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晓莉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培养幼儿个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优化和完善学前教育工作,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阶段的孩子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结合这一阶段幼儿的性格特点,积极引导幼儿,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幼儿对人生充满希望,对未来保持热情,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助力。
将个性化教育融入到学前教育全过程中去,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幼儿展示自身个性提供机会。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内容,打造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发展意识,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幼儿智力开发,还要注重幼儿个性、品德、心理素质等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幼儿所接受的学前教育直接影响着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开展教育工作,以保证在培养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而幼儿教师则要积极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汲取他人的长处,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稳定的三观,这既为幼儿的未来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也使学前教育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幼儿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的成长发展直接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应当与当前社会环境进行结合,使幼儿接受社会化教育,与社会接轨。教师则要认识到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幼儿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好铺垫。
人类文明的进步助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更加丰富活跃,这使我们在面对就业压力、升学压力、家庭压力时更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因此,全面完善幼儿德育教育工作十分紧迫。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导致德育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开展理论教学,还要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居高临下,以命令的姿态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导致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不顺利,幼儿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幼儿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和理念,并不能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这使孩子的性格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逐渐形成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不良性格,这严重影响了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前途。与此同时,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素质较低,这直接削弱了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导致幼儿德育教育工作的缺失。死板生硬的传统教育抑制了幼儿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科学、不完善的德育教育课程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压抑了他们探索世界、发现世界的好奇心,缺少成长的朝气,丧失了青春的活力。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德育教育将难以发挥价值,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发挥学校教师的力量,还要带动家长共同参与。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意识,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模范榜样。孩子在学校接受教师的知识教导,在家庭接受父母的道德引导,在高质量生命教育的熏陶之下,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沟通。总之,家长必须提高德育教育意识,为幼儿接受德育教育提供支持。
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在高质量教育环境的熏陶下,人们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价值理念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为幼儿提供正确的引导,使幼儿个性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为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当重视教育环境的打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来开展个性教育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家长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并通过家校合作,激发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性格特点。
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之下,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开展幼儿个性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幼儿情感态度和言行举止,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为幼儿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在与幼儿进行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完善学前教育工作,为幼儿个性发展提供帮助。
将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过程中去,是提高教育质量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开展情感教育工作,并将学前教育与日常生活进行结合。比如,幼儿相互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教师可以先鼓励他们自己协调矛盾,如果难以解决问题,教师再出面调解;幼儿在吃午饭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教导幼儿珍惜粮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教师则要注重引导幼儿的行为礼貌,将“您好”作为彼此见面的第一句话,友善和谐地与同伴交谈。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不礼貌现象时,教师则要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指出幼儿的错误行为,并引导、监督幼儿改正,从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在培养幼儿个性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不同的教学渠道,优化完善幼儿个性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学前教育全过程,丰富学前教育内容,这是完善幼儿德育教育体系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类艺术活动,来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想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教学,既可以教授幼儿绘画技巧,也可以将折纸、填色等创意活动融入其中,通过游戏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比如,开展绘画主题比赛,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受教育资源的影响,幼儿园主要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性教育工作的质量,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学前教育工作的成效,幼儿教师应当加强研究探讨,摸索出能够有效引导幼儿个性成长的学前教育体系。
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才能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实现健康发展。以幼儿健康成长需求为基础,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在关心和爱护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支撑。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大环境对人所提出的新需求。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则要精心布置德育教育课程,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将德育教育与学前教育进行充分融合,使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又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对未来发展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良好的成长空间中培养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对待孩子时还应当细心、耐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德育教育工作,承担自己作为德育教育主体的职责,通过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学习榜样,从而使幼儿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往说服、练习、惩罚等教育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学前教育的新发展形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才是多元社会下我们对学前教育工作所怀的新期待。因此,当前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打造、社会认知、冲突训练等一系列新教学手法来开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工作,使幼儿积极接受德育教育理念的熏陶,推动学前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获得知识的最好办法。通过游戏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使其自愿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其对世界的好奇心。在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设计游戏活动,应当结合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来设计难度不同的活动内容,使幼儿通过游戏发掘自己的长处,探索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这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以游戏为切入口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德育教育元素渗透到游戏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手工活动、音乐活动和益智游戏等,引导幼儿在合作中完成游戏任务,如此一来,既能培养幼儿的学习技能,提高幼儿的交往水平,还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以构建游戏“我爱我家”为例,教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通过设置游戏主题,鼓励幼儿合作搭建积木,遇到困难时,大家可以相互帮助,而不是各顾各的。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成立多个建筑小队,幼儿共同商量,分工协作布置家园,为达到最终目标而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许多幼儿热情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以往因争抢积木材料而产生矛盾的现象大大降低。在发生矛盾和摩擦时,幼儿也能够自主协商,独立解决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知识、智能、品德这三方面来构建完善的教育活动。比如,在组织语言活动“小羊过桥”时,教师可搭建真实的表演情景,然后再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表演故事中的情节,使幼儿全身心感受故事中的内在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教育资料的特点,挖掘资料中的德育元素,定期组织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提前设计活动方案,完善活动各项环节,在活动过程中向幼儿传递德育思想。活动结束后,再要求幼儿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写出思想体会,最后在班级内相互交流、相互展示。
对幼儿而言,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行为处事的参照物,父母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学习父母的过程中接受父母积极的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由于家长的教育能力不同、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部分家庭难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这就需要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工作,使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提高对幼儿发展的关注度,了解幼儿的性格兴趣爱好。与此同时,家长也应当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活动,共同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家庭生活的日常小事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性格和举止,通过衣食住行来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家长应当转变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推动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进行结合,使幼儿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三观。儿童能力人格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幼儿人格的塑造和思想意识的形成,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言行举止,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谦让、礼貌、宽容,最终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使家长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伴随孩子一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