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飞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意义重大,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依托、打造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的现实需要。从整合教学资源、抓好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维度出发,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科學式”嵌入、“理论式”注入、“沉浸式”渗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意义重大,内含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砥砺意志品质、厚植为民情怀等精神内核,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资源。思政课作为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并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扛起时代重任,成为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
1 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1.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党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廓清了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所面临的思想迷雾,指明了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道路的方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行动指南,将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挫折与困境的淬炼中愈发坚定,矢志不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领导并推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进程不断取得成功。回顾百年党史,正是在真理与理想的引领与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克服重重难关、战胜艰难险阻,完成了救国、建国、兴国、富国的光荣任务,仍坚定不移朝着强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铭刻心中当作精神支柱,为了坚守这一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奋斗历程中饱经风霜而信念如磐、本色依旧,领导人民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1.2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一直在坚守初心中奉献自我,在践履使命中不懈奋斗,把满腔热血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英勇奋斗、坚韧不拔,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伟大的斗争,一批又一批革命先驱以铮铮铁骨、赤诚之心守初心、担使命,令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更加令人钦佩、直抵人心。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奋勇拼搏、发愤图强的奋斗姿态迎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成功扭转了我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壮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改革纵深发展,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社会发展活力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始终将初心融入血脉,将使命落在实处,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攻克一道又一道过去尚未解决的难关。
1.3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开拓创新的崇高意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始终保持舍生取义、无畏风浪、敢于斗争、勇于奋斗的精神品格,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闯出新道路。在枪林弹雨的革命岁月,广大共产党员殚精竭虑、舍生忘死,将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镌刻心中,用生命吟唱一首首彪炳千古的英雄赞歌。何叔衡以舍身为家的决心与坚如磐石的毅力努力为国家、民族干一番事业,在转移过程中被敌人围捕,纵身跳崖,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杨根思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严寒天气、军需不足等困难带来的压力,带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战斗,为了保卫阵地,最终毅然扛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用忠诚和信仰续写中华民族的光辉篇章。焦裕禄以“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的决心带领兰考人民与风沙、内涝、盐碱做斗争,为寻找致富道路扫清障碍,为祖国的脱贫事业奉献一生。戍边英雄祁发宝带领战士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面对外军无端越线挑衅时面无惧色,指挥战士阻挡对方进攻,誓死捍卫国土。正是一批又一批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在前、向死而生的共产党员用信仰与灵魂高举革命旗帜,用血肉与生命筑起钢铁长城,用汗水与智慧帮助广大人民挺起精神脊梁,党才能带领人民历经风霜雨雪依旧风华正茂,在苦难与辉煌的交相辉映中凝聚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力量。
1.4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一以贯之的崇高追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求每位共产党员对党组织忠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绝对拥护,恪守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不辜负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期望。“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是具体的,体现在要求每位党员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学习并坚决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负人民,就是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真情为民服务,展示出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真正干出人民满意的业绩,用实际行动担负起人民的重托。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无数伟大成就,背后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爱戴,正是千千万万的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用骡马驮出百团大战的胜利、用推车推出淮海战役的大捷、用生命筑起坚强防疫的壁垒。正因为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我们党才能在穿越风雨时挺直腰杆、屹立不倒,才能在无数关键时刻做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正确决策,驾驶中华民族这艘巍巍巨轮驶向光明彼岸。
2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育一代又一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闪耀着共产党人创造人间奇迹的智慧光芒,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促使大学生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展现担当作为。一方面,将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追逐真理的求真精神、坚守初心的担当精神、英勇拼搏的斗争精神与心系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立德的“土壤”与树人的“甘霖”,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使其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作为、勇攀高峰;另一方面,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将困难重重的建党过程、感人肺腑的先烈事迹、攻坚克难的光荣历程等内容向学生娓娓道来,将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讲活,带领学生学习党的奋斗历史,使其铭记历史、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在高度的历史自觉中坚定历史自信,在学思践悟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强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2 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依托
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无论在何种艰难情况下都能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不断创造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奥秘就在于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养大学生求真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为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方面有利于促使思政课教师充分考虑到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结合时代需要带领学生探索理想信念在不同时期的丰富内涵,结合课程需要将英雄模范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激励学生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补足理想信念精神之“钙”;另一方面有益于帮助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与求真品格,在历史和现实中汲取真理力量,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明辨是非、甄别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坚定信仰、增进知识、转化行为,主动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在新征程中奉献自己的青春。
2.3 打造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的现实需要
思政“金课”既担负着传授知识、讲授真理、传播思想的学术使命,也承担着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立德重任,是一门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采用适宜的教学范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思政课教师紧扣时代脉搏,遵循当代青年思想认知规律,在课堂上运用具有艺术性与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向学生展示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提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鲜活性与时代性,并借以翻转课堂、情境教学等方法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时代楷模的奋斗故事有机融入课堂,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用伟大建党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召学生,调动学习欲望和兴趣,使学生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与高尚品格,真实感受中华民族的千钧之势与磅礴力量,给学生以人生启迪与精神力量,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绵绵用力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
3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3.1 整合教学资源,倡导“科学式嵌入”,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第一,强化教学资源整合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资源整合观念。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积极挖掘、整合、运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带领广大人民从危机中绝处逢生、在大变局中开创新局的生动史料,有效筛选并运用教案、教参、课件、案例、信息资源等教学资源,回应学生的现实需要,让学生感到既解惑又“解渴”。第二,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在线下教学中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主线,将党一路走来艰辛历程背后展示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为民情怀融入教学内容,借助校园内充满红色文化气息的主题墙、英雄塑像、党史长廊等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利用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平台向学生推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竞赛与视频,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中逐步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第三,健全资源整合保障机制,在督促与规范中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要健全教学资源整合的制度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金字塔式责任架构形态,将教学资源整合的要求落实落细。成立教学资源整合实践小组,按照向内深化与向外拓展的思路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组织教师定期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系列学术沙龙,针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
3.2 抓好课堂教学,注重“理论式注入”,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理论
第一,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打造“有理有据”的课堂。思政课教师应厘清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逻辑缜密、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在课堂讲授中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错位、脱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蕴,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信仰和精神动力。第二,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创设“有声有色”的课堂。思政课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抓住学生“胃口”,善于用青年话语、时代话语、生活话语去深入浅出地讲述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并通過角色扮演、红歌演唱、配音大赛等方式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从静态的知识文本中凸显出来,使得学生的“抬头率”提升、“神游率”减少。第三,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构建“有板有眼”的课堂。思政课教师要基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始终聚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时代问题,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去探究中国共产党何以不断铸就辉煌背后的奥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索精神。
3.3 创新实践教学,强调“沉浸式渗入”,增进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同
第一,探索校内实践教学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伟大建党精神感召学生。学校通过举办红色经典影视作品配音大赛、大学生讲党史竞赛、“我心中的中国共产党”演讲比赛、“百年征程、初心依旧”话剧表演等,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依托校内红色资源,利用校内特色党史长廊、近现代史革命展馆、红色主题墙等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主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与先进性,引导学生拍摄关于建党过程中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向死而生经典故事的短视频、情景剧、微电影等视频,充分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政治觉悟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行动自觉。第二,打造校外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学生。高校要重视带领学生在社会大讲堂中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结合地方文化与学校特色,将实事求是、实地研究的实践思路注入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当代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热情。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与城乡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并定期组织学生去地方红色博物馆、红色革命遗址、革命人物纪念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去参观学习,带领学生去深入实地研究百年来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历史链条,用心用情用意去感受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的艰辛与努力,并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转化为观读心得与调研报告,帮助学生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雄厚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01).
[3]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