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玉 任倩丽
1.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河南 济源 459000;2.河南省济源市农广校,河南 济源 459000
在2022 年秋粮作物栽培中,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抢抓农时,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贯穿始终,技术服务全程跟踪,后期重点实施了“一喷多促”技术措施,促使该区秋粮生产稳定发展。从整体情况来看,示范区2022年秋粮生产与2021年相比呈现“三增”态势,即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均有所增加。
2022年,示范区秋粮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甘薯、水稻、杂粮。从河南省农情填报系统相关信息可知,2022 年示范区秋粮播种面积为22 606.67 hm2,较2021年增加180.00 hm2;每667 m2产量346.48 kg,较2021年增加9.20 kg,增幅2.7%;总产11.749 万t,较2021 年增加0.403万t,增幅3.6%。
2022 年,示范区玉米种植面积为20 340.00 hm2,较2021 年增加460.00 hm2,较常年增加1 133.33 hm2;玉米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57.31 kg,较2021 年增加4.51 kg,较常年增加7.48 kg;玉米总产量为10.90 万t,较2021 年增加0.38 万t,较常年增加0.82 万t。2022年示范区玉米生产三要素:平均每667 m2穗数为3 273.50 穗,较2021 年 增 加62.80 穗,较 常 年 增 加51.14 穗;穗粒数为401.30 粒,较2021 年减少4.60 粒,较常年增加0.56 粒;百粒质量预计32.00 g,与2021 年持平,较常年略增。
2022 年,示范区大豆种植面积为1 500.00 hm2,较2021 年减少46.67 hm2,较常年减少41.33 hm2;大豆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49.40 kg,较2021 年减少5.12 kg,较常年增加2.07 kg;大豆总产量为0.336万t,较2021年减少0.020万t,较常年减少0.090万t。2022年,示范区大豆生产三要素:每667 m2有8 658.5 株,较2021 年增加131.1株;株粒数为101.5粒,较2021年增加2.3粒;百粒质量按常年20.00 g计算,较2021年减少1.49 g。
2022 年,示范区甘薯种植面积为666.67 hm2,较2021 年减少46.67 hm2,较常年减少73.33 hm2;甘薯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45.10 kg,较2021 年减少0.37 kg,较常年增加33.65 kg;甘薯总产量为0.35 万t,较2021年减少0.03 万t,较常年基本持平。
2022 年示范区水稻及杂粮种植面积不大,其中杂粮种植80.00 hm2(较2021 年及常年减少160 hm2)、水稻种植20.00 hm2(较2021 年减少26.67 hm2,较常年减少40.00 hm2);单产较2021 年及常年增加,但因面积减少,总产比2021 年及常年略减。
同往年相似,2022 年示范区秋粮生产主要受气候和病虫害影响。2022年1—9月,示范区灾害性天气不多,只在6—7 月出现极端天气,其余月份均无气象灾害。病虫害监测方面,以玉米为例,病虫害发生程度也较2021年偏轻。总体而言,在2022年示范区秋粮生产中,气象和病虫害因素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均低于2021年。
2.1.1 干旱。2022 年6 月中下旬示范区高温干旱少雨,特别是6 月1—25 日连续10 d 气温超过37 ℃。在此,期间播种的秋粮出苗(尤其是山区)受到一定影响。但从整体来看,2022 年示范区玉米大多为适期播种,播种基础好,苗情整体较好,特别是平原区玉米出苗整齐均匀,少缺苗断垄现象。6 月,大豆正值苗期。虽然此时出现了干旱,但是大豆苗期耐旱性很强,对大豆生长发育没有影响。加之当地大豆多种于梨林、克井、五龙口3个镇,灌溉条件便利,苗情较好。6月上旬前,示范区主要甘薯种植区已完成了前期栽种,干旱并未对甘薯苗造成明显影响。
2.1.2 高温多雨。7—8 月为秋粮生产的关键期,示范区此期日照、降水量充足。2022年7月,示范区气温较常年同期高1.8 ℃,日照时间较常年同期多11.7 h;共出现8次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236.0 mm,较常年同期(141.8 mm)多1 倍。2022 年7 月19—22 日和7 月25—27 日,示范区出现2 次较大的降雨,特别是7 月25—27 日的持续暴雨和大风天气,对山区玉米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由河南省农情填报系统相关信息可知,此次灾害天气造成示范区玉米受灾面积为551.85 hm2,成 灾 面 积 为235.17 hm2,绝 收 面 积 为24.73 hm2。此时恰逢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玉米生长需水关键期,强降水虽造成山区个别地块玉米倒伏,但总体来说更有利于玉米生长。大豆属矮秆作物,甘薯属于蔓生性作物,并未受此次大风明显影响。
2022年7—8月示范区雨水偏多,但当地未出现大面积的田地积水。针对极少量的积水地,种植户通过机械或人工开沟、清淤等措施及时排出田间积水。2022年示范区秋粮作物整体并未受积水影响。
