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艾静
在新课改的要求出来之后,原本平淡无味的历史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阶段,学好历史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历史故事,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与历史思维能力,传承历史璀璨长河的精神文化。在倡导开展大单元教学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从一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重新认知历史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学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学好历史的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学历史和探究历史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见解,能够通过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对现代事物进行一定的联想和思考,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能够将历史问题置于具体时空背景下考察的时空观念;求真务实的史料实证精神和能力;对于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的历史解释能力;以及健康、积极、开放的历史价值观,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以上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进行渗透,使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改变传统教育方略,与现代多媒体相互结合
纵观很多人对历史课的印象,大多都是“死板”“无聊”“听着想睡觉”的印象。其实教师们完全可以转变教课方法,使历史课变得如同历史一样生动有趣起来。比如在历史课堂中, 讲授到了玄奘西游天竺这一段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放映一段西游记的唐三藏的片段,并且对同学们进行解释,其实真正历史上,天竺就是印度,也就是西游记里面的西方极乐世界,唐三藏也没有三个徒弟, 其实三个徒弟都是玄奘大师三个高贵品质的化身:大师兄勇敢无畏,敢于打破旧时代枷锁;二师兄单纯憨厚,对世界充满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三师兄忠诚勤劳,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唐玄奘就是因为有了这三个高贵品质,才能够在西行上取得成功。这样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们学会在历史故事中作出多种角度分析,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最大化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使历史课摆脱原有的死板枯燥。
三、设立课堂演练,从历史事件中还原历史
比如说在商鞅变法中,商鞅有一段用木头在城中立威的片段。可以让一个学生来扮演商鞅,另外几个同学来扮演不敢搬木头的、不相信搬木头的、勇敢搬木头的百姓,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通过这一片段让学生们思考,商鞅为什么要用木头立威? 立威的好处是什么? 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举一反三,可以继续对学生们讲解商鞅变法的前因和后果,对于秦帝国的建立有着怎样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设立课后分析,进行历史的多元化思考和探究
每当一段历史讲完以后,教师们应当和学生们进行讨论,讨论某个历史人物的后续和影响以及有关野史的内容,师生间互相分享读后感和分析,不仅能够促进师生感情, 还能够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从历史描述中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价值观,能够学会将这种历史思维实际应用起來,设立情景分析,对比结合,有效利用加深这一种思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理解和思考想象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不应是枯燥无味的,学历史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在于培养自己独到的历史思维见解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现对于大多历史课堂诟病的改进还是有一段漫长的道路。无论多么困难,历史课堂对学生所应进行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之路,对于每个教育者都是责任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