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3-08-16 19:32赵德刚
乡村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济阳垃圾村民

赵德刚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发展不完善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未实现分类治理,区域适应性较差。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农民共同参与,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垃圾随意堆积的情况。这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符,不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入贯彻落实垃圾分类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分必要[1]。

1.1 有利于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既可以减少生活废弃物的无序处理,又能最大限度地将可回收物品进行再次利用。同时,将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投放,既可以避免污染物随意丢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可以改变农村地区集中焚烧与填埋垃圾的不良习惯,减轻空气污染与土壤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2 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从根本上整顿目前农村垃圾成堆、无人治理的乱象,深入贯彻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将有效提升村容村貌,减少农村地区水源、空气污染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建设美好乡村的治本之策,是农村居民精神愉悦与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1.3 有利于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构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带来政策、资金、人才支持,而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可以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目的的实现。

2 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济阳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东隔黄河与章丘区相望,北与滨州市接壤,西与德州市相连,向南则直达济南市主城区。近年来,济阳区紧紧围绕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各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2.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应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济南市济阳区于2018 年投资4 000 万元新建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该转运站负责主城区及邻近街道生活垃圾的转运任务,日处理生活垃圾约200 t。自运行以来,该转运站已转运生活垃圾18 万t,处理垃圾渗滤液超1 300 t。近年来,济阳区各街道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多数村落陆续配备了具有垃圾分类功能的垃圾箱与公告指示牌,相关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

2.2 农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意愿有所加强

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意愿对推进地方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济南市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情况,笔者采用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济阳区下辖的济北街道、济阳街道、回河街道及太平街道部分居民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支持农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村民占比在90%以上。由此可见,当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氛围已初步形成,村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意愿较强。

2.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初步建成

济阳区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高度重视,不仅严格落实《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还在实践中确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初步回收环节、转运环节与后端处理环节相联系及外运处置和就地处理相结合的工作要求,逐步改变以往农村地区采用厨余垃圾喂养牲畜及以焚烧、填埋、房前屋后随意倾倒为主的处理模式,并派专人进行维护与管理,已初步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2]。

3 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济阳区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努力,当地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农村实际治理效率、城乡协作程度、村民学习能力及接受程度的制约,济阳区部分街道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急需引起当地管理部门及各治理主体的重视。

3.1 村民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有限,垃圾分类意愿仍不够高

笔者采用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济阳区下辖的济北街道、济阳街道、回河街道及太平街道等进行调研,发现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垃圾分类相关标准及政策制度的理解存在困难,不清楚不同的生活垃圾该投放至哪一类别的垃圾桶内。有部分村民表示,没有时间或不太关注村内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的政策要求。总的来看,村民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有限。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者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村中的多为老人及儿童。这些人难以有效认识到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没有足够的劳动能力维护农村环境卫生。部分老人难以摒弃长久以来养成的将生活垃圾乱丢乱放的习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较低。

3.2 政府工作落实不到位

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推广工作是否有效是影响村民垃圾分类意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笔者针对济阳区农村居民对村内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仅占受调查人数的5%,“感到一般”与“感到不满意”的分别占比20%与30%。这说明当地政府及街道管理部门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缺乏重视,针对垃圾分类知识与政策的宣传推广也缺乏令群众满意的工作方法,还需进一步落实各项宣传举措。此外,济阳区相当一部分村落的环卫工具、垃圾分类指示牌等出现了不同程度老化、磨损现象。当地驻村环卫工人亦存在平均年龄较大、整体素质偏低、对垃圾分类缺乏了解等问题,综合反映出当地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工作不到位、对待垃圾分类工作缺乏重视与支持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村委会及街道管理部门存在管理松懈等问题。

3.3 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不完善

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首先,济阳区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缺少稳定的资金投入。济阳区多数村落以种植业为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缺少村办企业及农业合作社资金支持,资金来源十分有限,无法及时实现垃圾分类相关配套设施的更新。专项资金的缺乏也导致环卫工人的薪资待遇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工作效率低,甚至时常出现环卫工人人手短缺的问题。其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制度与管理条例的缺失,使基层组织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也无法有效管控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行为。最后,目前济阳区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有待提升。从长远来看,高素质、高学历环境治理人才的匮乏,对济阳区生态文明事业的开展影响较大。因此,大力引进相关技能人才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人才队伍,对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十分必要[3]。

