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修订本的出版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2023-08-21 04:38周百义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修订本李自成原著

◆周百义

在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问世后,对该作品的改写与续写会代不乏人。如长篇英雄传奇《水浒传》,曾先后出现十种以上不同的版本,目前流行的尚有120 回本、100 回本、71 回本等。世情小说《红楼梦》在作者曹雪芹留下前80 回遗稿之后,从清代乾隆、嘉庆以来,续作有三十余种,目前流传的主要是程伟元、高鹗整理的120 回本《红楼梦》。综观中国小说史上对经典作品的改写与续写情况来看,只有丰富和完善了原作艺术风格与内容的作品,才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并流传后世。2008 年,在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最后第四、五卷全部出齐9 年之后,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俞汝捷执笔修订的《李自成》。俞汝捷为什么要对姚雪垠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进行精简和补写?修订本对已经问世的《李自成》的艺术完善究竟有何贡献?修订本的问世,从创作与出版的角度来看,对业界有什么启发?这些,都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一、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是一个需要完善的版本

姚雪垠的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1],自1963 年第一卷出版到1999 年最后两卷出齐,前后历时36 年。这部倾注了姚雪垠毕生心血的巨著,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与艺术驾驭能力,问世后被文学史家和批评家称之为“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文坛泰斗茅盾读了《李自成》手稿后,对小说取得的开创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五四’以来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解剖这个封建社会,并再现其复杂变幻的矛盾的本相,‘五四’以后没有人尝试过,作者是填补空白的第一人。”[2]学者严家炎认为:“《李自成》这部小说是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3]学者吴秀明认为,“它的最后完成不仅首次填补了五四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并将它推向辉煌;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宏伟史诗,对当代历史小说的文体解放和繁荣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4]但是,由于这部构思于抗日战争时期、动笔于1957 年、完成于新时期的历史小说,历时前后长达半个世纪,经历了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色彩;加上作者去世之前,辗转病榻之时,最后两卷才匆匆由助手和出版社整理完毕[5],因此,这部著作虽然取得巨大的成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其瑕疵主要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要内容的阙失。小说第三卷在描写李自成消灭叛变的袁时中及慧梅的婚姻悲剧后,却一下跳到了崇祯十六年十二月中下旬李自成在西安的活动,其间小说主人公有十三个月的时间被省略。这十三个月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如李自成襄阳称王,樊城杀农民起义军首领曹操、贺一龙,打败孙传庭攻破潼关进入西安,回米脂祭祖等。这些事件,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发展史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农民起义由盛转衰的关键点。傅建华在《精雕细作尽善尽美——论〈李自成〉的不足及其弥补》一文中,对小说《李自成》第三卷与第四卷之间情节无法衔接的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6]其实,很多读者也都看出了小说情节之间的疏漏。姚雪垠的最后一任写作助手许建辉曾经将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写了一个“楔子”,计划放在阙失之处。但最后有些专家不同意,出版社也考虑到与原著文风不吻合,未采取这种补救措施。

第二,文字方面的疏漏。小说出版后,曾经接到很多读者来信,指出小说中文字方面的瑕疵。姚雪垠生前已意识到这部巨著存在的问题,他曾多次对人说过:“我的《李自成》,整部书并没有写完,拿第二卷说,也不是定稿。等五卷出齐后,还要从头修改。[7]”由于姚雪垠在第四、五卷出版之前已经去世,所以这些文字方面的疏漏仍然存留书中。吴永平根据专家所指出的技术性问题,将文字疏漏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若干描写中多少存在着“现代化”的痕迹;第二,若干知识性的描写“游离于情节描写”之外;第三,为避免曲解而在“有些地方发了一些多余的议论”;第四,有些叙述和对话内容“过分冗长”[8]。

第三,历史知识性的失误。冯天瑜在精补本《李自成》前言中指出,如《东周列国志》系清人蔡元放据冯梦龙《新列国志》修订润色而成,刘宗敏在言谈中却出现该书。此类问题书中尚有一些。

第四,诗词格律方面的错讹。诗词专家白雉山曾撰文指出《李自成》中“诗词楹联在格律上都有些问题”[9]。

第五,语法修辞方面的病句。当然,也有人还提出批评,认为《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写作与构思主要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其写作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当时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对于农民起义军中的主要人物李自成、高夫人、刘宗敏、红娘子、老神仙等人都有拔高之嫌。特别是在第一、二卷中,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倾向更加明显。

二、俞汝捷修订本做了哪些工作?

