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女孩的伤心事

2023-08-18 02:41:50杨静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小学生

杨静娇

摘要:一名文静乖巧的五年级女生被发现多次自伤行为,心理教师及时上报危机事件,与学校、班主任、家长、医院等多方联动开展危机干预。通过会谈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方法等技术帮助该女生合理宣泄情绪,挖掘内在资源,重塑生活信心,从而消除自伤行为,化解危机。

关键词:心理危机;自伤;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3-0050-05

2021年12月的一天上午,我接到五年级一位班主任的电话,她焦急地说班上有学生看到小Y的左手背上有多处明显的刀痕,还有血痂。班主任找到小Y了解情况,确认是她自己用美工刀划伤的,问其原因只是说不小心划伤。

班主任反映小Y这个学期时常神情低落,上课走神,课堂参与不积极,作业也比以前拖拉,成绩更是退步明显,所以感觉小Y心理上一定有事,建议她找心理老师聊一聊。小Y同意了,所以班主任马上与我联系,希望尽快安排见面辅导。

一、个案概况

小Y,女,五年级学生,性格内敛,成绩较优异。家境优越,母亲经营一家公司,父亲工作不详,父母平时均忙碌,主要由外婆照顾家庭生活。妈妈抽时间管理孩子学习、家校沟通。父亲较严厉,以批评教育为主。因为我还管理学校卫生工作,小Y之前因头疼等身体不适来找我看过几次,所以我对她有一定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她文静甜美,较同龄人成熟,讲话条理清晰,心思细腻敏感,是大家眼中的“乖巧”“好”学生。

班主任反馈:小Y在校学习一直比较认真,成绩优异,心思细腻,想法比同龄人成熟,性格内向,在班级有一个性格类似且比较聊得来的朋友,与同学相处未发现有冲突。四年级下开始,在校经常会说有头痛、胸痛等不适,体育课也经常请假,和家长沟通后未发现异常。这个学期问题更明显,经常身体不舒服,课外锻炼基本不参加,成绩也退步不少,目前听说在吃中药调理。

家长反馈:小Y从五年级开始性情变得暴躁,易激惹,情绪容易失控,非常“叛逆”。还经常装病,已经有好几次在学校说头痛胸痛被通知接回家看病,医院都去了好几趟,也没查出什么病,在家休养几天又好了。妈妈以讲道理为主,爸爸管教较严厉,以批评教育为主,想要锻炼孩子的毅力和受挫能力。近期有几次在家与父母发生争吵(因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手机使用等问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太让大人操心了。

二、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及内容

(一)收集信息,澄清危机

小Y在班主任的陪伴下来到心理辅导室,她用长长的衣袖遮盖住自己的双手,看不出伤痕,见到我有点局促,但还是礼貌地叫了声:“老师好。”我笑着回应她并引导她坐下来,看到她两手无处安放的样子,让她选了一个喜欢的毛绒玩偶抱在怀里,她笑着表示感谢。在小Y的要求下,班主任暂時离开辅导室。

我问:“你最近心情怎么样?”

小Y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说:“最近心情确实不好……”

我目光关切地点点头,示意她继续说。

小Y:“我有过极端的想法,难受时会用刀割自己。”随后便哭了起来。

我请她澄清极端的想法是什么。

“想跳下去,曾经在家里无人情况下站在14楼的阳台上想跳下去……但想到这样做会让家人和朋友伤心,最后忍住了……”小Y边流泪边说。

我请她澄清最近还有这种想法吗,或者有没有具体的实施时间。

她思虑片刻说:“没有想好,但在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想法,而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会想去做……”

我问:“什么时候会心情特别不好?”

