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 艳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幼儿园课程建构从预设走向生成。教师努力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生成儿童需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项目课程。其中,以项目学习方式开展的微项目活动应运而生。微项目活动充分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聚焦一日生活中某个感兴趣的小问题或小现象。幼儿在教师的陪伴、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从中获得经验。
微项目活动强调“以儿童为本”,具体表现为:主题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和拓展,目标不断生成和丰富,程序模式不固定,按需生发,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调查和分析,微项目活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微项目活动不是按照预设的教案或计划展开,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灵活开展。微项目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对教师自身的课程规划与执行能力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其中主题的选择是决定微项目活动成败的第一步。大部分教师能根据微项目活动要求,通过认真观察幼儿、追随幼儿兴趣,拓展活动主题。但是,教师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使所选择的主题陷入两个极端:一是所选主题对班级幼儿来说过于浅显,没有深入探究的价值,难以起到提升幼儿经验水平的作用;二是所选主题超出班级幼儿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使幼儿的学习很难持续、有效地发生,起不到促进幼儿发展的应有作用。
微项目活动是幼儿教育的新变革,对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新尝试,处于实践初期。很多教师还未完全厘清微项目课程的理念精髓、基本步骤和实施流程,导致活动内容拼凑而成,缺乏递进性、关联性。教师往往用传统主题教学的思路,选择和设计活动内容,把微项目活动变成大拼盘,导致活动线索不清晰、探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活动流于表面,未能及时跟进与推进,体现不出追随幼儿兴趣的持续生长型课程特点,无法达成促进幼儿深度探究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微项目活动在追随幼儿兴趣、主张幼儿自主探究、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应重视教师对儿童经验、解决问题以及活动反思的支持和引领作用。但是,教师一味追随幼儿兴趣,没有通过观察和反思,起到帮助幼儿提升经验的作用;或是在活动开展中不自觉植入个人的想法,脱离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最终出现微项目活动中师幼主体地位失衡的现象。
微项目活动开展以班级为主,具体表现为:每个班级所开展的微项目活动内容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或问题,而各班教师人员构成、幼儿发展水平、家长资源都存在差异。其实,微项目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并不是一个班或一位教师的事情,需要幼儿园整个团队的共同协作。我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提供支持,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课程建构能力,保障幼儿的学习与探索真实地发生,做到“聚于微、求于真”,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目标。
学习,是以学为着眼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证。我园通过前期调查、讨论交流、开展培训等多种学习形式,为微项目活动做好准备,夯实根基。首先,通过调查法,了解教师对微项目活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组织开展课题组学习、中心组研讨、全体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对微项目活动的内涵、类型、导向有了初步了解,形成调查报告《班级教师实施微项目活动的问题与困惑》。接着,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制订微项目活动专题培训学习计划。例如,邀请专家定期指导,引领园所从多个视角审视、思考微项目活动的研究价值,引导教师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把控和调试,并从较深层次对已有的实践经验进行挖掘与研究;举行中心组学习研讨,教科室主任通过问题驱动、答疑解惑、核心把握、多元整合等方式,带领教师共同探寻微项目活动研究的方向及有效策略和方法;理论文献推荐学习,园所查阅微项目活动的相关材料并收集整理,发放给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以此丰富教师理论基础,让教师对微项目活动的实施背景、思路内容、实施策略进行深入了解;复盘反思回顾,教师结合班级开展的微项目活动进行介绍和分享,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为下一阶段微项目活动的开展厘清思路,明确方向,从中提升实践研究的能力。
教研是幼儿园课程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分享、碰撞、探讨,解决问题,产生共鸣,积累经验。我园通过倾听、观察、实施的“三步走”教研形式,为班级微项目活动的开展搭建支架,提供支撑。一是倾听。我园以听取汇报的形式,了解班级微项目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情况,通过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教研和每学期的交流汇报,全面了解各班微项目活动的开展情况,点对点做好指导。二是观察。我园通过观摩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检查环境中儿童的表征与记录等教研形式,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三是实施。我园选择相关班级组织开展微项目活动,带着教师一起研究,领着幼儿共同探索,最终生成班级微项目活动。在听、看、做的教研过程中,教师不断积累微项目活动经验,明确微项目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活动既要来源于幼儿,还要回归到幼儿中去。在微项目活动实施中,教师要走进幼儿中间,及时了解幼儿的所想、所需、所行、所言,不断探索和调整各种教育策略,适时适度进行引导,让微项目活动更具适应性、针对性、发展性。
赋权,是一种参与的过程,是将决策的责任和资源控制权进行转移。微项目活动不仅需要教师赋权幼儿,也需要实现园所对教师的赋权。在赋权理念下,园所管理者成为微项目活动构建与实施的支持者,成为微项目活动成果的推广者,为微项目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开辟途径。微项目活动的开展,没有既定的主题,是依据幼儿的兴趣或问题随机产生的微小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既要挖掘素材,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还要形成一定的框架,达成研究的目标。这些对于班级教师,尤其是对新教师而言,压力更大,需要得到园部的多方支持。幼儿园管理者要走进班级,按需给予教师支持,既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又要帮助教师分析现状,做教师的坚强后盾。此外,我园注重挖掘微项目活动中的亮点,以点带面地做好成果推广。既通过线下教研中的经验交流和现场参观,又运用线上工作群里的照片欣赏和视频观看等形式,搭建平台,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导班级之间、教师之间互学互鉴,推动微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
总之,幼儿园应该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儿童经验发展,从本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实际出发,提供适宜、可行的园本支持,不断推进微项目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