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3-08-18 11:21:56吴明远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2期
关键词:模式优化信息化背景课程教学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云计算、大数据计算都在不断完善,《管理会计》教学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分析当前的《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断完善新时代会计专业学科内容的内在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了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存在的不足,最后分析了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优化落实的现实意义,旨在为实际工作高效落实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优化

《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且必修课程,是实现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重要课程。如何上好这一门课?作者带领团队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对课程思政、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实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会计算、善分析、懂管理的能力,希望能对推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信息化高速发展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必要性分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积极加强教学改革和工作落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目的是能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使其能在进入岗位上能实现有效对接,促使自身高效率投入到全新的工作岗位中,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就这一方面而言,高职院校作为职业化、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改革上更应该与时俱进,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模式正处于优化改进中。一方面,要紧贴信息化时代背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强化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深入应用,通过在线系统完成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系列操作。另一方面,《管理会计》课程模式优化的重点是需要在核心素养引导下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在以上多方面调整下,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能高效地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顺利就业,提升自我实现能力。

二、信息化高速发展下《管理会计》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分析

(一)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目标”创新确定

在推动“互联网+”技术深入到《管理会计》改革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只有目标创新确定,才能为实际教学工作创新和落实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在确定《管理会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前会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以及课程标准,并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背景,将职业技能证书融入教学方案优化中。而在教学方案优化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本位的原则,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下,强化任务引导,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表1)。

2022年S职业学院以“精益求精谋发展,培育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能工巧匠”为主题,就《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优化,对课程教学目标有了重新的界定和分解。具体而言: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大部分基础财税工作已逐渐交由计算机完成,财务的核算职能逐渐弱化,逐步向数据分析、财务决策辅助职能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并强化新技术的应用,促使自己形成“工匠精神”。在通过《管理会计》课程解读“工匠精神”的教学目标中,该学院不但信息化时代发展相结合,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将全社会倡导的“工匠精神”进行了有效地渗透。在就“工匠精神”进行访谈的调查中发现,具体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工匠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强的监督和督促作用,鼓励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以勤恳的态度去对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谈到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时认为,“精细准确”是财务工作的生命线,财务工作中的“工匠精神”最重要就是对待财务、账务、数据做到严谨认真,审核汇总做到一丝不苟。另一方面,“善学善思、对新工具新技术扎实钻研,是对大国工匠精神最好的注解。”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周颉老师曾说过,掌握数据分析技术、流程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财务人员不可或缺的技能,必须用勤学善思、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践行。

基于以上分析,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中,应当积极推动教学目标的创新改进,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全方面调动教学资源,以此提升整个教学质量,培养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符合的技能型、专业型人才。

(二)信息化背景下优化教学内容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模式调整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关键性的。教学内容起着引领学生贯彻课程目标,同时与教师实现沟通的有效载体。因此,当下重点是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在实际教学内容优化中,要注重知识应用的转变,也就是要在深入掌握全新的会计技术基础上,与管理知识相结合,同时注重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学生的爱国意识、团队意识和企业担当意识。管理会计需要根据企业管理部门对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通过构建在线网络师资库,设置在线登录权限,方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将思政全面渗透到教学课程内容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构建“大思政”课程格局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创新重要方面,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也是如此。以此实现两手抓,不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整治素养(表2)。

(三)信息化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改进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落实,通过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全面应用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

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在带动学生学习及掌握《管理会计》课程,以案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结合,将以往课程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内容直观化体现出来,创新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例如,S学院作为地区性综合发展的高职院校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针对授课主题为《管理会计》第八章“全面预算”的第一节“全面預算的认知”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以中国黄金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为例,讲解相关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引入了国内外的经典案例,结合会计工作实际现身说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情景式教学方法。以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中出现了“枯燥、乏味”的现象。 为了有效改进这一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情景式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应用能切实为学生塑造岗位上的“真实感和紧张感”,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管理会计》地实操教学中,S院校部分教师通过“在线授课”方式,秉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结合经济学大类学生的学源结构分析,采用“复杂问题简单化、学术语言通俗化”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管理会计要素等关键知识点,采用知识点串讲以及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讲解管理会计要素(例如通过“A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等具体经济业务来判断涉及的会计要素类型)。其次,思考案例并导入新课。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自主创业项目:柠檬手机),引入核心知识。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工业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资金的来源以及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新知识点的讲授。通过上述情境设定,教师深入讲解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基本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扩展会计等式,并进一步拓展情境设定,使学生理解发生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此外,基于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对课堂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从创设情境出发,提出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经济业务问题,并分析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在课程结束后对一位学生的调查访谈中,该名学生提到“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进行讲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老师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例题使知识更加条理化,使我们收获非常大,能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以此能清晰地认识到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强化情景式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知识,同时提升教学效率。借助信息化在线教学方式,应用的情景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过程赋予了教師和学生新的授课手段和学习方式,本课程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程度,由此开展教学评价。经过阶段性的适应和调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改善。部分学生通过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展开深层次分析,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当积极探索和完善线上教学方法和模式,借助于多元化的线上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上及课下互动,积极回应学生的合理诉求,持续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实地教学方法应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管理会计》课程优化中需要切实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快,对人员操作技术要求就越高。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提升人员的适应能力,需要组织人员深入到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中,通过深入实际,加强观察分析,切实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充分应用,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对管理会计真正地熟悉起来。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实地教学法的应用中,可以通过采用云上实训仿真平台进行实训,学校通过链接资源,在平台依托基础上提供多家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及时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此种教学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四)信息化背景下优化教学管理体系

与以往教学工作相比较而言,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优化中需要重点优化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教学制度的完善、教学评估方案的科学化应用等方面,切实改进《管理会计》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有效改进教学评估体系。面对当前《管理会计》教学方案优化的现状下,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教学评估体系进行改进。一方面,实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针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加强观察分析,将学生日常表现、实操训练纳入到评估考核中。另一方面,注重将学生的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相结合,也就是将小组评估、教师评估、班级内部评估等方面相结合,在多样化评估结合基础上,以保证评估的公平公正性,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其次,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管理会计》课程优化改革过程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实际落实中,一方面,组织教师应当定期接受先进的培训教育,输送教师进入到先进企业、信息技术操作团队中,观摩并地学习,从实操能力层面上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为实现高效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建设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科研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实现高效的高职会计教学工作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课程教学,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内部交流,立足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化落实教学工作。最后,完善制度建设。在大力推动教学方案优化中,积极推进制度完善,通过制度发挥有效的带动作用,真正提升教学创新优化效果。实际落实过程中,学校要通过制度方案层层推进,在制度化氛围下将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此外,还可以将教学方案优化与教师考核联系在一起,通过高效联动,真正调动教师创新教学的动力和激情,为《管理会计》教学工作的创新优化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管理会计》课程优化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根据实际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使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技能化,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员,提升其综合素养,还能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为适应岗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吴明远 梧州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肖琼.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研究[J].数码世界, 2020, No.181(11):142-143.

[2]李锦舒.财务共享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研究[J].财会学习, 2021(27):2.

[3]宋乌尼尔.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管理会计教师教学准备研究[J].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26):0126-0127.

猜你喜欢
模式优化信息化背景课程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00:23:0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文件档案管理探索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46:53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9:58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7:44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4:40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9:36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5:30
普通本科高校奖助模式优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7期)2016-08-23 08:07:53
四川社区式老人看护模式发展的对策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2: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