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现代性的历史发展

2023-08-21 04:38◆路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现代性文艺现代化

◆路 侃

中国文艺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和精神文化的存在,和文艺的全部历史一样,始终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相依存、相互动,是在社会现代化基础上生成的新型文化精神与形态,并影响物质现代化。语言进化、形式变化,也是文艺现代性成长的内在逻辑,而在整体上,文艺现代性总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对文艺现代性的发生发展与价值意义作概括描述。

一、发展与革新:社会现代化与文艺现代性的互动演进

据美国文化批评家詹姆逊考证,“现代性”的概念最早见于公元5 世纪,为教皇一世基拉西厄斯所用,是一个区分过去、指称当下的词汇,并且“并不含有现在优越于过去的含义”[1]。这个中世纪初的认识显然只是与“现代性”的一次偶然相遇。具有世界普遍共识的现代性是随着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而形成的,它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对人的爱与尊重和对神的祛魅。马克思、恩格斯热烈赞扬了现代性的伟大历史进步,对承载这种现代性的文学经典和文艺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光辉赞颂,也实际提出了文艺现代性的开始,并在唯物史观理论的建构中,充分论证了文艺现代性与经济、政治、人民的关系,得出工业革命、商品经济、世界市场、启蒙主义乃是现代性之社会根源。特别是指出文艺的现代性精神来自于人民,来自当时身为普通人民的民间文艺家。这从他们对但丁、莎士比亚等人的评价和对拉萨尔剧本《济金根》的批评中处处可以鲜明看出。这些对于理解中国文艺现代性的发展仍然很有意义。

中国文艺现代性也是在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变革、思想激荡的共时性联系中,在历史与现实的历时性运动中萌发、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发展首先是文艺现代性的基础。一般认为,中国自明中期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沿海商品贸易空前活跃,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李贽“童心说”、公安派“性灵说”、汤显祖《牡丹亭》等代表的文艺新思想表现出摆脱儒家理学的古板束缚,追求个性自由,提倡真情真心表达的鲜明倾向,正是经济发展促进生活自由扩展、社会风尚变化的反映。他们对人性真情的肯定,与西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隔空相通,可以看作是中国文艺现代性的萌芽。现代经济发展直接催生了文艺现代性的发生发展。现代化经济首先表现为工业化和商品化,对文化文艺的影响是直接催生了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电影、出版、报纸是其最早的产物,带来文化和艺术生产最初的规模化和普惠性,也带来人们精神创造的自由表达和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的广泛传播。在中国文艺现代性出现的早期,正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初期,鲁迅、巴金等作家生活的上海是中国工商业的发祥地,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环境成为他们作品中民主主义思想的合适土壤,单是稿酬制度即支持了他们的职业创作。但因为中国经济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背景下,整体文化中的殖民性和封建性仍然是浓厚的。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带来了文艺的空前大发展。新时期以来经济对文艺现代性的作用突出表现在:

——为文艺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对文艺的投入,是使其产生精神和经济效益的必须路径。以电影为例,2022 年,全国电影银幕数量达76486 块,营业影院12568家。[2]这些支撑电影发展的硬件设施反映了其背后强大的经济力量,为电影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电影新主流大片提升、民族戏曲振兴、文艺评论活跃的背后,都可看到充分的经济投入。

——影响文艺的精神走向。先进的经济生产方式总体上促进了对民主法制、自由和谐、多元共赢的价值追求。改革开放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文艺表达中的平等、包容、合作精神,新媒体文艺广泛促进了人的文化权益平等化,人们通过互联网能够共享更广泛的文化成果。

——促进审美取向变化提升。几乎所有造型艺术——建筑、美术、设计的审美变化与提升,都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都是经济实力、工业现代化水平、材料媒介发达的结果。而文学艺术叙事形式的新变化,也往往与经济发展有关。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常会看到文学艺术的叙事新形势。

在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中,经济是基础,首先给人们自由地从事文艺活动以物质保障,并为文艺生产提供重要的生活体验。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文艺的物质基础;脱离经济生活,就没有文艺形象与精神的存在环境。

政治是现代化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了文艺现代性的性质特点。中国式现代化开拓与发展中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这种选择影响包含了丰富内容。对文艺现代性推动和影响最大的是党的文艺思想政策。

党的文艺思想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基础,确立文艺是党的事业和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的整体观,坚持“二为”“双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尊重文艺规律,发扬艺术民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些主要的文艺思想体现了现当代中国文艺的方向、规律和实践路径,也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发展与完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化和文化进步的广阔空间。回顾新中国文艺发展史,很多在人民中产生重大影响,在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就,在价值内涵上有丰富阐释空间的作品,都得益于党的文艺政策创造的良好政治文化环境。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国内再版十余次,并获得茅盾文学奖,就是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提出的年代发生的。[3]西方现代文学作品不断被翻译出版,西方文化批评理论被全面介绍进来,也是党的文艺思想政策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典型反映。

