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兰芳
隨着社会的变化,学生从各种渠道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很多教师明明想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找不到关键的“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即便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师生之间开展谈话、多元活动等,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教师的苦心,学生并不理解,也不愿主动和教师沟通。在教育中,共情是一种情感共鸣,可以视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能够使人们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并促进有效沟通。
以共情技巧实现同频共振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班有个女生整节课都低着头,不知道在干些什么。我认真观察,才发现她是在看小说。于是,我点名叫她复述我刚才讲过的内容。该女生神色慌张地站起来,显得非常手足无措,还有学生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
此时,我并没有批评、责怪她,也没有收走她的小说。我走下讲台,走到她的座位旁,拍了拍她肩膀,示意她坐下。接着,我便借这个“小插曲”打开了话匣,讲起我上初中时的秘密:“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我也疯狂喜爱看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而且,为了避开老师,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将小说的封面用白皮纸包起来,写上‘读书笔记几个字,这样就没人发现我是在看小说了……”讲到这里,同学们都笑了。
那个手足无措的女生也露出了轻松且感激的笑。这时,我看着她的眼睛,也用笑容回应了她,说:“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小说?最喜欢的是谁的作品?”我温柔亲切的态度让这个女生放松下来,随即分享了自己课外阅读的情况,课堂的气氛也变得轻松了。学生此时也就“喜欢的小说”这一话题讨论起来,一个个似乎变成了“小说推荐官”。
这节课本该是班会课,却变成了课外阅读分享会。之后,我总结:“上课看小说是很不明智的,不仅耽误了课堂学习,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进度,同时也会因为害怕被老师发现而局促不安,看课外书时也不痛快,不能深入地跟随作者的文字感受书中的意境。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不要做不明智的事情,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收获也会更多!”
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时,我没有一味地指责、批评,而是快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将心比心,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心思,以幽默、真诚的话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好地化解了可能发生的师生矛盾与冲突。这是利用了“角色互换”的共情技巧。
除了语言外,眼神、动作都是共情的方式。在上面的案例中,我走到女生旁边,拍拍她的肩膀,示意她坐下,包括我笑着看她的眼睛,这种非语言的共情传递是无形的,营造了一个比较安全的支持性环境。
另外,我通过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真实经历,用与学生相同的身份和相似的经历、心态等,将自己与学生拉到统一战线,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我的真诚。
站在学生的立场让爱双向奔赴
我班的男生小牧,用餐时与其他班的3名学生发生口角,起了冲突。面对此情况,一般来说,班主任会严厉批评教育学生,更有甚者还会告知家长,责令其写检讨书等。实际上,当事情发生后,很多学生就已经想好了说辞,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神经也处于紧绷状态。
因此,我心平气和地把小牧请到了办公室,请他坐下。小牧坐下之后一直低头抠手,沉默不语。看到他的样子,我摸了摸他的头,说:“我知道你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肯定也很委屈。”听到我这样说,小牧缓缓抬头,呆呆地看着我,有些不可思议。之后,我看着他的眼睛,用肯定的语气对他说:“要换成我是你,一打三,我肯定就被吓跑了。你非常有勇气,有勇气的人肯定也有一身正气。”我刚说完,小牧再度低下了头,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隔壁班的3名学生嘲笑我们班的1名同学饭量大,用“肥猪”“猪八戒”称呼他。小牧听到后,起身为同学鸣不平,结果那3名学生说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只会汪汪叫”。他听到后气愤不已,用餐后又去找他们理论,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
小牧边讲边用校服袖子擦眼泪。我默默地递上了纸巾,认真倾听他倾诉。等他说完,我说:“这件事情确实让人很气愤,虽然打架肯定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但是我能够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做。”这句话说完,小牧身上的“防御”好像瞬间消散了。之后,我说:“你的行为动机并不是打人逞威,而是为了伸张正义,保护同学,与为了显威风而打架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但你的方法我不认可。念在你是为同学出头,我可以原谅你,但是再次出现此类情况,你万不可冲动,可以来找我,我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
他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一定不会再出现此类情况。临走时,他红着眼眶感激地望着我,对我鞠了一躬说:“对不起老师,给您添麻烦了,您的话我记住了。”事后,他坦然地接受了学校的处分,并真诚地向那3名同学道歉,主动写了一份检讨书交给我。之后,他的表现一直很好,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小牧以最高票当选了纪律委员一职。学生纷纷表示他既有正义感,又能知错就改,适合做纪律委员。我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爱校爱班”主题班会,再一次为学生普及了校规校纪与道德、法治相关知识,有效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面对围攻自己或者公开嘲笑他人的情况,小牧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公平正义是正常的行为,教师要理解学生的立场,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贴标签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感到被定义和束缚,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使得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在这个案例中,我没有直接带入个人主观猜测,给学生贴上“问题学生”“打架滋事”的标签,而是站在学生立场,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信任,进而让学生放下防御心理,为接下来的沟通奠定基础。当教师能够共情并理解学生时,自然得到学生的理解和积极回应。
在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一直保持倾听的态度,没有打断学生的倾诉。一方面,我的倾听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持续表达;另一方面,我在倾听的过程中分析事件发生与矛盾激化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动机。最后,我重点肯定他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的思想和行为,制止了校园不文明行为,但是如果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就完美了。学生听到这里自然心服口服,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共情,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更有针对性地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共情也有助于解决矛盾和冲突,维护师生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值得每位教师去实践。(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新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