风事迹“拆解—讲述”的模式,实现由灌输教育为主导向灌输教育与渗透相结合的转变,让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内外发力,把红色家风的教育内容内化,切实提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红色家风是以家庭为基础单位,将国家作为家庭教育的延伸物来开展的。现代家庭“小”,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方式、道德品质、思想内容进行有效的正面的引导。家庭作为个人接受教育的“元场所”,是个人“第一粒扣子”系得如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个人理想信念的树立过程中相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使得家庭教育在个人全教育过程中基础性,长久性和渗透性等特点显的更加突出。

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既要有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传授,也要增进情感上的认同、引导实践行为的养成,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紧密结合,使青年成为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3.3 说理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

说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注重说理教育。目前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存在过于注重说理教育的情况。当代青年都是00后,他们距离中华民族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岁月相隔甚远,对于教材当中所强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概念沒有真实体验,有着由时间距离而产生的陌生感,很难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所以对青年进行说理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相应的实践教育。

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四分之三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并不满足自己的阅读情况,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书籍了解也比较少。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在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语文课程各部分,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述评增强文化自信,植入红色基因,充分发挥说理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作用,为青年创造出开放自主的理想信念教育环境,通过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念来引导自己的行为,成长为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楠.以红色家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1):8284.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4(01).

[3]李玮,林伯海.家训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34(05):106109.

[4]曾仕强.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2829.

[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6]高昕,杨威.新时代家训文化研究的价值、主旨与理路[J].甘肃社会科学,2021,(02):215222.

[7]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7(02).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生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医药与保健(2022年2期)2022-10-23 01:28:09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9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