俞汝捷,浙江上虞人,1966 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经人介绍并经姚雪垠亲自考察,1977 年至1985 年,任姚雪垠的写作助手。后因为家庭原因回到武汉,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小说二十四美》《诗词二十六讲》等著作。曾与姚雪垠之子姚海天合作主编22 卷本《姚雪垠书系》和20 卷本《姚雪垠文集》。2004 年始,在姚海天的支持下,俞汝捷根据姚雪垠自己写下的五卷本的梗概,并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开始对姚雪垠的《李自成》进行“精补”,历时两年。

何谓“精补”,俞汝捷在修订本《李自成》的“后记”中写道:“因为卷帙浩繁,所以不妨精简;因为有所阙漏,所以需要补充。”[10]他“精补”的原则是,“在保持章节完整的前提下,从语言、细节、情节入手,下比较细致的删节功夫;在删节的同时,将原著存在的若干瑕疵,如现代化痕迹以及情节的自相抵牾、细节的重复、史料的失察、诗词格律的失误、语病等一并予以解决”。原著有32章,精简后仍为32 章,全书骨架均予以保留。姚雪垠的《李自成》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五卷本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十卷本,俞汝捷修订后的长江文艺出版社修订本只有四卷。四卷本每卷以姚雪垠喜爱的杜甫诗中的一句作为篇目:第一卷《天寒霜雪繁》,第二卷《闻说真龙种》,第三卷《长风驾高浪》,第四卷《风散入云悲》。这四卷的情节安排体现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由潜伏—转折—挺进—败亡的全过程。据俞汝捷在电脑上统计的字数,小说原著2890525 字,精补本保留1935474字,共删去955051 字。删除字数占原著字数的比例为33%。俞汝捷补写185168 字。俞汝捷补写加上姚雪垠原著保留字数现全书为2120642 字。与姚雪垠原著比较,修订本减少了774383 字。

1.补写部分。俞汝捷“补写”的18 万余字内容,主要是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 年)冬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年)冬这一年发生的故事。崇祯十五年春天出狱的陕督孙传庭在崇祯催逼下率2 万新招募的士兵出潼关来到河南,李自成兵分两路,与罗汝才率联军主力迎击官军,随即凭借优势兵力在冢头镇一举打败了孙传庭。另一路人马则由李过率领,前往杞县圉镇,消灭了叛变的袁时中部。十一月中旬,闯罗联军攻克汝宁,俘杀了杨文岳,随即与前来会师的革左五营一起向襄阳进军。攻占襄阳后,联军南下,于十六年正月初一攻破承天;一面继续追击左良玉,直到将他赶出武昌;一面分兵攻占德安、荆州乃至大江以南各县。三月初,为了建国称王,独占胜利果实,李自成罗织罪名,杀了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随即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十六年夏天,为了解江南的军备、民情、物产等各种情况,李自成派尚炯、华叔敏以采购药材、棉布为由,前往南京。途经武昌时,他们受到了张献忠的热情接待,并了解了张献忠的下一步打算。八月,孙传庭再次出潼关。李自成不断以弱军诱敌,最后在郏县附近通过切断粮道大败官军,随后乘胜前进,于十月初六攻破潼关,十一日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一个多月后,李自成在文武簇拥中率领万余骑兵回家乡米脂祭祖。俞汝捷将其分为六个章节。其中包括《一败孙传庭》《汝宁会师》《襄水奔流》《烟波江南》《二败孙传庭》《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精简部分。“精简”的部分在姚雪垠的基础上共删去了95 万多字。主要从语言、细节、情节入手,对带有时代痕迹的文字,对历史知识性的失误,对诗词格律方面的错讹给予了修正。具体精简内容如下:

