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2023-08-19 18:17:22陈兴容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平分线分式课前预习

陈兴容

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学习新知的首要环节。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以排除障碍,了解重点、难点,拉近与新知的距离,在学习的同时,展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兴趣,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预习工作更是无从谈起,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生学习数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教材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能够为后续课程内容学习打下基础。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呢?

一、预习目标切合实际

预习必须切合实际,过高的预习目标不仅使学生很难完成,而且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预习产生了很多误导,没有起到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预习的作用。例如,预习《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的学生预习目标如下: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2.熟练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等值”变形;3.了解分式约分的步骤和依据,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4.使学生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能将分式化为最简分式。显然教师对学生预习成果的期望值偏高,学生初次接触分式的基本性质,只能了解课本中出现的基本结论。比如课本中提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又如,《角平分线》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本节课的预学目标是:1.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2.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3.初步熟悉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对简单的命题能够转化为数学符号表示。

二、激发学生预习热情

在实际生活中, 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在课前开展预习活动, 学生片面的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便会很容易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所以, 教师使学生顺利开展预习活动,那么就不断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内容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提前预习,为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预习兴趣, 在预习前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勾三股四玄五”说法,同时还要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容易在故事的刺激下,对勾股定理知识的应用便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有效开展预习活动。

三、指导学生预习方法

提高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预习方法。如预习《分式》这一内容,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通读教材,从整体感知学习内容,找出与旧知识的联系点,在通读教材后复习回忆旧知识,对比分数,归纳、整理新知识点,划出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如辨析的不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预习《反比例函数》可以借助对比《正比例函数》来分析图象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明确区分相关概念或性质的条件和结论。预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首先明确命题设计的意图,分析解题所运用的公式、性质、法则、定理,确定解题的关键步骤,规范解题过程的书写格式,同时思考题目有没有其它解法,检验自己理解的程度,除以上方法外还要要求学生在课本空白处批注学习体会和自己的见解,列出预习后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暂时还不理解的内容, 可以用问号标出不理解或者是有疑问的内容,用星号标出自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记录难点、疑问点,以便听课时着重解决或准备课上提问。我觉得预习新课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通读课本,了解课本的主要内容。(2)勾画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把主要知识点进行罗列。(3)定位本节课的重难点和高频考点,并进行记忆或者理解。(4)确定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或者思路,比如对旧知识的回忆和新知识的展望。依据以上步骤,慢慢让学生进行预习,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就会达到预习的效果。

四、合理设计预习问题

问题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预习, 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就要多花些心思在预习问题的设计上了。(1)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预习要求不能空泛, 比如:“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课本第几页至第几页”,这样的要求就很难落实好,学生的自觉性往往不够。应该将预习要求分为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种“踮一踮脚就能够得着”的感觉最好。同时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预习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不宜过量。预习问题应合理设计难度梯度,即分层次预习,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达到不同的预习效果。以免学生看到问题后毫无思路, 从而导致多数学生直接放弃。预习一般要求学生能在十几分钟内完成,因此预习问题不能太多,一般控制在五六个以内。这样一方面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另一方面也不会因此而挫伤学生的预习热情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然,也并不一定要每课时都有预习作业题, 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选择的进行预习问题设计。

五、科学评价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通常是在课外完成的, 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是少了老师的监督,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偷懒现象, 这时设定科学的预习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1)课前对预习作业的落实情况的检查,可以给学生评定初次预习等级并加以表扬。(2)课堂上用提问、展示等一些方法对预习情况进行考察, 也可再次给学生进行等级评定。(3)根据每次的预习等级可评选出每周、每月、每学期的预习小明星,并给予奖励。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同学们预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从而为我们的课堂服务, 让不同的学生在最大限度内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猜你喜欢
平分线分式课前预习
玩转角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如何认识分式
1.3 分式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拆分在分式题中的应用
例谈分式应用中的大小比较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