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文吟诵融入高职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8-20 09:58:22于斐
关键词:古诗文人文素质教育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教学中学校也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的问题,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为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挖掘古诗文人文素质教育素材,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吟诵学习古诗文中的人文情怀、爱国情怀等,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 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融入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18

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职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顺应教育改革需求,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高职院校教学任务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发挥古诗文教学作用,回归教育本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质量培养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当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在正确认识古诗文教育意义基础上,将古诗文吟诵教学融入素质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立足高职素质教育,通过研究,积极探究中华古诗文融入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对人才需求较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教育事业的热点、难点及重点。在具体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普遍过度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在教学中仅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均未安排人文素质类必修课,学校对人文素质缺乏重视,相关内容多以选修课形式进行教。当前,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增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升,部分学生人文素养较低,无法满足行业需求,难以达到市场标准。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当前人文素质教育不足、学生人文素养较低等问题,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将中华古诗文吟诵融入高职素质教育的意义

1.提升学生审美水平

古诗文中蕴含着独特的中式审美,包含着对“美”的叙述,例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文字形式描绘了一幅春色美景,展现了春天雨前涧边的景色。通过吟诵,学生能在诗文中感受春意盎然,获得身临其境之感,能够置身于诗文之中,感受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长期坚持,学生能提高审美水平,接受古诗文熏陶,提升自身对美的感悟,有利于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树立乐观心态,积极应对生活难题。

2.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社会适应与自我控制能力是分不開的。当前,社会压力较大,受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差、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高职生大多因高考失利而存在着学习目标性强但自身能力差的矛盾,心理负担过重。因而,如果高职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训练,忽略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和健全,将使学生缺乏对自身心理状况自我调适的能力,在面临学习、就业和未来生活的压力时将难以适从,甚至可能出现人格扭曲等现象。而在我国优秀的诗歌当中,不乏许多对美的宣扬与歌颂、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作品。通过诗歌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得到心灵的洗涤,诗人自身的人格魅力,亦能深深吸引与打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学生面临较大社会压力,心智尚不成熟,易受社会风气影响,误入歧途。因此,教师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挖掘古诗文中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吟诵,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品味作者情感,提升个人素养。以《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例,通过赏析诗歌情感,在吟诵过程中学生能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即使身处恶劣环境,也应保持初心、坚守自我的高尚品格,让学生理解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助力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通过吟诵古诗文,学生们与作者能够形成情感共鸣,理解坚守自我的重要性,抵御社会诱惑,保持初心,在浮躁的风气下坚守个人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4.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感性思维活跃的人更会创造生活,创造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城市化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的精神情感趋于粗糙。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的高职生,再加上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及高考带来的阴影,极易表现出性格孤僻,情感冷漠等特征。但是,社会分工的明细化,使得日常工作中人与人的联系更为密切,高职生情感冷漠,将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要求,也将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教育,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诗歌中所蕴含的高尚情感,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看待生命,怎样才会胸怀坦荡,不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诗歌当中直观、形象、生动的想象,亦为人们展现一个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世界,它丰富的情感内涵,能让学生们的情感升华,使学生放飞浪漫的诗情,形成睿智的感悟和豪迈的胸襟,帮助学生构筑诗意的精神空间,使他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感情丰富健康的有人性的人。

三、将中华古诗文吟诵融入高职素质教育的路径

1.发掘古诗文丰富内涵,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时教师可积极挖掘多元教学方法,丰富人文素养教育途径。诗歌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开展人文素质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吟诵古诗文,学生能感受诗情画意,品读诗歌情感,提升个人修养。

因此,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文,通过细读作者精妙的用语,感受作者精炼的表达,体悟作者情感,并将其内化,对塑造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传承中华文化,古诗文朗诵形式更为丰富,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方式,古诗文凭借其中蕴含的价值、情感内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古诗文朗诵比赛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在吟诵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通过登台吟诵,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陶冶个人情操,也能让古诗文中生动感人的情感得以传递,发挥其人文教育意义。如《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采用白描手法,深刻表现了母爱的伟大,通过在吟诵过程中配以相应的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能让诗歌中的情感得以充分传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为诗歌吟诵增添新的魅力。通过吟诵形式,学生能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又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个人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次,通过古诗文朗诵比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空间,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取优秀的古诗名篇,在立足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见解进行古诗文的再创造,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编排突出个人情感的舞蹈动作。通过二次创作,能够突出诗词格律,降低诗词理解难度,发挥其人文教育作用。

