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构成,同时也是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式,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呈现载体,发挥革命纪念馆弘扬继承红色文化和社会教育的价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新四军纪念馆为例,对新四军纪念馆切实发挥自身红色育人功能的实践工作进行了探究,总结了新四军纪念馆红色育人功能的具体内容,分析了红色育人功能在实践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四軍纪念馆;红色文化;育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G268.1;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176—03
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积淀浓厚,是宣传红色文化,开展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承载着重大的红色文化教育职责。新四军纪念馆是大型综合革命纪念馆,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新四军的烽火征程,是向社会民众呈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抗战历史的重要平台。新四军纪念馆是当代红色文化游览胜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教育活动和党性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宣传弘扬红色文化的窗口。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更应发挥新四军纪念馆的育人功能,增强社会民众爱国情怀,凝聚社会力量,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一、新四军纪念馆的红色育人功能
第一,新四军纪念馆具有引领社会价值观的红色育人功能。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历史进程,通过展览讲解新四军纪念馆中的各类革命文物、抗战事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社会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认知水平,继承弘扬革命精神。第二,新四军纪念馆具有开展爱国革命教育的红色育人功能。新四军纪念馆中收藏有很多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有效载体,将爱国理念融入馆藏文物,开展爱国教育,激发民众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增强爱国情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新四军纪念馆的重要任务与存在意义。第三,新四军纪念馆具有开展党性教育的红色育人功能。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革命奋斗史,具有相应的政治特性,其中的真实革命历史能够在当代发挥重大激励作用,同时也是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切实发挥新四军纪念馆的红色文化价值与育人功能,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提高党性教育成效。第四,新四军纪念馆具有增强群众信仰的红色育人功能。新四军纪念馆承载的红色文化具有突出的人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蕴含着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充分发挥革命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利于提高群众信仰水平,引领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参观了解革命文物和相关革命历史,能够在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传播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广大群众,提高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1]。
二、新四军纪念馆红色育人功能实践不足
(一)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新四军纪念馆中收藏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辈在艰苦奋斗中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但传统模式下的革命文物展览利用局限性较强,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利于其育人功能的高效发挥。新四军纪念馆中的各项文物不仅是具体的实物,更承载着革命精神力量、光荣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等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一方面,纪念馆中展览的很多革命文物仅附有基础信息,缺少对社会背景、历史价值与人物关系的详细解释说明,未对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这就导致参观者无法全面接收文物相关信息,出现信息不对等现象,不利于引导参观者驻足深入思考[2]。另一方面,纪念馆中展示的革命文物以图文展示为主,少量为实物,相关革命信息呈现方式过于碎片化,导致革命历史信息传递出现阻碍,无法有效凸显新四军纪念馆的主题,参观者接收理解的信息有限,进而影响革命精神的内化质量,且容易在参观过程中产生乏味枯燥之感。
(二)策展规划不足
当前新四军纪念馆的文物展览方式仍比较简单,仅是在展厅内摆放相关革命文物,虽然会遵照社会背景、人物事件或历史事件等逻辑加以呈现,但仍未有效突出重点和主题,整体策展思路与方式的独特性严重不足。在展览过程中,新四军纪念馆多采取线性叙事方式,但文物展品在展厅内散点式摆放,文物之间缺乏足够的内在逻辑性连接,无法有效突出主体展品和相关革命事迹或先烈,红色主题无法被突出,难以发挥其育人功能,且容易引发审美疲劳等不良影响[3]。纪念馆在规划布置主题展览时,未深入考量分析文物与展览主题、历史背景、参观者以及文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策展规划内在逻辑科学性不足,不利于参观者了解和思考革命故事,展览重点凸显不足。
(三)网络影响力不足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社会民众对网络的应用与依赖越来越深,网络时代中信息传播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是,包括新四军纪念馆在内的各类革命纪念馆虽然在建设规模和数量方面不断增大,但是其影响力提升速度却人有所欠缺,社会民众关注度较低。以微博或抖音账号关注度为例,粉丝数量和受关注度远不及很多知名博主或网红大V[4]。另一方面,新四军纪念馆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和育人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依然主要采取图文展示的模式,以网络思维来看,内容丰富性和互动性不足,且缺乏足够的拓展性,未深度有效利用自身红色文化资源,进而导致相关网络产品广度与深度不足,红色文化宣传育人工作缺乏精神、空间与时间层面的连续性。
(四)服务管理不足
很多民众在来到新四军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的时候,对革命文物和其背后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等缺乏深度了解,进而很难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与精神。现阶段新四军纪念馆为社会民众提供的各项服务能比较基础,但随着社会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期望的不断提高,希望能够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了解更多革命故事与红色文化内涵,收获更多红色精神价值。但部分纪念馆在提供基础展览服务之外,还有一些导游服务、讲解器等付费拓展服务,导致参观者体验感不强,参观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纪念馆服务质量较低[5]。新四军纪念馆在开展购票、讲解、宣传、陈列等工作时,未切实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红色育人功能难以高质量发挥。
三、新四军纪念红色育人功能实践优化策略
(一)深挖红色育人内涵