思想解放是影响中国文艺现代化的另一重要维度。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现代化的进程。17、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波澜壮阔,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的著述学说涵盖各个领域,促使人的思想极大解放,神权和封建制度被大大削弱,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内涵——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得到确立。尽管启蒙运动有局限,但其“照亮”人们头脑,推动欧洲现代化的社会效果是明显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端也起源于思想解放的潮流,这就是从晚清开始传播的民主文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清末翻译家严复翻译介绍的西方文化思想,成为中国启蒙主义的先声。林则徐等上层精英引进西学以改革图新,成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进代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最为声势浩大的一次思想解放浪潮,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强烈冲击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在时代大潮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探索发展、中国式革命道路的选择,决定了中国历史命运的走向。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在反对教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中完成的,始终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精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浪潮,党中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论断,理论创新产生了重要成果。

通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发展中的思想解放,有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领导下的思想解放与启蒙主义不同,不只是少数文化精英的思想解放,而是从上到下,推动全社会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历史尤其如此,因而思想解放的社会价值也在于特别能体现人民创造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现代文学、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著述,几乎都来自平民知识分子,人民因丰富的生活实践积累了巨大的思想和智慧。而党的思想保持解放,防止停滞,就能够不断吸收总结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智慧。影响中国当代历史的著名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过程,从一篇报社普通来稿,到领导发现,上下结合,集体智慧,共同完成,就是生动典型的例子。

技术变革是文艺现代性发展的直接动力。工业化带来文艺现代性的早期特征,包括大众性、通俗性、商品性和个性解放。数字化技术带来文艺现代性巨大的跨越变化。首先是联系性。数字技术有高度融合性,使原来所有独立的形式、媒介、信息,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都连接起来,文艺的几乎所有要素都可和数字化联系起来,引导文艺的视野、方式空前广阔。其次是效率飞跃带来选择性和多样性增加。数字技术相对于工业技术、电子技术,使文艺生产的效率大为提升。文学出版在工业制版时代要数月甚至一年,电子时代可以缩短至数天,而数字出版、影像传输几乎是即时的,数字金融则使文艺的商品传播更为便捷。数字化新媒体的开发,数字文艺作品的开放式发布,使普通人具有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既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才华自由创造,又能以观众的身份参与互动。AI 技术运用在艺术领域,服务于人的艺术创造,为艺术表达创造了新的路径。

二、新路与共享:中国文艺现代性的独特性

中国文艺现代性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展和丰富的,其鲜明的特征是独辟蹊径的创新性。

首先是对人民性的特别强调。人民性是中国文艺现代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人民的主体性贯穿于文艺活动全过程,包括文艺的来源、方向、目的、对象、评价、精神趣味等。它发端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但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表现。早期文艺的人民性更多表现为“为人生”的“拯救”与“呐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文艺现代性中的人民性体现为人民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方向,这是当下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的核心理念。在人的价值上,中国文艺现代性表现出发展的新观念,提出人与自然和谐,人的位置超越了传统社会学意义的中心,置于社会自然的整体中,人的需要不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同时,人的价值又有社会学意义的提升,在文艺中突出了人性与祖国共同体的统一,凸显了人的理性责任,都体现了中国道路上人民性的独特发展。同时,表现在文艺自身规律上,人民性的外延和内涵也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指出:“真实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以及“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4]都是对文艺人民性理论的发展和总结。

其次是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的树立。中国文艺现代性最先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文化觉醒。现代文学开山之作——鲁迅的《狂人日记》以过去的历史都是“吃人”的呐喊惊醒世人。早期现代文学中郭沫若的《女神》、巴金的《家》,“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品,都表现出反对封建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的文化觉醒。以后的抗战文学和新民主主义文学都延续了这一传统,老舍、曹禺、萧红等人的作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延安新文艺兴起到新中国成立,文化自信逐步确立。丁玲、赵树理等人代表的延安新文艺创造了崭新的新人形象,标志着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开始。新中国早期代表性文艺突出以英雄主义描写来体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社会精神。改革开放以后的文艺则强烈表现了不可遏制的创造能量,在形式多样性上极大丰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进入新时期,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文化自信在文艺现代性中愈发突出,重要表现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在文艺创作中显著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国家导向。特别是主流价值文艺在内容、形态、艺术表现上出现大幅提升。

