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剑 字 强 张 龙 汤衍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广西 崇左 532199
我国是油料消费和进口大国。截至目前,我国的食用油自给率不足30%[1]。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油料树种[2]。为推动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提出要大力建设高质量油茶林基地,建设目标为200万hm2,其中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十四五”时期油茶新造林任务为20.06 万hm2[3-4]。截至2021 年,广西油茶种植面积为56.66 万hm2,年产茶籽45 万t、茶油9 万t,油茶产业综合产值约400 亿元[5]。开展林业复合经营是实现林地高效种植和提高经营效益的方式之一[6],也是实现林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7]。为推动油茶林复合经营,实现造林空间的有效拓展,广西林业局于2022 年5 月印发《“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通过推广油茶复合经营技术,进一步扩大广西油茶种植规模,提高油茶产业发展质量。为提高广西油茶种植技术,推动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笔者基于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油茶与桉树混交造林实践进行技术经验总结。
为贯彻自治区林业局“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推广要求,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以下简称东门林场)对现有生产林进行间伐改造,在桉树行间以块状套种油茶,旨在探索油茶与桉树的最佳混交模式,集中展示广西油茶良种的优良特性。目前,东门林场已经完成了“油茶+桉树”复层经营示范林建设。该示范林位于雷卡分场9林班,隶属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处于东经107°31′~108°06′、北纬22°17′~22°57′;处于广西西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1.7 ℃,年降水量为1 100~1 200 mm,年日照时间超过1 500 h;春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干燥少雨,冬季短促气温较低;土壤以偏酸性赤红壤为主。雷卡分场9 林班的“油茶+桉树”示范林面积为12.73 hm2,主要收集鸿鸪、林科优等32 个油茶新品种及义丹香花油茶、义臣香花油茶等10个广西主推油茶良种。
根据广西林业局发布的《指南》,结合东门林场雷卡分场9 林班的桉树与油茶混交造林经验,将桉树与油茶混交造林技术总结如下。
东门林场雷卡分场9 林班地处广西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油茶良种进行种植。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全国油茶主推品种和推荐品种目录》,适宜广西种植的油茶良种有岑软2 号、岑软3 号、义禄香花、义臣香花等油茶品种。结合雷卡分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技术人员选取义丹香花、义臣香花油茶与桉树混交种植。油茶种苗为扦插容器苗,且苗木满足省一级标准;裸根苗苗高在20.00 cm以上,地径大于0.15 cm;种苗根系完整、发达,顶芽饱满,无多头现象,长势旺盛,无病虫害。
技术人员根据《指南》相关要求,结合东门林场雷卡分场9林班桉树大径材培育目标,采取下层疏伐方式对桉树林进行间伐作业。开展间伐作业时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尽可能采伐生长情况欠佳的树木,二是在采伐后确保桉树与桉树间的距离相对均等。根据《指南》相关要求,技术人员将桉树保留株数控制在225~300株/hm2。由于桉树林分郁闭度恢复较快,因此,技术人员将采伐面积控制在35~65 hm2,连片采伐面积不大于300 hm2。而后,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块状间断采伐方式对林木进行了二次间伐,以保持林班的小气候和生态平衡。开展采伐作业前,技术人员先对采伐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组织采伐工人修建林道路,以便于车辆运输木材。采伐时,保留了林地边缘、山脊、道路两旁的桉树。
技术人员对经过间伐改造的桉树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在间伐过程中,将部分有利用价值的小径木集中运出,清除林地上的杂草、杂灌、间伐剩余物等,并进行堆积处理。在油茶定植前1年冬季,技术人员对造林地进行块状整地。对于坡度小于10°的地块,采用机械全垦的方式进行整地;对于坡度大于10°的地块,采用人工整地方式进行全面耕翻,翻耕深度为40~50 cm,适当平整后再清除表层的杂草、碎石和树根等杂物。根据《指南》相关要求,技术人员将油茶种植密度设计为825株/hm2,种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40 cm,株行距为4 m×3 m,按等高线呈“品”字形种植。种植前,技术人员按照1.5~5.0 kg/穴的用量施用农家肥或有机肥作为油茶种植基肥,而后回填表土至穴深80%左右。