在革命战争期间,新四军做出了重大贡献,要不断提升新四军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育人质量,必须深挖研究新四军历史,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从而不断完善红色育人模式,面向不同群体,为其提供与需求相符的红色教育资源,令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更强的感召力与凝聚力[6]。每一件馆藏文物中包蕴含着诸多革命故事,新四军纪念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就是还原先烈事迹,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意义,讲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令靜态的文物、图片和历史变得生动鲜活,使参观者受到伟大革命精神的熏陶感染。如针对馆藏文物军号,讲解工作者要对其背后的革命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分析,通过真情实感的讲解,引导参观者体会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再以馆藏一级文物中的羊皮浮筒为例,通过娓娓介绍其制作、使用功能和在东征渡河中的功勋,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能够在使参观者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不会产生疲劳感,提高红色育人效果。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新四军纪念馆必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不断深挖革命文物中承载的红色文化与教育内涵,组建专业学术团队,深入研究新四军铁军精神,赋予时代新特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释放,使红色文化资源高效转化为红色育人素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
(二)优化创新红色育人方式
第一,要加强展品陈列综合性,充分利用真实丰富的红色史料进行红色育人。例如,按照历史时间线分主题布置馆内展品,全面呈现新四军发展历史,在展馆内展示战争中使用的各类武器、作战地图等,并通过整合文献史料、照片、文物等,通过音视频等方式复原新四军抗战场景,增强红色育人体验感。此外,还可设置 VR体验项目,令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重温革命峥嵘岁月,增长个人见识,增强爱国情怀。第二,要在馆内定期开展英烈专题展览,铭记英烈精神,深刻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革命抗战期间,新四军浴血奋战,涌现出了无数革命英雄,新四军革命纪念馆可开设专题展览馆,挑选典型性革命先烈事迹和相关文物进行展览,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向参观者多维度地重现革命事迹,弘扬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与献身精神,强化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团结民族力量。第三,要科学组织廉政专题展览。新四军在革命抗战中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信任支持与配合,形成了强大的革命战斗力,其中新四军的廉政建设与廉洁从政工作功不可没,新四军组建发展历史中积攒了丰富的廉政建设经验与成果,刘少奇、叶挺、粟裕等新四军将士和革命者廉洁清正、克己奉公等优秀精神也是当代党员的学习榜样与目标。通过开设廉政专题展览,有利于在作风、制度和队伍建设中吸取新四军廉政建设的智慧与力量,发挥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借鉴与示范作用[8]。
(三)提高网络影响力
新四军革命纪念馆管理工作人员应充分重视网络平台在红色育人工作推进中的价值发挥,依托于各类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收集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服务功能,真正发挥新媒体平台覆盖面广、信息传播速度快及活跃用户数量多等优势,提高自身网络影响力,高质量开展红色育人工作。首先,新四军革命纪念馆应在现有“两微一端”建设基础上,提升红色服务水平,实时更新纪念馆各项动态,加强与网友的互动沟通,及时回复网友问题评论,间接促进提升新四军革命纪念馆的知名度,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红色育人功能。其次,应进一步拓展线上服务功能,提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性。例如,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账号和官网上可以增设英雄事迹、建馆历史介绍等模块,可以采用短视频、动漫等多样化方式加以呈现,使社会民众可以通过线上对新四军纪念馆具有系统全面的认知,激发民众兴趣,进而从个人感兴趣的部分切入,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红色历史与革命精神,实现红色育人[9]。最后,新四军革命纪念馆可以与各类文化节目和网络红人开展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加大纪念馆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网络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拓展革命纪念馆红色育人的覆盖范围。
(四)深化馆校合作
青少年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繁荣的未来主力军,是民族发展的源动力,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通过潜移默化培养提升其红色文化弘扬传承意识,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要渠道[10]。新四军纪念馆在实践探索发挥自身红色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融合红色育人与青少年爱国教育,加强思考与革新,采取与青少年认知特点、年龄相适应的多样化方式,针对性选择红色内容,激发青少年求知欲与学习热情,利用真实的战争历史、感人伟大的英雄故事增强青少年的爱国精神,促进红色文化与精神的内化,令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世代相传。例如,新四军纪念馆可以与高校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安排高校毕业生到馆实习,令各处革命旧址成为生动鲜活的育人课堂。
四、结语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新四军纪念馆红色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至关重要。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服务理念,构建科学多元的红色育人思路,强化红色育人功能,深挖新四军历史与铁军精神,利用多样化的育人方式与载体,全面提升新四军纪念馆红色育人效果,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璟.革命纪念馆如何发挥好党史教育功能——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9).
[2]刘茜茜.探讨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以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8).
[3]王靓楠.今日新四军纪念馆[J].铁军,2022(6).
[4]张因.关于革命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方式之办红色临展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0).
[5]王卉.新媒体时代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5).
[6]杨雪.探析革命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路径——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J].中国纪念馆研究,2021(2).
[7]新四军纪念馆.赓续红色血脉 奏响奋进凯歌——新四军纪念馆用红色绘就“两争一前列”鲜亮底色[J].文化月刊,2022(3).
[8]刘洪,杨云.革命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N].中国文物报,2021—12—14.
[9]石琳.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如何在群众中传播红色文化[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1).
[10]陈麓尧.新时期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文化发展探究[J].大陆桥视野,2021(5).
作者简介:宋钰(1988—),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中级,馆员,研究方向为新四军的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