再次是技术进步与精神价值的一致性。当代中国文艺现代性的发展充满技术进步的追求,在新时期尤其突出。在中国百年文艺发展的前八十年,中国文艺的物质技术进步几乎一直处于对发达国家的学习追赶中,而在新世纪以后,文艺的物质技术开始跟上世界科技脚步。特别表现在文艺生产中计算机媒介应用广泛化,计算机动画(CG)、虚拟现实等技术大量运用于人物形象和情景创造;文艺传播中广泛实现多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叠加形成文艺传播全面覆盖;文艺市场开发自主创新的新媒体营销模式,最有人气的如抖音和Tiktok。技术进步推动了文艺现代性显著进步。在神话到AI,从口头表达、文字书写到互联网文化的进化中,数字文化塑造了新的文化精神与形象,并走向全球视野,从当下性迈向跨时空。文艺观念,如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真实性的定义、表现形式的选择,都因技术进步而更新,作者精神也经历了从固定、独自到向开放互动的方向发展。同时,中国文艺现代性中的技术进步也突出与精神价值相统一,塑造人的精神,体现趣味性和价值观的统一。这在近年电影大片制作和大型演出节目中尤为突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大规模数字技术与真人表演交互融合,极具震撼性地表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风范的结合,典型反映了技术现代化超越传统艺术中技术重在表现外部的局限,走向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技术进步提高了心灵与精神表达,精神力量指引了技术发挥。

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正确处理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确保文艺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中国文艺现代性的文化价值观与社会责任。詹姆逊曾指出,资本主义晚期的“世界已经被一种普遍的市场秩序殖民化了”[5]。但我国文艺在现代性发展中避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常见的文化弊病,即包括文艺在内的社会上的一切都商品化。中国文艺现代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出并努力实现了文艺的精神价值与商品价值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根本要求,并用文艺评论的评价标准、社会价值取向和法规制度管理来保证,确保文艺市场的底线和规范,强调文艺生产、文化市场的社会责任,有效保证了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三、前景与未来:中国文艺现代性的发展与贡献

中国文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的一部分,它的前景与未来仍然要借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将影响并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从文艺功能看,文艺依然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引领和促进作用。一方面,文艺要给中国式现代化以精神支持。首先是审美力量的支持,它包括广泛反映社会生活,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生成多样的审美价值。文艺产生的愉悦和感染力是其他人文门类不可比拟的,是以美感、意境、意象、技艺带给人愉快和力量。同时,文艺的人文境界需要不断向上,勇于面向问题,表现时代前沿的思想精神。有影响的文学家总是以洞若观火的思想给人精神震动,鲁迅、托尔斯泰、雨果都是这样的文学家。另一方面,文艺要以自己的发展实绩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詹姆逊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新的叙事的确立。[6]他指的既是社会历史的叙事,又是艺术的叙事方式。现代性区别于历史性,在于它有强大的创造性、建构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理应有文艺的独立发展,有新的文艺美学风格、新的表现形式、新的思想艺术创造,筑就新的文艺高峰。文艺现代性应该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史的一部分。

立足全球视野的中国文艺现代性要做到世界性与独创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提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7]在2015 年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二十大通过的新党章也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庄严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中国文艺现代性的独创性,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世界的,应该有利于世界的共同进步。创造性地反映具有世界性的价值观,将促进中国文艺走向世界。

个体深耕与集体创造的统一。文艺现代性体现了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创造,作为社会和文化现象,呈现的是整体的理论、风格、体系、厚度和高度。文化共同体是党领导下所有文化参与者的集合,是文化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发展。统一战线具有革命年代的特征,共同体是现代化目标和世界联系环境下的形成,更具有和谐、包容、多样、合作、建设、共享的特点。文艺现代性的整体包含也必须有更多鼓励个人的独创性,文艺只有更多个性化的创造,整体才能丰富厚重。要有更多基于中国整体视野的文艺深耕,也要有更多个人视角的文艺创造性深耕。深耕就是对具体生活与人、对文化实际的深入认识表现,不是大而化之,个人深耕成果多了,创造空间大了,才会有整体创新的基础和几率。共同体本身就意味着有不同、差异与包容。电影是一种共同体的创作,也是最需要差异化、个性化创作才能成功的艺术。同时,个性深耕创造也应该胸怀整体、大义、大视野、大格局,特别是精神主导,提升个性化的社会意义。

吸收借鉴与文化自信的统一。文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交融,文艺在吸收借鉴中创造发展,是普遍的规律。民族性和世界性合理交融总是促进文艺的活力、发展,固守经验或不加分析地照抄外来理论,都有过曲折教训。吸收借鉴包含技术,也包含观念,包括思考中国文艺现代性该如何面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在开放中发展文艺,就要面向实际,面向世界,保持吸收借鉴和坚守本土文化的和谐统一。而在碎片化、反传统流行的文化中,保持思想独立性,仍是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未来的中国文艺需要秉持文化自信,更清醒地认识世界,看待自身的位置,不妄自菲薄,知己知彼,保持开放吸收与自信创新的统一,克服焦虑与虚浮,创造具有更高价值的优秀作品。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提升文艺现代性,用文艺现代性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当下文艺的发展之道。

猜你喜欢
现代性文艺现代化
1942,文艺之春
边疆治理现代化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文艺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