2.4.1 苗木处理。在定植前,技术人员对油茶种苗的主根、枝叶适当进行了修剪。且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技术人员在修剪后采取了黄泥浆蘸根处理。
2.4.2 油茶定植。移栽定植时间为春季的2—3月,即“立春”至“雨水”期间。为确保油茶苗木的成活率,技术人员选择在阴天进行移栽。将经过处理的油茶种苗放入定植穴中央位置,同时确保油茶根系充分舒展开;定植后回填细碎表土,分层压实,确保覆盖细土高出地面2 cm 左右,以防止苗木积水;最后浇透定根水。定植后,技术人员在查苗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块有缺株和病株现象,及时采用同龄壮苗进行了补植,并加强苗期管理,保证了油茶的保存率。
油茶定植后第1 年,技术人员根据油茶幼林生长需要,分别在5—6月和8—9月开展了中耕、除草作业。造林地地处广西西南部,夏季高温多雨,为避免高温天气烧伤油茶幼林,技术人员除草后将杂草覆盖于树蔸周围地表,以起到保湿的作用。由于在定植油茶时已施足基肥,因此,在定植后第1 年没有开展追肥工作。但从第2 年开始,为确保土壤肥力充足,促进油茶幼林快速生长,技术人员每年追施1 次速效肥(以复合肥为主),用量为0.3~1.0 kg/株,施肥时间为每年2—4月。
桉树林的中耕、除草作业结合油茶林中耕、除草作业进行。造林当年,技术人员分别在5—6月和8—9月开展了1 次中耕、除草作业。油茶定植后第2 年,配合中耕作业同时进行除草。由于桉树属于浅根性树种,中耕时为避免伤及桉树根系,中耕深度不超过10 cm。此外,技术人员根据桉树生长情况适当进行追肥(采用桉树专用肥追肥),施用量为1.0 kg/株。施肥时间为每年的2—4月,在距离桉树树根30 cm处挖施肥沟,深度为20 cm,施肥后覆土压实。
为避免桉树生长对造林地的光照、通风造成影响,在油茶定植后,技术人员定期对桉树的萌枝、枯枝、病株、过密枝等进行了修剪,改善了造林地的光照条件,增强了树体的通风性,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了。在进行桉树修枝的过程中,做到了切口平滑顺直、不留桩。
油茶定植后第1年,技术人员在距离地面20~30 cm处选留了三四个生长强壮、方位适宜的侧枝作为主枝进行培养。第2年,在每个主枝上保留了两三个副主枝,为油茶的后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3.3.1 桉树病虫害防治。广西桉树常见的病虫害有桉树青枯病、桉蝙蛾等。①桉树青枯病是由青枯极毛杆菌引起的,主要存活于土壤、植株残体及垃圾混合物。一般来说,桉树青枯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见于每年的6—10 月。染病后枝干会出现褐色或黑褐色的条斑,地下根开始腐烂,皮层脱落,并伴有臭味,严重时枝干木质部、髓部会逐渐坏死,最后整株枯死。对于发病的林地,技术人员先开沟排水,减少地表径流传播病菌。对于轻微发病幼株,技术人员用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喷施一两次,防治效果良好。对于发病严重没有保留价值的病株,技术人员及时将其拔出,带出林地集中销毁,并在病穴及其周围撒施生石灰消毒。②桉蝙蛾是危害桉树较为严重的一种钻蛀性害虫,每年12 月中旬开始越冬,次年2 月底开始活动,3 月上旬化蛹并开始繁殖交配产卵、孵化幼虫。桉蝙蛾幼虫期长达10 个月,主要寄生在桉树树干基部,尤其是距离地面2 m 以下的位置。幼虫通过钻蛀桉树的树干基部进行侵害,尤其是对树龄为1~3 年的桉树影响较大。随着幼虫长大,蛀道不断加深和增大,对桉树养分的输送造成严重影响,延缓桉树生长速度,严重时造成桉树枯死。对此,技术人员用80%敌敌畏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浸湿药棉,并将药棉塞入蛀道封死出口。对于危害较严重的部分,用5%丙硫克百威颗粒按20~50 g/株的用量埋入苗木根际进行防治。
3.3.2 油茶病虫害防治。广西油茶常见的病虫害有油茶黑斑病、油茶炭疽病、茶木蛾等。①油茶黑斑病又称叶斑病,主要危害山茶叶片。发病初期,油茶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并逐步扩散为近圆形的灰白色或灰棕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病叶从基部脱落。技术人员用50%多菌灵1 000 倍液喷施2 次。②油茶炭疽病主要是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是油茶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炭疽病可危害油茶果、叶、枝梢和花蕾等部位,引起油茶落果、落蕾、落叶、枝梢枯死及枝干溃疡,严重时还会造成整株油茶死亡。发病初期,油茶叶、枝、果会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并随着病程推进而扩散成大斑点。对此,技术人员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和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施三四次,防治效果良好。③茶木蛾是常见的危害油茶树枝干的害虫之一,幼虫主要通过蛀食枝条表皮至木质部严重影响树体的养分和水分输送,导致油茶枝叶枯萎。发病初期,技术人员用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 倍液喷施一两次,防治效果良好。
开展复合经营是实现林地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油茶与桉树混交造林中,技术人员根据油茶和桉树的生长特性科学进行造林,同时注重桉树与油茶的抚育管理,促进桉树和油茶混交林实现高质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