根据济源市植保植检站监测数据,2022 年示范区秋粮病虫害发生程度较2021 年偏轻。针对玉米,重点防治粗缩病、叶斑病和草地贪夜蛾、黏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病虫害;针对大豆,重点防治根腐病、病毒病和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截至2022年9月底,示范区玉米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为52 133.33 hm2,较2021年同期减少9.1%;累计防治面积为62 200.00 hm2,较2021 年同期减少11.9%。其中,虫害累计发生面积为49 333.33 hm2(较2021 年同期减少5.1%),累计防治面积为58 200.00 hm2(较2021 年同期减少15.2%);病害累计发生面积2 800.00 hm2(较2021 年同期减少47.5%),累计防治面积为4 000.00 hm2(较2021 年同期增加100%)。
秋粮作物生育期短,且其生长发育期内易旱易涝,甚至旱涝急转,田间管理回旋余地小。2022 年,结合秋粮作物生长期气候特点,示范区全力开展抗旱抢种,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压茬推进田间管理,全面实现秋粮应种尽种。因水稻及杂粮种植面积较小,此部分主要总结论述玉米、大豆、甘薯3 种主要秋粮作物的田间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主要选用高产、稳产、优质的竖叶型耐密品种,如裕丰303、联创839、郑单958、大丰30、良玉99、航星188、强盛369 等品种;大豆主推豫豆25、豫豆22号及郑豆1307,示范种植濮豆1802 号、驻豆11 等新品种;甘薯主推徐薯18、商薯19等优良品种。
由于麦收后出现了高温干旱天气,抗旱保苗尤为关键。针对墒情不足、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户在麦收后利用一切水源造墒播种,因地制宜采用喷灌、畦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针对旱作区无水浇条件的地块,种植户寄种等雨,在6 月9—10 日及6月22日降雨缓解旱情后迅速抢种。
种植户在玉米4~5叶期定苗,遵循去弱留壮、剔稠补稀、就近留双株补缺原则;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平均行距60 cm),株距25~27 cm,每667 m2种植不低于4 000 株。种植户在大豆幼苗第一对真叶出现时,结合定苗,对缺苗断垄部分进行带土移栽补缺。大豆一般每667 m2留苗1.2万~1.5万株。针对甘薯,种植户用原始预备苗浇水移栽,一般每667 m2留苗4 000~4 500株。
种植户在玉米播后苗前或出苗后早期(杂草二叶期前),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667 m2用40%玉丰悬乳剂165 g或48%除草威悬乳剂150~180 g。玉米控旺剂的最佳使用时期是6~10 叶期(完全展开叶),个别控旺效果不好的地块还可进行二次控旺。控旺可选用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乙烯利等药剂。
大豆田杂草在大豆2~4 片复叶期或杂草3~5 叶期防除。种植户将96%精异丙甲草胺、70%嗪草酮、80%阔草清按30∶30∶1 的质量比混配(每667 m2用125 g),兑水15~20 kg 喷雾[1]。种植户主要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进行化学控旺,一般每667 m2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4~28 g 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0 g,兑水40~50 kg 均匀喷施茎叶,可有效防止徒长,提高结荚率。
种植户可在栽插甘薯前后,每667 m2用50%大惠利(敌草胺、草萘胺)可湿性粉剂100~150 g兑水600~750 L喷施以防除野燕麦、稗草、马唐、狗尾草、看麦娘、早熟禾、牛筋草、野藜、猪殃殃及繁缕等杂草;在团棵期,每667 m2用15%多效唑50 g兑水50 kg进行喷洒,以促进薯块膨大。喷施膨大素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种植户种植玉米时要追肥两次。对于播种时未施肥的地块,第1 次施肥在定苗后,每667 m2施配方肥30~40 kg,或尿素10 kg、磷铵15 kg、氯化钾5~10 kg;第2次施肥在大喇叭口期,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大豆定苗后,种植户要结合中耕,每667 m2施磷铵15 kg;在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在甘薯苗期,种植户结合中耕每667 m2施磷铵20~25 kg、钾肥5~10 kg;在团棵期,每667 m2追施尿素8~10 kg[2]。施肥时,种植户在距植株10~15 cm处开沟,施肥深度达到10 cm,施肥后覆土埋严、立即浇水,以水调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水的增产作用。
种植户密切关注田间作物长势和土壤墒情,保障关键期的水分供应。玉米拔节后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对水分需求增加,孕穗至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大。因此,种植户除浇好拔节水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加强水分供应,防止“卡脖旱”;8 月上旬,玉米进入抽雄至灌浆期,种植户保证水分供给,遇旱及时浇水。对于大豆,种植户保证花期和鼓粒期土壤足墒。栽种甘薯后,种植户浇适量的定根水和缓苗水;甘薯膨在大期增加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保持田间土壤湿度稳定在60%~70%。