(1)带有时代痕迹的叙述。如作品的第一、二卷,因为写作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有时是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或者是为了增加保险系数,作品在叙述时,对其中的人物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附加词。如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一章开始写崇祯皇帝时写道:“长久来为着支持摇摇欲倒的江山,妄想使明朝的极其腐朽的政权不但避免灭亡,还要妄想能够中兴,他自己会成为‘中兴之主’,因此他拼命挣扎……但是由于他所代表的只是极少数皇族、大太监、大官僚等封建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广大人民尖锐对立,而国家机器也运转不灵……”[11]

此类带有很强的时代痕迹的语言,在修订本中均做了删除。

(2)作者站出来议论的非小说的语言。如第一卷第四章55 页描写农民军统帅李自成出场时的一段,修订本做了删节(其中括号内系删除的文字):“在大旗前边,立着一匹特别高大的、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骏马。马浑身深灰,带着白色花斑,毛多卷曲,很像龙鳞,所以名叫乌龙驹。(有些人不知道这个名儿,只看它毛色乌而不纯,就叫它乌驳马。)如今骑在它身上的是一位三十一二岁的战士,高个儿,宽肩膀,颧骨隆起,天庭饱满,高鼻梁,深眼窝,浓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向前边凝视着(一双炯炯有神的、正在向前边凝视和深思的大眼睛。这种眼睛常常给人一种坚毅、沉着,而又富于智慧的感觉)。”

再如第一卷第四章第66 页写到李自成的夫人高桂英时,作者也穿插了一些议论:“高桂英是李自成的结发妻子,今年才三十岁。虽然(是农民家庭出身的姑娘)小时没读过书,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肩上的担子愈来愈重,工作需要她必须认识几个字,更好地帮助丈夫,她在马上和宿营后)抽空学习,已经粗通文墨。她有苗条而矫健的身体,带着风尘色的、透露着青春红润的,线条爽利的椭圆脸孔,大眼睛,长睫毛,眉宇间带着一股勃勃的英气。(八九年的部队生活和她的特殊地位,养成她举止老练、大方,明辨是非,遇事果决而又心细如发。在封建时代,一个三十岁的少妇能够具备这样的德行,应该说是历史的奇迹。但是实际上又没有什么奇怪,正如她自己常说的:“要不是走投无路,只好跟着男人造反,还不是一辈子围着锅台、磨台转?”)

此类不必要的叙述,在精补本中还删去了不少。如第四章描写李自成爱兵如子的一段插叙全被删去,第二十章描写高夫人“绣‘闯’字大旗”的情节尽数被删,第二十六章老神仙尚炯与牛金星谈家世及儿时趣事的对话也被删略。

3.改正原书错误的部分。

(1)诗词格律方面。原著第一卷第四章有一首调寄《西江月》的告示,原著第一句“此是李闯逆贼”,六字全为仄声,不符合该词首句第四字须押平声的要求,修订本改为“此是贼魁李闯”。

原著第三卷第八章中,潘独鳌写有一首七绝:“三过禅林未参禅,纷纷羽檄促征鞭。劳臣岁月皆王路,历尽风霜不知年。”这首诗首尾两句的平仄都为仄起句,第6 字均应仄声而用了平声,故修订本改为:“三过禅林未悟禅,纷纷羽檄促征鞭。劳臣岁月皆王路,历尽风霜又一年。”

原著第四卷第十八章中,李自成随着宋献策走到牛金星题诗的地方,读到三首七绝。后二首的首句分别为“踏破群山不觉险”“百代中原竞逐鹿”,都犯“三仄尾”,故修订本改为:“踏破群山何觉险”“百代中原争逐鹿”。