小Y不急不慢轻轻地道来,爸爸妈妈对她太严厉,只看重她的学习和成绩。有一次已经做了3个小时的作业,因还没有完成作业被爸爸批评,说她这么久也没做完,让她继续做,不让休息。她感觉自己已经很累,觉得爸爸不关心她的身体。并且爸爸经常训斥小Y:“就知道玩游戏,不好好学习!”爸爸有一次撕了她的作业,让她很伤心,难以释怀,需要爸爸一个正式的道歉,但觉得不可能,认为爸爸做不到。

有次学声乐,她和老师聊了会天,结果被爸爸批评:“500元一节的课不好好上,聊什么天?”小Y觉得自己很用心地在学,稍微聊会天是放松一下,感觉不被理解。妈妈相对温柔一些,但有些话(心里的想法)还是不敢和他们说,怕他们会说自己。

小Y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身体不舒服时还让坚持学习,不关心不在乎她的心情和感受。自行在网上了解过抑郁症、心理医生等方面的信息,觉得自己应该去看一下心理医生,也和父母提到过,但家长不认可,觉得她矫情,胡思乱想。

小Y说,知道用刀划伤自己是不好的,但忍不住会去做,因为疼痛的感觉可以让她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

(二)问题分析与评估

生理原因:11岁,正处于青春期。

社会原因:

(1)学校因素:面临小升初,想考好点的初中,学习压力大。

(2)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为专制型,父母看重小Y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抓得紧、管得严,期待她考上名校。爸爸对孩子态度严厉,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回应较少。

(3)应激事件:因手机使用问题,她与父母产生冲突,父母认为她因为玩手机没有好好学习,还把自己写好的作业撕掉了。

心理原因:

(1)个性方面:偏内向,敏感,自卑。

(2)情绪方面:长期压抑,较少有高兴的情绪,自我评价低,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爸爸对她的态度。

我查看了小Y近几个学期全员心理筛查时的心理健康检测情况,测试结果均显示“自我概念”“亲子关系”等存在问题,提示孩子自信心不足、亲子关系不良,与小Y所诉符合。

小Y出现自伤行为甚至“极端”想法,主要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其次是个人因素。有研究表明,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韧性有消极影响,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在面临挫折与压力时更难适应。教养方式可以通过心理病理症状(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间接影响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人类不会持续一种没有奖励的行为。痛感有时也可以是一种奖励,当外在的疼痛感可以带来内在矛盾片刻的舒缓,身体适应了自伤的反应,大脑会释放胺多酚,除了止痛外,也会产生快感。

综合评价小Y的情况属于心理危机干预范畴,需要进行转介和干预。

(三)辅导策略

1.运用倾听、共情等技术建立关系,稳定情绪

首先,使用会谈法了解小Y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联结关系。

初次来的时候,我们的谈话是在小Y断断续续的哭泣声中开展的,我努力为她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一边轻抚她的后背,帮助她慢慢放松下来,一边轻轻地说:“老师在这里陪着你,这里很安全,无论你遇到什么事,我们一起来面对。”帮助她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当她开口诉说时,使用倾听、共情技术给予她无条件积极关注,让小Y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

当她的身体开始放松,情绪没有那么激动时,我便开始更具体地了解她遇到的问题,原来爸爸妈妈从小就不断向她灌输要好好学习才有前途的思想,要上好的初中,才能上好的高中,最后考上名牌大学,这样才能找到好的工作。但她觉得按照自己的学习状况很难考上,让父母失望,感觉自己很没用。她近来情绪低落,经常无故流泪,小事上易情绪冲动,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醒,上课时经常感觉头痛、胸痛,有无力感。

征得小Y同意后,我让她做了SCL90、PHQ-9,SCL90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均为阳性;PHQ-9提示有抑郁倾向。

2.引导来访学生合理宣泄情绪,承诺不自伤

我和小Y进行探讨,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情绪十分压抑时,可以采取一些合适的方法缓解情绪。我们一起体验了放松训练、深呼吸、蝴蝶拍技术等方法,并要求她遵守一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我让小Y口头保证,她表示同意。