8 月,秋作物进入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示范区植保站发布多期病虫监测预报信息,指导群众选用合适的药剂,适时开展防治。示范区植保站建议种植户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吐丝期虫穗率达5%时,将1.5%辛硫磷颗粒剂和细煤渣按1∶15的质量比拌匀后撒入喇叭口内,防治害虫[3]。针对大豆,示范区植保站建议重点防治根腐病、病毒病等病虫害。对于根腐病,种植户可在播种前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制成溶液后,按种子质量的0.5%拌种,也可用大豆微复药肥拌种,或在苗期用植物复合营养液在田间喷施;对于病毒病,用克毒宝(40%马啉胍·羟烯腺类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病毒立克800 倍液叶面喷洒防治;对于蚜虫,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70 g 或3%啶虫脒乳油50 mL兑水30 kg进行防治[4]。
针对甘薯,示范区植保站建议重点防治腐烂茎线虫病、黑斑病。对于茎线虫病,种植户可采用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无病种薯种苗等措施防治;也可在育苗时进行药物防治,如用50%辛硫磷300~500 倍液泼浇苗床。对于黑斑病,种植户可用50%多菌灵300~5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 倍液浸种或在栽植时浸苗基部10 min 进行药物防治[5]。
2022 年,示范区秋粮再次稳步增产,除了严格落实各项田间生产管理技术,还与当地及早制定生产指导意见、落实技术服务、跟踪农情调度及科学减灾防灾等因素密不可分。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分别于5 月12 日、6 月30 日、7月18 日印发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2 年秋粮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搞好2022 年秋粮田间管理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秋作物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制定秋粮生产关键环节指导意见,对秋粮稳产增收起到了极大的科学指导作用。
第一,好的技术要落实到田间地头。宏观上,市农技中心、植保站等技术部门持续跟踪作物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早研判、科学制定各项技术指导意见,对秋粮作物生产全面进行技术指导;微观上,针对种粮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实行农技人员包片责任制。在秋粮生产各关键环节,示范区农业管理部门通过电视节目、报纸、微信群、田间课堂、技术培训及发放资料等方式,指导种植户科学用药用肥、科学进行田间管理,并提供灾前灾后技术指导,解答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确保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第二,确保技术服务的针对性。2022 年9 月4—13 日,示范区根据河南省相关要求,统一采用“一喷多促”技术对泡水、过水地块及时追补养分,同时参配施用氮钾肥;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集中购药方式发放药剂并监督喷防,指导其进行“一喷多促”,并对实施情况跟踪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防治效果;对干旱的山岭区,及时配套灌溉设施设备,动员种植户一次性混合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力促植株稳长、灌浆成熟、单产提高,弥补因灾损失。
2022 年,示范区共实施玉米大豆轮作种植1 333.33 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66.67 hm2,圆满完成省定任务。该项目涉及的种植户的土地流转协议、土地租金支付凭证、种植地块四至信息、种植户投保信息及面积抽查核实等环节均在9 月顺利完成,并于9 月下旬将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位。示范区通过政策激励,有效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夯实了基础。
自2022 年5 月28 日起,示范区实行三夏生产日报制,由专人梳理、汇总、报送三夏生产进度,提出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科学应对的工作建议,为当地政府及时掌握生产灾情、组织抗灾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示范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研判,对可能发生重要气象灾害的情况,及时向农户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科学分析,缜密安排,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趋利避害,确保秋作物正常生长。
2022 年,示范区秋粮生产虽受气候和病虫害影响,但仍实现了稳步增收。这与全面采用优良品种、抗旱抢收、适时定苗、适时化除化控、科学追肥、浇好关键水、抓好病虫害防控及实施“一喷多促”等措施密不可分。同时,示范区还在生产期建立农情调度报送制度,加强预警监测。这对科学制定生产意见、提高农作物产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