原著第四卷第十九章中,福王宫上有一位大学士奉万历皇帝“圣旨”撰写的对联:“福祉满河洛,普天同庆;王业固嵩岳,与国并休。”这副对联在平仄上多有谬误,修订本改为:“福祺盈洛水,普天同庆;王业固嵩山,与国齐休。”

(2)史实方面的错误。原著第九卷99 页《决计东征》中写“顾君恩在明朝仅仅是一个拔贡,没有官职”。拔贡作为到国子监读书的五种贡生之一,清代始有此制。第九卷255 页《兵败山海关》中也有写“宁致远原是拔贡出身,乡试未中举人”一句。

(3)前后矛盾之处。原著中存在一些前后自相矛盾和缺少照应的地方。如原著第五卷第377页《项城战役》中,写被困于火烧店的傅宗龙曾让中军速派人出去送信,可是到了385 页,又写“他派自己最踏实的奴仆卢三,带着两名骑兵冲出,给贺人龙和李子奇送去一封手书”。再如原著第八卷95 页写多尔衮曾以大清国皇帝的名义给李自成写过一封书信,但小说后面没有交代下文。俞汝捷在修订本第四卷234 页《多尔衮时代的开始》开篇交代李自成收到多尔衮的信后,以部下的名义,原封不动退回。原著第八卷445 页《李自成在武英殿中》一节中写“今日五更,刘体纯差人来军师府向臣与林泉禀报一项极其重要的军情”,但446 页,却写宋献策对李自成说:“因为这消息十分重要,又很机密,所以刘体纯亲自来到军师府向臣等禀报。”

(4)语法修辞部分。原著中过多地使用了“的”与“了”字,俞汝捷修订本删除了有数百乃至千余处之多。原著还较多地使用了“群臣们”“这些龟儿子们”等短语。其实,“群”与“些”这些量词与“们”搭配,词义重复。

(5)重复和雷同的细节。俞汝捷在精补本的“后记”中交代,姚雪垠在小说中喜欢写书中的人物激动或悲伤时哭,或哽咽;二是多次写两个人谈话时,总要让边上的人(太监宫女,或亲兵亲将,或丫环仆役等)回避。俞汝捷在修订本中除了非要保留之处外,都做了删除处理。

三、修订本的出版价值与意义

对一部已经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进行补写和精简,对于后来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一方面,补写者如果没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小说创作的准备,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弄不好会画蛇添足,或是狗尾续貂。另一方面,补写要求既不能离开历史场景的规定性,情节的连续性,人物性格的逻辑性,还要在美学风格上与原作基本保持一致。精简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既要去芜存精,又不能伤筋动骨。这就需要作者具有高超的鉴赏力,丰富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文字功底,在字斟句酌间精雕细刻。所以,补写和精简是“戴着镣铐跳舞”而又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俞汝捷的“精补”则很好地兼顾了姚雪垠原著的特色而又弥补了其不足。

1.小说故事更为完整,人物性格的发展有了铺垫,对明末农民起义由盛转衰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小说的补写犹如在一件工艺品上做细心的镶嵌,不能脱离原著,但也不能毫无继承与发展。但从现在俞汝捷的修订本来看,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十分恰切妥当。一是补写的6 章近20 万字,在情节上,完全是按照姚雪垠在世时亲手所写下的故事梗概去创作的,没有再生枝节[12];二是秉持姚雪垠的创作理念,通过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营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小说语言凝练、简洁,注意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根据人物身份,文言与白话相搭配,典雅而又不失大众化;四是在人物的塑造上,注意调动多种表现手法,立体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与内心世界。