通过这次心理辅导,小Y的情绪平复下来。她想让我跟班主任说明自己的情况,再找妈妈谈一谈,但最好先不要告诉爸爸(怕他会说自己),希望爸爸妈妈能改变对自己的管教方式、言语、态度。我向她强调,目前的“自伤”和“极端”想法超出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出于对她安全的负责,需要联系家长一起来帮她,并告诉她,有需要随时都可以来辅导室。

3.上报心理危机事件,联系家长,及时转介

考虑到小Y的“自伤”和“极端”想法存在一定的自杀风险,我将情况上报到学校,建议约谈家长。学校启动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校负责领导、心理老师、班主任与家长会谈。班主任向家长反馈了孩子在校的情况,也了解了小Y在家的情况。妈妈表示最近开始察觉小Y的情绪,也准备放下工作好好陪伴她,但没有意识到问题较严重。 妈妈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关注孩子的感受,没有刻意要求成绩,孩子和自己比较亲,聊得多些,也指出爸爸有时候对孩子有粗暴态度。爸爸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的一些教育方式方法和言行相对严厉,表示会改变。

认识到小Y的自伤行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后,家长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减少给孩子施压。我反馈了小Y的心理状况,建议家长一定要重视,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家庭关系、亲子沟通等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了小Y健康成长,要求家长带她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干预,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校,以便家校合力促进孩子健康,并推荐了专业医疗机构,如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中心。同时,学校心理辅导站也会对小Y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班主任表示,在校期间会对小Y多加关注,特别注意她的情绪状态和人身安全。家长对学校表示感谢。

最后家校双方签署了安全责任承诺书。

4.启动心理支持系统,成立心理健康守护小组

根据学校心理危机预案要求,专门成立了针对小Y的心理健康守护小组,组员包括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老师、任课老师,要求对小Y在校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每位老师都需积极关注小Y的心理动态,有危急情况及时上报,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她心理支持。

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及时给予家长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向家长科普,面对小Y需要付出更多关爱、陪伴及情感交流,教育方式避免简单粗暴。结合孩子实际,与孩子一同制定学习计划和规章制度并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营造积极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并让小Y感受到这份爱与温暖,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

5.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改善其情绪,重塑生活信心

小Y被医院诊断为“行为和情绪障碍”。检查结果中抑郁、焦虑阳性,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父亲因子”阳性,提示父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不能以理解的态度、温暖的情感对待被试,总是使用过分严厉和惩罚的方式,极易采取拒绝、否定态度对待被试。医院建议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咨询。

在用药这段时间里,小Y又先后两次来辅导室,分别是第二周和第三周。小Y反馈,服药后有些嗜睡,早晨有时候会因睡过头而迟到,仍然会感觉到頭痛、胃痛,不想上课,觉得坐在教室里也听不进什么授课内容,想回家。因为经常请假,欠了很多作业没有完成,虽然老师没有催自己交作业,但心里还是很着急,想到这些事情就感觉很烦躁、很焦虑。

我接纳她的感受,倾听她的诉说,并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帮助小Y挖掘自身隐藏的内在资源,去应对目前的消极情绪。

辅导片段一:

小Y:我现在每天在补作业,但每天又有新作业产生,补也补不完。今天放学有可能还会被留下来补作业,好烦呢!真想就待在家里,不要来学校了。

师:我知道你最近经历了很多,而且你一直在努力坚持着,坚持来学校上课,坚持补作业,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Y:逼自己呗!如果不来上课,就会落下更多的课,后面补课会更麻烦。

师:看来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划和要求,是这样吗?

小Y:是的,学生还是要好好学习的,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师: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Y:当一个画家。我画画还是不错的!

师:能说说你准备怎么实现这个梦想吗?

小Y:好好学习,去上美术兴趣班,以后能考上中央美院就更好了!

师:预祝你梦想成真!

以上辅导是为了引导小Y挖掘自己学习的兴趣点和动力,明确真心方能起步前行。

辅导片段二:

小Y:昨晚和爸爸吵了一架,我才用手机听了一会儿音乐,爸爸就把手机拿走了,说为我好!我看是因为他自己要玩才拿走,先前还说要改变自己,好好沟通,我看他就是随便说说的。本来对他就不抱太大希望,果然被我猜中了!

