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鑫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广西 钦州 535009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以下简称国有钦廉林场)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大型国有林场,其发展规模较大,技术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林场不断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营林质量,有效促进了广西林业发展。基于此,笔者重点分析国有钦廉林场营林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质量提升对策,以助力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林场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截至2022 年12 月末,国有钦廉林场经营总面积约8.9 万hm2,场内面积约6.0 万hm2,场外面积约2.9 万hm2;全场活立木蓄积630 万m3,森林覆盖率为85.7%,主要为人工林。国有钦廉林场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干湿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暖热、海洋性强;主要土壤类型包括赤红壤、水稻土、火山灰土、石灰土、砖红壤等,其中分布最广泛的为赤红壤,普遍存在酸、咸、瘦等特点,林地立地条件及土壤质量不佳。“十三五”时期,国有钦廉林场总产值达到33.55 亿元,同比增长54.8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了26.16 亿元、3.38 亿元、4.01 亿元。“十四五”以来,国有钦廉林场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分析当地资源、产业及区位优势,大力进行林产工业园、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营造林质量。2021 年,国有钦廉林场针对营造林工作提出了“315515”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目标,力求在“十四五”时期,增加2 万hm2场外经,全场总面积超过10 万hm2,年可采伐木材高于50 万m3,新增森林蓄积量高于150 万m3。此外,国有钦廉林场制订了“四个精”营林措施,一是树立精确的经营导向,二是推行精细化的管理,三是落实精准的营林技术措施,四是打造精通业务的管理团体。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国有钦廉林场打造出了诸多“精品林”,促使林场森林资源不断丰富,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第一,积极建设国家储备林,力求实现场外再造一个“钦廉”的目标。近年来,国有钦廉林场积极利用贷款资金,在百色市、南宁市、防城港市、贵港市等地重点开展林地林木收购工作,并且不断回收场内被占林地,使林场林地资源持续增加,为林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积极开展营造复混林工作,获得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国有钦廉林场是北部湾地区较为重要的生态屏障,肩负生态安全维护责任。该林场实施了“桉+油茶”“桉+木本香料树种”“桉+珍贵乡土树种”等营造林模式,每年桉树纯林改造优化均高于200 hm2。预计到“十四五”时期末,国有钦廉林场将在北部湾地区营造出大片景观林、混交林、复层林,在提升林场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保证北部湾地区生态安全。
第三,注重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国有钦廉林场格外注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对有害物的监测与防控,重点防治桉树焦枯病、松材线虫及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拥有较高的病虫害防控水平。国有钦廉林场同广西金桂林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利用现代防控技术,如直升机飞防作业等,共同开展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第四,积极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新型肥料。国有钦廉林场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助力林木快速生长,增加了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此外,国有钦廉林场积极应用新型肥料,注重科学用药。2022 年,国有钦廉林场共应用15种新型化肥,其中包含11种复混肥及有机生物肥。
第五,创新营林管理模式[1]。国有钦廉林场与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林地托管经营,托管林地面积约527 hm2。国有钦廉林场充分利用该公司在林木培育等方面先进的技术理念,探索改善北部湾地区林木长势差、林地单产低等问题的方法。2022年以来,国有钦廉林场尝试通过效益分成的方式,将3 173 hm2场外林地林木实施职工承包管护,充分发挥林场职工管护林地的积极性,以提高管护成效,解决分场管理人员紧缺问题,努力营造“精品林”“万元林”。
虽然近年来国有钦廉林场积极开展营林工作,并获得了相应成效,但是营林工作涉及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具体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第一,质量问题。国有钦廉林场开展造林工作时,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并未关注林业长远发展,导致营林造林效率及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为整地不科学、造林模式不合理等。第二,管理问题。国有钦廉林场同其他先进国有林场相比,管理方式不够合理,并未制定科学完善的管护制度,未能很好地满足林场发展需求。特别是在规划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国有钦廉林场仍需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营林规划方案,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第三,人员问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直接关系到营林质量。受林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及技术水平较低的限制,国有钦廉林场营林工作受到影响。
