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生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现状与路径探讨

2023-08-19 22:56:37刘静静吕林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医学生劳动临床

刘静静,吕林莉

(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中明确了劳动教育目标和要求,强调了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不仅能提高动手和协调能力,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劳动中学会有劳有获,在劳动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在劳动中真正理解劳动光荣的含义,从而发挥以劳育智、德、体和美的作用。在全民大健康的背景下,应加强对医学生的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劳动教育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3]。

1 新时代医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但劳动教育一直未被重视,且高等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教授,忽略了劳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欠缺。现代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知识传授,造成了劳动教育在医学专业课程建设中无法落实的现象,达不到以劳树德的教育目的。

1.1 医学生劳动观念淡薄

在校期间医学生参加劳动、社会实践等相关活动的学时远少于课堂教学学时,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关注知识教育,导致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都不重要,甚至以学习为借口不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无法认识到劳动的作用和劳动的价值,无法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造成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劳动意识淡薄。

1.2 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医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其学习年限长、专业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不仅要学习各种临床基础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临床操作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时有限,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到一起,只是结合临床案例讲解,忽略了动手实操,无法将劳动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中,学生无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动手操作能力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无法通过劳动提高职业认同感。

1.3 劳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为集体劳动、宿舍卫生内务整理和教室卫生打扫清洁等,这类活动医学生通常认为是班级团体活动,无法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更无法认识到劳动教育对自身学习及能力锻炼的重要性。高校针对医学生的劳动教育不足,且劳动教育教师主要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劳动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不足,导致劳动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进而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同时临床专业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有差异,难以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4],达不到知行合一、以劳树德、寓劳于学的教育目的。

2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路径探讨

要始终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使其掌握劳动技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2]。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使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劳动中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感。

2.1 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

正确认识劳动,才能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教育作用。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脑力和体力的完美结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劳动具有情绪转换的作用,如果工作或学习了一天,我们可通过打扫卫生、整理衣物等来缓解长期处于同一种状态下所产生的压力。通过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要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才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劳动是一种最能体现生活的教育,是社会财富的源泉,能让我们明白不劳而获、少劳多得而耻的道理。只有受过劳动教育,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劳动是光荣的,广大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正是无数华夏儿女的辛勤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

2.2 强化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

理论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医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内科临床技能课程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让每位医学生都动手操作,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随机考核其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床边见习时,锻炼医学生的查体、问诊和诊疗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让医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身不足,使其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及认识到劳动教育对提高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业观。

2.3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劳动育人实效性

临床实践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病例实战活动式教学法,将医学生分为5~6 人的小组,小组准备和整理所需的医疗模型及器械,小组进行讨论汇报,组间互相打分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以临床真实病例为载体,培养医学生的病例分析和处理判断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通过整理医疗模型、器械及打扫教室卫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5]。同时鼓励医学生每学期参与1~2 次的社区公益活动(慢性病饮食和生活规律指导、老年人生活健康关爱志愿服务等),通过公益活动做到手脑结合、知行合一,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医学生认识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到以己之才回报社会。

2.4 以劳动教育为依托,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教师是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引领者。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中学习,只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在学习上。教师要了解医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让其在专业课学习中明白劳动也很重要。针对教师的劳动教育培训,要从理念、思想和教学内容3 方面开展,使其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个人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由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和学科教师组成劳动教育教研组,通过课例研究、学术沙龙、读书会等活动,共同策划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共同研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教师说课展示、劳动教育故事征集等活动,促进教师提升育人能力。

2.5 收集学生意见反馈,检验劳动教育实效

本研究从劳动概念理解、劳动教育作用和形式内容等方面对学习过内科临床技能课程的医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问卷调查,其中具有较强劳动观念的占53.79%;在内科临床技能课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动手很重要,通过练习能掌握操作要点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认为技能操作和床边教学能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参与问诊查体等,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操作中,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强化记忆。

在教师对医学生进行有关劳动教育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教师有意识经常提到劳动教育的占32.58%,偶尔提到的占56.06%。在劳动教育对医学生教育起到作用的调查中,认为有助于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锻炼意志品质的占80%左右。劳动教育形式中医学生更喜欢理论课渗透、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在与医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医学生认可动手操作可巩固所学知识,不仅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认识到劳动的作用,能进一步理解解剖学、生理学和诊断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参与问诊查体,提高了沟通能力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更加向往;通过书写病历,提高了分析能力,体验到了为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成就感,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没有进行临床实践前,医学生认为所学理论知识过于抽象,经过实践学习,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检验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总体上医学生劳动观念较强,但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还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劳动和劳动教育内涵,并将其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中,引导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去认识劳动、去感悟劳动,及时纠正医学生不正确的观念,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

3 结语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逐步塑造人格和品德的重要环节,依托内科临床技能课程,充分发掘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寓实践教学中,使医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知识讲授和价值引导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医学生坚定从事医学事业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以己之才回报社会,为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医学生劳动临床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