当然,俞汝捷的补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自己的艺术突破。如李自成这个被评论家称为有些“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在性格的丰富性,发展的逻辑上,有了新的补充与开掘。在姚雪垠创作的前三卷中,李自成一直是以一个斗争意志坚强、宁折不弯,严于律己,深谋远虑的伟岸形象示人,但他后来却一败涂地,中间缺少渐变的过程。因此,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来看,李自成的陡转与突变,不仅在历史发展逻辑链条上,艺术形象的塑造上,都缺少必要的情节为其变化提供合理性的证据。而崇祯十六年一系列事件的生动展示,证明了这一年是李自成由事业的高峰走向败亡衰落的转捩点。襄阳称王,是李自成骄傲自满,脱离群众的开始;杀罗汝才、贺一龙等义军首领,则是瓦解反明统一战线的自我孤立;大张旗鼓回乡祭祖,修陵墓,建行宫,劳民伤财,又是他自掘坟墓的开始。有了俞汝捷的补写,李自成的文学形象就显得立体而丰富许多。

原著中由于缺少崇祯一年中所发生的故事,后面不少情节和新出场的人物让人读来感到突兀。如顾君恩这个怂恿李自成东征犯下大错的秀才,他是何时归顺农民起义军的,原著中并没有详细交代。在修订本中,写义军攻破承天府后,顾君恩投机进入农民起义军,因为“此人不但口齿便捷,而且颇有见解”,李自成就将他留在帐下。再如李自成杀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曹操(罗汝才),是李自成重大的战略失误。但原著省略了这个可以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情节,文后虽有插叙,但一笔带过。精补本描写李自成设计杀曹操(罗汝才)和革里眼贺一龙,故事跌宕起伏,写出了李自成的性格缺陷与帝王思想,也写出了李自成的缜密心思和权谋机诈。这一段精彩的描写不仅为后面李自成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也写出了中国社会发展中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

除此之外,作者调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不同的人物,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补写的这一部分的人物,大多在前面的故事中已经出现,如崇祯、李自成、李岩、张献忠、孙传庭等,虽然补写这部分文字并不算多,但作者却写出了他们性格的复合之美。如崇祯除了他的刚愎与残忍之外,对下属孙传庭香山之败,又多了几分体恤;李自成设计杀罗汝才和革里眼,则让人看到一个过去仅仅会在战场上冲杀的战士形象有了也善用权谋的一面;红娘子对李自成的认识,则让人看到了一个江湖艺人出身的女子的世事洞明,也为后面李岩的悲剧留下伏笔。特别是在士的描写上,俞汝捷发挥了自己的擅长,通过古典诗词和他们的言谈举止,写出了李岩、孙传庭等人身上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影响。还有几个人物,是在这部分情节中第一次出现的,如华叔敏与施丽的恋情,写得缠绵绯恻而又哀婉动人。

另外,几个明朝官员的悲剧性人生,也写得悲壮而又苍凉。这其中,孙传庭的形象是最为鲜明的。他是进士出身的军事指挥官,曾打败过高迎祥,立下赫赫战功,但因耳聋蒙冤下狱,三年未改其志。任陕西总督后,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二战二败,最后以身殉国。小说写他那个奇怪的梦,那首由乩仙写的诗。其实,是他无法挽回败局的预兆:“一代英雄付逝波,壮怀空握鲁阳戈。”不过,那个操着戈的鲁阳公的形象,正是孙传庭的写照。以至于他死后,李自成敬佩勇士,吩咐用棺木下葬。还有汝宁被俘后慷慨赴死的总督杨文岳,假意投降被揭穿后痛斥李自成的邱之陶,离间闯罗在襄阳服毒自尽的秀才陈慕平,还有那个接到崇祯密旨后被斩的贺人龙,在生死关头,都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就为这部英雄传奇小说的群像,增加了更多悲壮的色彩。

2.修订本压缩了上百万字,减轻了读者阅读的负担,让作品的流传增加了可能。有批评家指出,小说的四、五卷出版后,由于图书市场的空前繁荣,思想解放带来的文学思潮的变化,加上批评界和文学史家对农民起义题材作品的疏远,姚雪垠的《李自成》由洛阳纸贵变成一度受到冷遇。目前修订本压缩了近百万字,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节约读者阅读时间上来看,都有利于该书的传播。