在古诗文朗诵比赛中,学生声情并茂,全身心投入古诗文朗诵活动中,能够有效传递作品情感,展现作品艺术形象,不断提升个人综合文学能力,陶冶个人情操,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2.挖掘古诗文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赏析诗文,我们能打破时空界限,与爱国诗人屈原漫步,徘徊河岸江畔,体会其最诚挚的爱国之情、赤子之心;吟诵古诗文,我们能穿越时空,真正感受杜甫写下“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时心系苍生的炙热情感、为人民奔走呼号的伟大;通过诗文吟诵,可看见因壮志未酬而难掩遗憾的辛弃疾,体会一生奉献国家、致力反金斗争的陆游的爱国情怀,真正感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之叹息;体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不甘;通过古诗文吟诵,学生能与文天祥共情,读懂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初心,了解其英勇就义的伟大,感受其为国奉献的决心,培养个人爱国精神,肩负青年责任。

通过古诗文吟诵,在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学生能学习其不改初心的高洁的心性,让学生养成高尚品格,提升学生修养。通过吟诵张孝祥的:“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学生能了解其坚守个人操守的行为,懂得在浮躁社会中保持个人初心、不染尘埃的珍贵。在古诗文吟诵中,学生不是机械背诵诗文,而是通过诗文感受作者情怀,学习作者的高尚品德,将其精神内化,提高个人修养。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文,学生能从其坚守个人初衷、一生关切人民的品格中不断提升个人认知,拓宽个人视野,打开个人胸怀,激发其内心的爱国热情,正确理解爱国精神,充分掌握民族精神的核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吟诵辛弃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受其内心强烈的家国情怀,正确认识诗文中传递的人文关怀,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成长。

由此可见,在高职素质教育中,通过古诗文吟诵,学生能有效学习作者的伟大精神,树立爱国精神,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感受其爱国激情,坚定追求理想的人生之道,准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在爱国古诗文吟诵中,让学生培养起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热情奉献、关切周围人、心系国家发展的良好品格,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通过古诗文吟诵,培养学生向上的意志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多数高职学生物质条件改善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备受呵护,受盡关爱,在成长过程中易形成过于自我的性格,成长道路较为顺畅,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因此,当他们在遇到挫折和麻烦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难以独自应对,一旦从学校步入社会,往往难以适应社会环境,无法应对生活压力,缺乏挫折教育。基于此,在开展素质教育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肩负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挖掘古诗文中的素材,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忧患意识,不骄不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意志,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例如,通过吟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能了解《孟子》的特点,并能通过学习该篇文字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这篇文章逻辑严谨,论证明晰,加上排比表达手法带来的气势,让这篇文章有一种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文章主要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孟子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如下:一个人要成就大事,必须要经历许多苦难,只有经过了风雨,见过了世面,才能充分锻炼意志,才能担当大任。反之,如果一味地安逸享乐,活在温室当中,就没有机会经受苦难的磨炼,也就无法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显得束手无策,这样的人一旦遭遇人生低谷,就会表现出消沉绝望,最终走向灭亡。所以,孟子最后的总结就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学生通过学习该篇文字,在反复吟诵中深刻体会孟子的忧患意识,并将其与个人生活进行结合,分析个人能力,在忧患意识下分析当前学习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并进行针对性改进,实现自我完善。其次,通过吟诵,学生能对每句传达的主题产生更准确的认识,充分了解孟子的主张,能引导学生养成善良的品德,一心向善,真诚对待他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不断提升个人抗压能力,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或未来职场难题,学生也能乐观面对,视苦难为财富,积累生活经验,磨炼个人心智,培养学生的向上意志,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通过古诗文学习,学生能在古诗文中感受不同时代的苦难,真正感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内涵,从作者的诗词用语中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吟诵充分传达诗文感情,从而让学生养成忧患意识。通过古诗文吟诵,学生即使面对社会压力,也能以乐观心态应对,面对富足生活,也要做好危机应对打算,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做好职业规划,以健康的心态应对生活。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为培养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既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其价值。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教师可将古诗文融入人文教育,挖掘古诗文中的素质教育素材,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吟诵,陶冶个人情操,提升审美趣味,提升个人修养。首先,教师要挖掘诗歌内涵,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诗歌情感,提升个人修养;其次,挖掘诗歌中的爱国元素,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拓宽学生个人眼界;此外,通过古诗文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向上意志,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莫岸洪《在高校开设文言诗词吟诵与创作课程的探论》,《戏剧之家》2017年第1期。

[2] 左姗华《古诗词吟诵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商情》2018年第36期。

[3] 苏静《诗教视域下高师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博士论文。

[4] 周薇薇《诗歌教学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第10期。

(于斐,1980年生,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中华古诗文吟诵融入高职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L2022Z06170212)

猜你喜欢
古诗文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