3.1.1 科学整地。科学整地可有效提升造林成活率,提高造林质量。针对场内干旱地区,国有钦廉林场应通过整地的方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保证树木成活率[2]。整地前,林场工作人员应先将造林地内的杂草、树枝等清除干净,可选择全面清理的方式,也可选择块状及带状清理等方式。整地时,林场工作人员可进行全面整地或局部整地,但应注重以下几点内容。①可选择前一年秋季整地、第二年春季造林的方式,以提升造林成活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前一年秋季整地可以积雨雪、蓄径流,从而提升树穴土壤湿度,促进树穴土壤熟化。②整地过程中不可破坏原有植被,避免水土流失。坡地整地应以鱼鳞坑、水平沟为主,平地整地以“锅底形”集雨坑为佳。③整地规格上,鱼鳞坑半圆形开口宽应保持在60~80 cm,深度应保持在20~40 cm;水平沟宽度应保持在40~60 cm,深度应保持在20~40 cm;“锅底形”集雨坑开口直径在80~100 cm,深度在20~30 cm。林场工作人员应根据土层厚度,合理选择整地方式,确保造林模式与当地实际相符。
3.1.2 科学选择造林模式。国有钦廉林场应以实际需求为主,科学选择造林模式,可选择营造混交林或纯林。营造混交林时,林场工作人员应在栽植苗木前做好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然后选择两种以上树种进行组合种植。一般采取植苗造林法,以免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栽植苗木时,林场工作人员应确保苗木根系完整,避免其失水或挤压变形[3]。此种方法普适性较高,同时可获得较高的营造林成活率。
3.1.3 坚持使用良种壮苗。国有钦廉林场自主经营苗圃,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育苗技术人员,有完善的育苗场地、设施设备及先进适用的育苗技术。为保证营林质量,国有钦廉林场需要坚持使用良种壮苗。国有钦廉林场应使用经国家或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的良种种源,并在起苗前评估苗木品质,通常将生长快、移栽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等作为良种壮苗的标准。壮苗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苗木茎干粗壮,拥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再生能力,移栽成活率高;第二,生长能力强,苗木充分木质化,不存在徒长情况,高径比适当,苗木匀称;第三,根系发达,主根短而直,存在较多侧根与须根,且分布均匀;第四,茎根比值小,质量大;第五,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问题。
3.1.4 实施截干造林。春季气温偏低时,较多造林苗木会存在木质化程度低的情况。栽植此类苗木后,其地上部分失水较多,会影响苗木成活率。因此,国有钦廉林场应做好截干造林工作,以减缓林木地上部分水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长,从而提升造林成活率。针对多数经济林树种,林场工作人员应保证截干高度在10~15 cm;但如果是山杏、山桃等经济林树种,截干高度可适当提升为20~30 cm,以促进树形形成。林场工作人员在截干造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截干时不可使苗木茎干劈裂、扯起茎皮,避免对苗木发芽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截干时应把露在地面上的茎干培土堆留出2~3 cm,防止风干;幼苗顶出土时,将土堆扒开即可。
若想获得更高的营造林质量,国有钦廉林场应重点健全营造林管理机制[4]。2023年,国有钦廉林场成立了营林科、监理办等部门,同时有14 个分场(造林基地)。但在林业管理中,国有钦廉林场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分工及责任划定等工作。例如,国有钦廉林场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细化营造林责任分工,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加强监察,确保各环节工作任务得到全面落实,从而保证工作质量。此外,国有钦廉林场还应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在管理环节责任意识不强、易出现错误的人员,需要给予相应惩罚,不断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督促其认真工作,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林场人员专业素质及水平,为营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对于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有钦廉林场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且通过强化监督,提升营林质量和效率。
国有钦廉林场应积极引入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高质量开展营林生产活动。林场可通过校园及社会招聘的方式,引入专业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福利待遇,使其全身心投入林场经营工作。同时,国有钦廉林场应重点开展人员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使工作人员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拥有较高的管理素养。为保证培训效果,国有钦廉林场应强化绩效管理,发挥奖惩制度作用,使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国有钦廉林场不仅要注重提升营林人员的知识水平,还应使其掌握专业的营林技术,确保其能熟练运用相应技术,高质量开展苗木培育工作,从而提升林场营林作业水平[5]。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钦廉林场逐渐加大营林力度,通过多种手段不断提升营林工作质量,已获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在实际开展营林工作时,国有钦廉林场仍面临一些问题,影响了营林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国有钦廉林场应通过科学开展营林工作、健全营造林管理机制、建设高水平营林队伍等措施,全面提升营林质量。