四、修订本《李自成》的社会反响与尚待完善之处

修订本的出版,为文学作品经典化做了有益的尝试。一部作品进入社会,成为公共产品后,能否成为经典流传后世,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如加拿大学者斯蒂文·托托西说:“经典化产生在一个累积形成的模式里,包括了文本、它的阅读、读者、文学史、批评、出版手段(例如,图书的销量,图书馆使用)、政治等等)。”[13]而俞汝捷的补写和精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姚著的缺失,剔除了《李自成》这部反映明末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身上的微瑕。虽然从短期来看,修订本会对不同版本之间的市场占有产生微妙的影响,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修订本以不同形式的传播,不仅没有损害作者的形象,反而维护了作者的根本利益,也为作者去世后文学作品如何“保鲜”做了有益的尝试。姚雪垠在世时,曾有“生前马拉松,死后马拉松”之座右铭。一部优秀的作品,在岁月的长河中,能经得住时间的洗礼,文本的不断完善十分重要。

《李自成》(修订本)2008 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前,俞汝捷将其补写部分以《崇祯十六年》为题,在湖北武汉的《芳草》杂志全文发表。曾以历史小说《白门柳》获第四届矛盾文学奖的刘斯奋看后给俞汝捷写信:“作者轻车熟路,成竹在胸,轻重缓急之间,趋避得宜,随意点染,每见著手成春之妙。其中加重描写农民军内部之矛盾倾轧,尤见心思,可补原作之不足。至于以删繁就简作为修改之总体取向,实为上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专家王春瑜看后认为:“您让李自成走下圣坛,去圣人化,还原其农民领袖真面目,人物真实可信。……足下当得起才华横溢四字。写孙传庭、曹操、革里眼、杏儿,皆栩栩如生。革里眼被杀一节,动人心弦,堪与姚老精彩笔墨比肩。”

当然,修订本也还有可继续完善之处。如原著中有些历史知识的错误,尚未全部改正。如第四卷《河洛风云》写义军攻破洛阳福王府后,在福王宫中搜捕福王。“他(刘宗敏)……看见有些弟兄打着灯笼火把在花园假山上下,鹿圈前后,豹房左右,到处寻找(第345 页)”。从上下文看,原著作者以为鹿圈是养鹿的,豹房是养豹子的。其实,豹房是指明帝朱厚照藏娇的地方。《明会要·方域二》:“正德二年,帝为群阉蛊惑,乃于西华门别构院籞,筑宫殿,而造密室于两厢,句连栉列,谓之豹房。”

还有些章节中前后矛盾之处未有处理。如小说原著第一卷199 页写潼关南原突围时,郝摇旗要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被高夫人制止。第二卷150 页写郝摇旗商洛山中再见高夫人时,高夫人“走进人堆中,拉着郝摇旗的女人和孩子们出来,向郝摇旗面前一推。”但到了第四卷288 页,却写“郝摇旗的老婆和孩子还留在陕西,不在身边,衣服上没有人替他料理,所以对高夫人赠送衣服心中感激,并不推辞”。这种前后矛盾的细节(修订本第2 卷212 页)也尚待处理。

另外,《烟雨江南》一节,尚炯与华叔敏下江南,武昌与张献忠相见,交代了另一支农民起义军的下落,对前面的故事与人物有着照应的意义,同时也写出了明末江南的面貌,但接着详细描写尚炯与华叔敏再去苏州,写华叔敏与妓女的情史,其实与小说的主线没有关系。虽然此一部分情节写得摇曳多姿,对江南社会生活的展示也绚烂旖旎,但旁枝逸出,似有多余之嫌。

猜你喜欢
修订本李自成原著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西域文化与敦煌艺术》(修订本)
李自成的逆袭之路
拔牙
张元素修订本《五藏论》辨伪
重温《甲申三百年祭》增强执政忧患意识
郭文斌作品目录
水家乡
短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