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路径探析

2023-08-21 09:56宁进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常态化大思政

宁进伟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加速恢复的过程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西方国家正加紧对我国高科技行业实施打压和制裁,给我们带来了短期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高校学生党建管理工作的思维和能力提出了实质的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以德育人的重要保障,是提升高校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措施,是深入了解高校学生思想状态的桥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技术优势,丰富学生思想政治理实一体化学习内容和形式,通过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融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升高校学生德育水平。本文结合高校基层思政育人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研究高校学生精细化思政管理工作,探索“大思政”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管理工作的长效化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学生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予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像一颗种子在高校学生心里生根发芽,长出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仰,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思政教育是高校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方式和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渗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1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 是培养高校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指南

青年强,则国家強。强化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体现较高的政治站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生命线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大智移云物时代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一些移动互联网媒体散步网络虚假信息,影响舆论,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培养的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才。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高校学生的主流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思想认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建设必须要贯穿高校建设工作的始终,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学生校园生活的各方面,形成一种思政育人的氛围,让学生在德育思想的指引下,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勤劳勇敢的精神,努力学习知识,提升思想认知水平,转变价值理念,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全面发展,用思想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梦想行稳致远。

1.2 有利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大思政”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能更好的实现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保持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开展“大思政”有助于高校学生理性接受校园管理方式,对高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高校是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学生在高校获得的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引正确的行为导向,“大思政”的实施,能准确指引学生思想政治的健康发展和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品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显现出来。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政治觉悟高,思想进步快。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能力和个人修养,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兼职、考研、社会实践等,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反映了高校零零后对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准确的判断和认识,能够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兼容新事务和创新思维,勇于参与社会竞争与发展。同时,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以正确引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形式单一

高校学生确实有定期安排参加学校发布的各种类型的思想教育学习,但学习形式单一,灵活度不够,主要是学生单向参与,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反馈最终的学习结果,对于疑问没有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当前零零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前卫,热衷大智移云物平台,知识面广,容易融入信息化时代中,不仅仅接受传统的纸质传媒的思想教育,接受思想教育的渠道多样化,更容易受社会新事物影响。重视个人体验与发展。零零后大学生与80后成长的环境不同。零零后出生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信息化时代,出门有车坐,不愁吃和穿,同时也受到了家庭及周围更高的期待,尤其是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压力,容易变得精神焦虑、脆弱。零零后在意独特个性的发展,自我独立的精神,展现自我,用潮流与创新思想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诉求的方式往往通过手机和各种网络媒体,寻找自我定位,获得关注。重个体,轻团队。在大智移云物时代,高校零零后重视个体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多渠道表达与众不同的态度,对于团体的参与意识淡薄。尤其是大学生活自主性强,上课之后,集体交流较少。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需要进行优化,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让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比如,在线上学习时开辟学生留言讨论的平台,且有专任思政课教师定期参与现场互动,让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高校学生管理能保持一致性。

2.2 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不深入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需要深入执行学生管理制度,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尽职尽责,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落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但目前有些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考核并不具体,执行过程中照搬制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学生管理工作工作不够深入和精细化,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专任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学习成绩,思想政治教育并未重点作为考核项目。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是专任思政课教师的主要工作,更多的是配合政策要求完成学习内容的布置,对过程以及结果不够重视,这都是片面的工作思维。高校零零后大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政治觉悟高,思想进步快。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能力和个人修养,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兼职、考研、社会实践等,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反映了高校零零后对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准确的判断和认识,能够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兼容新事务和创新思维,勇于参与社会竞争与发展。同时,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完善制度,深入贯彻落实,正确引导,开展有正对性的党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不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经济生活融入到了全球化的浪潮中,高校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容易受国内外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高校学生自身思想认知成长的变化。不良的社会思想,会削弱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文明的认知,缺乏对党、对人民和社会的判断能力,盲目追求国外的新事物和利己主义,成谜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乏味且无用,不会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带来一些移动互联网媒体散步网络虚假信息,影响舆论,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培养的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才。引导高校学生的主流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思想认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建设必须要贯穿高校建设工作的始终,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学生党建,适应当前复杂的信息化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深深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生活,由于缺乏社会阅历,高校学生容易受信息化中错误思想文化的误导。因此,当前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下,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大事和政治任务,一刻都不能懈怠,要让当代大学生牢牢记住中国社会主义的初心和神圣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3 “大思政”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效化路径