3.4 征地搬迁工作阻碍了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017 年以来,济阳区部分街道管理部门积极响应政策要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土地征收与集中安置工作。这虽然增强了当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首先,当地在拆除原有村落房屋时,对原有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一并进行了拆除与毁坏,导致大量可用资源被浪费。其次,因土地征收与搬迁而无法继续居住原址的村民大多选择租住楼房或其他街道村落民居,而这些住地大多缺乏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不利于村民垃圾分类习惯与行为的养成。最后,原村落拆除后形成的建筑垃圾大量堆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村容村貌与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了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难度。

3.5 治理主体单一化,民众参与度较低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仍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各个环节,如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资金的引入与使用、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及相关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任用等。在这种单一的管理体制下,政府部门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协作机制难以建立。从上而下的治理机制极易忽视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此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主体单一化,不仅会使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变得低效与僵硬,只知道一味地接受上级政府的指示,无法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还会进一步拉大政府与广大农村居民之间的距离,使村民对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导致其存在感与参与度较低。

4 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优化策略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愿

目前,济阳区无法很好地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重要原因是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有限、意愿不高。济阳区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有关垃圾分类的科普与政策宣讲力度,与村民委员会及村内其他自治组织进行合作,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宣讲。针对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垃圾分类相关标准及制度政策理解困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地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如动画、抖音短视频、文艺活动等进行宣传,增强村民对垃圾分类治理的认知。此外,针对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意愿不高的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及村内的党员同志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主动参与,采取以奖励为主、教育为辅的方法,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意愿。例如,定期对村内的垃圾分类区域进行检查,对村民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与劝导,对认真落实垃圾分类的村民颁发奖状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增强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2 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当地政府应当积极作为,努力转变工作思路,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畅通的村民反馈机制,关注村民的现实问题与需要,及时弥补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失误与不足。同时,当地政府要严肃处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懒政”问题,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作为评价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建立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机制,对表现良好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对未落实工作责任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分[4-5]。

4.3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

首先,当地政府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现实可行的资金引入机制,鼓励当地企业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改善基层环卫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6]。其次,相关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制度,规范村民垃圾分类的行为[7]。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与理论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优化专项人才的引进流程,争取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服务水平优的环保卫生队伍,为济阳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人才基础[8]。

4.4 妥善处理搬迁后的环境问题

济阳区在加快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区域内部分农村地区征地搬迁后的遗留问题。针对搬迁过程中造成的垃圾分类设施工具损毁问题,相关部门应在后续的搬迁行动中最大限度地对其给予保护与利用,还可将实施搬迁村落的原垃圾分类设施转移至村民待安置区域的街道或社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在有效减少垃圾分类物资浪费,节省成本支出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农村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延续性。针对征地搬迁后遗留在原村址的建筑废料及堆积垃圾,相关部门应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回收利用有利用价值的建筑材料,及时处理较易清运的垃圾。针对不便清运的建筑垃圾,可暂时用定型化材料与PVC 围挡进行遮挡,以防止建筑垃圾堆放造成的扬尘及土壤、水污染问题,并在后期由当地政府指挥,集中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与清运。

4.5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治理体系,提高民众参与度

首先,济阳区政府应重视市场机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的作用,将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治理体系。这既有利于改变过去当地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垃圾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及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又可以在有效发挥政府政策及制度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带动当地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关系到每一位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村民应发挥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逐步摆脱垃圾分类只需要政府参与的意识,提高自觉性,主动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最后,村民自治组织可制定符合国家相关法律与政策的村规民约来激发村民的主体责任感,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

5 结语

2016 年,我国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及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9],为当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与方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某一部分群体的力量,而是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城乡之间统筹发展。只有时刻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社会共同努力,将政策、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建设美丽、和谐、富裕、文明新农村的目标。

猜你喜欢
济阳垃圾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垃圾去哪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倒垃圾
倒垃圾
济阳坳陷沙三下与沙四上页岩油富集原理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济阳坳陷不同类型页岩油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