师:看来这件事情让你感觉不舒服?

小Y:我当时很生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一会。有时候真想离开这个家,去天堂,那里没有烦恼。

师:你告诉爸爸或妈妈你的感受了吗?

小Y:我不想跟他们说,他们不会理解我的。特别是爸爸,肯定会骂我“作”。

師:如果以1~10分来评分,10分是满分,你给当时的心情(生气)打几分?

小Y:8分。

师:是哪些因素支持你只打到8分,而不是10分呢?

小Y:当时是很生气,但想想,爸爸可能是想让我早点休息才把手机拿走。

师: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感觉很生气,很烦躁,要给自己怎样的支持,才会让自己的心情更舒适一点?

小Y:爸爸好好和我说,我还是会听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小Y:画画。

师: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

小Y:随便画画吧,画着画着就会暂时忘了其他事情。

师:这个方法好像对你比较有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小Y:找朋友聊天。我有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平时在学校我们会经常聊天,她也有和我一样的烦恼,我们会互相吐槽。

师:嗯,有个朋友还真不错!好,现在想象一下,有了刚才的这些支持,你再给自己的心情重新打分,会是几分?

小Y:5分吧。

师:好的,那你下次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再尝试这些方法吗?

小Y:我想会的。

以上辅导通过焦点短期治疗技术帮助小Y寻找有效的宣泄方式和内在支持资源。

6.后续跟踪

据小Y反馈,自从得知自己生病后,爸爸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了很多,家里不会一直谈学习的事情了,平时晚上或周末妈妈和(或)爸爸有时间会陪自己去散步。

小Y用药两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班主任反馈,小Y的情绪和学习情况总体上比上学期有改善,妈妈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太大就停药了,在寻求其他方法(非用药)帮助孩子。我们学校的定期心理辅导还在继续。

2022年4月,小Y出现了幻视,说有时候会看到一个长得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白衣少女。我把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家长,家长马上带小Y去医院复查后重新用上了药。2022年6月,在我们的常规辅导中得知,小Y目前一直在坚持服药,每两周复查一次,和爸爸的关系也有所缓和,能坚持每天到校学习,没有再出现自伤情况。

目前班主任反馈小Y状态正常,学习稳定,在学校和同学也有说有笑,还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和区里的绘画比赛。我仍然提醒班主任和家长要长期保持关注,以防情况反复。

三、危机事件反思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疗的学生,比如自伤甚至试图自杀的孩子。大部分自伤的行为都是隐藏的,需要老师、家长,包括同学的细心观察和报告,这时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此次危机事件给我的三点启示和反思。

第一,预防心理危机事件重在早发现、早干预。

本案例中,小Y的同学最早发现她的自伤行为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第一时间报告心理辅导站,心理老师给予专业指导,家长及时就诊,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小Y得到及时救助。所以早发现对预防学生心理危机至关重要。

第二,危机干预过程注重多方联动。

在心理危机的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医院、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方面多方联动。

学校有完善的心理危机识别和报告制度,发现危机后,心理老师会立即上报,启动危机干预预案。在本案例中,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医院的医疗组专家提供了专业的诊疗方案,特别是在小Y病情反复时,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让她能及时接受复诊,并给予专业意见。

关键还是家长的配合,小Y的家长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配合孩子的治疗,助力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在以往的很多案例中,我发现家庭是大部分来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重要因素。在“双减”背景下,还是有很多家长存在教育焦虑,在升学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家长学习成长的途径,促进家庭和睦、亲子和谐,减少因家庭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学校开办了线上线下家长学堂,定期举办“和谐心”家长沙龙活动,助力家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石云鹏,刘伟方. 父母教养方式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心理病理症状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0,15(19):18-16.

[2]许维素.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1):45-49.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趣味(语文)(2018年12期)2018-12-23 02:06:38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我院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3:34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00:53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3:40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