3.1 运用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学情,学情及时高效的获得需要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结合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做出最优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决策方案。将目前高校在用的今日校园系统、教学管理平台进行系统整合,融入学习强国APP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数据采集,加大对相应平台的大数据的分析力度,总结出学生喜欢、方便使用、且能充分互动、发挥学生个性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方式。定期对高校教师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全面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管理能力。建立信息化中心,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为高校教师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实时解决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題,突破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传统党建模式基础上,扩展党建新模式。大智移云物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对高校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深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把准时代脉搏,充分运用信息化条件,丰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将信息化党建作为党建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做好思想理论的宣传和学习,健全学生党组织生活。着力建设党建信息平台体系,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微博、人工智能设备、APP终端深入传播党建理论和思想,缩短党建工作者和学生党员之间的距离,学生党员通过平台分享个人看法和建议,党建的互动效果大大提升,有助于共同守住党建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和阵地。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引领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让我们的党永葆活力和生机。结合信息化的高效性、及时性特点,深入挖掘信息化党建形成的大数据,找问题,找规律,作为党建信息化建设评价和管理的依据,促进党建工作不断改进,让信息化成为驱动学生党建工作的强力引擎。

3.2 将“大思政”贯穿于综合评价模式的学生管理体系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依托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对高校而言,学生管理工作如影随形,涵括了学生的校内校外的生活。建立综合评价模式的学生管理体系,就是改变原有唯学科成绩的评价模式,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将综合评价模式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高校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多方面发展自我,检验自我的价值,营造正面的的以德育人环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动能。将思想政治建设评价、学习成绩评价、自我管理评价、社会贡献评价综合作为学生综合评价模式的主要元素,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对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指导学生各项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在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同时,提升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积极开展学校和企业党建共建项目,进行评价考核。在大智移云物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开展校企党建共建,实现优势互补。高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需要拓展党建新途径,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党建合作。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具有高素质、能力强、能干事的人才。结合高校、企业实际特点,先建立联合党支部,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活动及会议,实时共享党建文化、资源,共同制定党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论教育、党组织建设、民主生活会等方面协同共建,并制度化、流程化。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核纳入企业党建工作,企业通过党建实践,对高校校学生党员进行传、帮、带,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原则,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学会企业团队协作及奋斗拼搏的精神。高校和企业定期进行业务交流、理论与实践探讨,加强学校和企业党建工作的融合发展。

3.3 构建多维度的“大思政”教育模式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实施全面的教育方案。由于高校资源是有限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充分融入企业、家庭的力量开展德育工作,齐心协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家校、校企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学校搭建教育的平台,为家庭做好定期的思政教育培训、沟通,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和个人发展需求。同时与企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合作,在社会实践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将企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学习作为学校对学生关注和评价的重点。学生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上能在家庭、企业、学校多个维度得到评价,更能体现公平、客观、合理,学习成果能多维度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和协调。抓好学生党建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有力补充,两者的融合和协调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高校培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要传播者,而学生生活存在于方方面面,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走向校园的每个角落,将学生的日常成长与思想政治修养如影随形,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高校辅导员老师、宿管办、关爱中心、社团等学生工作主体,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与党支部党建人员联动,针对性强。积极在校园协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化党建平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点和面,使学生在思想修为、生活情感、学习状态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获取和反馈,给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活力和生机。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运用创新的工作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深入挖掘思政育人的有效策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仍会遇到新的相关问题,需要用创新思维,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及时解决“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逐步完善,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在“大思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综合评价模式的学生管理体系,多维度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风翔.开创利用传统文化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N].中国文化报,2022,(08).

[2]韩金起.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

[3]张帅鹏,姜国利.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N].山西科技报,2022,(12).

[4]李峰.把握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

[5]吴雅芳.“三全育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方向与实践策略[N].江西日报,2022,(10).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常态化大思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