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怡 闫海军
摘 要:青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主力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都对青年修德的问题做出了重要论述,这一系列论述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修德所做出的重要论述包含着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道德修养的殷切关怀和极度重视,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文章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修德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科学内涵、与新时代高校青年修德的关系以及新时代高校青年修德的实践路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提升新时代高校青年的修德意识,培养德才兼备、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青年修德 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不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仅要有“才”,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品德。当代青年人作为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富强与中华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当代青年人矢志不渝的奋斗。古往今来,中国青年人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都同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有关。从早期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后来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新中国的建立,青年人在爱国救亡、追求光明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修德所做出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新时代青年的道德要求,也是新时代青年奋发向上的有效途径。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修德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一)根植于马克思主义青年修德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对青年问题的探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面对青年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问题上,马克思提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1]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马克思是把青年的自我价值与人类的发展和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牺牲小我中成就大我。这对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明德和修德提供了学习的重要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并结合新时代青年的成长规律提出了五点期望,即理想信念要坚定、本领过硬、敢于创新创造、艰苦奋斗和培养高尚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大师生座谈会时又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求,是习近平青年修德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他对青年修德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厚望。
(二)继承发展于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发展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将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责任放在了青年身上,我国的各届领导人都对青年赋予了热切的目光、提出了深刻的要求。毛泽东同志寄语青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邓小平同志提出青年要有远大理想,成为祖国未来事业的“继承者”。而江泽民同志则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3]。胡锦涛同志基于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要把青年看作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有担当的青年为之奋斗……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青年修德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赋予了更系统、更深刻、更广泛的时代内涵,使我们党对青年一代的培养目标更加明晰,使新形势下做好青年工作的方法路径更加
明确。[5]
(三)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等都是通过自省达到立德修身的目的。不仅是儒家,道家、墨家同样有立德修身的思想,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立德修身思想的精华,并且结合新时代高校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提出了对青年修德的要求。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修德所做出的重要论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修德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一)青年为何要修德
首先,青年的修德问题与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是紧密相连的。在人的一生中,青年阶段是养成良好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而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品德最根本的反映。如果在这个重要阶段没有对青年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青年很容易会出现思想上的迷茫和价值观的偏离等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对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其次,新时代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希望,中国伟大梦想的实现要靠新时代的青年。最后,新时代青年如果没有良好的修德意识,那么在面对挫折时就会萎靡不振甚至“知难而退”,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做任何事都会心浮气躁,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并呈现消极状态。
(二)青年要修什么德
对于青年要修什么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6]明大德就是要把新时代青年自身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这给新时代青年奋斗指明了方向。而守公德顾名思义就要守社会之公德。新时代青年作为当今社会最庞大以及最重要的群体,更应该树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青年在将服务人民融入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7]严私德要求新时代青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时刻保持自省状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逐步将私德渗透进公德,将小德汇聚为大德。
(三)青年如何来修德
在青年如何来修德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这就对青年提出了要求,也为新時代青年如何来修德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首先要引领青年勤学以知德。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学习将伴随他们的一生,要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取得进步,要明善恶、知美丑,不仅要学习好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陶冶个人情操,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要引领青年明辨以树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8]在当今网络媒体发达、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青年一代就需要有明辨的能力,要学会明辨是非、明辨善恶,及时判断当下情况并做出正确选择。最后要引领青年笃行以践德。所谓“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新时代青年要修好德还必须将修德落到实践上。当今社会中还有一部分青年总是在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总是把道德挂在嘴边,却没有付诸行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将修德落到实处,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继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奋斗精神,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新时代高校青年修德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青年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今社会中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就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修德所做出的重要论述,领悟其中的科学内涵以及深刻意义。因此,新时代高校青年修德的实践路径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探究。
(一)利用社会资源,为新时代高校青年修德创造良好的修德环境
社会拥有良好的道德环境对新时代高校青年修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实施公民社会道德建设工程,即不仅要注重提高现代社会公民的个人道德水平,还要注重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励新时期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首先,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齐头并进,为强化社会道德氛围提供法律法规的保障。我们应该强化法治意识,并且将道德建设贯穿其中,制定相关遵守道德规范的法律法规,要把基本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每个人该遵守的法律法规,以法治的力量和权威性来维护道德底线,使新时代高校青年意识到坚守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其次,要发挥社会网络媒体的作用。在当今信息网络化、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体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高校青年要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使修德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要对现有的社会征信体系进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也是对当今社会诚信道德的一种监督模式,要在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同时细分,要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戒力量,使其能诚信做人,做诚信事,使“诚信”二字深入全社会人心。尤其要加强对新时代高校青年道德行为方式的监督,坚守道德底线,诚实守信,增强其法治意识,为高校青年创造良好的修德环境。
(二)强化高校资源,将修德培养贯穿高校教育的始终
高校是新时代青年培养高尚道德品行的主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高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将修德培养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
第一,要丰富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修德提出的要求引入高校德育教育中,成为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在教育中要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涵和深刻意义,让学生牢记于脑、深入于心。不仅如此,还要融入党的理想信念教育,让新时代高校青年学习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明确其自身使命,勇于担当责任。
第二,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德育教育的创新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新时代高校青年的认知需求,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要将德育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高校德育教育也要以实践为依托,利用高校校内学生社团或者学生组织来开展一系列与修德、道德教育有关的主题活动,增强教育的生动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进来。
第三,优化德育教育的课程。在课程中要突出德育教育,加强德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以及其他课程的融通机制,加强对古今中外德育教育的深入学习,建立相关核心课程并做好德育专题的研究。
第四,要培养德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做好教育的关键因素在于高校的师资队伍。高校要引进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德育教育的优秀人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优化教学队伍。同时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定期对教师开展教学水平以及知识素养的测评,邀请更高层次的专家开展讲座、研讨会,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第五,高校要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可以通过建立道德文化校园墙或者在学校播放与道德修养相关歌曲及故事来对高校青年进行文化熏陶。
(三)发挥家庭资源,通过营造良好家风来促进新时代高校青年道德培养
家庭是新时代高校青年成长和道德形成最起始的地方。一个家庭拥有良好的家风对新时代高校青年的修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父母自身要修身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孩子从出生开始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拥有良好的家风,父母就是第一践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语得当、行为举止得体,要重视自己高尚品德的养成,为人诚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到言传身教,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
其次,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与青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紧密相关的。父母要对孩子多关爱,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要理解父母,与父母和睦相处,共同营造有助于学习成长、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和社会发展前进的主力军,应该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之下,新时代高校青年必须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修德的重要论述,掌握其科学内涵,领悟其深刻意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牢记初心使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2] 毛泽东同志论青年和青年工作[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60:11-12.
[3] 江泽民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8.
[4] 习近平. 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7-05-04.
[5] 方年根. 论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重要来源[J]. 思想教育研究,2015(10):31-35.
[6]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 人民日报,2014-05-05.
[7] 赵玥,潘乾. 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三重新境界[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15.
[8]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